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公开课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十篇(2)
民法典公开课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范文五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七个省区市考察调研,对基层党建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宁夏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响应号召,以奋斗精神擦亮党员本色。
党员干部要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扎实走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最后里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得格外艰难,这就需要我们建设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引,像钉钉子一样钉实基础工作,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疑难,实现群众期盼,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面对挑战敢于担当作为,面对挫折敢于迎难而上,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要学会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在“实”字上用力发力,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透,让脱贫工作既有“面子”又得“里子”。
党员干部要以“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奋斗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一些能力欠缺、思想有瑕的干部同志,便开始动起歪脑筋,想起坏主意。他们将“扎扎实实干工作”的信条抛之脑后,一味“走过场”“装样子”“喊口号”,把“表态发言”当工作落实,把“前景规划”当工作成果。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底层工作负担、减弱了实际工作成效,更为严重的是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败坏了党的优良作风。党员干部要遵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勇于担当为荣、以逃避责任为耻,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上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遇事时多担当、多担负、多担责。制定指标符合实际,落实工作符合民情,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党员干部要以“心中有民、胸怀天下”的奋斗精神,生动诠释立法为民、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备受人民关注的法典,不仅标志着中国法治新时代的开启,也是“人民至上”这一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民法典共7编、1260条,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集民法之大成,可谓是“无处不民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学好民法典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争取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准确把握民法典的立法精神、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把民法典弄懂吃透,以民法典来规范自己一言一行,严格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常谋利民之策,心中常思为民之事,把人民利益举在高处,把百姓思虑摆在前头,在学好、用好、守好民法典中擦亮“人民至上”的底色。
民法典公开课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范文六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即将圆满完成的收官之年。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共同行动起来,善于把握最好“抉择期”,注重求解最大“公约数”,共同画好最美“同心圆”,编制出高质量的五年行动计划,在起跑“十四五”中决胜“新百年”。
强化顶层设计,善于把握最好“抉择期”。随着2020年进入“下半场”,党中央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可谓恰逢其时、正应其势,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神来之笔和关键抉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军队建设、民法典普法宣传、防灾备灾体系建设等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头戏”,是科学研判长远发展形势而作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善于把握起跑“十四五”决胜“新百年”的最好“抉择期”,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规划编制始终,搞好调查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实现规划编制体系目标与举措高度统一,促进党的政治理论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坚持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换提升质效,编制出维护国家发展安全、社会环境安定、人民生活安宁的“宣言书”。
坚持问计于民,注重求解最大“公约数”。“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涉及国民经济运行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圭臬、安邦准绳,是14亿中国人民持续奋斗新时代的“大合唱”。要坚持把民心民意作为规划的“定盘星”,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规划的“风向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广开言路、开门问策,畅通建言献策渠道,吸取和借鉴各界人士有益建议,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草案、接受监督,严格履行编制程序、筛选各行各业合理诉求,既重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又尊重普通民众的朴素想法,保障各方面代表的发言权、知情权、监督权,统筹兼顾好各个行业群体领域根本利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在“问计于民”中求解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公约数”,自觉融入基层、融入一线、融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真正解决问题、服务造福群众提供科学依据,赢得最广泛群众的鼎力支持和衷心拥护。
注重统筹协调,共同画好最美“同心圆”。“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去五年中取得辉煌成就的岁月“刻录机”,“十四五”规划编制起草除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通篇之外,更需把握好稳与实、进与退、快与慢、长与短的辩证统一,既不能急功近利、脱离实际而制定遥不可及的指标任务,也不能因循守旧、趋易避难而降低发展预期敷衍了事,更不能思想作怪、行动作乱让形式主义的东西改头换面。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入手,着眼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组织相关部门搞好民情体察,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热情,确保研究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能够结合发展实际,切中肯綮、取精用宏。要着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预测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研究制定针对性预案措施,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星辰大海乘风破浪前进、星夜兼程奋斗,共同画好最美“同心圆”。
民法典公开课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范文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五年的新局面,必须把精心组织、抓紧起草、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体系实现目标一致、举措一致,统筹兼顾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确保决策部署实现一体化推进和管理。
紧抓编制“窗口期”,保证目标一致、举措一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军队建设、民法典普法宣传、防灾备灾体系建设等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头戏”,是深入结合现状,科学研判长远发展形势而作出的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规划宏伟蓝图的“指挥棒”,实现规划编制体系目标与举措高度统一,促进党的政治理论与自觉行动积极转化,确保高质量、高标准编制。要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继续扩大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换提升质效,时刻维护好实现好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生活安宁。
树立规划“风向标”,迈出关键一步、更进一步。五年规划编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方面面,当前处于“十三五”收官之战和“十四五”规划开局关键时期,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既是“期末考”又是“升学考”。要坚持以民心所指作为规划所向,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广开言路、开门问策,畅通建言献策渠道,自觉融入群众、融入一线,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依靠群众智慧的强大能量。要将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志愿群众各类主体的征求意见合理纳入到编制中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真正解决问题、服务造福群众提供科学依据,汇民智、聚民力,在科学研判和付诸实践中保持向好趋势、步调一致。
按下预期“提速器”,确保一体推进、一体管理。致力于推动实现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是保证政策体系、运行周期、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等能够有机融合、前后贯通的核心要义。要认真谋划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突出改革创新“破题”“求解”,统筹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因时因势调整,给社会发展以合理预期。要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和世界“双循环”,集合优势资源、配置要素,提升服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育新机开好局激励奋进,实现区间合理运行,不断提速增效。要规范认识预期“界限”,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维护好规划权威,坚决实行责任到人、配置到位、部署到边、执行到底,始终坚定不移谋发展、保稳定、促升级、增后劲,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
行百里者半九十。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唯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以贯之抓统筹,在“一致、一步、一体”中保持定力、乘势而上,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