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语文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最新总结

若水分享 1147

语文的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同学们需要掌握好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最新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最新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最新总结

第一单元

一 新闻两则 毛泽东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新闻常识:

1. 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 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 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 孙犁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

三 蜡烛 西蒙诺夫

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

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文线索:蜡烛

5、黑色大围巾 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 爬 跪 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

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谴责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

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1、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

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荒谬: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2、本文的主题:回顾历史 面向现实 呼唤和平。

3、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

4、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

5、课文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第二单元

六 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

2、本文写了:①阿长称呼的由来②“大”字睡相③元旦的古怪仪式④买《山海经》⑤一些繁琐的道理⑥讲“长毛”的故事

3、阿长:①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②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③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

4、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5、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6、赏析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凝聚着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衷心祝愿。

七 背影

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背影的四处描写:①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②望父买橘③父子分手④呼应开头,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

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感动之泪 父子分手——惆怅之泪 别后思父——伤心之泪

八 台阶

1、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

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

3、父亲的性格形象:造台阶: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背石板、盖房子:倔强,勤劳,坚强,俭朴;“不自在、若有所失”:老实厚道、谦卑

4、全文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九 老王

1、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

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

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

5、生活情况:①职业,谋生手段 ②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③居住条件差

6、交往的事:①带送冰块 ②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 ③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

7、老王: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

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

十 信客

1、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

2、信客生涯:①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②工作繁忙 ③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④代写书信

3、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

4、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

5、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

6、 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

第三单元

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②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③举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④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⑤打比方:生动形象 ⑥列数字:准确说明⑦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

十一 中国石拱桥

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逻辑顺序: 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②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3、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4、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 ④形式优美

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6、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十二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

1、画之美:①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②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

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

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

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

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①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②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十四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十五 说“屏” 陈从周

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

2、屏的作用:①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

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使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

第四单元

十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十七 奇妙的克隆

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5、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6、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7、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8、……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

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2、语言特色:①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②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③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性,科学性

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4、两文作比较:①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②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③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④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①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落日的幻觉

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

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最新总结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资料总结

初二上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2021八年级语文期末考前重点知识点归纳最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最新人教版英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英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最新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模板

初二语文上册复习教案模板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74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