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备考生物最新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生很快就要生物考试了。其实,生物考试不会很难。只要你复习了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你就能顺利通过考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备考生物会考知识要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要点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 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 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分裂:(细胞核)先由一个分裂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
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对他的认识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才深入到基因水平。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2、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或先天行为方式。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转基因鼠的培育,说明基因决定性状。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对的,在生殖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单的。
4、染色体:细胞核中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一定的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一定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5、基因: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中决定性状的单位。基因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化学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是DNA上有遗传信息的片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证明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两个显性或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在一起时,表现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两个基因全是隐性时,才表现为隐性性状。一般显性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用小写字母表示。
6、近亲结婚,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大。
7、人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男表示为:44+XY;女表示为:44+
男性生殖细胞两种:分别含有X或Y染色体
女性生殖细胞一种:含有X染色体
男精子表示:22+X或22+Y; 女的卵子表示:22+X
含有X或Y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X的卵细胞结合机会均等,所以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8、生物多样性就是源于生物的变异,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引起的变异不遗传,遗传五只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了解杂交育种、杂交水稻,八年级下43页到46页)
9、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总结
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手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大多具以下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 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