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
我们要不断发挥先锋作用,着力以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让我们共同期待浦东下一个30年的新辉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一
弹指一挥间,浦东开发开放已有三十个年头。作为上海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标志项目,浦东国际机场于1997年10月动工,1999年9月竣工通航。2019年9月,“全球机场最大单体卫星厅”竣工投运,浦东国际机场也借此契机成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8000万人次的世界顶尖航空枢纽。
近年来,上海航空枢纽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建成亚太地区大型航空枢纽。目前,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共拥有4座航站楼、1座全球最大单体卫星厅、5个货运区、6条跑道、435个停机位,客货设计能力达到1.2亿人次和520万吨,城市航空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在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据统计,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2018年的航空客运吞吐量达到1.18亿人次,连续3年位列全球城市第4位;航空货运吞吐量达到418万吨,连续11年位列全球城市第3位。
浦东国际机场为上海改革开放和浦东的发展增添一副强有力的翅膀,中国国际航空枢纽的梦想也由此起航高飞。可以说,很多人对于浦东乃至上海的第一印象,正是从浦东国际机场开始的。
上海是中国民用航空发端地之一。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飞机于美国问世,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民众就已目睹到飞机的风采。当年法国飞行家环龙(René Vallon)驾苏姆式(Sommer)双翼飞机来沪作飞行表演,不幸机毁殒命。上海曾经的环龙路(RouteVallon,今南昌路)即得名于他。1912年,留学英国学习飞行的厉汝燕学成回国,亦曾驾爱特立克鸽式(EtrichTaube)单翼机来沪作试飞表演,这是中国人在上海空域驾驶飞机之始。
上海第一个民用机场,是始建于民国10年(1921年)3月的虹桥机场,位于上海市西郊。上海的第二个民用航空机场是龙华机场。其前身是北洋政府松沪护军使署的练兵大操场,民国11年改建成陆军机场。至民国18年(1929年)6月,国民政府航空署奉令向淞沪警备司令部接管,改为民用机场。龙华机场历经多年修建,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一个民用机场,远东重要空港。
上海解放初,虹桥机场成为空军机场,龙华机场为上海唯一的民用机场。随着国民经济日益繁荣,民用航空事业得到迅猛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龙华机场由于紧靠市区,受净空条件等限制,已无法适应大型飞机起降,不久便改为小型飞机的试飞站和训练基地。虹桥机场在1963年1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扩建成为民航国际机场。
02
为了适应上海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尽早规划第二个国际机场已摆上议事日程。为确保良好的机场净空条件,则需及早选定场址。市规划院会同民航局等有关部门,对民航新机场备用地的规划选址经多次讨论,在1983年9月编制的《上海市民航规划》中提出:
“新的国际机场备用地安排在川沙县顾路与合庆之间、钦公塘东侧,有利条件较多:(1)该处为50年代以后淤积起来的滩地,建筑物较少,滩地仍在向外扩涨,可以向海要地;(2)机场到市中心区的距离适中,至延安东路外滩约20公里,延安路隧道建成后交通方便;(3)地处海边,与中心城的发展无矛盾,飞机噪声也不致污染城市的环境。”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作为二十一世纪上海现代化的象征,浦东将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度高、体制新、设施完善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新城,必须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的对外交通枢纽。上海市规划院和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合作进行浦东国际机场的场址论证工作,于1994年2月完成《上海浦东国际航空港场址论证报告》。
报告根据199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确定,将机场位置移至浦东新区江镇乡、施湾乡和南汇县祝桥乡境内的濒江地带,占地44.4平方公里,距市中心人民广场约30公里。机场周围2~3公里区域作为航空港控制范围,用作机场配套的仓储、市政工程、旅馆服务、商业经贸及综合开发、生态绿化等用地。场址选择的第二方案将第一方案场址稍往东移,部分土地由促淤围滩解决。
机场的交通规划为,由机场北侧城市外环路接出专用道路至机场,红线宽80米~100米。快速有轨交通是机场与城市的主要联系形式,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可直达机场;规划的浦东铁路可达机场南入口。
1996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立项,确定旅客运输量按每年7000万~8000万人次、货运量按每年500万吨规划设计。
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施湾镇被征用的土地最多,逾12平方公里,动迁农民逾1.2万人,涉及5个村、74个生产队、74家企业,需拆房屋达434384平方米。机场一期工程第一批用地在6天内就完成动迁,施湾镇于1997年8月31日交付机场一期工程首批用地,计1016亩。
03
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1997年10月全面开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主体工程有第一跑道、第一航站楼等。
第一跑道长4000米,宽60米,4E级,南北走向,装备Ⅱ类双向仪表着陆系统,配有滑行道2条。第一跑道停机坪占地149万平方米,共有127个停机位。其中,登机桥位28个,远机位26个,专机位23个,货机位18个,维修机位32个。
第一航站楼,风格主题命名为“天”,如大鹏展翅状矗立。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三层结构,由两条通道连接,面积27.8万平方米。内设登机桥位28个,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楼内还有商业、餐饮设施和其他服务设施面积6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装备有导航、通航、监视、气象、后勤保障等系统,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当年,有13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参加竞标,经国际评委评审,法国巴黎机场公司主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 )担纲的机场航站楼设计方案被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顾问设计单位。项目在1999年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评选中获金奖。
机场主体建筑航站楼体量庞大,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主楼长402米、宽128米;候机长廊长1374米、宽37米。造型别致,极富动感,夜来灯光一片灿烂,似银河泻地。航站楼由主楼和候机长廊两大部分组成,均为3层结构,由两条信道连接,到港行李输送带13条,登机桥28座,可供18架大型客机和10架中型客机同时停靠。候机楼内商业餐饮设施和其他出租服务设施面积6万平方米。
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的四片弧形的钢结构屋盖构成其最具特色的空间景观,在清水混凝土基座、玻璃幕墙墙面的衬托下显得轻盈、飘逸,富有时代感。整体造型像凌空展翅的海鸥,寓意新世纪上海的腾飞。
航站楼两层式布置,进出港旅客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层面上。室内空间和谐统一:深蓝色的金属穿孔板吊顶,上开1.2米×1.2米方形天窗,白色腹杆自天窗中穿出,阳光穿过方形天窗,照亮白色腹杆,背光的蓝色平顶与受光的白色腹杆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于宁静中充满着动感与活力。
航管塔台高102米,为当时国内之最。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建有一条长4000米长60米宽的4E级南北向跑道,可起降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两条平行滑行道,80万平方米的机坪,共有76个机位。货运库面积达5万平方米。机场装备有地面监视雷达、航行管制系统、陆空和地面通讯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气象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2004年9月,浦东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改造工程陆续竣工投入使用。经过改造后,部分国内办票岛改为国际办票岛,国际值机柜台由136个增至150个,高峰小时办票人数由4080人增至4500人;国内办公岛改造为国内值机岛,增加国内无行李柜台12个;国内联廊改造为国际联检区,出境边检通道由26条增至48条,高峰小时通过人数由2080人增至3840人;国际安检通道由12条增至20条,高峰小时通过人数由2880人增至4800人;国内安检区移至国内候机楼长廊,国内安检通道由8条增至12条,高峰小时通过人数由1920人增至2880人;通过改造增加1个国际远机位候机厅和2个登机口。经过改造后,浦东机场一期工程具备年起降飞机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65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
2005年3月,浦东机场第二跑道正式启用。第二跑道位于第一跑道以东2260米处,长3800米,宽60米,与第一跑道平行。第二跑道按照4F类飞机标准设计,可起降包括A380在内的各类大型飞机。第二跑道配有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6条垂直联络道、2条长1662米的东西向联络滑行道。
2005年1月27日至2月1日,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成功完成对第二跑道校飞。2月28 日,东方航空公司A340-300大型客机在第二跑道成功试飞。3月11日,第二跑道通过行业验收。3月17日,启用仪式举行,上海航空公司FM821航班和东方航空公司MU723航班相继从第二跑道起飞出港。
2005年12月,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全面开工,主体工程包括第二航站楼、第三跑道和西货运区。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建成投入使用。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6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能力达420万吨。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风格主题被命名为“地”,与第一航站楼“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旅客踏进第二航站楼,可感受到大地的平凡、质朴和无比深厚,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005年3月17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跑道正式投入使用。
2007年12月20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008年3月2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和货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2月1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三跑道(17R/35L)试飞成功,并于3月13日正式投入使用。该跑道为主要用于降落,但停靠在3W货机坪的重型航空器可以申请使用该跑道起飞。第一跑道(17L/35R)则主要用于起飞。
2009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
2009年8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区内实行与洋山保税港区相同的海关特殊监管等各项政策,其中包括营业税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
2010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
2013年1月1日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对45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
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4年12月1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浦东机场由此正进入5000万人次世界超大型枢纽机场行列。
2018年3月1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4L跑道Ⅲ类仪表着陆系统(ILS)的正式投用,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具有Ⅲ类ILS运行保障能力的民用机场。
2019年9月16日,卫星厅与配套捷运建成启用。
第二航站楼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采用三层式航站楼结构,方便旅客中转,楼内自上而下分为国际出发层、国际到达层和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层等3个旅客活动层,层高分别为13.6米、8.4米和4.2米。
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二
我自1959年赴京求学第一站到上海起,至2010年参观上海世博会,曾多次去过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每次去都对上海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兴奋不已。其中,我对南浦、杨浦这两座由我国自行设计、精心建造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大桥情有独钟。只要是出差上海,总会抽出时间去桥上伫立遛弯或拍照留念。在横跨黄浦江的这两个过江枢纽上,每当看到车辆不停穿行而过,我的思绪就会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件往事……
1991年3月,我出任驻菲律宾大使不久,前往总部设在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拜会行长垂水公正(Kimimasa Tarumizu,日本籍,1989—1993年在任)。他向我介绍说:成立于1966年11月的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行的宗旨是帮助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实现“没有贫困的亚太地区”这一终极目标。亚行主要通过政策对话、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援助和赠款等方式促进其成员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教育和卫生等领域的发展……贷款分为两类:一是软贷款,相当于赠款,主要向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太平洋一些岛国等最贫困的国家、地区提供;二是硬贷款,即约3%的低息贷款,是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行成员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垂水行长还对我说:自1986年3月中国正式成为亚行成员以来,中国的执行董事与他的前两任行长、亚行东亚局及其他国家的董事共事合作得很好。我听后很高兴。以后在菲律宾的多次外交场合,我和即将离任的垂水见面时,还进行过友好交谈。
1991年3月下旬,我国驻亚行的执董车培钦等向我报告说:国内指示他们向亚行提出为上海兴建南浦、杨浦两座大桥项目提供贷款的要求,但反馈的信息是其背后遇到了美国阻力,美国执董杨曹文梅大使不好打交道。车培钦说:杨大使见他时强调美国认为中国申请的贷款项目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亚行历来有个规矩:只要有一票反对,那么这个申请就不能通过。看来,美国要在亚行执董会上对我国首次申请贷款行使否决权了。我了解到这些具体情况后,对他们说,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建造意义重大,会大大改善上海市区的交通、加速浦东开发开放,我们在第一线应予全力支持,不过会遇到重重阻力。国内改革开放刚开始,要搞好经济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尚缺大量资金,需要想方设法从各方面融资。现在看来我们要求亚行提供硬贷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着实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解决。最后,我说:“咱们分分工,注意以理服人,合力做好这件国内交办的事。你们注意稳住其他国家的执董,确保他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着重做好亚行行长和美国执董的工作。”
当年4月初,再次约见垂水行长。首先,我就向亚行和世界银行申请贷款有何区别问题请教他。垂水解释说,简而言之,世界银行对此具有“排他性”,而亚行关注的是对某项目提供的贷款使用是否得当,能否如期归还本息,对某国为同一项目再向他处借贷则不持疑义。谈及亚行的运作规则等事,垂水说,他这个行长虽是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成为该行的合法代表,但他只负责主持董事会会议,管理亚行的日常工作,并无实权,不能左右各国政府委任的执董的行动。美国和日本是亚行最大股东,虽各有15.5%的股份和12.75%的投票权,但亚行通过贷款申请等事宜均采用一票否决制。他暗不说:他和日本执董深知中国造桥修路需要大量资金,眼下接受硬贷款是必要的,因而“阻力不在我们方面”。最后,我感谢了他的友好会见。
过了些时间,我好不容易约见到了由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委任、经参议院确认的大使衔亚行女执董杨曹文梅女士(Linda Tsao Yang,曾任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成员,其丈夫为杨安慈教授)。她那时虽已67岁,却神采奕奕,很机灵,没等我坐下开口就抢先说:“找我谈中国申请贷款的事吧?没门!”我回答说:先别忙谈这事。我做自我介绍后,谈了我作为外乡人对上海的美好印象。然后,我转过来问她:“杨大使,听您口音祖籍该是上海吧?”她马上笑着说:“好眼力,不错,我乡音未改,乡愁还在!我去美国之前就生于上海苏州河畔祖母家的祖屋,在那里上女中和圣约翰大学,后去美国就读。我离开上海已40年了,没想到变化那么大,真想回去看一看!”随后,她客气地请我坐下,喝她事先准备好的清香龙井茶。我们边品茶边交谈。
我说:“欢迎杨大使抽空回上海看看,现在来往很方便!”她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我很佩服邓小平先生,他提出中国要改革开放,真了不起!”我告诉她:小平同志提出并引领的改革开放,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富国之路,也是富民之路。中国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将来更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让亿万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杨大使回应说:我希望美国好,也希望中国好!然后,我就引入主题说,我多次去上海这座国际大都会,亲眼见到上海近年来确实发展很快。浦西老化的旧城经过改造令人耳目一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但是上海市人口众多,交通拥挤,到浦东去还要靠摆渡,费时费力。
1968年3月,我出差去浦东养鸭场就是靠小木船很费劲地渡过黄浦江才上岸,多数要去浦东办事的人要在浦西排长队才能乘轮渡过江,很不方便。上海市政府决心开发开放浦东,振兴上海经济就需要有坚实的基础设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造桥修路。“您是金融专家,比我明了。”
她接过我的话题说:“我们美国认为在上海修桥满足不了人们的基本需要,因此不赞成亚行向中国提供贷款。”我说:“不对,衣食住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正如亚行的宗旨提到的,要帮助发展中成员减少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先生也精辟地指出:‘要想富,先修路。’要让老百姓摆脱贫困,就必须搞好交通建设。我去过美国六次,了解到你们物流畅通同那里修有大量的路桥有关。再说,上海南浦、杨浦两座跨江大桥建成,浦东大开发大发展就会带动整个上海和周边江浙地区经济,同世界各国包括欧美联系更紧密,上海老百姓也可以从中受益,过上小康生活。修桥造路为民惠民,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呐!”
我注意到她边听边点头,就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功德无量之举,何不尽力而为之?我希望杨大使在有生之年能够为您的祖籍地、为中华民族做些有益的事”来结束了我的讲话,并起身告辞。杨执董站起来握着我的手表示:“黄大使讲得有道理。谢谢您来看望我!关于中国贷款的事,让我再好好想一想怎么办。”几天后,杨执董给我打电话说:“前几天,咱们讨论的那件事(指中国向亚行申请贷款事),我已及时报告国内并尽力了。我们肯定不会投反对票,请黄大使放心!”我对她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希望日后能共同为中国特别是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美务实合作多做贡献。
我将此信息告知车培钦执董,让他继续跟踪并与垂水行长配合好。最后,我国申请的南浦、杨浦两座大桥贷款项目以美方投弃权票的方式得以通过,成为亚行在中国开展的第一个联合融资项目。亚行终于批准了这两笔贷款,助力浦江上架起经济腾飞之桥,我们双方都很高兴!随后,我还作为中国政府和上海市长的全权代表在亚行贷款协议上郑重签了字。后来,在我任职期间,亚行又以同样方式解决了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和山东环保等贷款项目的申请问题。杨曹文梅大使也果真如愿回故乡造访,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她旧地重游,对上海旧貌换新颜、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为惊讶,感慨万千。看到邓小平亲笔题写桥名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更是格外兴奋!她欣慰地说:这两座大桥把上海浦西、浦东完全连了起来,也推动了很多跨国公司到浦东投资。
杨曹文梅在亚行离任前还为中国做了件好事。她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结,非常关注并不遗余力支持上海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997年,她在亚行各国执董与华盛顿之间来回游说,对他们说:“我就出生在上海,我是上海的女儿。苏州河环境整治将造福上海人民。你们一定要支持这个项目!”最终亚行执董会表决获得通过,争取到了当时可贵的3亿美元贷款支持,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启动。
杨曹文梅曾在上海女中就读,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20岁只身赴美留学,在纽约哥伦比亚商学院攻读,取得经济学哲学硕士学位。1993至1999年出任亚行美国执行董事,是美国派驻海外的第一位亚裔女性大使。她同时也是上海市荣誉市民。2016年9月,90岁高龄的她还到华东政法大学访问,追忆当年在圣约翰大学学习、生活的情景,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历史保护建筑。她为华东政法大学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高兴。此外,她还被美国“百人会”授予“2018年美中关系杰出领袖”。
随着南浦、杨浦大桥的建造成功,1993年1月起浦东新区的建设全面展开。尽管这个新区比深圳等经济特区起步晚,但起点高,勇闯“无人之境”,创造了“浦东速度”“浦东经验”以及诸多“第一”的奇迹: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证券交易所、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小平同志曾指出:“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如今浦东新区为全国竖起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标杆,老百姓也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苗圃”枝繁叶茂,创业创新的“良种”播撒大江南北。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创新发展的热土。它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靠党中央、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靠新区管委会历任管理者得力精干的贯彻实施,也靠包括当初“八百壮士”在内的辛勤廉政的创业者持续不断地闯、试、拼、干出来的。“浦东史诗”是万人辛勤努力的杰作,也是万人同声的合唱曲。
车水马龙的南浦、杨浦两座大桥,曾为浦东开发开放立下过汗马功劳,还将继续发挥上海市区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它让人们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定为,照耀新征程,激励大家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三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无疑为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成立中金所,发展金融期货,对于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金融市场功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悉,成立以来,中金所稳步扩大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积极加入国际期货行业组织,与境外主要交易所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做实信息共享与互换、人员培训、业务学习、产品开发等合作内容,满足境内外投资的跨境交易需求。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在中金所挂牌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这对于发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2月23日,境内首只股指期权产品——沪深300股指期权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推出股指期权,是资本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崭新成果,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的全新尝试,也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举措。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99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宣告成立,其总部现位于上海浦东。数据显示,1999年到2019年,上期所成交量从0.03亿手到14.12亿手,增长了470倍;成交金额从0.24万亿元到96.95万亿元,增长了404倍;成交量、成交金额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8.51%、21.97%分别上升到2019年的35.64%、33.36%。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统计,上期所已连续四年(2016-2019)在全球场内商品类衍生品交易所中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
在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道路上,国际化期货品种的上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据了解,成立之初,上期所的上市品种仅有铜、铝、天然橡胶期货3个品种。而到目前,交易所一共上市有24个品种,包括19个期货品种和5个期权产品。值得注意的是,19个期货品种中还包含有3个国际化品种。
其中,2018年3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开辟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道路。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分别于2019年8月和2020年6月挂牌上市。而上述三个国际化品种均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模式,全面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
不仅如此,上期所作为上海唯一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在提升“上海价格”影响力方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期所铜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铜行业将上期所列为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更加高效地反映亚洲市场特点,成为亚太地区供需的“风向标”;9月18日,上期所与挪威浆纸交易所签约,发布纸浆期货交割结算价授权协议,是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首次直接应用。
对此,上期所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上期所始终坚持把自身发展放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部署中谋划,未来也会继续推进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助力上海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对于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开放,期货公司对此感受颇深。新湖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李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开放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大的感受在于金融开放形成的各种创新倒逼期货公司转型,转型中需要期货公司领导人拥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同时需要在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巨大调整。基于金融开放环境下,期货业以市场为核心形成良性发展。”
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四
浦东开发开放的创新,既有自上而下的安排,更多是在自下而上的具体实践中,秉承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的探索结果。
比如以前国际化妆品公司进口一款产品大概需要2到6个月,对于季节性产品来说实在太长了。在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通过“证照分离”改革,2017年3月浦东率先启动“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试点”,从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一下子缩短到5个工作日,像圣诞礼盒就可以做到全球同步上市。欧莱雅公司举例说,他们旗下的一款清洁面膜,从运出原产国开始,中国区的市场部门走申报流程,化妆品运到关口,备案文件已经到手。
又如全球多家著名生物医药企业都在张江落户。生物制品是风险较大的物品,价值高,需要冷链运输,对通关的速度要求特别高。浦东的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帮助企业无纸化申报,以往此类物品从空运抵沪到交付到用户手中要一两个月,现在只要四五天。
2014年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运行,将过去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也是因为企业端的倒逼。在超市,过去一到“六一”质监和工商都来抽检童车的产品质量,如果各自都拿回去两辆检查,小的超市存货可能就不够了。一瓶去痘洗面奶,包装盒上的生产许可证由质监监管,清洗疗效和营养成分属于食药监范畴,洗面奶有没有涉嫌虚假宣传归工商局管。“三合一”后,超市方便多了,监管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最近浦东正在积极推动审批成本趋零化,进一步探索“一业一证”试点,将改革着眼点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一次办完。比如过去开宾馆不仅要办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还要拿到消防检查的相应证书,每办一张证都要排队、填表,前前后后至少两三个月,企业要组织专门的班子去办。“一业一证”改革后,鲁能集团刚好要把中国首家JW万豪侯爵酒店开到浦东,只花两周多就走完了办证历程,以后办证只要一个工作人员就可以了。
上海正在全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就是将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浦东是改革先行区,已实现327项涉企事项全覆盖,其中“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占53%,“线下窗口只跑一次”占47%。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有一个“找茬窗口”。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或对政府服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来这个窗口“找茬”。浦东的各个窗口单位没有“否决权”,对不属于本部门的事项不设障碍设路标,引导企业找对路;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事项,不打回票打清单,告知企业怎么办;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事项,不给否决给路径,与企业一起研究监管新模式……这场“只说YES不说NO”的窗口无否决权改革,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注脚。
浦东的占位很高,但从新区到街道、社区,都能降低身段,俯下身倾听基层的意见。很多改革并不是基于宏大口号,而是基于设身处地的同理心。
2020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五
50年代的时候,当时苏联专家到上海来看,说上海的地层就像豆腐一样,因为上海是一个软土地基,而且像浦东仅仅只有1000年的历史,它的地层是不稳定的。地层不稳定有土层的原因,也有地下水的原因,对50年代的工程界来说,上海的地下工程建设,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等于在豆腐里打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难度非常大。
然而上海人还是比较好胜的,具体在做的过程当中,我们第一条隧道用的是网格盾构,不是靠人来挖,是靠水力冲。当时我们通过增加水压,也就几十个网格,然后每个网格去冲,把泥土冲下来以后,里面掏空了,我们再一点掘进。
另外,我们做桥和地下工程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做桥梁,所有的材料,钢筋也好,混凝土也好,都是人造的材料,所以我在制造材料的过程当中,可以人为地控制材料的特性。在材料的使用过程当中,我是知道它情况的,但是地下工程的土层情况是不确定的。
所以地下工程开工之前我们都要探孔的,但你不可能说在沿线所有地方都打孔,这不现实的,只能是选几个点把控。通过探孔我大概可以了解地层的情况,实际上怎么样还是吃不准的。
对于桥梁,我们更多的控制就是力学,对于桥梁的计算过程当中有一个叫安全系数,我就放大,比如我明明100吨够了,我算的时候给它算到150吨甚至逾200吨,这样设计算好以后,基本上90%都能有安全保障的。
但做地下工程,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土层的变化对我本身掘进的难度,设计以后可能还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地下工程可能有百分之五六十是不可控的,要通过在推进实施的过程当中,逐步地去了解,去适应,然后去管控。
目前对上海来说,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可以说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上海要做的都是一些比较难的工程。
传统的有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现在还是要大发展的,上海规划的轨道交通可能有1000公里,目前实现不到700公里,我们还会有很多发展。但轨道交通肯定会越来越深,和其它工程的交叉也越来越多,以后工程的发展,不再体现在量的增加,更多体现它技术难度的增加。
另外是深隧工程,以往上海一到暴雨季节,很容易出现成片积水。目前来说,我们也是引进了国外的经验,像日本东京,美国纽约这样的大城市,就是说把地面的水引到地下去,暴雨来的时候先储存到地下,等暴雨结束了,排放能力可以了,再把地下的水抽出来,抽到黄浦江和苏州河里。现在我们在苏州河沿线,我们做了一条深层隧道,10米直径的隧道,在地面下大概60米左右,与此同时可能我们还要做地下墙,要做到100多米,这样难度就很大了。
再一个现在张江又建了很多科学装置,其中一个是光源工程,是通过核的形式来形成这个粒子,然后把粒子加速去轰击。对我们来说,这个粒子要加速,它必须要有一个通路。那么在地底下40多米的地方,有几百米的一条笔直的隧道,然后在隧道里面,一方面要让例子可以通过,另外一方面旁边加装置让粒子能够加速,我们要做的就是弄成这样的一个空间,这个也是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就类似工程实际上是有很多,所以现在上海大规模的建设更上多是朝高精尖的工程在发展了。
上海现在是要形成长三角一体化,浦东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相信随着临港的开发建设,浦东和上海其它区域也能并驾齐驱,为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城市形成它的助力。
喜迎浦东开发开放30周心得体会党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