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的党员心得体会
“合格党员”标准,即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有品行讲道德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党员心得体会篇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道德操守和品德修养的好坏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国家兴衰存亡。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我们必须做品德合格的表率。
品德,党员的立身之本
古语说:“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 拿破仑也曾经说过:“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2014年5月,同志在河南考察时曾说过:“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良好的品德不仅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人际和谐的钥匙,更是在党内、在工作岗位上立足的本钱。没有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作为通行证,同志不会认同、组织不会信任、人民不会爱戴,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寸步难行,又谈何立足立身。少数党员干部不忽视品德修养,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迷失了本心,私德不检,行为不端:有的攀比吃穿讲究排场,有的专横霸道漠视群众,有的花天酒地私生活不检点……这些看似无足轻重、无关大局的“小事”,实际上正是思想滑坡、品德受损的表现,许多党员干部正是由此开始走向歧路,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最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品德,党员的创业之钥
2014年5月,同志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曾说:“做事先做人,创业先修德。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无独有偶,他在著作《之江新语》里也曾提到:“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开创新的局面,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更是不可多得的秘诀和钥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业路上,有德者能以德服众、凝聚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业之路事半功倍,何愁贤才难觅、事业不成;而失德者要么形单影只、单打独斗,要么只能招徕到心术不正、近墨者黑的小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可谓难如登天。
另一方面,美德本身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勤俭、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任何一项美德都能在创业成功的天平上加上一只有分量的砝码。“磨刀不误砍柴工”,创业奋斗的路上,党员干部修养自己的品德,就是磨炼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能朝着创业成功的未来再前进一大步。
品德,党员的用权之束
众所周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必然造成祸患、形成腐败。因此,约束权力是治党治国的重中之重。要约束权力,除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外,也离不开党员干部对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如果说制度是有形的笼子,管住的是用权者的手,使之不越雷池;那么品德则是无形的栅栏,约束用权者的心,杜绝想入非非。
有了好的品行道德,即使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党员干部也能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底线、约束自我,将形形色色的诱惑拒之门外;反之,如果思想道德败坏,放纵自己对权力、金钱、美色的欲望,党员干部就会出现“当官不为人民币,不如回家去种地”的荒.唐念想,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换取利益的筹码,势必突破党纪国法的底线,走入犯罪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修炼道德品质,就是替自己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将擅权、弄权、违法用权的诱惑和危险挡在墙外。
结语
立身之本、创业之钥、用权之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是我们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要做合格党员,我们必须做品德合格的表率。首先,我们要勤学多思,加强修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坚定理想信念,还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其次,我们要勇于实践,见贤思齐。要把革命先辈、先进模范、身边的优秀典型的事迹和精神挂在嘴边、放在心上、落实行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向他们看齐,并积极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考验、修养品德。最后,我们要严于自律,乐于他律。作为党员,我们要常存敬畏之心,做到廉洁自律,不取不义之财,不去不净之地,不交不正之友;同时,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及时、主动地向组织汇报个人重大事项和思想动态,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党员心得体会篇二
信念不是一种物质,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不是虚无,是受到外界影响下的思维与力量。在我看来,信念大多数人都会有,有了信仰信念才有了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要把这种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
一、做合格党员,要遵章守规不动摇。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这是维护党的旗帜崇高性纯洁性之最根本要求。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
二、做合格党员,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列重要讲话。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诸多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位党员认认真真学原文、悟原理,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学习系列讲话,要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真正做到思想上 “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有进步,工作上有创新。
三、做合格党员,要自觉实践理想信念。我们通过学习党章党规、系列会议精神和系列讲话,不仅将文件读透,精神领悟透。更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立足现实,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首先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实践理想信念,从一项一项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
学习党章党规、系列会议精神和系列讲话,目的在于运用,党员干部尤其要熟练掌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精神的指引下,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做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理论性创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解决不了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不高,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达到。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只在实际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使我们在将理论学习得到的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步子迈的更大,走的更稳。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党员心得体会篇三
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做合格党员,是决战决胜小康社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十三五规划等对党员的新要求。
一、党员干部要对党绝对忠诚
“对党忠诚”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在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组织时的一句誓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在多个重要会议和场合,强调了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对党忠诚,要绝对忠诚。“绝对”二字划出了忠诚的底线,阐述了忠诚的内涵。曾经说过,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的忠诚,没有“差不多”,没有“基本上”,没有99.9%,而是100%绝对纯度的忠诚,不容打任何折扣。三心二意不是真正的忠诚,损公肥私不是真正的忠诚,遇到一点挫折就对党产生怀疑、萌生退意更不是真正的忠诚。真正的忠诚是时刻将对党的绝对忠诚贯注到党员干部的血脉里,激励他们为党为民的灵魂,支撑他们敢拼敢干的脊梁。“树之茂盛靠根深,人之忠诚靠铸魂”。对党绝对的忠诚来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来源于“虽九死而不悔”的党员传统,是党员队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与战争时期不同,现在对党员忠诚度的最大考验不是“枪弹”,而是“糖弹”;不是生与死、血与火,而是名与利、得与失。忠诚之堤一旦打开缺口,必然会败在形形色色的关口上。比如,在思想政治上,有的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执行政策中,有的坚持“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组织生活中,有的“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只愿出头,不愿埋头”,“明讲大道理,暗打小算盘”。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事业、败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威信。
对党忠诚,就是要敬党、爱党、建党、兴党,对党忠心耿耿,忠于党的宗旨、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纪律,忠诚党的事业,捍卫党的利益,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和党的发展不懈奋斗,认认真真履行党员对党的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践行入党誓言,不仅从组织上入党,更注重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
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明确要求,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基础,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这种品格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事业。
对党忠诚,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牢固确立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站稳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主动自觉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为民情怀,与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对群众的艰辛多一些温情,对群众的期盼多一种责任,对群众的批评多一些理解,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把对群众的挚爱,凝聚成对党的忠诚。
对党忠诚,是党的作风所要求的。必须把务实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在思想上唯实,弘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尊重客观规律,讲求科学精神,注重基层实际,杜绝唯书唯上不唯实等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多一些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少一些浮躁心理、攀比心态。加强调查研究,强化问题意识,敢于正视困难和问题,善于在直面矛盾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人处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讲真话实话有用的话,绝不说一套做一套,不当“两面人”。在行动上务实,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切忌心浮气躁、眼高手低。在为民上求实,牢记民生根本,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抓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善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
二、党员干部要讲政德
政德,即为政之德,是指党员干部在履行自己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作为执政者成员,党员干部应自觉加强政德修养,努力塑造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政德,简而言之,就是为政之德。如同师德、医德一样,政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指党员干部在履行自己职责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有德无才延误事,有才无德会坏事。”品德与学识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品学常常兼忧,而卑劣多半与无能相伴。政德不仅能让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增长才智,而且能使党员干部关爱社会,服务他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民族,中国传统道德情感是以“仁爱”为核心的。从通俗意义上讲,道德就是能够为他人“服务”,就是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也可以说,道德是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献身精神,或者说是一种“服务”精神。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要时时处处想到别人,想到国家,想到社会,从而使他人能够因为同自己相处而得到益处。
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党无德则败,国无德则亡,人无德则废。共产党人讲的德,其核心就是党性,加强政德修养就是一个党性原则问题。常言道:“诚是开山斧,信是做人金,人无诚信难立身。”守信是人际往来和社会交往中道德规范的起点,道德离开诚信必然堕落。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因此,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就必须加强政德修养,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养成真诚守信的良好作风。
三、党员干部要讲团结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六国“会盟而谋弱秦”,“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最后却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惜乎六国,纵有吴起、孙膑、乐毅、廉颇等军师名将,也只能功亏一篑。可见,各有怀抱,貌合神离,干不成大事。
讲团结首先要尊重他人。学会尊重周围的同志,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劳动,特别要控制好繁杂的工作带来的急躁、烦躁、暴躁等不良情绪。要在平等交往中宽容别人,多学会换位思考,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经常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增进友谊,加深感情。要在干事创业中团结别人,汇聚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心无旁骛,淡泊名利,一心埋头苦干,不计个人得失,做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讲团结要做到群而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团结共事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刻意掩盖矛盾,回避问题,有错不说,不是真正的团结,而是一种庸俗的关系论。这样的班子或集体,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摩擦不断。毛泽东同志曾给党内团结提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讲团结要做到以德合众。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既要不断提高“能干事”的本领,更应努力培育“善共事”的作风。要以诚待人。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政治品质和思想道德,行正走端、诚实可靠,言而让人生“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哗众取宠,不尔虞我诈,不逞一时之快而落不实之柄,以免日久“失”人心。要信守承诺,也就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面对托付,要量力而诺,切忌不自量力、大包大揽。一诺既出,就要想方设法全力践诺,切忌事前拍胸脯保证、事后拍脑袋后悔。宽容是维系团结最好的纽带和黏合剂。
四、党员干部要重情义,更要讲规矩
老话说得好:情义值千金。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润滑剂。讲规矩,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次强调规矩的重要性,认为规矩不仅是指党的纪律,而且包括法律、制度、规定等刚性规矩和不成文规矩。而当“情”与“矩”两者相遇时,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情不越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毛泽东同志在处理重情义和讲规矩的关系方面为我们树下了了光辉的榜样,他曾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共和国刚刚建立时,他的多少故旧、亲友来信谋官谋职,除极个别确实才德俱佳的名儒硕彦他会酌情推荐,其他都予婉拒,但他又都慷慨地予以接济,并耐心地进行劝导,使之如沐春风。规矩是钢,情义如水;规矩在前,不废情义:今天的党员干部,也当如此行事。
五、党员干部必须讲责任、守纪律、敢担当
责任、担当、纪律是党员干部党性、作风的集中反映,是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试金石。讲责任是前提和基础,敢担当是考验和检验,守纪律是要求和保障,三者紧密相联,是一个有机整体。
第一,讲责任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就是做好应当的工作。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有权必有责,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党员;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党员;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党员。
一是要有知责之心。责任心是衡量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说明,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有了责任心,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工作越做越好。反之,缺乏责任心,学识再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难堪大用,即使小用,也令人不放心。中国自古就强调从政要尽职尽责,古人说:“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讲的就是为人要尽职,做事要尽责。二是要有履责之行。有了责任心,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也实现不了责任,尽责是要通过行动和干事来落实。三要有问责之制。责任的落实,既要靠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也需要外在机制的约束,借助严格的纪律,促进党员干部把履职尽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规。
第二,敢担当
要敢担当。所谓担当,就是指在一件事情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没有“担当”,就是没有履行好职责。正如所要求的,“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拿“守纪律”“讲规矩”当借口,该作为不作为,就会变成消极的守规矩,这种不作为就是不负责。一个岗位意味着一份责任,任其职就要尽其责。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敢担当,要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要真正把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凝聚到做实事上,把功夫施展到抓落实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守纪律
纪律是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一是知可为知不可为。就是要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以及干后承担的后果。以来,中央、自治区、中卫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定,有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二要知足知不足。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正当的、合理的欲望是生命和事业的动力,关键是如何节制。老子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我们常说,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过三餐;纵有大厦千座,夜卧不过三尺。我们在待遇和生活上要“知足”,在工作、学习上“知不足”。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明白有些要求可以达到,有些要求不可满足,从而正确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职位。三要有所畏惧,不要无所畏惧。敬畏法纪、敬畏权力、敬畏群众。四要追求名节、不追逐名利。能不能在名利面前摆正位置,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考验。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说,能走到现在的位置,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的确很不容易。一定要懂得珍惜,一定要摆脱名利缰索的困绕,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管得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