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生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二 >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

若水分享 1873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1

苏东坡风雨的一生,我们或许永远无法亲身经历,只得停留于书本,然而他的释然心境和人生态度却是我们需要拾起的

就算道路曲折,他也能够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就算风雨弥漫,他也可以吟啸且徐行,哪怕你将他一贬再贬,他甚至可以一笑置之地放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那样的豪迈霸气,没有一处不透露着刚正不阿、超凡脱俗的气质,试问,如今,几人能够做到?

苏轼,一袭布衣,坦率纯真。在他的一生中,乌台诗案使他的征途一下子到了最低点,那就好像万丈深渊般。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不附权贵的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却因那样的一身正气和不阿谀奉承使他一生的仕途变得坎坷。然而,即便如此,苏轼却能够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却不觉苦闷,因为有词足矣。他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苦中作乐,自己耕种、造房、写作,与农夫相契合。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

当苏轼驾一叶扁舟来到赤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这古战场,面对这一片江水,他陷入沉思。他在祭奠英雄的同时也反省着,他清醒了,不再悲观了,于是便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泛游赤壁之后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写道: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苏轼,豪迈之下,点点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所作,以及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痛楚与哀愁。尽管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这般的痛苦之深、感情至深。

在宋朝乃至如今,苏轼的'无人可替何尝不证明了他自己?他的心如竹杖芒鞋轻胜马般轻盈,他的心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他的心更有无畏于世事变迁的坦坦荡荡。

即便离我们如此遥远,但他用他的诗词拉近了后人与他的距离,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不管时代如何在变化,苏东坡依然是苏东坡,豪迈却带着点点柔情。相信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就如《生命中的土地》所写到的,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2

夜深人静处,点一盏夜灯,轻轻翻开厚重的封面。高山流水画,湖泛孤舟图,附上苏子的诗文,为这静谧的深夜增添一份宁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曲《水调歌头》跨越千年,道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寄情于月的最高境界。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曲《西江月》流露出身处他乡的悲伤凄凉,报国无门的无奈叹恨。

没有人会否认苏轼的才气,这位豁达洒脱,不拘小节的天才,他的潇洒气质早已深深地刻在每一句诗文当中。相比于他的才气,更能征服别人的是他随遇而安的洒脱。

二十岁便考中进士的苏轼,在官场崭露头角,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和皇帝的认可,从走出眉山到进京为官,再出任地方官,苏轼的前半生走的很顺利。四十三岁的苏轼,才气正盛,心直口快,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可恰恰如此,苏轼创作出了自己诗词人生的巅峰之作,《赤壁赋》《赤壁怀古》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此时的苏轼,不再叫苏轼,苏东坡成了他所为人熟知的名号。在苏东坡眼中,自己不过是把变法的种种不妥吐露了出来,尽管在狱中走过生死一遭,重获自由的苏东坡依旧不改本性,连苏东坡自己都自嘲无可救药。至于他后来被贬惠州,儋州。

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你总能在他的诗句里寻得快乐。苏东坡甚至把儋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苏东坡没有怨人忧天,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随遇而安,无论他被贬何处,总有一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样子。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位旷达洒脱的乐天派诗人总能笑对人生的风雨,在生活中找到乐趣。他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酒,能将自己的激情寄托于美食。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在苏东坡眼中,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确,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东坡的才气固然是他驻足文坛的底气,但是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才是他永垂不朽的魔力。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是因为这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活态度,苏东坡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而是一具清白澄澈的灵魂,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待生活随遇而安的精神象征,更是屹立世界文化之上的精神符号。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3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题记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风。”不知苏轼是何等的境地,写出的诗句。那是他的人生态度吧。在乌台诗案之后,先是被贬黄州,接着又是惠州,又是杭州,一路被贬,一路逍遥。无论在那个地方,都乐观面对,无论是再困难的地方,也都一直积极向上。那是人生态度,是面对生活的感悟,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故事,也有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感慨。

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怎么少的了朋友呢?“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这是苏轼对朋友怕妻子的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这是苏轼对一个耄耋之年娶一个锦瑟年华的少女的评价,亦是在下一句“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进行了深深的嘲讽。这也许是苏轼孤寂的一生中,莫大的乐趣吧。

也许苏轼有一天真的忘却的了功名利禄,他应该也是如陶潜般“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肆意自在,也会真正的做到“诗酒趁年华”的潇洒自如。庄子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也是道出了苏轼的超凡脱俗的姿态。苏轼他没有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潇洒狂放,也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天下,更是没有陆游“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志向。他有的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的感伤,有的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的感慨,有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薄和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坦然。

我想如果说李白是一个在红尘中游玩的仙,玩世不恭,走时孑然一身,留下的是他的诗与剑,那么苏轼就是在人间历练的仙,比李白更接地气,他一生在贬与被贬中,在人民中游走,寻常人很难和李白见上一面,可苏轼不一样,他始终有被贬到身边的可能,苏轼是一个好官,名声更多是在受他恩惠的民众中流传,苏轼一走,苏堤长留,苏轼一走,赤壁仍在,这可能是“李白从不属于人间,而苏轼从未离开人间”,他代表的不仅是豁达多情,更是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宝藏,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4

人人心中会有两种心态,一种叫“乐观”,一种叫“悲观”,但我坚信,我们能让乐观打败悲观。换言之,每个人都能培养出乐观的心态。

这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先生留给我的启示。

坦白地说,我对东坡先生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豪无兴趣。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对他的不敬,至少我心里是这么想的:我如何学习与他无关,我学习到多少知识也与他无关,我无需“成为”或“模仿”他。

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心态,目前,全球十分之一的人所具备的心态—乐观。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东坡先生在四十二年的为官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下放中度过的,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一腔热血与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

像东坡先生这种豪放主义的词人,就是悲伤注满身体之后,让灵感与之一起爆发。

东坡先生在流放生活中,心中虽然烦闷,但却并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培养出耕地、烹调等爱好。在劳动中,他心情也变好了。于是,他很快便成功地把“致君尧舜上”的入世心态,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最典型的是,东坡先生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二十多种菜肴,如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这些菜品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

东坡先生最后一次被下放到儋州时,已是六十二岁高龄。据史书记载,东坡先生当时是抬着棺材去的,因为怕自己在当地呆得太久,不能活着回来。但他的乐观造就了顽强的生命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挺了过来。

其实问题不在压力本身,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也就是说,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就会让头脑变得更灵活。更重要的是,一条路走不通,乐观的人不会“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而会转向其他路径,他们希望获得成功。一件事没做好,会激发出从事另一项工作的创造力。

最明亮的欢乐火焰大都是由意外的火花点燃的。人生道路上不时散发出芳香的花朵,也是由偶然落下的种子自然生长出来的。那就让我们随时播撒乐观的种子吧!当我们失意的时候,这些乐观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重新点燃我们的人生。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5

翻开中国史册,你会发现历史上人格健全学识渊博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位。众所周知,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是积弱积贫的北宋,军事上的羸弱却意外地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整个宋代,文学天幕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

纵览其一生,虽是少年得志,却也是历经曲折与坎坷,饱受命运的捉弄与摧残。作为一名士子,苏东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励精图治而又懂他爱他护他的帝王,结识了致力于改革文风而又赏识他的欧阳修。于是,经天纬地之才早早被发见,满腹经纶得以施展。然而,嫉妒与诋毁也随之接踵而来,乌台诗案更是险些让他遭受灭九族之灾。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和放逐无数,最终在海南儋州溘然仙逝。

作为一名文人,苏东坡的才华无需赘述,仅凭前后两篇《赤壁赋》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作为一名官员,苏东坡绝对是优秀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的和谐景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父母官,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但人们脚下所踩的仍是他所修建的苏堤,嘴里吃的仍然有他所创制的东坡肉……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文曲星,也是一位集万千黎民宠爱于一生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曲星,一位被皇帝太后爱护的大才子,一位被百姓爱戴的好官员却始终为同僚所不容。我曾经拜读过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林老在书对此的解释是,苏东坡太有才了因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确,古往今来,才华之人总会遭来陷害与损毁,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庞涓之于孙膑……而我私下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对贤人的保护。

经常,我们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我个人认为,想主要依靠官员自律来解决问题纯属扯淡。毕竟,广大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圣贤,要想从根本上根除的毒瘤,惟有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良方。这种变革势必会损害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注定了定会遭受重重阻挠,时间定会漫长无边,也许是好几十年或上百年,亦或是更长。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6

他犹如一颗璀璨的巨星,在中华文学史上,拼命地,大胆地绽放。

如果没有了他,那么也就代表着中华文学史上会少几千首热情,豪放,又带着几点忧伤的诗和词了。

如果没有他,也就代表着在中医药书里记录的四百多个药方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他,那么那些飘逸、灵动,又充满仙意的画像,比如《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他,那么中华文学史上就缺少了一个可爱、可敬、又可赞的大诗人了!

他,就是苏东坡……

为什么苏东坡深受大家的爱戴?是因为他的诗词飘逸、潇洒丶颇耐人寻味?或者是因为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有效的药方,能为大家治病?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如今人们不再一味的只喜欢他的诗了,大家更多的是喜欢苏东坡的品格。

苏轼这个人,他非常的豪爽,直率。他感觉有什么事情,一直憋在心里,就像喉咙里卡了根刺一样。他什么事都敢说,丝毫不管别人的脸色。

当爆发王安石变法时,有两个党派。一个是新法派,还有一个是保守派。两个党派一直争吵不休,都有自己的理由。苏轼想要在朝廷上一展风采,为老百姓,他处处站在平民的角度上思考,他不管个人利益。

苏轼是中间派,他觉得两个党派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便一会儿去反对新法,一会儿去怦击旧法。新党派的人物早就看不惯苏东坡了,看他又没有拉帮结派,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权,还喜欢写诗发牢骚,便一时把自己的攻击对象转移到了苏东坡身上。

就这样,年少的苏东坡第一次经历了贬谪。

苏东坡贬谪到了黄州,虽然那里的环境很艰辛。但是苏轼还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苏东坡虽然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苦难,成了一只井底之蛙。但是他不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在深深地井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交友,耕耘,作诗,忙得个不亦乐乎。想必大家都是被苏轼的这种乐观打动吧。

假如苏轼的经历,换成了李白,杜甫呢?李白,会整天泡在酒馆里,整天饮酒,哭诉自己的经历。而杜甫,则会整天呆在家里,皱着眉头思考为何人生如此苦,从此不问人世。似乎只有苏轼丝毫不管这种艰苦的情况,而乐观的面对生活。

苏轼为何会被大家所热爱,为何会被大家永远的流传?正是因为他这种面对苦难,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我们所有人!

我眼中的苏东坡高二作文800字7

他豁达乐观,为国为民,但最终落得一贬再贬;他是北宋的文坛领袖,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骚;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是一段不能被忘记的文化传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见人爱的苏轼——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忧国忧民,敢于直言的人。王安石变法对百姓来说是祸害,苏东坡敢于上书责问王安石,反对王安石。欧阳修上台后,没有真正地为百姓谋福利,他依然反对欧阳修,正因为他的直言直语,才有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被贬期间,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点“苏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并监督修筑的。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豁达乐观,积极为百姓的人。有一日,东坡与友人外出游玩,醉归遇雨,随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东坡一人,挑着竹杖,还在大声吟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的豪迈、潇洒。诗人苏东坡随处逆境,但仍不畏惧,不颓丧,与“倚杖听江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贬时期,有一朋友来信让他注意身体,小心气,不要生病。他却以幽默风趣的腔调回应了他的朋友:这里虽然没有好药或者好医生,但并不比北方差,宫中御医也医死过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全才加天才,却又是亲民随和的人。东坡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他擅长绘画,他擅长书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游玩庐山,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句后,又游庐山,却写下了与李太白不同的见解“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他的天才之处。他被贬后,看到当地的老百姓不会做猪肉,“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便亲自教他们做了猪肉,“待他自熟没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百姓爱戴他,为肉取名为“东坡肉"。

在那“缺月挂疏桐”之时,“漏断人初静”之刻,浅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风打碎那无尽的思绪。苏子——东坡先生的吟唱,像无数美丽的流萤一般萦绕在耳畔,一贬再贬的落魄与亡妻之伤痛,任凭那秋风的苦涩,任凭那人生的浮萍,进发出的却是“鸿飞哪复计东西”。

论古今中外谁最豪迈、豁达,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个人——苏东坡。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5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