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那么关于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的心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1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不少的成就。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我们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做课题研究我也有一些体会:
一、做课题的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做课题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涉及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涉及到课题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开展,以求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二、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我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知识丰富了,视野开拓了,理论水平提高了。荀子也说过:积士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要储备一桶水。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学生才会信服、佩服你,你才会在学识上树立威信。
三、科研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教学科研实践,我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参加课题研究后,我觉得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寻找资料,阅读、分类、核查、筛选、汇总和分析工作是研究者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促使我形成了学习的习惯。有了课题的任务,我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课堂作为研究的现场,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我把自己在反思中取得的成果付诸实践,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厚积方能薄发,积的飞跃就是能力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借助教科研活动这个平台。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一样,每一位老师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愿望。教学、思考、科研是一条辛苦但有充满着诗意的小路,我愿意在这条通往梦想的小路上继续跋涉,去领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丽的风景。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2
时间飞逝,又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学会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从一年前对电脑、互联网这些领域的完全陌生到现在的初步入门,我很感谢在学生会的这份工作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给了我许多胆量去做一些事情。
记得一年前我刚接任这个部门时,还十分的担心自己的能力与学识是非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不断的督促自己去学习,去补充这个领域的空白,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逼着自己开始去做一些项目,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这些原本没有一点儿胆量去做的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一样是要考自己用心去做,去发现。
一年来,部门没有举办什么活动,都是在组织同学们去参加一些赛事,也行是跟我没有接触到这个领域前的思想一样,都不敢去尝试,所以我们年级普遍都不是很积极,反而只有自己总在壮着胆试一下,而我发现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一些东西都是在做事情中边学边掌握的,而不是说等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全了再去做它,在实际操作中学东西会快得多,更有目的性,方向性,也可以弥补在理论学习中的诸多不足。
大学是短暂的,剩余的时间已不多,我想应该是时候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这次欧氏杯的评比结果给我的打击太大,我个人认为评委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公平因素,让我很长一段时间对做项目心灰意冷。但我想我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看一些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也没有办法,想了很久想到了比尔.盖茨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同时也想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里,是“适者”而不是“强者”能“生存”。这正像自由软件运动的领袖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与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间的较量,最终斯托曼"退出"了舞台而盖茨创造了帝国。
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学会了思考,在这个有太多选择而不是没有选择的时代,我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不能单纯的做一个“强者”,而是要去做一个“适者”中的“强者”,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看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我想为自己挤出一点儿时间来弥补,所以我想在下个学期辞去这个部门的职务,让更有能力的同学来把这个部门做的更好,请张导考虑下我的请求.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3
一直以来,走在教育科研的边缘,偶尔会有几篇文章在县、市及以上获奖,为了应付职称评定,不得已想方设法发了几篇文章,于是被领导误认为是个教科研的人才来看待,真是让我囧透了。
联系这次会议上听到的领导讲话和看到的同仁们的科研白皮书,想到了自己自参加工作以来的所谓科研之路,感慨颇丰。
自20_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没有搞科研的概念,偶尔上级有征文的任务,我总会东拼西凑的,东借西抄的整出那么一篇来完事,每学期也会有几篇文章获奖。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几年教书匠的日子,直到拿到了小学一级教师资格证书,我知道,接下来的目标是小学高级教师,评定时是需要文章发表的,我该努力研究研究了。
_年3月的最后一天,我第一次在敏思开博,那时,博客是我业余生活的全部,我隔三差五的想着更新,几乎天天去朋友们家里串串门儿,由于不知道好好利用每天面对活生生的孩子这个有利资源,不知道作为一线教师,课堂就是的素材,所以博客里更多的是些生活琐碎,认真经营了几个星期之后,变成了断断续续,渐渐的似乎快遗忘了,借口有时是孩子,有时索性就只是太忙了,但努力也没有白费,那其间写的几篇文章,经过润色修改,陆续在《中国教师报》、《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教育案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然而我没能持之以恒。其中是有一些外在的原因,如任教两门主科,工作忙,学校任务太多等等,但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仔细想来,更多的是自己缺乏恒心。这次开博持续到_年12月,就再也没更新过,现在连密码也不知道了
在参加冒主任组织的青年教师研究小组活动之后,在与其他同行的零距离接触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差距在理念,差距在学习,差距在实践,同时又欣喜的发现成功就在身边,机遇就在身边,只要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深入自己的课堂,多写教育随笔,成功就会不经意地降临在你身上。
_年1月,借助南通教育博客举办南通市首届成长杯教师个人博客大赛的时机,我第二次开博了,我更多是冲着大赛去的,在完成了大赛要求的分门别类的文章篇数后,我再一次懈怠了,但老天爷却再一次眷顾了我,在获奖名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二等奖,虽不是很好,但是我满足了,因为我相对于那些一等奖的人来说,我真的没有全心全意的去经营,心中有愧啊!
20_年的新学期开学了,受南通教育博客上一些勤奋的朋友们的影响,受新教育模式探索的浪潮冲击,我开始积极反思我的每一节课。在坚持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参加了这次全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会上科研能手的发言让我明白了科研之路的苦与乐的必然,三位局长的讲话也点燃了我内心成为一个真正的科研人的热情,知新、做真、吃苦唐局长的讲话更坚定了我坚持写博的决心,我将苦心经营,争取早日苦尽甘来!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4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有关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并通过教学过程,渗透给学生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无论在哪个领域中都取得不少的成就。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反映这些辉煌成就的例子。我们紧抓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适当向学生指出我国在现代科技领域的落后的方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回到实践中去运用,正是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观点。这样,数学教学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性、顽强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的要求更高,那么更需要学生具备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扎扎实实地系统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几何证明题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思考以及严谨、有条不紊的科学态度。总之,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虽然不能像语文、政治那样直接、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实事求是,联系实际,善于引导,就能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做课题研究我也有一些体会:
一、做课题的责任心是第一位的。
做课题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涉及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涉及到课题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开展,以求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为此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二、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我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知识丰富了,视野开拓了,理论水平提高了。荀子也说过:“积士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要储备一桶水。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学生才会信服、佩服你,你才会在学识上树立威信。
三、科研意识不断增强。
通过教学科研实践,我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参加课题研究后,我觉得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寻找资料,阅读、分类、核查、筛选、汇总和分析工作是研究者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促使我形成了学习的习惯。有了课题的任务,我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课堂作为研究的现场,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我把自己在反思中取得的成果付诸实践,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厚积”方能“薄发“,“积”的飞跃就是能力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借助教科研活动这个平台。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每一棵树都想开花”一样,每一位老师都有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愿望。教学、思考、科研是一条辛苦但有充满着诗意的小路,我愿意在这条通往梦想的小路上继续跋涉,去领略教科研道路上更加美丽的风景。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5
我们步入研究生生活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可以说是适应期,也是我们的锻炼期。相信我们从一开始的浮躁、陌生、失落、孤独等不良情绪也已慢慢步入正轨,熟悉了环境、面孔、生活方式及学习模式,然而,毕竟我们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对一些本科阶段没有涉及或者只是蜻蜓点水式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如写文章、做项目、大量阅读文献等等比较专业的学习还是比较朦胧的,所以,我觉得乔老师组织的这次科研培训计划可谓恰到好处,师兄师姐们的发言对我们很有引导作用,使我们能够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少浪费一些时光,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更加圆满,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加平坦,更加精彩!
在期初的这一个多月中,扪心自问地说,是没有利用好时间的。通过11号的科研培训讲述阶段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转变思维观念。刘卓师兄讲的第一点就是要让我们尽快从本科生的观念转入研究生的观念,改变以前以上课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研究生不再像本科那样课程排的满满的,有种递延高中生式的授课方式,而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研究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等,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像谭烨学姐说的那样,不像考证考试那样有个清晰的界定及稳定的预期,而是在无形中提升的,在不断的磨炼、激励、思索中慢慢提升的,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于律己,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我要求,在平时的知识积累中循序渐进的自我提升。
2.合理安排时间。我觉得谭烨学姐对我们讲的话很实在“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认识新同学、新老师,考取一系列证书,听课,做项目,娱乐都需要时间,分配不当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搞得头昏脑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也许是大四遗留下来的通病,什么事情都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后时刻才开始磨磨蹭蹭的做,后来就会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匆匆忙忙结束,而且没有学会挤时间的意识,比如早上三四节有课,我就会觉得之前的时间短暂也不能完成什么事情,拖拖拉拉忙活一阵就去上课,于是就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另外,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看到有人在休闲娱乐时自己就会跟着凑热闹,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也不能全权集中,从而浪费掉大量可以利用的时间。
听了学姐的告诫,我想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就像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使自己有目的的忙碌起来,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让研究生生活达到效用化。
3.大量阅读文献。我觉得沈淑娟学姐说的做学问一块给我很大的启发,娟姐说首先要全面覆盖地积累知识,通过泛读、精读等多种形式阅读大量文献,在阅读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有挖掘潜力的、有新角度的文章;要形成阅读文章思维的转换,从以前只注重文章内容的阅读转为不仅注重内容,更侧重于文章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文章脉络的阅读。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足,似乎是老师安排什么任务就回去看些什么文章,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没有很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库,知识储备有限,写文章时的思维就会被限制,有无从下笔之感,更不用说什么创新之点了。
所以,听完文葵、淑娟学姐的总结,我想应该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经常浏览的网站也不应再是淘宝、QQ等娱乐网页,应进入专业化的金融网站、金融实事报道,像新浪财经、凤凰财经、金融界、中金在线等网站,关注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多看各大专业人士的分析报道,多做笔记,积累素材。
4.有关做文章的经验总结。淑娟学姐从较细致的方面给我们讲了在做论文时的选题问题和逻辑问题。大方向应从经济热点、难点问题或老师的研究方向来考虑,而小方向就是自己的切入点问题,这要求在平时积累的素材中发现创新点。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关系,让人一看就觉得有条有理、逻辑严谨,就是淑娟学姐说得要有向心性和依据性。文葵学姐和淑娟学姐都谈到文章是改出来的,相信我们的毕业论文也是一遍一遍修改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到最后初稿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会越看越觉得条理更加清晰了。卓哥的七种思维是在做文章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目前我们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写作,我们在以后的行文中可以借鉴采用一些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在听完师兄师姐的意见及建议后,觉得自己依旧面临着一些困惑。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就我个人而言,感觉自己对期刊、学报、论坛上的论文兴趣不是很浓厚,或者说觉得对文字的消化速度过慢,淑娟学姐说要找自己的兴趣点,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希望师兄师姐们能够对如何培养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经验及建议,让我们得以借鉴。师兄师姐都强调要大量阅读文献,我希望师兄师姐们能够给我们提及自己平时都关注哪些文献、期刊、论坛等等,在没有课题的情况下,为积累素材我们应该多读那些刊物等等,这样多我们的指引作用就会越发强大。其次,我觉得我们八个来自不同的专业,金融专业的人颇少,而且就算以前学金融的,很多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剩下零星的记忆,所以我觉得作为金融专业的我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多看看金融类教材,或者可以组织集体性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学习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等基础性学科,提高对金融专业知识及金融英语的重视程度,让我们的团队在各个方面都争取成为研一的精英团队。
中级微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过,如果你在研究生阶段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忙碌的导师,那将是你的一笔财富。听到师兄师姐们的回报,看到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出色的成果,我觉得自己很庆幸能够拥有和大家一起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们团队一度成为大伙所高度赞扬的团队,是值得一夸的事情。我觉得因为大家住的比较零散,平时联络并不是很多,所以希望以后能够经常组织活动,这个活动并不一定非得是休闲娱乐活动,可以是共同学习、研讨、交流等,通过这种形式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这一个多月以来,我觉得自己没有对团队做什么贡献,没有形成卓哥作为的服务意识,总是停留在接任务完成任务的边缘地带,很是遗憾,那次乔老师也说了,每个人都应该有为团队服务的意识,不能说不是班长、主席抑或是负责人,什么事都与自己无关似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通过这次经验交流,我相信以后会有不一样的行动,也相信我们的团队会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