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个人学习 >

新时代使命演讲稿

若水分享 1147

  我们的时代是精神昂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激情燃烧的事业。必须克服一切消极懈怠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要求

  新时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就必要性来说,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极其伟大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不能完成。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在这个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时刻,我们一点儿不能懈怠、一点儿不能松劲,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就可能性来说,伟大梦想是人民的梦想,伟大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我们任务的性质、我们党的性质、我们制度的性质,都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是历史传统,也是现实要求。就历史而言,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是我们党的传统。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号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就当下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当前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及企业家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基层积极性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当然是全面的,这包括各个群体的积极性,也包括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全面调动才能成就伟业。然而,全面与重点是辩证统一的。问题导向也适用于调动积极性,要抓住重点群体,针对重点问题。当前很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积极性、科研人员积极性以及企业家的积极性,着重调动基层积极性。

  一是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这既是因为干部的重要性,也是因为问题的严重性。从重要性角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从问题角度看,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顾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对于干部积极性,一方面要激励。干部最直接的利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选拔任用。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选人用人上坚持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处理好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激励和约束、惩处和保护等方面关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要为真抓实干者鼓劲、为改革创新者撑腰,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另一方面要容错。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实践中确有“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现象,尤其是带有探索性质的改革。因此,既要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又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正确把握失误的性质和影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正是为解决这方面问题而出台的。

  二是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创新发展使得科研人员的重要性凸显。创新发展是第一发展,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当前,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对于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是激励。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当务之急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化要素投入和政策配套,让科研人员既有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又有把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的获得感。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增长机制。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工作带有特殊性,要营造宽松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科技人员集中精力干主业。要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科技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领域,失败比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如同钱学森所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峰。”

  三是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却也常常是社会舆论的焦点,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

  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在政治上给合法经营的企业家吃定心丸。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要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政策、守法诚信教育,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回报社会。

  四是调动地方基层的积极性。

  治理好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回顾改革开放历程,凡是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和比较成功的地方,基层积极性相对比较高。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改革的动力不足,存在不想改、不愿改的心态,凡事总想等上面的推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因此,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如何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紧迫的问题。

  对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一是适度赋权。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要在中央统筹之下,同时加强政策配套给予相应的权利和利益,以形成鼓励基层改革创新的合力。要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和难点,推动职能下沉、人员力量下沉,建立与基层改革实际需要相匹配的权责体系。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是鼓励探索。改革中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事情,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鼓励基层大胆探索。需要中央先定调子、划底线的,要按照统一部署及时给地方交底。需要地方先探路子、创造经验的,中央要及时给予授权,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尊重基层实践,多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多取得第一手材料,正确看待新事物新做法,只要是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发展规律的就要给予支持,鼓励试、大胆改。要加大对地方试点的总结评估,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普及推广。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新时代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党巩固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等惠及人民群众福祉的思想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形成于“血与火”的革命年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传承创新。

  一、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共产党员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约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毕生的理想来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具体和最现实的要求。共产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终身的奋斗目标,需要时刻做好应对各种挑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在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意志不坚定者脱离了革命队伍,背叛自己的信仰,与广大人民群众背道而驰。大浪淘沙,检验出真正的共产党人,他们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尽管当今和平环境下没有革命战争年代时的流血牺牲,但却要面临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新时代党担负着新的历史重任,同时也会面临新的考验。共产党员如果背离了宗旨意识,脱离了人民群众,将要面临的是信任危机和执政危机。

  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前途命运决定的。党的光辉历程诠释了党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最终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优良传统作风的基础上,依然葆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二、新时代党的宗旨意识实践路径思考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共出现203次,引发全体人民的共鸣。当今我们在审视 “血与火”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宗旨观,依然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成为共产党人的道德规范和行动纲领。新世纪新时代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变化成为新时代的突出特征,也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同样,也对党员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时赋予了新的要求。

  新时代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一定要转化并付诸实践,切忌把思想停留在嘴上、把行动止步在口号上、把成果体现在文章上,践行党的宗旨观要做到修为于内心、遵守于法纪、立足于本职、奉献于社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是对党员的政治要求。因此,修为于内心,就是要把外在的政治要求化为内在的道德诉求。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他人服务,是集体意识的道德收获。当成为自己的内在约束和道德规范的时候,转化到实践中就能达到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的效果,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从自发转化成自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保障是遵守法纪,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则是服务者切实地做到“遵规不逾矩”,世间万物本身自有其秩序,现代社会亦是法治社会。如果做不到“正己”,则难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重拳反腐,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因此,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必须要“先正己行”,才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付诸实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实践就是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职工作。例如,被誉为“四有”书记的谷文昌先后在东山担任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解放初期带领东山人民保卫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气概改善环境,最后东山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全省环境最佳县”。临终之际,谷文昌同志说:“我喜欢东山的土地、东山的人民。我在东山干了14年,有些事情还没有办好。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东山,我要和东山的人民、东山的大树永远在一起!”谷文昌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收获着牵挂和快乐,达到了“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崇高境界。谷文昌同志就是在自觉自愿中倾注自己全部心血,达到以此为乐、以此为家的境界。

  “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精神实质是奉献于社会,在“乐”于自己的本职的同时,还需要“献身”于国家和社会的大事业,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在英国留学、工作长达16年,2008年,国家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虽身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祖国的召唤之下,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私人产业,办好了回国手续,践行了他在给同学毕业赠言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2017年1月8日,积劳成疾的黄大年走完了58年的人生路。黄大年离开了我们,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奉献于社会、国家的大爱永远唱响在神州大地上。

  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98年的光辉历程,尽管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重心不尽相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这种日月同辉的初心,必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