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二 >

高二优秀作文_《跟风》五篇精选

若水分享 1147

  什么时候你不再盲目跟风,那证明了你的成长;什么时候你不再不顾一切的强求,见证了自己的成熟。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跟风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跟风

  “人的一生有三件大事:出生、死亡、生活。出生在无知中发生,死亡在痛苦中消磨,而生活常常被遗忘。”一位日本学者这样概括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这样的简述得到了普遍赞同,毕竟,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很无聊。

  是时机点缀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了。

  前些天,从校门口经过,乍一看,好吓人,黑压压的一片往那边挤,真可谓“蜂拥”。罢了,热闹还是少看为好,否则又有充当“无聊的看客”之嫌……

  下午回到学校,更是大惊:我们班该不会要开明星演唱会了吧?同学们难道是在作宣传?嗯,也不无道理,依大伙儿前阵子那股劲儿,倒也不排除这样的假设……我一边嘀咕,一边走进教室。

  “傻蛋,都被我们抢光了!”

  “什么?”

  “超女如今十足火爆耶,你不知道?”

  另一位插嘴道:“知其一二吧。”

  “看我这张……”

  “看我的……”

  “都很好。你的这张特别……哎,这张尤其……”我无可奈何地恭维了一番。

  稍一平静下来,我回想,凭什么我要处于被动?他们还没回答过我呢。

  于是,“你拿的这是哪位?”我脱口而出。

  “哪位?超女啊!”理所当然似的。

  “小姐,明确一点好不好,能解释一下你的口头禅吗?”卷起书,作访谈状。

  “不大清楚,据说是女声演唱赛吧。”好不含糊地回答。

  “据说吗?”我诧异地问。我差点被这样遥远、这样搞笑的回答吓晕过去——“超女”是什么,他们和我一样茫然,可是他们……这种集体行为大概就是盲目或者疯狂采购的新概念吧。( 宜冬文学 www.wh-ydnt.com )

  之后的事情理所当然,一下子就明确分工了,他们继续自己的明星“宣传”,而我只好避开这热闹的、精神生活充实的王国。

  如今,我这样一个孤独者,唯一能做的只是有感而发。

  过去的五十年,甚至更远,一些人总在怀念那一支钓鱼杆、一包青稞面、七根火柴、一颗苹果……甚至采摘野果,渔猎为生……看来他们的目标很坚定,很唯一。

  而今天,我们莫不是被丰衣足食冲淡了胃口?或是这五彩灯光不甘心只闪耀于都市的街头?但愿得到的回答能否定掉一部分。否则……也罢,只要答案中没有“据说”就好。

  --900字

  第2篇:跟风

  本世纪,鼓励创新。语言是种交流的方式,更在无时无刻的更新。

  从SZ到SD,再从SD到SB,无不意味着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递进,然而递进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创新与跟风。当然,在某些时候,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如果说第一个说SB的人是创新,那么,之后随处随口就是SB让SB流行起来的人们就是跟风。所以从根本上说,跟风成全了创新,无论好坏。

  抛开创新,就跟风而言,我也有个小故事。具体是哪日,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依稀记得事情的大概。那日与一群朋友聊天,于是我讲了个从别人那听来的故事,故事很可笑,但却很难懂,当时我听过后一副茫然的表情,也不知道笑点在哪,但经别人点透后才捧腹大笑起来,恍然大悟。终于,我把故事很生的讲完了,本以为会冷场,因为这个故事太难懂了,但我料想的冷场却没有发生,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反倒让我迷茫起来,难不成大家都听懂了或是以前听过?我把我的疑惑说出来,朋友为了揭开了答案。其实说来可笑,真正听懂这个故事的只有少少的两个人罢了,他们笑了,然后其他人见他俩笑了,也就跟着笑了,于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这样起来了。所以,不得不说,跟风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

  最近网络上也刮起几起飓风,什么“元芳你怎么看”,什么“屌丝”,还有“我去年买了个表”等语言的“文化”,有时我真的挺佩服中国的语言文化的,就拿“我去年买了个表”来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只是简单的表面意思,中国语言当真是“博大精深”。但是这些和跟风有什么关系呢?有人不解。其实这几场“飓风”,本都是几阵不痛不痒的微风,但跟的人多了,再加上网络本身就是极好的传播工具,这风自然也就大了,变得厉害起来,具有攻击性。但对于这些,我都是摆着嗤之以鼻的态度。

  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世界也有光明和黑暗,凡事都有两面性,跟风也不例外。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班级,本有寥寥无几的人知道学习,其他人看这几个人在学习,于是其他人跟起风来,再然后,班级里刮起一阵良好的学习风。幻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露骨。现实总是和幻想有差别的。现实是这样的:一个班级,本有大多数人知道学习,寥寥无几的人无所事事,整天玩,于是知道学习的人慢慢的跟起这股恶风,然后,越刮越大,越刮越大,最终,只有可悲的几个人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倒也是意志够坚定。

  谈大一点儿的,说中国的电视节目,有多少是跟着韩剧走的,没营养的泡沫剧到处都是,搞得中国节目都快失去自己的特色,对于这些“韩剧式的中国剧”,倒不需要采用一棒子打死的方式,但何必如此勤奋刻苦的去学习呢?有那时间倒不如想办法把自己的国剧好好的做好,让别人跟着自己走。《美国之声》是这样,《中国好声音》也是如此,《我是歌手》更是将这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归根结底,其版权都是从荷兰的《TheVoiceOfHolland》购得的。

  中国大多数人的特点是爱凑热闹,看自己人打架,搞分裂,基本上都是摆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姿态。说的夸张了,你站在大街上,去人多的地方看,必定会看见有事发生。车祸啦,吵架啦,打人啦,只要这类事发生,看热闹的人比比皆是。本身几个人的事情,非得搞得满城风雨,且不说看热闹的人把路围的水泄不通,但最起码的公德心你跑哪去了?看见车祸,赶紧打120啊,就知道看,看这些增长知识?看见吵架打人的,你倒是赶紧劝阻啊,站那看笑话心情很愉悦?就知道跟风,跟歪风,看见泥就往里钻,活像个泥鳅。

  跟风的人很多。跟风的人永远不会有辉煌,因为他们的行为只是对先人的复制,他们都只活在过去。

  跟风的事也不少,有一句哲人说过:“世上除了变是永恒的,没有不变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在新事物发展的时候,风更不会少。

  所以,在这个多风的世纪,还望君不要盲目,勿失本心。( 宜冬文学 www.wh-ydnt.com )

  --1500字

  第3篇: 跟风

  海外游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游玩中增强外语口语锻炼的好机会,但是专家建议,家长是否要让孩子参加海外游学,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避免盲目跟风,也不要“游而不学”。

  蓝子(化名)是市区某小学的学生,9月即将步入中学。今年暑假,父母送给她一份大礼:价值7000元的韩国5日游,7月11日出发。蓝子说,这次活动是学校组织的,除了带队老师,20多个同伴全是同校同学,以五六年级为主。

  走出国门,触摸世界。曾几何时,衢城学子的暑期生活,不再拘泥于国内,包括短期海外游学、国际夏令营在内的活动载体,在我市悄然兴起。在此之前,到海外游学多是中学生、大学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暑期海外游学的学生,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不少小学生加入进来。

  调查:小学生成海外游学新兴力量

  高温来势汹汹,与温度一样炽热的,还有出国过暑假。“00后”小学生,成了暑期海外游大军中的一抹亮色。

  尽管一趟下来,花费破万,尽管只有6天时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放心,7月初,家境一般的市民郑先生还是将13岁的儿子送去日本旅游,“为了孩子,我们花点钱,值得”。

  与郑先生想法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家住坊门街社区的吴先生,已经是第二次送女儿出国了,“去年是俄罗斯,今年澳洲,我想让她感受一下一南一北的不同。”

  家长的慷慨与舍得,吸引着学校纷纷“试水”,衢州市实验学校为较早“试水”的学校之一。

  7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校小学部的一位老师。今年,衢州市实验学校有学生报了“俄罗斯团”,去年,也有学生出国,这名老师说,三四年前,学校就推出了类似活动,“效果不错,报名的学生挺多,这两年,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每年还同时安排好几个国家。选择余地大了,更受家长欢迎。”

  有实验这样的样本,更多学校跃跃欲试。

  今年暑假开始前,柯城区鹿鸣小学通过校讯通,给3年级以上的每位家长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介绍“暑期新加坡学生游”,尽管新加坡之行最终被取消,但在鹿鸣小学一位老师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至于明年是否还有类似计划,他表示期待。

  一些培训机构也盯上了游学蛋糕。今年暑假,借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省记协举办了“第三届中韩小记者互访交流活动”,7月27日发团,共6天,人均费用1万元。衢报培训中心承担衢州这边的报名任务。活动负责人黄小姐说,两三天时间,16人的团就满额了,除了市区,还有常山、开化等县的孩子,最小的才读小学4年级。

  杭州一家对外培训中介负责人说,这两年,衢州这边的低龄儿童,过来报团出国暑期游的,还是蛮多的。为此,他们去年还去了趟金华,专门开出一个团,接待金丽衢三地小学生。

  观察:到欧美游学一周要一万五

  记者从几家培训机构处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衢州市场的游学产品,以两类为主,学校和中介为主要组织者:一种是纯玩的,领着孩子出国逛一圈,领略异国风情和地域文化,由于时间短,行程简单,目前这类在我市推出的最多;一种是边学边游,一般是上午在定点的学校集中上课,练习口语或感受当地的教学方式,下午组队老师再带着学生逛风景名胜,据说这类因能“寄宿在学校或当地人家里,可完全融入当地生活”,关注度更高。

  在游学国家方面,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大受欢迎。这两年,以韩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也成了香饽饽。

  当然,相关的费用也高,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以一周为例,费用至少需1。5万元,如果是需要培训的,费用差不多要超过3万元。

  相对而言,东南亚国家便宜些,目前韩国7天游的报价为1万元左右,日本7天游大约需要9000元。

  对于关注度较高的安全话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游学团的组合模式以“陪同老师+学生”为主,到了国外,当地也有老师或导游全程陪同。

  探讨:开拓视野还是“游而不学”

  7月8日,结束为期6天的日本暑期游,13岁的严寒回到衢州。严寒跟同学一块报名前往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游玩。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刚开始,严寒还真有些不适应。谈到有没有增长见识,严寒迟疑了几秒:“也说不上吧,毕竟时间太短了。只是感觉日本人很有礼貌,样子恭敬和谦卑。”

  相较于严寒,5年级学生小璐一年前的“加拿大之旅”,则完全是“半读半玩”,“我是到杭州报名的,共有26个小朋友,我们两三个人一组,借住在当地人家里,用英语对话。上午开沙龙、听讲座,下午外出参观,晚上还有热闹的PARTY,真的挺好玩的。”

  小璐妈妈说,刚回国时,小璐英语口语果然好了很多,可好景不长,到去年9月份开学,她的口语又渐渐回到原来水平,小璐妈妈猜测可能和时间短有关。但有一个现象让她感到欣慰:女儿回来后,人活泼了,也爱说话了,“或许和国外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关”。

  花上一笔不菲的费用,送半大的孩子出国转转,难免让人担心。出国游学的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这么做是否对孩子有益?7月6日晚,记者将是否参加国际夏令营话题放至网上,两天时间里,有近30位市民参与讨论。

  在一些市民看来,花费这么高,大多数家长承受不起。更何况小学生不比高中生,心智还不成熟,又是爱玩的年纪,父母自然不放心。

  家住城站社区清明弄的李先生,则搬出身边的例子:“我侄子前年参加了美国夏令营,说是练口语,回来后,我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3万元打了水漂。”

  此外,孩子能否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能否应对一些突发性问题,也让不少人惴惴不安:就算是有钱,家长也不放心。

  也有家长对海外游学持赞成态度。市民罗女士的女儿9月份就读小学六年级了,她也想让女儿到海外游学,“一来孩子可以开拓视野,见见世面,二来,通过几天的独立生活,锻炼锻炼胆量。”

  更有家长直言不讳,之所以这么做,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准备送他出国的,现在只是让他提前感受一下。”

  暑期出国游学蔓延至小学阶段的情况,衢州学院心理学老师兰常林也注意到了,不过,他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去年,我就曾经碰到过两个例子,因出国玩了一趟,两个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总感叹国外教学环境的轻松。”兰常林说,游学时间毕竟过短,几天时间里,孩子们不可能收获过多的信息,深入了解也不够,更何况年龄这么小,很可能重金投入,收回的是一次效果甚微的“游而不学”。

  提醒:去还是不去,别被跟风“绑架”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背后,不少家长其实是一种跟风和盲目选择:既然别的孩子都参加了,自己孩子也不能落伍,不然就输人家一截了。更有家长因“孩子的迫切要求”,就匆匆报了名,至于究竟能学到点什么,倒成了其次。

  对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俞老师认为,家长和学生因为跟风甚至是攀比前去报名,这种心态要不得,“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是一般工薪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此外,如此意识长期持续下去,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俞老师看来,是否需要送孩子参加国外“游学”,得视情况而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无力承受的话千万不要勉强;同时也要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年龄过小的孩子不宜过早脱离父母,出国“游学”。另外,家长也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虽说家长有最后的决策权,毕竟真正体验的还是孩子。

  --2000字

  第4篇:跟风

  有这样一句话:“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蠢材。”我们总习惯于追逐某重潮流,却忽视了在追风之时,只把自己拉向平庸。

  跟风者永远不会拥有辉煌,因为他们的行为只是对先人的复制,缺乏人最重要的的思考。若没有哥白尼坚持日心说,那些宗教追随者们将世世代代任人摆弄上演一幕幕的闹剧,直至世界末日的来临;若没有爱因斯坦的惊世之说,那无数的聪明人也只会永远把牛顿奉为神灵,推崇他的经典体系上演悲剧,科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探索人类的未知领域,当人们陷入追随的套路时,只会与科学悖道而行。把精力浪费在虚幻的设想中,无法前行。

  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这是发展的必然,正如一位哲人所云:“世上除了变是永恒的,没有不变的。”一时的潮流、风气只是烟火的一时绚丽,不会持久,而盲目的紧步追随只会打乱自己生活的脚步,拌倒自己,而只有创新才是对风尚的最好解读。当微软发掘微型电脑的无线生机,IBM还在巨型计算机领域大费周张,因此有微软的腾飞,IBM的失败。追风只会把自己逼入狭缝,进退维谷。追随是弱者的本能,而创新是强者的武器。

  追风起于人对美好时尚的追求,却易把人带入盲目的歧路。美是难于模仿和追求的,它更青睐那天然的潮流。正如美丽的郁金香在荷兰遍地开放时,演绎出的是一场场家破人亡的惨剧。淘金者的梦终被现实打破。当毕淑敏有“素面朝天”出现时,不由引得众人的赞叹,这份自信与坦然超过了任何时尚的装饰。每个人都是天使,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堂,而当在许多人对歌星、影星趋之若骛,几近疯狂之时,又可曾意识到自我的贬值;当对潮流不惜一切追寻时,是否发现自己已偏离了本属于自己的天堂。

  追风者,是活在过去时的人,我们为何不让自己插上自信的翅膀,探索创新之路到时风只会追随你。

  --750字

  第5篇:跟风

  跟着别人后面走,啃别人啃过的馍馍,会有味道么,我却看见愚昧的人们在津津有味地啃着,谁把七夕遗在了情人节。

  我把青春留在了十六岁,孤寞冷清,但,又是谁,把七夕遗在了情人节,二月十四,走在街上,以为会有完美的结局,来往的人群把手牵,孤独的人左手牵右手。

  鲜花包围了满脸幸福的妖艳女子,抱着鲜花,拿着巧克力,与心爱的人游走在宽敞的街,似乎没有伴侣是件可耻的事,但我还是坦坦荡荡地享受我的阳光滋润原来,二月十四,是情人节,哦!情人节,那么,七夕呢在哪里去了?是谁把它丢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七夕,做在葡萄架下,聆听牛郎织女的爱恋听说在葡萄架下,可以听见她们的私语,七夕,没有看见鲜花与巧克力,就连牵手的人,也不知何去,葡萄架下空气好呢!夜,如此清静,在想着牛郎织女将会怎样地在鹊桥上相会,但,我没有看见,什么都没看见,就连喜鹊都不知道身在何处,那么,七夕呢?

  又是谁,把除夕留在了圣诞之夜,平安夜上祝平安,圣诞夜里闹翻天,圣诞前夕,已是贺卡满天飞,更别提圣诞夜饿了人们把准备好的礼物,放在显眼的地方,晚上,送给想送的人。

  动方的人,欢歌热舞,派对上忘乎所以地唱着跳着,摆上西方的圣诞树,也是圣诞夜了,似乎比西方的还热闹呢!

  除夕夜里,年夜饭一过,家人过散一方,连欢聚的时间都没有没有派对,也没有狂歌热舞,有的只是冷冷清清情情地看年欢晚会,

  忘了七夕,记住了情人节,忘了除夕,记住了圣诞,是什么让我们变了。西方吹的哪股风,让我们忘了国,忘了本,跟风跟风,我们得到了什么。

  --600字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6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