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有什么由来2021
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秋分的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秋分节气有什么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秋分节气有什么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秋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还有说:“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禁忌吃什么
1、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2、禁寒饮,如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胃寒的人更应忌食生冷的食物。
3、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大补之品。
4、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
5、热证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6、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秋分三候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始涸
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秋分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
“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