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十篇
今天九一八纪念日,我们铭记这段中华民族的耻辱苦难历史,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真正成为有爱国情感、有民族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关于“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内容请点击(↓↓↓)〗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叫,猖狂的挑衅中国的领土,不断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件,这是一段不容忘却的民族耻辱史。
历史的车轮缓缓碾过,经过了大半个世纪浴血奋战的中国,虽然摆脱了当初贫穷落后、任人践踏的惨境,但国耻依然难忘,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依然难忘。尽管,当今世界的主题已逐渐趋于和平与发展,但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未终结,世界局势也并不太平。
又是一年“九一八”,面对历史,不应该仅仅是沉痛悼念,更多是应该不断的深思屈辱的不是受人欺读的历史,不是贫穷落后的局面,而是卑躬屈膝的强颜欢笑,自甘后的任人摆布,唯有让所有沉睡的国人清醒起来,团结起来,才可能抵御外敌的侵辱,只有自强不息的奋斗才是赢得民族独立的开始。
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们既面临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始终要居安思危、自强不息。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给中华民族、给当代中国的教训和警示,很多、很大、很深刻。我们一定要记住,“勿忘国耻,复兴中华!”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二
90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14年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警示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九一八”,是国耻日,也是中华民族觉醒日。永远记住9月18日,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这一天!勿忘国殇,吾辈当自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面对残暴的侵略者,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从来不曾低下高昂的头!最恶劣的条件,最艰苦的斗争,白山黑水间,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中国人民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战争虽已远去,但这段历史不能忘却。苦难辉煌,吾辈当自强!
铭记历史不是铭记仇恨,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多座城市沦陷,42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铭记这段血与泪的历史,是刻塑我们流淌在血液里的坚强和挺在脊梁上的尊严。是记得我们先辈曾经受过的伤痕与苦痛,鞭策着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我们。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勿忘始终,吾辈当自强!
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警示未来!唯有一支时时刻刻枕戈待旦的军队,唯有一群忠于国家、充满血性的军人,才能支撑起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希望。“九一八”的警钟每年都会响起,这是为曾经的国耻家恨而鸣,是为今日军人的职责担当而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鸣。继往开来,吾辈当自强!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三
每年的9月18日,城市的上空必然会响彻着警报声,我们在这声声的鸣笛中反思回忆那段屈辱的历史,更在清醒中思考着,即使当代的生活如此幸福,我们也要时刻怀揣着忧患意识,铭记教训,在总结实践中砥砺前行。
“九一八”事变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一道疤,事变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矛盾激化,导致日本全面侵华。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一首《松花江上》诠释了中华人民的痛楚,9月18日也因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为国耻日。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90周年,岁月的齿轮走过90个春夏,记忆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下变得久远而斑驳,但如此痛彻心扉的国耻已然深深烙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我们时刻鞭策自己的动力。历史没有远去,它融入我们的骨血里、融入纪念碑上的每一撇一捺里、融入档案馆内的每段记录里,中华儿女在先辈铮铮铁骨的精神激励下,始终怀揣着捍卫民族尊严的赤子之心。
“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回顾几十年来的共和国历史,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奋起抗争、每一次的追赶超越、每一次的载入史册,从来不是一撮而就的,这是很多优秀的先辈们付出血的代价换来的。一次次的浴血奋战中,一次次的无私奉献中,人民认识并热烈拥护了中国共产党,群众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未来。历史是一本积累经验的教科书,是一碗刻画记忆的醒酒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无数考验后,带领着中华民族迈向了新的台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正在这代人的努力下越来越近。新时代下新的起点,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唯有牢记历史、奋发向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让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愿景将在新一代身上发光、发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是具有创造精神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这个“九一八”爆发90周年纪念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要牢记历史、深刻反思,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力量,沉下心来,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四
90年,岁月更迭,沧桑巨变。当全城再次响起纪念“九一八”事变的警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得不想起我们这个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与耻辱。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无情地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公然发起了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自此,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无数个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同仇敌忾,奋勇抗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抗战的最终的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民族遭受的苦痛与耻辱,让我们处在和平年代的每一个中国人民都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14年的艰苦奋战,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面对美国发起的一次次贸易战争,我国政府能够采取反制措施,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中国企业的自身利益;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高峰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次次大国外加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魅力,诠释出“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国防”的深刻道理。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领导人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决心。“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平与发展,是人间的正道。刚刚闭幕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的胜利召开,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的可笑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的公开表明,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牺牲别国的利益为代价,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珍惜。
时光荏苒,90年过去了,又一次响起的警报声警醒着我们:稍稍停下脚步,认真地回顾历史,思考未来。只有这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才能够更加坚定更加稳健。
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400字范文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世界各族人民不会忘记。
一、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凝聚圆梦中国的不屈斗志
透过岁月烟尘,翻开厚重的史书,我们看到中国的抗战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精神史。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历时14年之久。在14年间,主权沦丧,大好河山惨遭残踏,民族同胞惨遭杀害,日军罪恶罄竹难书。但倒下的是身躯,不灭的是斗志,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战斗不止。经过艰苦卓绝的不屈战斗,取得了伟大的抗战胜利。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中华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力量源泉。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百折不饶的坚强毅力,艰苦奋斗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勇气,倾其心、尽其力,汇聚成圆梦中国的滚滚宏流,再写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新篇。
二、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开启圆梦中国的大智慧
中华民族抗战智慧,融入在漫长的抗战历程。在岌岌可危的严峻态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广泛发动群众,依托地形和简陋装备资源,在敌后发起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胜利,破除了敌人的“囚笼”,打碎了敌人的梦幻,这是中华民族抗战智慧的结晶。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依托现有资源、征服逆境的抗战智慧。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需要有征服困难、战胜逆境的智慧,牢牢把握目标,紧紧围绕大局,结合地区实际,创新思路方法,更好更快地推动各项事业建设发展。
三、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开创团结协作新局面
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唇齿相依、合力驱除强虏的胜利。
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进程中,需要同心同德,互相协作的精神,开启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迅速,面貌日新月异,但区位优势带动发展的速度依然明显,地区与地区,城市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仍然存在不同差距。团结协作、协调发展,就是要西部与东部,内陆与沿海,城市与农村,用己之长,补彼之短,资源互换,技术互补,经验互用,成果共享,把差距拧成“一根绳”,同步发展,齐头并进,梦圆中国。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凝聚斗志,开启智慧,团结协作,是实现中国梦强大的精神支柱。
更多关于“九一八事变心得体会范文”请点击查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