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内容学习心得5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方向,大家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四五规划内容学习心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四五规划内容心得(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实现中国梦,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突出强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建设持续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越要加强文化建设,为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是硬任务。“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期,必须在文化强国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们坚定“四个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凝心可聚力,心齐可移山。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之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四五规划内容心得(二)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现代化建设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只有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现代化才能立根铸魂。生态是乡村的优势,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农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农村环境才能生态宜居。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基石,只有凝聚乡村力量,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绿色发展开拓新局面,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十四五"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说把乡村振兴看作是前后两篇文章,那"十三五"时期则是乡村振兴重在规划与建设的前半篇文章,而"十四五"时期就是乡村振兴重在巩固成效与良好运行的后半篇文章。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要聚焦新兴农业产业,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改造,使农业产业加速向高端转型,推动农业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全面进步。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而从宏观说,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农村改革;从具体说无论是良好乡村环境的打造还是良好乡风民风的营造,其实都离不开农村基层治理。首在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也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实现农民现代化。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从农民向往而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有价值的就是要实现农民增收,这是推动农民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各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恰恰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再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本身来说,无论是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更或是实施农村改革一揽子计划,也需要农民思维观念和方法能力的变革与提升,这正是农民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简而言之就是让更多的农民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亿万农民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四五规划内容心得(三)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十四五”发展目标,还是2035年远景目标,都贯穿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需要强化政绩考核。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牢固树立考核导向。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GDP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及时调整考核指标。有了指挥棒,关键在落实。在高质量发展这个大方向之下,要及时调整干部政绩考核中的量化指标。要把经济发展速度方面的调整到民生发展和群众评价方面上来,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注重考核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引导领导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注重了政绩考核方面的引导,但由于缺乏逗硬的考核标准,因此效果不是很明显。《通知》明确要求,要对应新发展理念,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有了更细化明确的考核指标,有了科学完善的考核架构,自然就会激发考核活力,就会形成考核合力,激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发展。
注重突出考核实效。出台任何一套干部考核体系,都不是单一的制度推进,而是一种协调配合。干部政绩考核亦如一首悦耳的音乐,需要弹奏出高低错落的音符,才能有美妙的声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工作,需要各方组织协调,需要导出组合拳。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出自己的领导把关作用。组织部门要强化自己的主责主业意识,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工作衔接,力求简便高效,力戒形式主义。作为本单位本部门,要强化日常管理,在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去考核和考察领导干部的政绩。
十四五规划内容心得(四)
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这种宏阔背景下召开的全会,注定会载入史册。从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到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到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一组组令人惊艳的数据,不仅标注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史诗般成就,更坚定了十四亿中国人创造新的更大辉煌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战略布局新表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提法因应现实,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新征程有新目标,未来举国上下将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目标很宏大,任务很艰巨,但我们满怀信心。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抵达宏大目标。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抵达宏大目标,最重要的是实干。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我们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使命越光荣,越需要我们一往无前;挑战越严峻,越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应该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才能续写传奇,主动作为才能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仍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顽强奋斗,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征程上需要新作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路充满不确定不稳定性,逆风逆水的因素颇多。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需要继续突破。为此,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此外,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必须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也必须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梦想;伟大梦想,引领伟大的民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提高解决难题能力,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将继续乘风破浪、坚定前行,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四五规划内容心得(五)
“蓝图已经绘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奋斗开启下一个15年”“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指明前进方向,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
翻开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条条“干货”令人振奋:从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到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一系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决策部署,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在无数青年心中点亮希望之光,激荡起澎湃的追梦动力。
无朝气,不青春。无论顺境逆境,奋斗始终是青春字典的“关键词”。不管是求学创业,还是摆脱贫困,都蕴含着同样的成功密码:爱拼才会赢。在偏远山乡,年轻的“第一书记”和乡亲们打响脱贫攻坚收官战;在工厂车间,产业工人坚守岗位抓生产;在科研院所,年轻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攻关不停;在大学校园,莘莘学子勤奋刻苦学习……奋斗的青春最无悔,拼搏的芳华最美丽。蓝图已经绘就,未来无限可能,新时代的中国,只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切梦想皆有可能。
无锐气,不青春。青年最具活力,青年最有激情。从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到国产大飞机冲上云霄,从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到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无数成就的背后,凝结着青年的努力,闪耀着青年的智慧。今天,迈向“十四五”,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变局中开新局,比以往更加呼唤青年的创新力量。新时代的中国,比以往更有条件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创造。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蕴藏于广大青年的创新活力竞相奔涌,创新中国必将汇聚洪荒伟力,绽放更多时代华彩。
无勇气,不青春。疫情面前,他们是与病毒较量的生力军;汛情面前,他们是争上防汛一线的突击队……放眼望去,一个个青春身影总是活跃在艰难困苦第一线,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总是挺身而出。磨砺,让青春更出彩;担当,让青春更激昂。广大青年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就是新时代中国无惧风雨向前进的生动写照。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从现在到2035,青春之路充满希望,逐梦征程任重道远。永葆奋斗的朝气、创新的锐气、担当的勇气,必有青春之我、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人类。
十四五规划内容学习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