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阅读。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
《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以修身。于丹《论语》心得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子对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解开我们现代人的心结吗?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人生呢?
孔夫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有兄弟,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他说: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就要学会承认。但有些事情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比如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虚有礼。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要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这就是《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现代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种遗憾,在现在生活中你也可以放得很大很大,也可以放得很小很小,这就取决于你的心态和素养。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在今天这么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论语》给我们现代人的,永远是最简单、最普通、最生动的道理。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解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论语》,认识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2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在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义”是在仁的基础上理解的,即:一个人在社会中要做到为人所想,去帮助别人“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大家要是都谦让一点,不就好了吗?“智”我觉得就是知人之言为智!也就是明白别人的道理,使自己更好的向前发展!其实,我们现在都是在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我们只有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明白自己在社会上的意义!当然对身边人的意见应该是选择好的,有利于个人和社会发展接受!“信”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诚信。从我们的先祖开始就提倡“信”,而当今社会有时却缺失了传统文化的美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发扬《论语》中的道理。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3
我读了《<论语>六则》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使我有很多感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就有许多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见多识广、有的思维敏捷……如果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这棵万顷绿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能拜能者为师不容易,那“不耻下问”就更难了。首先,你得虚心,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是古今学者,伟大人物成功的经验。我国四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去各地游览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采访史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到一处都要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如果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么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假如达尔文不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做不到不耻下问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而又不耻下问吧,成功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4
对于《论语》来说,是多么熟悉的字眼,只要谈到学习,我们就会想到孔子在《论语》中的话,而这次所写的心得体会是我在网上学《论语》的感受。打开百度一看,熟悉的字展现了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
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我平时在书本上学习的和大声朗读出来的,是多么的片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运用到的知识跟《论语》是那么的息息相关,经过实践学习《论语》活动,我发现许多,也学到了很多。学习《论语》,学习任何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待。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更要做一个有用的商专学子。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5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简短朴实的语句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可能还不能完全领悟孔子说的那些治国的大道理。但自从朱老师教了《论语》开始,我便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也慢慢喜欢上了《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学第一天,朱老师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论语》。他站在黑板前眉飞色舞地讲着,而我们却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听他讲,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慢慢地,我们在朱老师的指点下有了全新的领悟,想想孔子老人家真的非常了不起,他对社会生活独具一格的想法,令我茅塞顿开、赞叹不已。
就如上面说的那句,孔子说:“学习后时常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但对于第一句我便疑惑不解:学习时常温习,哪里快乐了?放到生活经验中,应该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孔子老人家为什么说是快乐的呢?朱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露出笑意耐心地解释道:“这句话有许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就比如说复习之后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很快乐吗?”我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脑海呈现出一个新想法:温故而知新,学习后温习便能学到新知识,达到新领域,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渐渐地,似乎懂了……
我记忆犹新的另一句话,子曰:“君子不器。”器的意思是东西、器皿。按字面解释应该是:君子不是东西。但是这个解释总觉得很奇怪。其实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只有一种用途,换句话说,君子不能只会一门才艺,要多才多艺。哈哈,没想到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中古人用的语言和我们现在不大一样,书中所写的句子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懂得孔子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悟出许多哲理、道理。经常读《论语》,它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教会我们怎样学习、做人、做事。《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好好琢磨!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6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共计七章,重点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论语心得体会。
天地人之道中,子贡问政:一个国家要富强、安定,重要的什么?夫子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非得去一条,于斯三者何先?夫子答:去兵。子贡又追问:如果必须再去一条,于斯二者何先?夫子答:去食。夫子认为,兵和粮食都可以没有,但信仰的力量足以使国家凝聚,只要全民信之,一个国家的富强、安定就是有希望的。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新鸿基集团的今天,新鸿基集团的全国化战略全面展开,新鸿基集团是否能够成功也取决于三条,优秀的团队、充裕的资源、新鸿基集团人必胜的信念,心得体会《论语心得体会》。而新鸿基集团人必胜的信念凝聚起来的力量就是新鸿基集团取得成功的基础。
“创建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是我们新鸿基集团人的使命,也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信念是团队的魂,信念力量是无坚不摧的。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大事难事敢担当,就会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办法,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魔鬼就会让路,就能赢得世人的尊重。信念决定能力,信念+能力决定成功。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7
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是三思而后行,毕竟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当你发现自己做错时,已经太晚了,因为一切都成为了定局,无法挽回,举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十分爱发脾气,于是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敲一颗钉子,一天下来,孩子看见他敲了许多钉子,心里很不好意思,父亲便让他如果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一颗钉子,当钉子拔完时,孩子高兴极了,因为他学会了克制,可是父亲却告诉他虽然钉子拔了,但却会留下一个个不能消除的洞。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想必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事一定要先往远想,这样避免对别人的伤害,也减少自己将来的悔恨。在《论语》中我们学会了处世,但更多的是它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君子,做一个谦恭廉让,知耻铭志的.社会有用之人。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说真的,我很欣赏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因为在《论语心得》中,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师长,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
工作中,我们是要有理想的。理想之道在于方向,人生之道,在于过程。而方向与过程的关系就如同引线与风筝的关系。这个“过程”能走多远关键在于你手中的理想之线到底有多长!这条线代表着内心的愿望,代表着心灵的指向,内心越淡定,越从容,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雄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在工作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责任的坚韧,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量材而衣,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志向。这个志向可能很小,但一定要现实。鱼的志向永远不会是能在天空飞翔,冰的志向也永远不会是变成火,在我们独处一处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自己的行为是否超出了道德的底线?于丹的《论语心得》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踏踏实实。《论语心得》像一把火炬为我们苦苦追求的快乐人生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用心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
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渗透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于丹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我们用最快捷的方式,把于丹解读的《论语》据为己有,品味到一道精神的美餐,用孔圣人的话理解生活,用于丹的心得面对周遭,学会快乐的人生态度,努力创造自己的快乐生活。《论语心得》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穿越时空的尘埃,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将经典转换成朴实、易懂的语言唤醒我们内在的心灵,找到一种平和却又温馨的归宿地与栖息地。而我们也将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学会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追求到我们所追求的快乐人生!!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8
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
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一下,那些把国学经典当快餐文学读的人了。
曾遇有朋友夸耀自己已读了《史记》《老子》《孟子》《孙子兵法》等等好几本国学经典,自称通其关窍,不过数周。当时,我是甚羡慕的,甚崇拜的,如今回看,不禁讶然,朋友何其才也,于数周间,通其关窍,吾不如也,恐周树人先生亦不如也,真乃国之大才也!
其实写,读《论语学而》有感,这个题目我是十分羞愧的。在我这篇小文中,切实的说,也就写了《论语学而》中的两句话,而举证参考了他人之作,取巧也,自身感想又太贫乏,真才实学不多,甚至没有,亦谈了不少题外话,个中因果实是力有不逮也,自身才疏智浅,不自量力矣!疑在有哗众取宠之嫌!似为满足虚荣乎?当真愧不能当,但实在于《论语学而》有感,故作此文以记之,又无力于作题目,只好姑且妄之。请读者姑且听之,万望见谅。
如有同道者,望能指点一二,吾当应了孔老夫子那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9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
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
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 、爱人犹如爱己 ,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服务、便利服务、微笑服务。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承认现实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心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较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较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较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奋发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
说起《论语》,心中不禁然就会响起这样的声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句简洁的话语却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快节奏的生存环境里,太多灯红酒绿,声光电色的华彩刺伤了我们的眼睛,渐渐地我们心灵的眼睛被尘埃所掩盖,那种简洁淡然的心态渐趋远离我们,而读于丹的《论语》却让我们又逐渐找回心灵最初的情怀,那种简单朴素的美。
于丹说,世界上真正的真理都是朴素的。她在书中写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确实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的繁华最终都离不开剥去华丽外衣谢幕的一天,而最令人难忘的却是那种在一切华丽的涂饰褪去后剩下的来自天生的、简朴的原色之美。
我想《论语》之所以跨越了文字、时间和生命的界限仍被大家传诵、研读,正是因为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简洁和质朴。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鲜活灵动,时间的尘埃无法淹没她,无情的时光无法褪去她的色彩,在尘世中迷路的我们当看到她的身影时都忍不住靠近她,聆听它的教诲;欣赏她,感受她心灵的平静和淡然,并从她身上汲取我们所缺少的、匮乏的、遗失的,从而获得的人生的提升和心灵的释放,赢得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于丹还说到,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却与内心相连。她写道:“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人会越来越不满,因为你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理的不平衡,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是啊,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幸福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简朴并非穷困,并非禁欲,简朴的美来自最朴实无华的本质。
感谢于丹给了我心灵的指引,让我拥有一点智慧去领悟孔子平易近人的语言,去感受那种简朴的外表下透出的美丽和真正丰盈的生命。
最新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相关文章:
★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