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10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更应该用坚实行动,认真践行初心使命,激扬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范文一
感受五个“绝不答应”的铿锵之声
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五个“绝不答应”的铿锵之声,传递了时代最强音。
这铿锵之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当前国际环境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世界瞩目,有口皆碑。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心,具有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和勇气,是全体中国人民最信赖的政党,是人民的主心骨,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政党。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丑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其险恶用心必然是徒劳和失败的。
这铿锵之声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制度,有着强大的生机活力和显著优势。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命运进行的规律性总结,也是对“中国向何处去”作出的科学回答。我们紧紧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磅礴的中国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任何别有用心的否定和丑化,注定是徒劳的,因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
这铿锵之声印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原则和价值取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人民群众一道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开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奇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正致力于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有些别有用心者企图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割裂和对立起来,干扰我们的伟大事业,迟滞我们的发展进程,注定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初心,已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感受。
这铿锵之声揭示,坚持斗争精神方能赢得和平发展。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此时,一些霸权主义者深感焦虑,唯恐中国发展得快、发展得好,从战略上围堵、从发展上牵制,千方百计地进行干扰破坏,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就是见不得你强大。全党和全体中国人民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现象不是偶发事件,是躲不过、绕不开且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如履薄冰的谨慎,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粉碎敌人的阴谋,从斗争中抓住发展机遇,赢得和平发展环境,朝着民族复兴伟大征程阔步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范文二
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伟大时代
9月3日,对每位中国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无数革命先烈面对侵略者的怒吼声依稀在耳边回响,战争给国人带来的心里创伤并未完全磨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然吹响,作为华夏子孙,要继续铭记抗战历史,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谱写新时代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不忘来时的路,擦清历史的镜子,以史为鉴,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在民族存亡之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挖地道、埋地雷、扒火车,拿起最简陋的武器保家卫国;他们运送粮弹、救护伤员、为抗战竭尽微薄之力;他们用坚强的身躯、犀利的文笔、无畏的情怀迎面抗击敌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用血肉铸就长城,为抗战决一死战。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无数志士仁人奔赴前线,不抛弃,不放弃,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生命代价,3500万宝贵的生命就此终结。多难兴邦,玉汝于成。落后就挨打,只有自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时代在变,家国情怀从未改变;时光流逝,红色血脉并未中断。新时代的火炬已经交到我们手里,只有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才能让我们奋斗的姿态更加有力。
走好当下的路,种下希望的种子,奋勇直追,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化苦难历史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把握当下,负重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时代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奋进正当时,从老、旧、慢的“绿皮车”时代,到四通八达的高铁网;从航天领域的零基础,到第一颗导弹的发射成功;从C919国产大飞机问世,到5G技术领先全球,再到“每颗螺丝钉都100%国产化”的北斗三号……中国人民用坚强的斗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中国方案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和掌声,在国际的话语权在逐步提高。埋下希望的种子,才能让发展的后劲更加坚强有力;赓续红色血脉,才能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展望未来的路,照亮心中的阴霾,砥砺前行,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信仰坚定执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总书记指出,“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不忘历史,不忘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勠力同心,奋勇向前。展望未来的路,要讲好“中国故事”,保护红色资源,建好红色阵地,让革命先辈、仁人志士为国家命运、民族大义牺牲奉献的故事代代流传。展望未来的路,要传承“中国精神”,迎难而上,愈战愈勇,攻坚克难,建设伟大工程,让一代代科学家、工程师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代代相传。展望未来的路,要让红色信仰坚定且执着,从革命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追寻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汲取革命先辈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砥砺前行。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奋进伟大新时代!
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范文三
续写抗战精神“旁白”
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风雨如晦,使命如山。国家有难,英雄出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锤炼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续写好属于新时代的抗战精神“旁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侵略,革命先烈奋起反抗,用血肉之躯挽救民族危亡。“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勇于同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斗争到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四年抗战打得艰辛,赢得艰难。一寸山河一寸血。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拼搏奋斗的结果。“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目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功成不必在我”中锐意进取,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中排除万难,在“建功必须有我”中真抓实干,在“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再创辉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而奋斗,永远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毕生追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在为民服务时,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丢开面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多听乡音、只说真话、善道实情,和群众“掏心窝”;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和群众“称兄道弟”,为群众排忧解难。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员、干部的纯洁底色。
弘扬抗战精神感悟五个“绝不答应”心得体会范文四
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之“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9月3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以空前的团结、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开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经过长达14年的持久作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
精神永恒,历久弥新。75年来,抗战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彰显着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赓续奋斗。今天,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这种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智慧,不断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把握精神实质,激发伟大征程“内动力”。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那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把握了精神内涵,才能更加明确“要传承什么”“需补充什么”“该做些什么”,进而不断厚植爱国情感,树立为家国“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取向;涵养民族大义,强化为民族“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崇高追求;敢于无我无畏,深化对斗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品质;增强必胜之志,永葆对事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之心。于此,方可在风高浪险中稳立潮头,在千帆竞发中力拔头筹,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铭记辉煌历史,强化决胜未来“助推力”。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能看到战争的残酷,看到和平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更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把他们可贵的精神融入血脉、植于心田、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捍卫和平、开创未来,实现无数革命英烈自立自强、振兴中华的夙愿。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要从抗战的辉煌历史中找到借鉴,从抗战的战略战术、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着力练强防范风险的“先手”、化解矛盾的“高招”,打好应对挑战的有“准备战”、转危为机“主动战”,切实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赢得主动。
讲好红色故事,增强中国声音“穿透力”。今天的中华民族,正以高尚的民族精神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在伟大抗战精神的催动下,我们搞改革、求发展,深外交、谋大同,战疫情、斗洪水,让中国故事传遍南北、中国声音响彻东西。站在新的起点上,传承、发扬好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但弘扬抗战精神并非延续仇恨,而是把这种精神上升为和平发展的理性认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必须紧紧抓住民心这一最大政治,驰而不息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以“中国之制”深化“中国之治”,稳扎伟大、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将新的伟大斗争推向前进,用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向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之“力”,定能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