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心得体会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为什么是他们成为“最美高校辅导员”?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何心得与秘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1
做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
把爱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用爱去传播信仰,已经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们的“工作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在担任辅导员的22年中,坚持平均每天找2-3个学生谈心,22年共计谈心1400多人次、500多个小时。她使得多个有厌学自杀倾向、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课堂;把有心理疾患严重而家长还未接走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调养抚慰;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而每隔一小时与火车列车长的沟通;邀请留校的贫困同学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个爱“串门”爱“唠嗑”的辅导员,家访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李青山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了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在很多辅导员看来,对学生有质量的陪伴才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云南大学朱丹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所以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仅仅用辛苦去丈量,辅导员这份职业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被认可是因为它的专业性。”
确实,一群“专家型”的辅导员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们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
“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发给自己的七个字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
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对于“后勤部长”、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他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很多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些人甚至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就像西南政法大学的辅导员简敏所说的那样“学生的成功,这让我快乐,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2
疫情防控中,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辅导员靳敏对自己带的25名武汉籍研究生尤为关心。逐一排查和叮嘱后,靳敏发现,学生小霞是医务人员子女,家里长辈已经感染,在照顾家人期间,小霞也开始出现症状。靳敏心急如焚,与学院老师一起,积极寻找资源、联系医院……在各方努力下,小霞终于顺利住进定点医院。
6个月,180多个日日夜夜,靳敏全力以赴。她每天按时汇总学生信息、排查学生健康情况、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即便隔着屏幕,她也始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
有段时间,虽然学生不到校,但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依旧忙碌。通过网络“主播式”讲故事,张家玮把“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讲给学生;利用“云班会”“云党日”,张家玮用事实讲述着“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所在。
在张家玮的带领下,学院辅导员们既“备课”又“讲课”,既“自学”又“教学”,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教学教材。
为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青山点对点帮助学生对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学院279名毕业生,我们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就业选择。”李青山说。
李青山还发起了“辽宁辅导员百家优质企业促就业活动”,组织带领30余所高校的91名辅导员向大学生推荐100余家“信得过”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并提供24小时在线就业服务。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3
“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工程人才,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使命。”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辅导员刘铁说。怎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海洋强国的种子?怎么让学生了解、热爱水声工程?刘铁成了学校船舶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通过讲述船海专业特色和船舶发展历史,指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通过邀请专业教师现场教学,帮助学生规划成长蓝图;通过讲述辽宁舰、蛟龙号等“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坚定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报国理想。
同样致力于引导学生激扬青春梦想的,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红船,到井冈山、西柏坡,再到首都北京,我和学生们一起,沿着时间脉络,触摸党史,接受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库来西自豪地说。
思政教育怎么做才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辅导员朱丹在不断创新。2018年,朱丹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依托这个平台,她开设“青春有约”沙龙,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开通“丹心语录”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开展线上打卡、云端接力等参与感强的线上活动;创办融媒体思政节目“你好,大学生”,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做辅导员将近20年,学生从“70后”到“00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王银思对思政教育感触很深:“要想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就需要我们遵循不同时期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摸索适合他们的工作方法。”学生待在宿舍的时间长,王银思就办起“公寓微讲堂”,开展理论学习、学业指导;学生喜爱手机阅读,王银思就开辟“网络微课堂”,开设“学霸微课”“青春力量”“党听我说”等专栏,录制上传340余个微课视频。“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翻新菜品,让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便于学生自然而然吸收。”王银思说。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4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祝鑫,用一个寒假、21天,给340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共计20万字。信中,她积极关注每个人的综合表现,并提供客观评价与成长建议。“她还记得我胃不好,在信中提醒我一定不能空腹吃药。”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方同学收到信后,内心充满感动。
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教师节,同学们在340张便签纸上写下340份祝福,送给祝鑫……11年来,祝鑫带了5届学生,写了1622封信、60多万字。
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辅导员。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钱珊刚任辅导员时,希望贴近学生,便萌生了举行“早餐会”的念头。一开始,主动报名的学生并不多,她就主动出击,食堂、寝室、超市、体育场,都能成为她和学生谈心的地方。
如今,“早餐会”已成为钱珊与学生们交往的日常。在钱珊的办公桌里,藏着5本“宝贝”,那是10万余字的“早餐会”工作日记,记录着她每次与学生畅聊的点滴,记录着她所带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把学生时时记挂在心头的,还有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辅导员简敏。她把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带回自己家中调养抚慰;把多个上网成瘾的学生劝返课堂;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每隔一小时与列车长沟通;邀请留校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简敏用爱心、耐心、细心,肩负起辅导员的责任。
22年来,简敏一直在围着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繁琐、压力也大,但跟学生们朝夕相处,看着他们成长成才,让我有成就感,我从心里感到快乐。”简敏说:“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5
以青年力量,追逐远大梦想,绽放奋斗光芒,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江城武汉,英雄之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执着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学生最无助时,她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撑起生命之舟;她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
在武汉封城的76天,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指导团队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获数万次转发;深入调查上万名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画像调查报告,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信息支持;创造性利用网络动员组织160余名专业教师,开展“云谈心”和“一对一就业辅导”,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交出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答卷。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讲述着她和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王银思的灵感。她主持成立“机思广益”党建思政工作室,创新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活动,为疫情期间跨区域开展支部共建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