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5篇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仅供大家借鉴。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一)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爸爸的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二)
又是清明,雨在天上,不忍落下,折菊赠远方,白花飘舞,几番轮回,我们依旧在此清明祭祖。
整个队伍都默默的疾速走在马路上,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身上带着白花,低头疾走,听老师娓娓诉说历史的残酷。济宁自古为文明古城,孔子礼数,传统文化,给我的感觉是庄严安祥,直想不到这块古老的地方,竟然有这么残忍的杀戮,每每想起,我记起的不知文明,还有整个民族的坚强和英勇。
烈士陵园中共长眼着382位烈士,他们大多数是在济宁第二次解放时牺牲的无名烈士,有的年仅27、28岁,他们年纪轻轻,明知打不过敌人,却用血肉拼搏。记的有座山,自前面看斜度为30度,自后面看为90度,垂直地面,我军是如何攻下这座山呢?从后面攻,冲烽时每人前后背两包土,死了就垫路,我的步子很轻,甚至不敢往下放,这土地,是祖先的血肉啊!怎么可能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不过这种力量太残酷了,战士们的尸体把那座山垫成了45度角……踩着战友的身体,挥泪的拼搏,血染衣襟,那一刻,真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陵园的大门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进入大门,仿佛进入人间与冥界的通道,那个由松柏构建起的走廊,让我的心在寂静中乱跳,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代表后代来暂时看望先灵。正对大门是一面绿色的墙,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墙后松柏摇动,遮天蔽日,发出沙沙的响声。举行完繁琐的仪式,在哀乐声中,我们参观了历史,然后,就沿主基道来到墓地,松柏参天,一排排整齐的墓上放满了红领巾和白花,我们七班的20位团员在几位烈墓前集体鞠躬,献花。烈士墓上有墓碑的很少,既使有碑,也很矮,这些烈士大都没有后代,他们等待清明,等待一代又一代祖国接班人的到来。地下的先灵,以不再改变的容貌长眠于此;地上的孩子,以同样肃穆的面容伫立在此,阴阳两隔,但此刻,我们又回到了一起,又在相互沟通着。空气中弥漫着暗香,飘着烟灰,飘渺的烟雾中,沉沉的哀乐中,没有下雨的清明,又漫上了一层若有若无,如梦如幻朦胧的哀愁。
我们身居礼仪之邦,是孔子的家乡,我们每个人都能背出“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之论古典,但又多少人真正去做到呢?这种传统文化已生长在我们血液中,一代代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亦是如此,我们知道“不学礼,无以立。”知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是先辈传下来的精髓。我们用这么多例子说我们的文化,又是谁让我们有这些时间,在和平的年代品读中国呢?烈士用生命创下江山,让我们有条件去做自已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我们又知道这些烈士多少呢?他们才是真正的坦荡荡君子,他们不会“修身”、不会“齐家”,不会“治国”,但平了天下!“三军为何可夺帅?”因为在他们当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英勇的主帅!
他们为了什么?可以这样至生命于不顾?为了一个民族的尊严,一个国家的安定,他们认为只有“平天下”,才有可能“治国”,才可让人“齐家”,才有条件“修身”,只为子孙不做奴隶,只为了共同的亘古不变的炎黄祖先,他们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呢?……对得起先烈,我把胸前的白花放在墓上,静静冥想……
清明,雨在天上,折菊赠远方,还唱着同样千古不变的曲调,还在燃烧同样千古不变的香料,只是,不同的人,又伫立于此,祭祖之时,不同的思想……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三)
中华一族,源于伏义;百家之姓,始于淮阳。正所谓水之有源,树之有根,人之有祖。水无源则歇,树无根则枯,人无族则自身从何而来。我姓李。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参加“金华李氏祭祖活动”。
听爸爸和同行的李叔叔说,这个墓是一个古墓,因为这是四世李氏观定的墓穴。据族谱记载:广东李氏源于浙江金华,大概由李世民时传起。三世的李太公进士出身,被派到南海郡(今广州)做官。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来到鹤山创业,死后葬在龙口中七的一座山上,那座山形似金钟,故名金钟山,这墓被人们称为“银链吊金钟”。
一路上虽然烈日当头,但秋风送爽“虽然山路崎岖难行,但行人兴致高昂。我们还未到山脚,已看到人龙从一条山路缓缓地上上下下。行走在山路上,那清新的林间空气扑鼻而来,鸟啼声不绝耳。行进间,爸爸不时个旁边的“兄弟”搭讪,不知不觉,已到了古墓前。
古墓位于山腰,虽然不在山顶,但是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远处行人和醒狮不断往这边走来,鞭炮声响不绝耳。身后的古墓香烟缭绕,祈祷声喃喃不断。我从值勤的哥哥手里接过三柱点燃了的仙香,向墓碑躬身拜了三拜,再把仙香插入潮湿而又松软的泥土里。抬头一看,墓碑上的字模糊不清,上面隐约刻着:“四世李公之墓”。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帮,尊老爱幼、怀念前人是我们的传统。伟大的祖先,我们不会忘记您!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 (四)
望望可爱的家,望望周围的树,望望自己,望望亲人,我不禁从内心升起一股感激之情――这都是我们的祖先及父辈为我们创下的基业。他们为了养育我们,而历尽生活的磨难;他们为了让我们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不辞辛苦的工作……为了纪念祖先,每年公历的4月4至6日定为清明节。让我们在风和日丽、柳绿桃红的日子里,去看看他们,为他们添上一把新土吧!
太阳当头照,我们都会拿着剪刀、铲子、纸钱、祭品上山去。因为人们一般都把祖先埋在山上,认为这样会使祖先早日升天为神仙。所以山路格外难走,一路上,都是陡坡。摇摇晃晃很危险,不要说拿着东西了,既使单身走也不禁心里打个寒战,可爷爷说这是在考验我们的心诚不诚,我们一定要过去。
山上,绿树参天,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我们的祖先就安息在这里。大人们拿着剪刀修除墓旁的杂草,添土培坟,摆放祭品。小孩子们则到处寻找映山红,插在祖坟上,这样会保佑我们这一年像花一样红。一切东西都准备好了,由长辈烧指钱,让祖先保佑我们一生平安。纸钞灰像蝴蝶那样飞起来。“噢”灰是白的,全家人都笑了。那就说,祖先来过了,会保佑我们的,否则灰怎么会是白的?
我们带着轻松和慰意又奔向另一个祖先安息的地方……
回来后,大人们把刚祭过的清明果分给我们吃。坐在树下给孩子们讲一些祖先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多么伟大,我们的祖先让我们自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旧时清明节的写照。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朋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动后,并不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绿水、莺飞草长的地方去游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机。那带着花香的透明空气是那样醉人!这真是一年中难得游春的好日子。至此,祭祖又有了新的含意。
我从《我们的节日》中看到了过年家乡热火朝天的社戏;元宵节时映红了半个天空的花灯;清明节人山人海的扫墓队伍;端午节挂的香袋……但这些知识远远满足不了我们。让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查查更多节日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增长知识,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于清明节祭祖的初中作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爸爸带我回家祭祖。供神、祭祖是家乡的习俗,祭祖前先供神。买来的大肉和公鸡先放在锅内煮熟,然后把整块肉和整只鸡装盘放在八仙桌上,在鸡的边上放上焐好的鸡血,取意六畜兴旺。肉的上面贴张四方红纸,边上放条大的活鱼和用红纸裹着的几把葱蒜,并放上刀以供神明享用。桌子最北面放上几排洒蛊,最南面中间放香,两旁放上一对大蜡烛。蜡烛稍稍靠后外侧,放的是一只请荷官的猪蹄盘子。桌上其它空的位置上摆上糕点、水果和糖。
陈设完毕,在蛊内倒上酒,点燃香烛,并拿香和元宝到大门口请神,把香插入香炉,供神便正式开始。因为供神是感谢神明过往庇护,祈求将来庇佑,所以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差错。拜过神,添过酒,待香将尽,便先化一小堆纸送荷官,然后点燃一大堆元宝,放爆竹送神。随着纸灰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供神结束。
接下来是祭祖。祭祖祭祀的是自己的祖先,可以随意一些,但必须恭恭敬敬。祭祖要把供神用的八仙桌转过九十度,在东、北、西各放一排酒蛊和筷子,桌边三面各放一条长凳,以供祖先坐着享用。桌上放包含豆制品在内的至少八个熟菜,还有糖果糕点和一碗热饭。桌子最南端点两枝祭祖的蜡烛。拜过祖先,酒过三巡,开始化黄纸锡箔做的金银元宝。待元宝完全化了,吹灭一根蜡烛,动一动凳子,让祖先动身,然后吹灭另一根蜡烛,祭祖结束。
在家里供神和祭祖可以在清明前几天进行,但上坟一般就选清明这一天,因为据说只有这一天烧的纸钱才是真金白银。上坟和家里祭祖相似,只不过是直面先人,以大地为桌椅。城里人往往把上坟和踏青结合起来,为防火灾也只供鲜花和美酒,而新人类也有网上祭祀的。
供神、家祭、上坟是清明传统的三项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缅怀先人,感谢神恩。通过追根溯源,让我们认清自身,以感恩的心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以便更好地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