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文明扬正气主题演讲稿优秀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讲文明扬正气主题演讲稿优秀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播撒现代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外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捡垃圾的事儿并非头一遭:在咱们的城市街头、园林景区以及长城上,都留下过外国人捡拾垃圾的身影。他们或是一人或是数人乃至数十人,为我们的环境保护充当“义工”。而我们国人乱扔垃圾,却成了自然,因此即便到外地旅游,也照样与陋习一路同行。前不久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在迎客首日,内地游客在乐园的非吸烟区肆无忌惮吸烟,横躺座椅、胡乱吐痰、随意插队,种.种陋习给迪士尼乐园留下了一曲不和-谐的音符。再比如到国外旅游,中国游客大声喧哗,不排队,不遵守公共秩序,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等在国内已见怪不怪的陋习,在外国背景的反差下更凸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对外宾捡垃圾的行为表达敬意的同时,也更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中国有让我们引以为骄傲的秀丽风光,更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秀丽风光今天仍在,美好礼仪却被一些国人丢得差不多了。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还有,10月25日,由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当选者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当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今年只有15岁;说她“特别”是因为她是一个只有两个手指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就是潘娜威,营口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自己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还有美国汽车公司的巨头——福特公司,它的总裁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并顺手扔进了纸篓里。然后才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不仅看见了小事,而且你的文明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特就这样进了这家公司,并成为了总裁,而且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
所以,同学们清除陋习需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篇二
一个个的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大家那是国。那什么是家呢?就是由一个一个成员而组成。所以,一个国家中人最重要。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三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矗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篇三
同学们,老师们:
人之初,性本善。世间万物的开始,都是纯洁而美好的,人也是一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的思想已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污染,变得污浊不堪。当然,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一些歪风邪气也不可避免地侵入到校园中来。但无论怎样制止,那种“黑暗之风”似乎已在某些同学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
“六月飞雪”只在《窦娥冤》里出现过,曾几何时,我们校园也出现过这种现象。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去年六月的“雪花事件”吧,一些同学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不保持校园卫生,肆意将书本、试卷撕毁,还从楼上撒下,使教学楼下方的绿化带成为了纸屑的海洋。这样的景象不是一两个同学所造成的,更多的同学都是因为其盲目从众的心理而成为了这场“雪花事件”中的一员。由此可见,不良风气之所以能在同学之间传播,就是因为盲目从众的心理,如果能够克服这种心理,邪气也将随风而逝。
在很多同学眼中,盲目追星,穿时髦,扮帅装酷,不听老师家长之言,即是新时代小学生的形象。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这是在纵容邪气的滋生!邪气不除,正气不来。弘扬正义对于同学们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见得很难。
从古到今,正气凛然的人未曾少见。屈原是一位着名的爱国诗人,为了唤醒沉睡的人民,为了拯救危亡的国家,为了改变“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亡国因素,他──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竟跳江而死。屈原的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气,一种力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目标。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正气永存于我们身边。
同学们,小学六年一晃而过,让我们在阳光下接受洗礼,在风雨里迎接磨炼,在正气中健康成长。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成为迎接明天朝阳的接班人吧!
篇四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以这首脍炙人口的《正气歌》启示后人,纵览古今,具有浩然正气的人从来就让世人高山仰止。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明学院附小的xx,今天我愿以《养浩然正气,扬师德风尚》为题,与大家唱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正气歌。
朋友们,什么是正气?请听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的回答—— “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对于正气的理解,福州市公安局原纪委书记盖起章同样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 “怕死就不当纪委书记”;他们正是凭着这股浩然之气,谱写了一曲曲高昂的正气之歌。
如果说国无正气不旺,家无正气不和,我则认为,师无正气不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就是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就是以渊博的知识塑造人,以高尚情操感化人。
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幕至今令我们难忘:搬开垮塌的教学楼,大家都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人们惊奇地发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却已气绝!他就是映秀镇小学年仅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救两个孩子,救出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他的手臂锯掉!“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在场所有人员均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可以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时刻,在那极其短暂的生死考验中,他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他让我们再一次读懂“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也许有人说,教师职业的崇高不一定都要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是啊!更多的是表现在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上,您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串响亮的名字:
三明特校校长黄金莲,面对一群失聪、失明的残疾孩子,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唱响了大爱赞歌。在特校,您只要问起黄金莲,孩子们总会骄傲而自豪地告诉您“那是咱们的校长妈妈!”
三明学院的曹云露教授,这位中科院的博士,即使已身患癌症,仍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象一支燃烧的红烛,温暖学生,感动福建!
朋友们,类似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师,才有了中国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才有了八闽大地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当前,我们面临海西建设的大好机遇,四求作为,教育争先。我们相信,在海西建设的时代征程中,教育一定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师德正气歌也一定会在海西这片大地上唱得更动听!更持久!更响亮!
最后,我想用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首诗与大家共勉:"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谢谢大家!
篇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以这首脍炙人口的《正气歌》启示后人,纵览古今,具有浩然正气的人从来就让世人高山仰止。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三明学院附小的xx,今天我愿以《养浩然正气,扬师德风尚》为题,与大家唱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正气歌。
朋友们,什么是正气?请听四川省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的回答-- “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对于正气的理解,福州市公安局原纪委书记盖起章同样给出掷地有声的答案-- “怕死就不当纪委书记”;他们正是凭着这股浩然之气,谱写了一曲曲高昂的正气之歌。
如果说国无正气不旺,家无正气不和,我则认为,师无正气不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什么是正气?正气就是敬业奉献、为人师表,就是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就是以渊博的知识塑造人,以高尚情操感化人。
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幕至今令我们难忘:搬开垮塌的教学楼,大家都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人们惊奇地发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却已气绝!他就是映秀镇小学年仅29岁的张米亚老师。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救两个孩子,救出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他的手臂锯掉!“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在场所有人员均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可以想象,在那天崩地裂的时刻,在那极其短暂的生死考验中,他毫不犹豫地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他让我们再一次读懂“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也许有人说,教师职业的崇高不一定都要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是啊!更多的是表现在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上,您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串响亮的名字:
三明特校校长黄金莲,面对一群失聪、失明的残疾孩子,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唱响了大爱赞歌。在特校,您只要问起黄金莲,孩子们总会骄傲而自豪地告诉您“那是咱们的校长妈妈!”
三明学院的曹云露教授,这位中科院的博士,即使已身患癌症,仍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象一支燃烧的红烛,温暖学生,感动福建!
朋友们,类似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教师,才有了中国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才有了八闽大地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当前,我们面临海西建设的大好机遇,四求作为,教育争先。我们相信,在海西建设的时代征程中,教育一定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师德正气歌也一定会在海西这片大地上唱得更动听!更持久!更响亮!
最后,我想用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首诗与大家共勉:"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