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视党建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势,新时代如何打赢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历来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今天,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要不要坚持人民战争?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人民战争?对此,习近平主席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要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坚持与创新发展人民战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如何打赢人民战争
新时代更要坚持与创新发展人民战争
新时代人民战争是先进政党领导的正义战争的性质没有变。这是由我们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以及所奉行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外交政策等决定的。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这是人民自己的战争。同时,新时代的战争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人民军队做骨干。历史一再证明,虽然战争有人民群众参与,有些是属于人民战争的范畴,但没有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一支强大的正规军队做骨干,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新时代的人民战争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军队按新体制运行开局良好,强军打赢的力量不断凝聚,为赢得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新时代也是信息化更加发达的时代,整个国家和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极大地改善了进行人民战争的内外环境。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为广泛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方式,容易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有利态势。还可利用信息化传媒技术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营造人民战争良好的外部环境。新时代高技术产业越来越朝着军民融合、军地一体的方向发展,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高新技术从业人员,这是我们进行新时代人民战争的新锐力量,是人民战争的坚强支撑。我们必须给人民战争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赋予符合新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的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打赢信息化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的内容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应转向高素质战争主体的培育。过去的人民战争主要依靠战争主体数量上的总体优势,新时代战争主体数量上的优势逐渐向战争主体质量上的优势倾斜。美国人说,一个钱学森能顶5个机械化师,正是看到了这种战争主体优势转化的过程。像过去那样仅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战争主体的培养教育,着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国防意识。
应转向新型战争资源的挖掘。新型战争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和科技资源。随着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的实施,特别是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蕴藏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的信息和科技资源越来越丰富,积极挖掘、开发和利用这一巨大的新型战争资源,使其转化为人民战争威力,是新时代需要认真筹划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近些年来,我们积累生产了大批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高技术和信息化人才,带动了全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这也说明对战争资源的挖掘和对战争主体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挖掘信息和科技资源支持战争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如何通过对信息和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人民战争动员的速度。信息化战争使得作战空间相对贬值,远程精确作战可以对上千公里之外的目标实施瞬间打击,时间显得尤为宝贵。要使新时代人民战争动员的速度、效能和爆发力成为战争制胜的重要筹码。
应转向战略战术的创新融合。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人民战争的某些战略战术,如把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为主要的作战形式,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已经难以再有效发挥作用。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较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战场,而是扩展到全维度和全领域。在陆、海、空、天、电磁五维战场上,白刃战、肉搏战、枪战、炮战等正在消去其身影,除以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进行的火力战外,还包括信息战、网络战、电子战、导弹战、远程精确作战等,而且这些正在成为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作战样式。除此之外,还在其他多个领域进行着激烈的较量,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媒体战、金融战、贸易战等都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影响制约着战争的开启、进程和结局。以上这些作战的方式和斗争手段,应作为新时代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内容的发展和补充。
人民战争的形式要积极创新与适变
深入研究体系作战,把其作为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基本形式。要在把握人民战争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作战体系对抗以及各力量体系更加深入融合的特点,实施各种作战力量、各条战线和各种斗争方式相结合的体系作战。同时,要把诸军兵种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国防后备力量,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在军委联指和战区联指的正确指挥下,实施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联合作战。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参与战争、支援战争,对敌方实施整体对抗和体系打击。
突出智力与科技支前,探索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支前形式主要表现为体力与简单技能等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支前形式进一步扩展,还可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科学知识与高科技技能支持战争。比如,发挥网络人才的信息化素质与能力的优势进行网络中心战,通过网络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对敌进行间接斗争。发挥高科技人才的优势,研究、开发高技术的武器装备,提高战争效费比。同时,人民群众还可采取各种非武装的方式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敌进行斗争,破坏其战争体系,以配合诸军兵种部队的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支前、科技支前等间接参战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援战争的主要形式。
平战结合、军民融合,人民战争的形式应延伸到相对和平时期和更加宽广的范围。一个国家能够进行全民支持和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对任何挑衅它的敌对一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慑。要保持这种威慑,并使这种威慑能够随时转化成战争能力,就必须平战结合,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其协调发展。要积极探索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和更广范围内平战结合和军民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人民群众战时参加和支援战争的形式延伸到相对和平时期,以此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提高军民共建现代化国防的自觉性和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的责任感。
重视党建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优势
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问题,视角有很多,我们党对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视就是一个重要视角。我们党成立98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生机勃勃、风华正茂,与重视对党的建设丰富实践的理论总结、重视对党建理论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党建理论的与时俱进、传承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随时代变化、实践需要而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次自我革命,而且推动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也不断向世界证明这个成立98年的大党依然风华正茂、依然生机勃勃,能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高度重视党建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等工人阶级政党的斗争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毛泽东同志对党建理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早在1939年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来的历史经验时就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怎样建设我们的党?要怎样才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论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同志面对党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要在加强实践探索的同时,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和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比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等等。这些党建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既是对党的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是对新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
98年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理论就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是总结党的建设基本经验,还是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党建理论创新为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我们党正是依靠科学的党建理论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时代课题。我们要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建理论创新,用科学的党建理论更好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更好服务于我们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确保我们党继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