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吃饺子的寓意是什么
中国的春节习俗,人们都会联想到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春节吃饺子的寓意,供大家阅读参考。
春节吃饺子有许多美好寓意,尤其是在除夕夜。除夕夜的这顿饺子之所以非比寻常,
一是因为腊月三十夜的23时至新年正月初一的1时,正好交子时,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二是人们期望把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不如意的烦恼事,像吃饺子那样一块吃掉,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三是吃饺子还有祈求来年早生贵子,全家人丁兴旺,孩子有出息的意思。此外,饺子成为春节吉祥物,还因为其形状像银元宝,春节吃饺子有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滚来”之意,寄托着人们“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
为了图吉利和喜庆,人们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往里放些东西,如红枣,寓意早生贵子或早日发财;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还有的放入硬币,谁吃到了,预示谁能发财。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曰“金线穿元宝”。
过年吃饺子也有忌讳,比如煮破的饺子不能说“破”了、“烂”了、“坏”了,而要说“挣”了,“涨”了。这些忌讳带有人们求吉纳祥的寓意。
提到过年,许多人想到的都是一家围在一起包饺子。饺子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包饺子、吃饺 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一个重要活动。俗话说:“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槛,就开始忙年。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时候起,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
根据文献记载,春节时候吃饺子这种习俗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那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清代,这种习俗已经非常广泛,已经把它固定下来。这种习俗和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关系,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每一天的时间。就把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那么每天开始呢是子时,子时就相当于今天半夜二十三点到一点这个时间,那么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时候,那么这就不仅是新旧两天的更替,而是新旧岁的更替,中国人管它叫“交子”。中国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辞旧迎新这个界限,那么在这个时候,应该搞一些仪式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那么在这个时候吃饺子,饺子和这个“交子”正好是谐音,而且饺子还有那么丰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义,所以中国人才慢慢形成,在春节、在大年初一、在交子这个时刻,吃饺子这么个习俗。 对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贴春联
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亦称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千家万户都会换上一幅新的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据说这一习俗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祭祖与团年
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团年之前祭奠祖先。饮水思源,过年时不能忘记已故的先人。祭祖仪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礼,即猪头、猪尾(表示全猪一头、公鸡- -只、头或免子- -只,再加祭酒;现在的祭品一般为水果、鲜花、祭酒。然后由家长率领儿孙一起端_上祭品,在祖先灵位前跪拜或行礼、莫酒、焚香化钱,并祈愿祖先保佑子孙福禄寿喜、安康吉祥。 祭祖的形式或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身处在他乡的游子们也要在这天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吃这顿团圆饭,这是华夏民族一个难解的团圆心结。
压岁钱
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家中的小孩子们,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健健康康的成大成人。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二十七,宰公鸡”
农历腊月二十七宰的公鸡,也是老北京惯例提前准备的年菜。过去,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
酥鱼
酥鱼,也称骨酥鱼。北宋初年,被太祖赵匡胤颁旨御封,从此尊称“圣旨骨酥鱼”。酥鱼制作简单、易于保存,旧京人家在腊八之后往往都会做上一大盆,以备过年食用,随热随吃,十分方便。
丸子
北京的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阖家团圆,所以北京人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预备着。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素丸子必须放大量的香菜,还有胡萝卜、五香粉、粉条,把这些和到面里。
刚炸得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点由蒜泥、黄酱、甜面酱、虾皮、香油调好的“老虎酱”就更地道了。过年时,抓把丸子稍微过下油,用锅烧点炖肉的汤汁儿,勾上芡,下锅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盘焦溜丸子就得了。
咯吱盒
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京杭大运河通航后,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有心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吃着又脆又香,之久不变质。过年时,咯吱盒不仅可做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亦可做汤、做馅、焦溜、爆炒,也可荤可素。
肉冻
鸡冻、鱼冻、肉皮冻。在低温环境下,肉和肉汤凝固如同果冻,遇热即化,其味鲜美。
豆儿酱
老北京人把制作“豆儿酱”,叫做“打豆儿酱”,那可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腊月二十九开始“打豆儿酱”,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开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几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儿
北京人大都会做芥末墩儿,将大白菜剥去老帮子,横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儿,放在漏勺上,用汤勺不断舀起正在沸滚的沸水浇在菜墩上,一直浇到白菜开始变软,即一层层码在瓦盆内,码一层,撒一层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许醋。
这样一层层码好,最后用棉垫子把瓦盆盖严封实,约两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儿吃起来辣味蹿鼻,恨不得眼泪都流出来,嘴里却爽脆甜香,叫人欲罢不能。过年时候难免大鱼大肉,吃上两个芥末墩儿,绝对可以起到爽口开胃的作用。
辣菜
辣菜是用芥菜头切片,及大萝卜切丝,煮熟后,连汤倾入坛中,不可透气。食时加香油、生醋,虽辣味钻鼻,人皆嗜食。此菜不仅成本低、制法简单,且有清内热、开胃的作用,脆爽清口。新年大肉后,吃上一口辣菜,绝对解油腻。
炒酱瓜丁
炒酱瓜丁,酱瓜是酱渍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酱瓜。切丝、切丁,加生葱炒之,用猪里脊或精致猪肉伴炒,如能用山鸡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须先用滚水焯过,葱须炒熟后再加。炒时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别具风味,可以下酒。
炸藕合
炸藕合味道香酥嫩爽,适于家庭烹饪,没有固定风格。将藕去皮切片,每两片不完全切开而成一藕夹,中夹葱姜肉馅,两片藕合在一起而称藕合。而后挂一些面粉糊,过油之后即成。
炸松肉
炸松肉是由牛肉馅、豆腐、胡萝卜、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黄的松肉,看上去诱人,闻起来馋人,吃到嘴里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春节”,一个让中华儿女为之肃然的节日。无论身处何地,“春节”总能让分散的家人团聚。尽管现在也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但大多数人的心里还是固执地认为,不管年味浓也好淡也罢,这个节日还是要最热认真的对待。
看看每年的春运大潮,无论车票多难买,回家的路多难走,总有一股力量,让人们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的路途。无论物价多高,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商场超市里节节飘红的销售业绩,饭店餐馆里预订一空的年夜饭,既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也展示了人们对春节的重视。而在物质追求之外,对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来说,春节还可以让浮躁心沉静下来,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加深与亲人家人之间的交流,春节可谓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