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教师心得体会 >

一位语文老师的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若水分享 1147
  对于大多数的初中生来说,中考考场作文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才能够让中考作文得到高分呢,如何能够让作文立意新颖、点明主题呢,下面为您带来一位语文老师的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中考考场作文的研究,企图寻求一些能让学生考场作文拿高分的所谓写作技巧。确实,我所探讨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写作技巧,帮助了少数“目标对象”实现了“重点梦”。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讲,追求写作技巧的作文教学对他们成效微乎其微。我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
  反观学生平日的习作,多为东拼西凑,生搬硬套或堆砌辞藻之类,其情不真,其意不切。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学生写得并不是他们的初心,只是为应付考试、作业而作,自然就情不真意不切了。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写作的初心,做到我手写我心呢?这一年来,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文史通义.文理》中说:“夫要立言,在于有物。”这里的“物”,我认为就是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也就是写作的材料。学生不会写作文,最根本的原因是心无所想,而心无所想,又是因为眼中无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蓄,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生活体验,自然就无事可写,无言可表,无情可抒。因此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不仅是要留心生活中的大事件,更重要的是要留心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从平凡的三点一线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例如有一次我问学生:“学校饭堂有几个阿姨?”尽管学生在饭堂里吃了两年多的饭,却没有一个能答上来。于是我让他们今天继续去观察。后来,我又让他们观察:“阿姨中有多少个胖的?多少个瘦的?”“她们分别负责干什么活?”“她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经过几天的观察,我适时布置了一篇作文《爱在细微处》,就有学生写到饭堂里有一个胖阿姨,每一次分菜后,都会微笑问一句:“够了吗?”如果有同学露出难为情之色,阿姨会给他再加一勺。这个细节让他感受到了胖阿姨对他们如自家孩子般的关爱。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的作文,并顺势引导学生,我们习以为常的一景一物,只要擦亮你的双眼,你就能看到它的美与丑,就能为你的作文积累素材。
  另外,语文教师特别得注意引导学生要“细致观察”。许多学生的作文能写出一件事,但事件写得单薄,不够具体,生动,缺乏感染力。我认为除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观察不够细致。例如我在评讲《家有喜事》这篇作文时,我提出学生们的作品“喜”感不足,原因是事件中的人物形象不突出,于是我播放了《家有儿女》第014集的前序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去观察:1.视频讲了一件什么事?2.视频里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3.观察他们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后交流,学生便有了具体的感知:爸爸妈妈是故事的主角,要抓住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体现事件的“喜”。如爸爸的“喜”同学们观察如下:
  爸爸一进门便满面春风地扯着喉咙大喊,“今天我要宣布一条爆炸性新闻。”
  爸爸笑的那个叫得意,连眉毛也要跳起舞来了。
  爸爸把头一扬,挺起胸膛,竖起大拇指像宣布《独立宣言》一般道出:“我的剧本被采用啦!”
  ……
  如此细致观察后,学生的作文人物形象就鲜明多了,事件也就具体充实了。
  当然,要做到言中有物,教师引导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引导学生多读书。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可以在开展各种活动中创造作文素材,如朗诵比赛、做手抄报等。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偶尔机会或有意识的安排,为学生创设作文素材。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热情地关注生活,细心地观察生活,还得引导学生深入地思索生活。对于生活中的同一现象,有些人雁过无痕,在他们心里荡不起一丝涟漪,有些人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悟出了一些道理。《红楼梦》中一幅对联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世事”只有深入地去看,去分析,去探究,方能达到“明”的状态,明理才是真正的长学问。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微妙的情感,只有用心去领悟,方能练达人情,“知情”方能“达理”,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因此,语文老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责任心,千方百计地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面对教室门口散落的垃圾,据我观察,我任教的一个班学生鲜有人主动去捡。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特意设置了一个场景:我事先在教室门口放置了一个矿泉水瓶,然后让几个不知情的学生分别走进教室,让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现。这一活动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热情,在学生认真的观察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几个同学不同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呢?”有同学说:“甲同学连看都没看,就冲进来了,说明他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有同学说:“乙同学是看见了,但没有捡起来,说明他对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了。”还有同学说:“乙同学虽然没有捡起来,但我发现他当时犹豫了一下,说明他在乎别人对他干这件事的看法。”……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后,我进一步引导:今天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良好的风气可以催人向善,不良的风气可以扼杀善举。”“细节决定命运”等。我再进一步总结:同学们从事件中得到的想法、感悟,在作文中就叫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最后,这篇题为《躺在教室门口的垃圾》的作文,同学们写得观点鲜明,情真意切。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真切思考,是正当健康欲望的表达,而不是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或故作高深。如此,要经常引导学生问问自己,今天我看到了的,经历的,我有什么感受?我悟出点什么?明白了什么?要做到我手写我心,就不仅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还得事事洞察,情情练达。
  三.我手及时写我心
  我们提倡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还得及时记录生活,记录心中的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本身有一种宣泄情绪的本能,而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生活中,时常会有一些事,一些情冲击我们的心灵,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思想和情感记录下来,它们就会像一阵清风,转瞬即逝。而及时定格这些瞬间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将成为丰厚的文章题材,为真情的抒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等好习惯,在考场作文中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正如老舍在谈写作时所说:“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有多少就写多少。永远不敢动笔,永远摸不着门儿。”
  回望我这一年的作文教学改革,这种脱下华丽外衣,返璞归真的作文教学才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过于强调技巧,强调求新求异,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初心,丢掉了真情。只有引导学生养成细观察、多感悟、勤练笔的好习惯,如此,学生才能在作文时激情荡漾于胸中,流露于笔下。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6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