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个人学习 >

2019新时代努力奋斗心得体会

若水分享 1147

迎接新时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传家宝,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第一条科学原理,对于我们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是,很长时间以来,一些同志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把物质的决定性看作物质的唯一性,忽视意识的能动性,淡化了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新时代,我们必须科学运用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既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又毫不放松地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一、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派生出来的,是人脑的机能,物质决定意识。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反杜林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但是,物质的决定性,并不等同于物质的唯一性、至上性。尽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构成世界的要素绝不仅仅是物质。除了物质以外,还有人的思维、精神或者意识,还有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真善美假恶丑等思想品德和道德,还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法则、法律和制度,等等。把物质的决定性等同于物质的唯一性,把物质看作是客观世界中唯一重要的东西,以物质否定意识的动能,用物质全部代替意识,这就从根本上抹杀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使得拜金主义思想沉渣泛起。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对物质的消费和占有,看作能力的唯一标志、成功的最高象征、地位的集中体现、精神的唯一依托。最终,理想、信仰、道德在“物质至上”的步步紧逼下步步退却。于是,有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有人炫耀“我爸是李刚”,有人把职位明码标价,最终导致荣辱观念颠倒、是非观念迷失、社会风尚遭到严重侵蚀。所有这些都严重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是极其错误的。要看到,物质虽然决定意识,但是,物质并不能代替人的精神,更不能否定人的精神,离开人的精神或者意识,物质就不可能被发现,也不可能被证实。

  同样,物质的决定性也不等同于绝对真理性。物质决定人的思维、精神或者意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物质本身并不能断定人的思维、精神或者意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大家知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属于认识的范畴。要想断定人的思维、精神或者意识具有真理性,不可能靠物质的存在,而是必须靠社会实践来判断。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毛泽东同志也深刻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因而,拥有物质的多少、高低、贵贱、强弱,并不能代表就拥有真理。那些拜金主义者、享乐主义者,无论说得做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思想的贫乏、认识的低贱、行为的堕落。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物质榨干了灵魂!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必将被物质所淘汰。

  二、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本身的主观映像。”(《列宁选集》第2卷)这就是说,意识、观念或者感觉,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客观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后的人的主观映像,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逐步产生、发展的。意识一经产生,便冲破了物质的束缚,发挥出巨大的能动作用,承担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任。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事在人为”的思想,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的意识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仅仅能够回答“是什么样的”问题,还能够进行认识上的深化和改造,探索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一步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如何推进、又是如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问题。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抓实干见成效。

  第二,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体现在不仅仅认识外在的客观事物,还能够认识自身;不仅仅能够认识世界,还能够在意识或者精神的指导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进一步改造世界;不仅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够按照生存的要求来改造环境。建国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且提出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他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供了科学指南,必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新的伟大胜利。

  第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更体现在物质与意识或者精神的升华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可以通过革命的能动作用,实现与物质的相互转化,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的力量,精神也可以在现有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物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辩证唯物主义虽然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但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的转化呢?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意识或者精神的革命的能动作用。现实生活中,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奋斗的目标。建国以来,党和国家曾经面临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困难,但在“五四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以及新时代的创业精神等伟大精神的推动下,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改造世界,取得文明进步

  我们说,意识对于客观世界有着能动作用。同时,我们也认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尽管错误的意识也是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但是,因为意识的错误,必然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运动规律,必然会得出与客观事实相反的结论,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错误地认识世界、错误地改造世界。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意识呢?所谓正确的意识,也就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以及运动规律的公正客观的反映。先前提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所以从根本上是错误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是因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错误地反映了金钱在生活中的客观地位,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现在之所以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绝不是因为它是正确的,而是因为对这些错误价值观的批判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还没有渗透进人的生活实际中。拜金主义者终究会被金钱所遗弃,享乐主义终究会被庸俗低级的乐趣所吞噬,古往今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都必须做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做财富的奴隶。

  有人认为,金钱可以购买一切,有了钱便可以拥有一切。这也是错误的。事实上,诸如甜蜜的亲情、纯真的爱情、真挚的感情是无论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金钱只能满足于我们的生活生存需要,是必须的,但却不是万能的。生活的幸福、人生的价值绝不是能够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些人把金钱看得比亲情、爱情、感情还重,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恰恰说明思想的贫乏和无知。金钱,只有在能够发挥正常作用的前提下才具有现实性的意义。一旦为了金钱而攫取金钱,必然会走上不幸的道路。《增广贤文》上说:“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晋书》也说:“官本腐臭,故将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财而梦移。”连古人也懂得的道理,作为当代人更应该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意识的正确与否,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意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类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客观地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之所以正确,也是因为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在灾难深重的情况下,封建主义、改良主义、资本主义等等都没有拯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指引我们的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可见,只有正确的意识,只有人的主观意识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够有效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才能更进一步改造世界。意识一旦错误,人的主观一旦不符合客观实际,不但不会取得预想的成果,还会导致“南辕北辙”的严重错误。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主观意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那么,正确的意识是如何来的呢?也就是说,人的正确思想是怎么来的呢?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这样一段详实的论述:“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实际情况看,物质作用于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便会对物质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正确意识产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从物质到精神或者意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还只是表面化的、初步的、粗浅的,还只是认识到了物质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还无法掌握物质的本质,还无法改造这个物质。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反复的认识、比较、鉴别、科学试验,通过不断地认识再认识、实践再实践,便会从意识的第一阶段上升到意识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对于物质的认识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形态上的认识,我们还会认识到它的内在本质的变化规律、运动规律以及独有的特点,等等。这就是从精神或者意识再回到物质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我们的意识已经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但是,物质运动变化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必然也会随着物质的永恒发展而不断地深化。这种意识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还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意识的正确与否。人,如果想看看自己的意识是不是正确,就必须在实践中证明。社会主义是不是正确,最终要通过社会主义的实践来证明;共产主义能不能实现,最终也要通过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实践来证明能够实现。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不是看他对自身的评价,而是看他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因而,这就产生了意识的第三个阶段,即从物质再到精神的阶段,也就是真理性的认识阶段。

  从物质到意识、再从意识回到物质、又从物质再一次到意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又到真理性的认识,就构成了正确意识产生的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要想确保自己的意识是正确的,就必须要经过这样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就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就要继续坚持,错误的就要及时修正。

  四、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担心,强调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会削弱物质的决定作用,影响和冲击改革开放事业,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会无限扩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人的主观愿望严重脱离客观实际,最终走向唯心主义,重蹈失败的覆辙。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并不是不要物质的决定性,也不是不要意识的能动性,而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发挥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既要立足自身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在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下,物质的决定作用才富有价值;只有在坚持物质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立场;只有坚持物质的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人类才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进一步改造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原理。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里讲的“实事”,本质上就是指物质的决定性,就是立足于客观实际;“求”,就是指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勇于进行探索追求。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石。纵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他还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对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进一步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根本的也是要依靠实事求是。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我们必须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联系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联系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进程,联系党和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重视精神文明;既要重视经济建设,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也要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也要看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物质的高度发达和丰富并不能给人带来充足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这就提示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的地方把经济建设当作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软指标,把“GDP增长”看作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把高楼大厦当作最重要的政绩,片面追求物质效益,淡化或者轻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人们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崩塌、行为方式异化,“店大欺客”“假冒伪劣”“妖言惑众”等现象屡见不鲜,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受到冲击。长此以往,已经取得的物质文化成果也不能保持长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必须坚持既要抓经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和消费,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时,我们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牵引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物质利益,更要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和标志。人的这一社会本质,要求我们不能单纯追求个人价值,还要追求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从现实情况看,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的个体价值和个人价值而不惜侵犯别人、掠夺社会。比如,有的贪污腐化,侵占公私财物;有的违法犯罪,侵害他人利益;有的店大欺客,损害消费者权益,等等,都是片面追求个体价值、个人价值,忽视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集中表现。还有一些人放弃个人尊严、背弃道德信义、忽视个人的社会价值,单纯为了达到某项目的,实现个人意图。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不是靠这个人的意愿来确定,而是根据这个人的社会价值来确定。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要坚持立足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促进社会价值的实现,真正体现自我价值。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全党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物质决定性与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坚持立足新时代这个客观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决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

  (作者单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党委)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更加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这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认真参与,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深刻领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准确把握开展主题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二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四是引导全党同志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牢牢聚焦开展主题教育的任务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这次主题教育要切实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切实掌握开展主题教育的方式方法。坚持以好的作风开展主题教育,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带动主题教育的开展。坚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做到边学边研边查边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同应对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防止“两张皮”。坚持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提升、解决问题成效、群众评价反映等方面,评估主题教育效果,切实防止自说自话、体内循环。健全完善制度,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运用好、坚持好,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4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