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彰显党性心得体会不忘初心的坚守心得体会范文
不忘无过初心,牢记有为使命。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在没有变成现实之前也只是梦想,而梦想的实现只有通过积极进取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发有为才能铸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19不忘初心彰显党性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不忘初心彰显党性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是对党性原则的高度凝练。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就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对照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句话,不忘初心,彰显党性。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面对国家贫弱、民族危亡,众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在救国救民道路上艰难摸索。然而,一些政党或组织走着走着就离散了,干着干着就蜕化了,有的甚至违背初心、倒行逆施。这说明,如果淡忘初心、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信仰支撑,志向再大、调门再高,都只能是昙花一现、有始无终。一部中华民族摆脱苦难、走向富强的中国近现代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做到不忘初心,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定力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来自人民至上的党性修为,它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彰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政党能走多远。政党衰落、政权瓦解,往往始于理想信念丧失、道德价值滑坡。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同志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尤其需要为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这种共识和动力就蕴藏在初心和党性中。汇聚共识、凝聚动力,离不开每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用党性这把标尺丈量自身,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征途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不忘初心,就要锻炼坚强党性,做到天下为公、执政为民。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事实上,真正敢于公开宣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实意接受人民监督的,唯有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以坚强党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关键是要有那么一股韧劲,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敬畏,始终做到严于律己。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始终坚强有力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没有铁的纪律规矩,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被削弱,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还应看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党员、干部擦亮初心、涵养党性,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努力为人民多做实事、多出实绩。
不忘初心的坚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胜利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不忘初心,要坚守公心、坚持中心、坚强核心、坚定信心和坚实同心。
坚守公心为基。公心即为众人之心、公正之心。公心追求公道,心之所归,道之所在。中国共产党站在道义制高点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写在党的旗帜上,以“四自精神”与时俱进地践行宗旨,守持公心,奉行公道。“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世界第一大政党和先进性政党,中国共产党有博大的胸怀、境界和品格,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努力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践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坚持中心为本。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基于唯物史观确立的永恒价值追求,是民本思想和群众观点的生动社会实践。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底气、底蕴和底色。党的首个《党章》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最新修订的《党章》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上立足于人民的需要来研判,在社会发展取向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跳出“兴勃亡忽”历史周期律的根本保障,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
坚强核心为要。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党的理论先进性与宗旨人民性相统一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重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必须全面从严治党,用“四个意识”“四有”和“四个铁一般”建设党员队伍;必须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信心为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自信中增强政治自觉、保持政治定力、实现政治担当。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充满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面上,揭示出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思想、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反映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在根子上深接地气,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能够回应中国本土关切、社会实践关切和人民群众关切。
坚实同心为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靠先锋队带领人民同心共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依靠先锋队带领人民同心奋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使命,同样需要先锋队会同世界各国政党组织和人民同心同向努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当好先锋队,画好“同心圆”,必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必须保持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加强党中央的团结统一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加强党员队伍的团结统一,牢固核心意识,;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让人民有信仰,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必须保持人民群众的团结统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汇聚起中华民族共同体,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园;努力促进世界人民大团结,坚持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共同点。
不忘初心 以身许党
笃定的信仰
“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1924年11月,周智夫出生在江苏睢宁一个穷苦家庭。19岁入党,20岁入伍,他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当周智夫的二女儿周卫平从一个白色衣柜里取出这些证章时,妈妈娄淑珍端详着、抚摸着,眼眶里浸满泪水:“这些证章可是你爸爸留给咱家的珍贵遗产啊。”
晚年的周智夫百病缠身,胃下垂、冠心病、双耳听力下降……他深感自己时日不多,迫切要完成一件大事。
“我要交党费。”去年7月的一天,周智夫把一直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周卫平拉到病床边郑重地说。女儿很惊诧:“爸,你不是每月都交吗?”
“我想交一次特别的党费。”周智夫的话并没有让家人感到意外,他萌生这样的念头由来已久。“爸爸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想起党和军队的恩情,眼里总是饱含泪花。”周卫平说。
因严重肺部感染住进重症监护室的周智夫,从昏迷中醒来就问周卫平:“我的事办了吗?”
透过期盼的目光,周卫平读懂了父亲发自内心的夙愿。2018年1月18日,二女儿周卫平、三女儿周卫华代表父亲,跟部队领导一起把12万元大额党费郑重交到中央组织部。
相交50多年的战友们听说这件事,惊讶之余都心生敬意:老周一辈子省吃俭用,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却做了这样的大事,真了不起!
了解周智夫的人都知道,他左肩窝里有一个弹孔,右肋处深深凹陷,一道约10厘米长的伤疤跟了他一辈子。周卫平说:“这是战争年代留在父亲身上的永久记忆。”
1946年4月,他任新四军淮北七分区独立四团二营四连支部书记,在安徽濠城外阻击国民党军队抢粮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肩窝,贯通右肺,又打进一位战友的小腿。
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抬着担架,把周智夫送到后方医院,又7次带他转院治疗。在当时极端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他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但右侧第六根肋骨摘除,右肺叶切除近2/3,落下三等甲级伤残。
“我活下来了,可那个战友却因为截肢伤口感染牺牲了。很多战友也在战斗中牺牲了。”真正让周智夫一生铭记的并非自己的战伤,而是战友的牺牲。
一想起这些,周智夫总是老泪纵横:“当年战争环境那么恶劣,党始终没有丢下我,我现在这条命是党给的,没有党就没有我们这一家子。我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思想不经常打扫容易长毛。”周智夫常说。离休后,每次参加组织生活,从个人思想、学习情况到家庭生活,他都如实报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决不当“两面人”。
“放大镜、助听器、笔记本是老周学习的‘三件宝’。”老伴儿娄淑珍说。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辗转南北的工作生涯,以及离休后的30多年,他始终热爱学习,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看报、研读理论。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还作为第二炮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到北京开会,受到了毛主席亲切接见。
他在身体每况愈下时仍不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常说:“我走不动了,才更渴望听听党的声音。”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周智夫把报告原文一字一句看了好几遍。他在学习心得中写道:“热烈祝贺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祝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这必将使我们的党和国家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至诚的底色
“革命军人四海为家,党叫干啥就干啥”
位于海淀区清河某干休所周智夫的家,是2008年搬进来的,尽管面积没有完全达标,他却很满足。
据干休所第一任政委朱南璋回忆,1984年干休所组建之初,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同志不愿搬。
“我先搬!”周智夫第一个站出来:“组织分配的住房,每一平方米都饱含党的关怀。”他还劝说大家要感恩组织、服从安排。
一楼卫生条件差、采光效果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要。朱南璋找到周智夫,他二话没说就领取了一楼的钥匙。
眼看就要搬家了,朱政委又面带难色找周智夫商量:“老周啊,二楼有位老同志腿脚不方便,你看……”明白了朱政委的意思后,周智夫爽快地交换了钥匙。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东北到华东、从华东到西南、从西南到华北,周智夫4次跨省调动,经历10余次部队整编、20多次岗位变换,始终立身为旗、率先垂范。
有人说他傻,周智夫却说:“革命军人四海为家,党叫干啥就干啥。”
1945年,时任指导员的周智夫跟随部队一起攻打高作镇。战斗结束后,组织决定将他所在的五连与六连合并,并任命他当连队书记官,负责副职工作,他愉快接受;皂河打下后,上级调他去地方区队,由前方到后方,他坚决服从。
1957年初,一纸命令,周智夫调往新组建的重庆炮校工作。第二天他带着妻子和4个未成年的孩子,拎着两个竹编箱就出发了。
“过来就是干事的!”在重庆炮校工作期间,周智夫先后担任助理员、干部科副科长、科长等职务,每个岗位都干得非常出色。
原以为可以在重庆安家落户,让他始料未及的是,1968年6月,周智夫接到去第二炮兵某基地医院任职的命令,一家人又从重庆赶赴云南建水。
家越搬越远,条件越搬越差。由于住房紧张,全家人借住在当地老乡家一间废弃房子里,生活十分艰苦。家人有时也抱怨,而周智夫心里很清楚:“现在全国都在搞建设,到哪里都是组织的安排,我是党员就要听党的话。”
随着职务的提升,周智夫给自己定下了为组织多着想、多分忧、多添彩,对组织少提要求、少讲条件、少添麻烦的“三多三少”原则。
即使对待家人,也从不破例。二女儿周卫平乖巧伶俐,周智夫对她疼爱有加。初中毕业时,周卫平看到不少同学都参了军,也想让时任军管会副主任的父亲安排自己当兵。
“组织把我放到这个位置,是要我多作贡献的,而不是为自己办私事的。”没想到父亲不仅不愿说情,还让女儿下乡插队。
插队两年多,以为父亲会帮自己安排个好归宿,希望却再次化为泡影。最后,周卫平自己在海淀区百货公司找了份工作。
“我们姐弟5个都没沾过父亲的光!”周卫平说。
“终于又回家了,有组织的人真幸福啊!”离休后两年才搬进干休所的周智夫是这样乐观豁达。
在周智夫心中,真理能够武装思想、指引理想、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就是真理,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2016年5月的一天,参加“两学一做”集中学习,周智夫像往常一样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只是身体比以前佝偻得更低。
“周老,已经下课了,我送您回去吧。”辅导结束后,所政委姜东军发现周智夫并未离开,便走上前关切地问。
“姜政委,我感觉身体越来越支撑不住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党课学习。”周智夫吃力地说,“今天特地向你请假,以后我恐怕不能听党课了。”姜东军说:“他把参加组织生活看得比啥都重啊。”
朴素的情怀
“如果再打起仗来,我还要上战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周智夫曾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立过汗马功劳,时值暮年,他的家国情怀愈发强烈。
2017年6月,三女儿周卫华随团到香港旅游,给父亲带了不少礼物。唯独一款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紫荆花音乐盒,让周智夫爱不释手。
这个价值20元的音乐盒,打开后可以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周智夫一有空就打开收听,长时间沉浸在那熟悉的旋律中,回忆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感慨祖国的蒸蒸日上。
干休所卫生所所长张杰军清楚地记得,一天巡诊时,周智夫正因腰椎骨折在家静养。当电视里播发周边某国挑起事端的新闻时,周老拉住他的手说:“我们的领土绝对不能被别人占了。为了捍卫祖国领土,许多战友牺牲了,他们都很年轻,有的还没成家呀。只要祖国需要,我还要上战场,你们年轻人也要主动请战。”
周智夫越说越激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守好!”
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警示后人,这就是一个老兵对牺牲战友和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更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定,对习近平主席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无比信赖拥戴,对中国梦、强军梦的殷切期盼。
钟情国歌、珍爱国旗,早已埋藏在周智夫心底。20年前的国庆节,他一家人到天安门游玩,广场工作人员免费发给他们两面小国旗。至今,这两面国旗仍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客厅里。
上个世纪70年代,南部边境发生战事。小儿子周卫民服役期满,已接到退伍命令。周智夫知道后,要求他留队待命,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周卫民当天找到领导,申请推迟退伍。得知轮不到所在部队上前线时,才返回江苏老家。
周智夫戎马一生,对军装情有独钟。凡遇隆重场合,都会穿着熨得笔挺的军装。周老去世后,在他床上,一套穿了30余载的军装,还整洁地摆放着。岁月流逝,军装颜色变淡了,军人底色却厚重了。
念党情、报党恩、跟党走,是周智夫的红色家风之魂,也是他传家的精神命脉。当得知曾外孙潘怡霖要到美国读书时,他再三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啊。”
纯正的家风
“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
敲开周智夫家的门,周老96岁的妻子娄淑珍接待了我们。她与周智夫相濡以沫77年,回首往事历历在目。“老周常说,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他一辈子没给儿孙挣得什么金银财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翻看干休所制作的《周智夫四世同堂图》,慈祥和蔼、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自豪地介绍,老周特别重视家风家教,儿孙后代共有34人,11人是党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都像他一样,干净做人、勤奋做事、简朴生活。
党的恩情重于天!周智夫是从苦日子熬过来、“鬼门关”闯过来的人,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全家人,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人决不能忘恩负义,做有损党的形象和利益的事。
建功不贪功,有功不居功。即便离休后,周智夫也从未向组织张过口、伸过手,对自身要求有“三个不超标”,即住房、用药、用车不超标。
离休多年,他一直住着90平方米的公寓房,直到2008年才搬入102平方米的经适房。
在用车上要求更严。2012年暑假,周智夫的大孙女带着孩子来北京看望他,其间小孩感冒发烧急需到医院治疗,孙女瞒着爷爷向所里要了辆车。周智夫知道后非常生气:“我们家从没因私事用过公车,以后不能这样子,否则就别再来看我了。”
迟暮之年,周智夫落实待遇标准更加严格。他近年的医药费统筹年标准是2.8万元,但每年实际药费连一半都没用到。他常说:“待遇是组织给的,有标准也要省着用。”
2014年7月,周智夫的骨质疏松病情加重,接连发生两次压缩性腰椎骨折。按照医嘱,卫生所购买了阿仑磷酸钠、鲑鱼降钙素喷鼻剂两种进口药。见药品的外包装跟以前的不一样,周智夫非要问个究竟,得知“这是治疗用药,符合规定”后才放心使用。
周智夫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七院军管会副主任期间,一名广东籍职工的爱人不幸患上癌症。他特事特办,特批其调到广东工作,方便照顾爱人。这位职工心存感激,拎着一小袋花生和10斤全国粮票敲开周智夫的家门,放下东西就跑了。当天晚上,周智夫得知此事,立即拉下脸,一反常态地批评了妻子,直接把东西退了回去。
“公家的便宜,丁点不能占!”周智夫自己清正廉洁,也经常提醒家人。执行家规,周智夫近乎苛刻。
周智夫和大女儿周雪文都患有心脏病,随身备用速效救心丸。每次大女儿从重庆来北京看望他,为了防止药品混用,他都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面对不解,周智夫说,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可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
翻开周智夫的补充遗嘱:“牢记入党和从军的初心,报党恩!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党给的,应当知恩,当涌泉相报”。
八宝山送行仪式上,周智夫的遗体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哀乐低回,吟诵着他不平凡的过往;哽咽阵阵,转化为人们振兴中华的不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