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壮丽70年记者再走长征路心得观后感19篇(5)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心得感悟范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艰苦跋涉,历时一年的风风雨雨,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回顾漫漫征程,展望红色前景,毛泽东主席欣然挥毫写下这首大气磅礴的《七律•长征》。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欢呼,是自豪者的歌唱!
回顾昨天,我们定会为中国工农红军而骄傲:三百多个个日日夜夜,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自然界的凄风苦雨无时不在折磨着红军战士,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无时不在考验着红军战士的坚强斗志。然而,这些可敬的战士翻雪山,趟草地,挺进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他们征服了艰难险阻,最终成功会师延安。
长征,将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锻磨得愈发坚挺,展现出红军夺取胜利的决心,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光阴荏苒,八十五年的光阴已然流逝,但长征的记忆却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却永不会过时。八十年前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长征之歌,我们要牢记于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学们,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连日大雨,江西于都河水势日涨,车过渡江大桥,5分钟抵达对岸。
85年前,8.6万余人面对于都河,争分夺秒,整整3天,渡河远征。
历史跨越85年,涛涛于都河,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现在——1934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于都河,踏上了长征路。
往哪里去?该怎么走?无论是战士还是老百姓,绝大多数人并不知情,但都有一个信念:跟着党走。
当年于都河畔,寒气袭人,人山人海,为尽快搭设浮桥,群众把门板、床板甚至寿板都拿了出来。老乡们一面跟着红军走,一面将鸡蛋、糯米团等往战士口袋里塞,久久不愿离去。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后来回忆:“寒气很重了,我们回首眺望对岸打着灯笼、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群众,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爬雪山过草地,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是怎样的初心和信仰,激励着这支队伍百折不挠,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出于都县城一路向东,一个多小时方才抵达段屋乡寒信村。
肖东洋老人拿出一本浅红的烈士簿,一页一页翻过,最小的才14岁,1934年后再无音讯。寒信村当年百人参加长征,最终回来的只有一人。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一路采访,一路感动,有时不得不停下笔,擦拭涌上来的泪水。出发前夕,于都人民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仅仅一地便补充兵员2万多人;于都人省下自己的口粮,仅1934年5至8月便帮红军筹粮79390担……段屋乡围上村铜锣湾村村民段九长,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红军。
铜锣湾,红一军团长征出发地,也是红一军团军部所在地,段九长背着发报机过草地的故事,十里八乡耳熟能详。
村民段春华向我们讲述了爷爷段九长的故事:“动员会开完,爷爷就当了红军。”因为身高体壮,时年39岁的段九长抬着发报机跟随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身边,近10名保护发报机的战士陆续牺牲,最后只有他和另外一位战友,历经千辛万苦把发报机抬到了延安。解放后,段九长回乡务农,一次进京看望毛主席,主席留他住下。临走时,段九长谢绝了钱物,只带回老家一坛酒。之后,毛主席听闻段九长仍住在茅草屋内,便寄来300元钱。段九长这才盖起了几间矮房,却又将省下的120元寄回了北京。
“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给政府添麻烦,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段春华介绍,村干部来慰问,老人家总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可有的事他却特别热心。虽然过雪山时脚趾冻掉落下残疾,可只要村里和周边学校需要,老人总会去给大家讲长征故事。86岁高龄时,段九长还带着年轻人,为村里和周边几个村拉电线。“看到通电,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段春华说。
如今行走寒信村,700多平方米的游客接待处即将落成,村民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老区人民,这两年搞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保守说都上了1.2万元。”村支书肖福春说不出的自豪。
正值高考结束,肖福春告诉我们,每年高考后,村里都要在祠堂摆下学子宴,第一句话便是要告诉大家:“勿忘党恩,勿忘先辈,走好新的人生路!”(来源人民日报)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视频感想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有一个人——他没有姓名,没有照片,没有职级介绍,只有外号——“云贵川”,也叫“猴子”,年仅17岁,可以说,他是最让我难以忘记的。
于是,我产生了一些有关他的问题的猜想: “云贵川”为什么参加红军?年仅17岁的他,花一样的年龄。参军就意味着随时有流血牺牲的可能,或许他遇到了比死更可怕的现实吧。
面对强敌他为什么“自告奋勇”?他或许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红军队伍中,人人平等,他的思想也是红军战士的一个思想,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不受任何歧视,他才能够大胆地“自告奋勇”。
他想过要“名传青史”吗?谁都知道,面对强敌,我们能想到的,敌人自然也能想到。太冒险了!太危险了!他是否为了出名才冒险?但他没有任何过分的要求,只是简单地要求给他绳子和铁钩,他就能带上去2个营,甚至更多。最后,只给他2个连,由团政委王开湘带队。显然,他没有要留名的意思。只是简单地想为他的团队做点什么。
最近,我看到一位已经退休的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的访谈节目,于是,对“云贵川”英雄行为也就释然了。
据说,这位教授的个人成就,早已经超过了许多院士了。但他没有“院士”的头衔,依然很坦然。他很随意地回答了记者的问话:“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让学生听懂了。”这对一个教师来说,不算什么难事吧。原来,幸福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不留遗憾。
联想到我自己的工作:毒品问题和艾滋病、恐怖组织一起,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敌人之一。戒毒工作是世界性的难题。难就难在:危害巨大。毒品对人体的巨大危害,除了显而易见的对身体机能的损害,还有对人类心理机能的破坏。反复性强。吸毒成瘾人员对于毒品的药物依赖,有关科学家研究证明,它是人类正常的对食物、性欲依赖的25倍。 因此,正常的毒瘾戒断后,会有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作为戒毒人员本人来说,也是苦不堪言。极易复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成瘾性药物对大脑的记忆,是由诱发大脑的个体神经元来实现的。可是,毒品对人体大脑的记忆,不仅来自个体神经元,还有来自环境的神经记忆因素。也就是说,人体大脑除了要记忆多本身,还要记忆吸毒环境。因此,诱发人体对毒品记忆的因素比正常药物多很多倍。
于是,戒毒工作中,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耐心,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连我们都没有了信心,那戒毒人员本人、戒毒人员家属乃至全社会,怎么会对我们的工作抱有信心呢?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因此,对于我们从事戒毒工作的同志而言,千方百计,用最简单的方法,让戒毒人员尽快摆脱毒瘾的困扰,是我们最幸福的一件事了。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观后感精选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铭记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定“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理想信念;要是提升思想境界,困难挫折时不退缩不消沉,顺境时虚怀若谷不骄傲;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敢担当,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袁州区灵泉街道 解坤)
长征路上,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4里,相当于走了37公里路。红军当年不容易,他们走的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我们更要多走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走路去自己联系的精准脱贫户家中,实时动态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袁州区湖田镇 龙水亮)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在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整的红军长征中,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它与其它不同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起构成中国革命的精神长廊,铸成中国革命之魂。伟大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历史变革和物质产生的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千百万群众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精神力量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长征精神一直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永不过时”。(袁州区三阳镇 胡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