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若水分享
1147
案例一
任小姐毕业于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经济法专业
2000年的就业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严峻,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机会还是比较多,通过一轮轮的求职面试,摆在任小姐面前的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职位是法律事务专员;第二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电器设备制造商,职位是地区总裁助理。在两个选择之间,经过徘徊,任小姐选择了后者,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内容相对是比较单调的,主要以协调性工作为主,而且相对培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薪资也没有大的调整。三年下来,当任小姐再次选择工作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在她工作的地区没有一个适合她工作经历和工作背景的职位,没有办法,最终她选择了来北京找工作,这中间经历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调整。
案例二
陶先生毕业于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2002年的就业相比2001年来说,开始呈现出来一些压力,因为大的环境和毕业院校的关系摆在陶先生面前的选择不是非常多,最终通过努力,他到了一家国内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有机会调整到分公司做网络优化软件开发项目,主要用C语言开发。2004年下半年,陶先生面临再次选择,经过层层面试,陶先生被微软亚洲研究院选中,2004年10月开始上班。
这两个是个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大部分职业人选择工作的一种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任何人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都将面临再次选择工作机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再次选择工作机会?
企业在选择一个人的时候,要考察的第一要素就是行业背景经验。同样一个职位名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内容、方法、工具差异很大。如销售经理,对于大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公司来说,都是采取大客户销售模式,销售经理面对的对象是某个运营商或某个地区的所有运营商,销售方法一般都是采取解决方案或项目制;而如果在家用/商用电脑销售公司中,采取的模式一般是渠道制,销售经理要面对的是各个地方的代理商,销售方法同通信设备制造商差异很大。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跨行业找工作的代价非常大,相对成功率也非常低。
行业背景满足企业要求后,下一个就是要看求职者过去工作经验和目标工作的相关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工作经验要求”。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相关工作经验要求”,工作经验本身并不是企业考察一个人的核心问题,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代表未来也成功,工作经验考察的是与目标工作相关的工作方法、工具的掌握,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作技巧和工具,考量一个求职者是否合适,主要从这个方面来考察。如考察一个招聘主管职位的人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要关注的点是:
1.是否熟悉企业招聘的基本流程,并能根据本企业情况设计或者选择合适的招聘工具;
2.是否掌握并熟悉各种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的使用、招聘广告的发布等;
3.是否掌握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的基本方法;
掌握系统的工具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往往企业在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中围绕的焦点就是这些问题。
那么,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如何来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笔者□ 英泰人力银行就业指导部总监 刘建华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
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看来:
第一、找好入门的行业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会有很多选择,包括单位性质、工作性质,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入门行业是每个毕业生要关注的第一要素,选择一个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对个人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笔者认识一个师兄,1996年大学毕业,毕业分配到一家纺织企业,2000年企业宣告破产,等待这个师兄的只有失业,而再次选择的时候,发现同行业的工作都不是非常景气。
那么,如何来区分“朝阳”和“夕阳”行业?
1. 行业的发展态势
这个行业过去的状态、现在的状态、未来的前景。整体过程是上扬的,还是一路下滑?
2. 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过去几年的发展态势。
3. 国家政策支持
4. 行业普遍收入水平
第二、清晰的职业定位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在大多数同学的简历里,求职意向一般都这样填写:“市场营销、技术支持、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很多项目,让所有的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主管看着头疼。任何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不会喜欢什么都想做,也自称是什么也都能做的求职者。什么都能做,代表什么也不能做。
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清晰的职业定位是提升求职命中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今后个人职业生涯道路的良好开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笔者建议在做第一份职业定位时不宜过细,但必须专一。如可以定位在“市场销售类”职位,但不需要具体到哪类细分职业哪种销售模式。
在考虑职业定位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不是“专业”,而是个人“擅长、兴趣”,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非常看重自己的专业,而对个人兴趣、爱好却忽视不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人只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对于不喜欢的很难做到最好。决定一个人职业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个人爱好,个人兴趣、个人潜在的素质要求,这往往是企业用人考量的基本点。
第三、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博弈
在面对两个offer,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时,很多毕业生也遇到了难题,大公司的优点是基本待遇比较好,培训好,公司文化和氛围好,在里面工作有利于个人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缺点是人才济济,想出头比较难,相对个人来说,职位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小公司的优点是机制灵活,晋升空间大,缺点是相关文化和氛围不是很强。
在笔者看来,进入大公司固然好,小公司也不错,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都存在一个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商、竞争对手、客户等组成的产业链,产业链内部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如很多第三方网络优化公司的职员流动到运营商、知名跨国公司等。
在选择任何公司时,不能单单以大小而为之,更多的是,要考量一个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公司发展速度和态势、老板、员工素质等等因素。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和一个萧条低迷的大公司之间,相信很多人自己就能够选择得非常清楚。
第四、个人努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无论怎样选择,对于每个成功者来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己的努力。在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是以一份“空杯”的心态对待,加班固然令人讨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加班也是一个加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加快个人职业化的过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
任小姐毕业于2000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经济法专业
2000年的就业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严峻,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选择机会还是比较多,通过一轮轮的求职面试,摆在任小姐面前的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职位是法律事务专员;第二个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电器设备制造商,职位是地区总裁助理。在两个选择之间,经过徘徊,任小姐选择了后者,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内容相对是比较单调的,主要以协调性工作为主,而且相对培训的机会也不是很多,薪资也没有大的调整。三年下来,当任小姐再次选择工作的时候,面临的不仅仅是机会,更多的是挑战,在她工作的地区没有一个适合她工作经历和工作背景的职位,没有办法,最终她选择了来北京找工作,这中间经历了大约半年的时间来调整。
案例二
陶先生毕业于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地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
2002年的就业相比2001年来说,开始呈现出来一些压力,因为大的环境和毕业院校的关系摆在陶先生面前的选择不是非常多,最终通过努力,他到了一家国内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有机会调整到分公司做网络优化软件开发项目,主要用C语言开发。2004年下半年,陶先生面临再次选择,经过层层面试,陶先生被微软亚洲研究院选中,2004年10月开始上班。
这两个是个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大部分职业人选择工作的一种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才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任何人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都将面临再次选择工作机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再次选择工作机会?
企业在选择一个人的时候,要考察的第一要素就是行业背景经验。同样一个职位名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工作内容、方法、工具差异很大。如销售经理,对于大部分通信设备制造公司来说,都是采取大客户销售模式,销售经理面对的对象是某个运营商或某个地区的所有运营商,销售方法一般都是采取解决方案或项目制;而如果在家用/商用电脑销售公司中,采取的模式一般是渠道制,销售经理要面对的是各个地方的代理商,销售方法同通信设备制造商差异很大。在没有特殊情况下,跨行业找工作的代价非常大,相对成功率也非常低。
行业背景满足企业要求后,下一个就是要看求职者过去工作经验和目标工作的相关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工作经验要求”。严格意义上讲,应当是:“相关工作经验要求”,工作经验本身并不是企业考察一个人的核心问题,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并不能代表未来也成功,工作经验考察的是与目标工作相关的工作方法、工具的掌握,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工作技巧和工具,考量一个求职者是否合适,主要从这个方面来考察。如考察一个招聘主管职位的人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要关注的点是:
1.是否熟悉企业招聘的基本流程,并能根据本企业情况设计或者选择合适的招聘工具;
2.是否掌握并熟悉各种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的使用、招聘广告的发布等;
3.是否掌握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的基本方法;
掌握系统的工具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往往企业在笔试和面试的过程中围绕的焦点就是这些问题。
那么,作为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如何来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笔者□ 英泰人力银行就业指导部总监 刘建华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这是摆在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面前的两难问题。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成了大多数毕业生求职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能够找个地方先上班,能够先养活自己,成为大多数毕业生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目标。
虽然“就业”的压力远远大于“择业”,但大多数同学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还是非常谨慎的,一直在平衡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笔者近五年的招聘及个人经历看来,第一份工作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对于其职业生涯的影响非常巨大。
看来:
第一、找好入门的行业是考虑的第一要素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会有很多选择,包括单位性质、工作性质,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入门行业是每个毕业生要关注的第一要素,选择一个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对个人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笔者认识一个师兄,1996年大学毕业,毕业分配到一家纺织企业,2000年企业宣告破产,等待这个师兄的只有失业,而再次选择的时候,发现同行业的工作都不是非常景气。
那么,如何来区分“朝阳”和“夕阳”行业?
1. 行业的发展态势
这个行业过去的状态、现在的状态、未来的前景。整体过程是上扬的,还是一路下滑?
2. 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过去几年的发展态势。
3. 国家政策支持
4. 行业普遍收入水平
第二、清晰的职业定位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在大多数同学的简历里,求职意向一般都这样填写:“市场营销、技术支持、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很多项目,让所有的人力资源经理/招聘主管看着头疼。任何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不会喜欢什么都想做,也自称是什么也都能做的求职者。什么都能做,代表什么也不能做。
对于每个毕业生而言,清晰的职业定位是提升求职命中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今后个人职业生涯道路的良好开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笔者建议在做第一份职业定位时不宜过细,但必须专一。如可以定位在“市场销售类”职位,但不需要具体到哪类细分职业哪种销售模式。
在考虑职业定位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不是“专业”,而是个人“擅长、兴趣”,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非常看重自己的专业,而对个人兴趣、爱好却忽视不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何人只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对于不喜欢的很难做到最好。决定一个人职业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个人爱好,个人兴趣、个人潜在的素质要求,这往往是企业用人考量的基本点。
第三、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博弈
在面对两个offer,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时,很多毕业生也遇到了难题,大公司的优点是基本待遇比较好,培训好,公司文化和氛围好,在里面工作有利于个人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缺点是人才济济,想出头比较难,相对个人来说,职位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小公司的优点是机制灵活,晋升空间大,缺点是相关文化和氛围不是很强。
在笔者看来,进入大公司固然好,小公司也不错,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都存在一个由核心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外包服务商、竞争对手、客户等组成的产业链,产业链内部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如很多第三方网络优化公司的职员流动到运营商、知名跨国公司等。
在选择任何公司时,不能单单以大小而为之,更多的是,要考量一个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公司发展速度和态势、老板、员工素质等等因素。一个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和一个萧条低迷的大公司之间,相信很多人自己就能够选择得非常清楚。
第四、个人努力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无论怎样选择,对于每个成功者来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自己的努力。在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一定是以一份“空杯”的心态对待,加班固然令人讨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加班也是一个加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加快个人职业化的过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