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

若水分享 1147

《大唐玄奘》不仅在故事上极其还原真实历史,在角色塑造和人物造型上,为贴合史实,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1

4月29日商都观影团在《大唐玄奘》上映当天观看了本部影片,并参加映后的主创见面会。对于《大唐玄奘》这部电影,观影团的小伙伴们还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火舞黄沙的荒漠、树影斑驳的丘陵、草色青青的绿洲、满目疮痍的旧城……只一眼,就有踏上这丝绸之路的冲动!世界那么大,谁都想看看,可看过要怎样?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可什么又是修行!观《大唐玄奘》最深的感悟如结尾的'字幕: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地面,但是声音可以传的很远很远……连绵不绝!

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意义很有震撼力,从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佛学历史人物玄奘为主角,描写一个人为有一种强大意志力的信仰,走出了去天竺国取经的万里路,在一路上受到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何况是一个人在面对一切挫折与困难,正是他有常人所没有的信仰与意志力,才能到达终点站。在纳兰菩提寺学业有成和游历了各地的寺庙,在回到大唐故土长安城下时,那一刻,玄奘的心痛了,他一走竟走了十九年,那一刹那,秒杀了我内心深处的懦弱和无知。影片剧情讲述了很真实,与西游记里面的片段表演的形式很不一样的,彻底给自己的心灵一次洗礼,值得你我他去观看。大唐玄奘这个影片拍摄的很真实,演员也很好,人物构造的很深刻,里边的风景也很美,文化贯穿的非常好,看的出来为了拍摄这个片子,演员和导演花费了非常巨大的心思和功夫,玄奘始一而终,坚持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心中所需,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一种精神,良心之作。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2

对于唐僧也许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是通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印入自己的脑海的,而我们却不是所有人都读过原著,更不是所有人都研究过玄奘的生平传记。所以我们心里面住着的唐僧也许就是那个曾经会无数次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的老和尚。

但是今天我想说的就是玄奘,一个从电影的角度走进我们心里的追求佛法的僧人,一个把众生挂在心间的大师,一个把信念当做人生苦苦追寻的执念圣贤。

抛去佛法诠释,我只想在这里说说我自己看这部影片之后的感受,毕竟还有曾经的一些经历可以揉进文字里,继续慢慢咀嚼。也许我永远不会遁入空门,但是我却已经开始喜欢佛法禅悟。这样,我也是一个对自己和亲朋古旧继续施爱的俗人。

真实的玄奘取经没有众多徒弟的保护,也没有所谓的大唐皇帝的圣旨,只是玄奘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信念,一定要到佛国去,去亲吻佛祖的菩提之根。这也许就是一个真正痴迷于佛法,把心交给众生的僧人的理想。

身临其境,仿佛见到了佛陀。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一种真谛禅语。佛陀不一定真的就是佛祖,而那身临其境的“境”也不必要非得是佛法宏音绕耳熏染的清净。我们所要达到的理想,追求的梦想终点又何尝不是心中的佛祖。而我们要达到这样的终点势必要经历一番辛苦的努力执着,跨过无数次的跌倒和伤痛,我们才会真的身临其境,也真的会明白一切生活的经历原来都是取经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心里的那个经念歪了,或者隐藏了,或者杀戮了。又有多少人正是因为自己的执着才取得了心中的真经,见到了佛祖,彻底完成了身临其境。于是,在这些人的心中就绽开了一朵纯洁无染的莲花。

再回到电影中的片段,我们看到了玄奘克服了种.种阻挠,终于达到了自己的“境”,见到了自己的“佛祖”,于是他可以笑着面对众生,名正言顺的回国传法弘佛。我们又是怎么看待玄奘途中所遇到的那些坎坷?

一个人的寂寞,如果不能走进他的内心,谁会懂?

一个人的执着,如果不是与他一起前行,谁会知?

一个人的拯救,如果不是昼夜的灵魂对话,谁会明?

一个人的诱惑,如果不是心如磐石,念向佛祖,谁会静?

原来这些许的感悟又怎么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能轻松品味的呢!心中的佛就需要克服那些扰乱身心的妖魔,才可以真正成佛。

再看看玄奘在佛国的.辩经展示,我们就明白他是在用自己的智慧说明自己的坚持,自然也说明了自己对于佛学研究的深透。

任何一个用心追求梦想的人都不是肚腹空空,头脑空空,没有知识的累积是不可能参与到某一种精英层面的展示的。厚积薄发自然要积跬步垒微尘,这才是正道沧桑。

一个人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这依然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多么简明的道理啊,生命有限,我们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影子或者足迹遍布所有的空间,但是,我们却有机会让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灵魂,传得更远。让世人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执着的生命,没有虚度光阴,没有浪费曾经的宝贵轮回。

放眼我们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就是在心里想着那个美梦,却不知道用自己的一分一秒去累积自己的万里长征?有多少人一心只希望得到父母亲朋的帮助,却不知道任何的帮助都不如自己辛苦奋斗来的实在?有多少人一味地欺瞒诈骗,却不知道这样的污浊灵魂迟早会受到生命本真的谴责?也许这仅仅是一种状态,一种把生命浪费的状态,为什么我们不珍惜这样美好的人生之旅呢?人生本来就是一次无法回头的经历,谁也无法让昨天永远相伴自己。能做的只有自己努力让今天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才是对得起生命的此生来过。

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功成名就的辉煌,那样自然有无数的他人为你喝彩献花,其实我们很多人有时候却不明白,这些献花和赞美都是曾经泪水和疼痛的完美传化。

如果没有经历疼痛,经历泪水,经历那种生死绝境一线天的窘况,哪有这后来的幸福欢笑。所以,我们很多人都习惯让自己置身于幸福中,却很少想到自己需要经历一番刻苦的磨炼。百炼成钢又怎么会是一朝一夕的简单呢?鲜花掌声又怎么会是一言一行的空乏呢?没有付出,永远不会有回报。

有时候,我们期盼见到灵魂佛祖的心只是因为缺少思考,缺少经历,于是就会停留在那一层永远不会开释的顿悟包裹之内,备受身心的责罚,不自知,不前进,更不欢乐。

曾经有幸走近西安大慈恩寺,去感受玄奘法师从千年之前带来的佛光智慧;也曾经有幸走近济公活佛的灵隐寺,去感受亦癫亦狂的率性为佛之灵异。虽然我不是一位僧人,但是谁又不是一位行走在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僧人呢?

经历千年,佛法也许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灵魂。只是我们并不是都如那些佛家弟子一样,潜心礼佛,用心念佛。可是我们自然也会用佛法宗旨来劝化我们的灵魂。那些进到寺庙里的生命,不都是把心交给了佛来教诲吗?

相比较其他人而言,我不是不信佛,但是我不跪拜那些佛像。因为我的膝盖要留着跪自己的父母,我的心却一定要跪拜精深的佛法的。

借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结束我的感悟吧:我是在梦中去西天取经,还是在取经的路上,走进了虚幻的世界。

但是,我知道一颗善良执着的心会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取经之路,最终到达人生最幸福的虚幻而真实的世界。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3

原本没打算去看的。衣柜尚未整理,诸多衣物待洗,内心纷乱杂扰,并无心思观影。因姐姐有多余的票, 不能白白浪费,于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游记》的原著小学的时候已读过,电视剧从小看到大,大多情节历历在目。而《大话西游》的无厘头早已深入人心,《西游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风情,这些年,玄奘取经的故事被各种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样子。影视剧看来看去,不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因此对于该电影并不抱有期待,然而当音乐响起,画面铺开,一个熟悉的冗长的故事就此娓娓道来,竟是久违的感动,几乎是流着泪看完了全剧。

玄奘克服重重艰险取经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详,自不必赘述。剧中的玄奘目光坚定,拒绝高义王的盛情,宁死不屈,在沙漠里几度晕厥……我的眼泪像是没有闸门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这应该只是他取经路上万分之一的艰辛。电视剧里的玄奘懦弱无能,无四位徒弟的保护便寸步难行。但我们都明白并没有神通广大的大师兄护师父西去,唐僧肉也没有长生不老的神效,没有那么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在神话他,唯独在这部剧作里玄奘是一个人,同我们一样的有情感的人,会怀念,会害怕,会难过,会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恶劣的气候、饥无处食困无处眠才是最大的困难,玄奘用他的坚定和坚持战胜了苦难,终得实现宏愿,如果吸引力法则成立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剧中用一个成语“吸风饮露”来描述玄奘西去的`艰辛,我很喜欢这个词,它原是庄子形容神仙的词语,此处用给玄奘却格外妥帖。每一种伟大必定伴随着沉重,玄奘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没有捷径可走,享乐太过轻飘,刹那即逝,而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生命做点什么,才不枉此生。

感谢千年之前的玄奘给我们带来佛法普渡众生,如果你问我佛法对我影响是什么?譬如,当我泪眼朦胧中听到邻座的大叔传来了轻微的鼾声,如果佛法没有感化过我,我可能会讥笑他鄙视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里是一样的安宁祥和,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义。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4

多年前,在百家讲坛看了钱文忠老师的《玄奘西游记》,对玄奘这人物很是崇拜,当时就幻想着能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结果《大唐玄奘》上映了,而我当然是要去看的。

客观的说,这部电影没有拍出应有的高度,对于玄奘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对于佛学这样一个深奥的题材,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还有演员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至于整个电影拍得太过表面化,太过肤浅!

首先,导演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拍摄手法来表现这个故事。从影片开始起,我就感觉导演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到底是重叙事,还是重意境?到底是要侧重讲一个精彩的故事,还是着重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这是必须要作出抉择的问题,但导演两边都不舍得,以至于两边都处理的很生硬。一会来段商业色彩的打戏,一会又突然切换到两个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一会冒出个对玄奘含情脉脉的异族美女,一会又是玄奘与沙漠斗争的残酷……,各部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至于电影中人物形象很不完整,也没有明确的主题。

其次,编剧方面也不让人满意,我认为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对当时西域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结果这点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体现。

而最让我失望的地方是,整个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学理论的部分,都是浅浅带过,而史料中几场精彩的佛学辩论也都没有。我不得不问编剧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后,晓明哥依然还是那个照片男神,表演没有层次啊,没有把玄奘这物塑造出来。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太仓促了。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5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赶上末班车,邀友人到电影院看大唐玄奘。

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 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死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内涵,能反映中华佛学的好电影。


《大唐玄奘》观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电影《大唐玄奘》观后感5篇

读西游记有感500字范文

2019电影《樵夫廖俊波》观后感心得影评精选

百鸟朝凤观后感心得

小说《巴黎圣母院》观后感5篇

《百鸟朝凤》电影观后感影评

电影《青年马克思》观后感5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8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