初三谈读书作文600字
书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生的态度。读书时,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天窗、思想的走廊与作者,交流思想,产生共鸣。书是永恒不朽的,它是我们迄今为止不懈奋斗的瑰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谈读书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谈读书作文1
说到读书我真是惭愧,我这个人最不喜欢读书,一看到书我就头疼。有时想:我为什么会这样?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我喜欢读书?怎样从书中受益更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每当和爱读书的同学坐到一起时总是听他们说的读书有很多好处。我当然知道读书好处。可以说每个人的成功谁都离不开知识,就好像酒店管理员需要知道怎样去管理才能盈利让老板满意,然而这些都来自于书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书。可见书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对我们有多的好处啊。可为什么还是不喜欢读书呢?是我们的方法出错了吗?
我们读书要奉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觉得读书很好,带着一个求知的心去读然后要让自己喜欢读书。达到当没有书读的时候生活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的境界。最后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去读一些好书。读一些有益的书。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即: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到即,每当我们读书的时候要抛除心中的一切杂念,不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去读。不要眼前出现了什么热闹的事情而把视线从书上转移,口的即,读书时不仅眼要看,口还要读出来。这样更有助于记忆。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即既能选的进去还要跳的出来。钻的进去是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让自己喜欢读书,要做到时时刻刻离不开书。跳得出来是说:该读的时候我要读好,不该读的时候我们要放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要因读书而耽误了正事。
还有读书有三境界如果了一定会成功即:吞,啃,品。吞是要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把大致内容看个差不多。啃即当我们读第二遍的时候就要强花记忆,记清楚书中有的内容,烂熟于心。品即要当读第三遍的时候我们就要细嚼慢咽。读书人多如牛毛,很少有人达到第三境界,如果得到第三境界必是成功之人。
以上就是我对读书方法的看法,读书真的很好,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知道了吗?
谈读书作文2
在我国的许多家庭教育中,“读书”是走出贫穷的不二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好的学校,以此来活得更幸福的人生。
但是,读书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吗?
答案自然是“不是”。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高尔基的这句话来说,读书应当是一种知识的获取,自身修养的一种提升,社会进步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不是为求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忘却了读书的本质。
我们在读书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生活,亲身生活。古人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说,读书并不是一味的读了就够,而是要学会把获得的知识联系生活,勤于思考,善于发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这件事,必须要靠自己思考领悟,认真体会书中所言,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培根在他写的一篇文章里说:读书不能尽信书中所言,也不可故意刁难作者。
读书不可“死读”,自然也不可“强读”。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所要领悟的是学会“会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凡事必非一来就懂,一来就透,总得有个循环渐序的过程。
唐代大诗人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正确把握读书的本质,通过阅读来增长我们的见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不是为谋所得而读书,反而成了书的奴隶!
谈读书作文3
古时候明代的哲学家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体,的确是极好的见解。当然,学习并不是仅限于读书,但读书也确是人生一大乐趣。正因如此,古往今来有多少学者或是读书人嗜书成癖,而我也是一条小小的‘书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车如簇”。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有颜如玉,而书确实是我们的精神的粮食与心灵的坐骑,我们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书趣之一,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不是书去读你。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和司马迁谈论历史,与徐霞客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多彩,仿佛所有知识的画卷在你脑海中一一展现。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俊才。虽说是俊才,可难免会有纰漏,而这小小的纰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不高兴?一时间得意志满,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好象有并驾齐驱之感,精神上可是无比快乐啊!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却百思不得其解时,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略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了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清楚明了,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可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再说当你看了一本好书,你被它精彩的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而在与朋友谈话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的往外跳,朋友们准会露出钦佩的神色:“嘿,这小子,士别三日即可刮目相看啊!”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只有你知道,读书的滋味是怎样。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在这里说了这么多读书的好处,现在的你是不是有一种手痒的感觉,想翻开一本瞧瞧呢?
谈读书作文4
我们为何天天在读书,年年在读书呢?开口说读书,闭口谈读书,到底读书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读书至少有两种意义:一种是探求知识,一种是修养品德。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脑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每一样事情都由自己去试验或亲自去看,或用自己脑力去想。读书就可以帮助我们学到很多事情。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好多的知识经验写在这里面,我们读了书,不就替自己省脑力、省时间,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吗?其次,书本记载许多忠臣义士取义的故事,或古圣先贤的金玉良言。我们看了这些故事,读了这些良言,对修养品德有更大的帮助。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有技巧的读书,不是死记,死记不但被不好,还会让头脑整个爆炸,除了读课内书,还要读课外书,可以增广见闻。
孙中山先生说:“有了学问,便有知识,有了知识,便有方法。”有了方法,小则可以独善其身,大则可以兼善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肯读书就可以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了知识,就可以教导别人;有了许多知识,就可以横遍天下。张群:“智慧如宝剑,必磨砺而刃锋始利;求知如锻铁,必千锤百鍊,始成精钢。”这句话的意思智慧就像一把刀,想要把刀变的很锐利,就要整天一直努力磨刀;求之需要锻炼,需要整天千锤百炼,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变成一位金刚不坏之身的战士了。
所以读书有许多益处,但是我们要懂得活读书,不要死读书。那就是求得知识要应用,修养品德要实践。
谈读书作文5
读书,除了为特定的“功利”目的,更理想的状态是随心所欲。记得有位文人曾说过:读书,兴致所至,拿起书就读最好。达到这样的心态与状态,是一个读书人的不错境界。
这一系列的文章,想就近年来的读书心得,谈谈以下几点: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以及读书的价值等等。
读什么书,在逻辑上是起点,但准备放到后面来谈。
先谈怎么读书——这也加入了这几天自己的思考以及与友人的讨论结果。
世界上书籍之多,林林总总;分类之细,又难免令人望而却步。多年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被传授知识,被勒令如何思考,遵循一定的思维范式进行推演,从而得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如何跳出这个阅读模式,真正自由地选择书籍阅读,又成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这体现在,许多朋友在面临浩瀚的书海时,难免会苦于如何选择书籍加以阅读。
这一点上,我比较赞同唐诺先生的观点,即:下一本书,在你现在阅读的这本书里。
其实这句话已经涉及到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读什么书(如何挑选书来读),二是怎么读书。读书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有价值的延伸材料。譬如杨照先生在阅读村上春树的作品时,会调动一系列的想象与考查之脑力。这样的读法,让杨照先生思考到村上春树的《1Q84》和奥威尔的小说《1984》的诸多联系,这之中的关键点在于,前者的日文发音同后者是相同的。
那么是否面对每一部作品,我们都应采取这样的读法呢。
显然,针对这个全称命题,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全称的科学命题,必定是可证伪性很强的。可证伪并不代表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
我的答案是:否定。一方面原因是人的精力有限——但这仅是最不靠谱的借口,用以否定细读文本的重要性;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对阅读书目加以选择的这个行为本身,已经从逻辑前件上排除掉了不适合精读的作品,甚至也会排除一些不值得泛读的作品。当然,这是纯粹逻辑层面的考察。
事实层面的考察,相信无需多言。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值得精读咀嚼,有些书翻翻就行;有些书不值得细读,看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即可。放置于当下,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阅读一些专业的书评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不要过度依赖书评。
面临浩瀚的书海,我们的策略很多,譬如:针对某些作品,可以选择性精读,可以泛读,更可以二者结合。
但不变的应该是,拿起一本书,我们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