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央视心得体会精选20篇(3)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优秀观后心得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
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
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
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
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心得体会精选
同志们、朋友们: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问父亲:“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对于他们,长征已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它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一位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军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
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光荣。”
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万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被迫突围西行,开始了“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这时候,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铁流是不可阻挡的。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演讲稿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惊呼这是前所未闻的神话。而远涉中国的西方记者斯诺,则把这称之为“东方魔力”。令他们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其实很简单,就是头顶上那颗鲜红鲜红的红五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辉思想汇报的希望之光。这正是千百年来我们所固有的,具有强大凝聚力、鼓舞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民族精魂。从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表面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当轻歌曼舞的大款们狂饮“人头马”“xo”的时候;当某些达官贵人们大腹便便地剔着牙,潇洒地钻进锃明闪亮的“现代王”“蓝鸟王”“公爵王”的时候,当你为酒绿灯红而意乱神迷,当你美好绚烂的向往化为乌有……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说当年所面临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权的话,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则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这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形象,关系到每一位华夏子孙的命运!我们的红军在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之间打不烂、拖不垮,他们的骨头无疑是最硬的。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们的性格无疑是最可宝贵的。在奔向21世纪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铮铮铁骨的精神,同样需要这种用黄河,用泰山塑造起来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重走长征路党员感想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记忆中过去了85年,今天,我们走在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长征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我们自强奋斗,砥砺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将不畏艰难的精神刻进生命。两万五千里,红军走过11个省,渡江河、爬雪山、过草地,一次次知难而进,一次次绝地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在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征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诸多问题,在不断研究解决的过程中,就要有长征途中的不畏艰难、知难而上的勇气,千难万难,抵不住为民服务的真诚和热情,抵不住万众一心的信念和坚守,抵不住百折不饶的坚韧和毅力,在解决问题中迎接挑战,赢得机遇,获得发展。白河县的“三苦精神”就是长征精神在某一地域的折射,不畏艰难,苦字当头,苦抓苦干苦帮,修砌相当于七个万里长城的石坎坎,在陕南贫困山区率先实现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在十分困难的时代中解决了群众吃饭的问题,这是传承长征精神的生动实践,所以只要骨子里有这种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精神,就能在发展的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发扬长征精神,就是用永久奋斗的精神激荡人生。奋斗是人的一种精气神,它支撑我们有尊严的直立行走。牛顿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红军在长征中始终相信党,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一直秉持着奋斗的热情,在极度险恶的条件下勇敢前行。“永久奋斗”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的力量是影响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一种精神的形成来自于实践,是一种要干成事的信念,是一种工作方法的浓缩,是一份对事业忠诚的执着。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时,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忍着身体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做派让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标杆,在新的发展路上,我们更要发扬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涌现出更多焦裕禄式的人物,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大繁荣。
践行长征精神,就是用敢于胜利的精神贯穿工作。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交通工具、缺衣少食,凭着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信念,敢拼敢闯,坚信胜利就在前方,翻越千山万水,历经磨难,最后胜利会师。物质上极度艰苦的岁月已经远去,现在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依然面临各种新的发展难题,我们更要有一种敢于胜利、勇于成功的信心,要有想干事、干成事的担当去奋发图强,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心里把群众当亲人,从解决群众感受最深的细节入手,使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贴近民情,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努力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特别是在当前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群众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党群干群更要团结友爱,向着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党员更要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从政策宣讲到技术培训,从发展项目选定到产品市场销售,想尽办法,出尽力气,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力量,用必胜的信念打赢脱贫攻坚战。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感悟范文
无论是壮怀激烈的娄山关,还是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陵园,或是意义重大的遵义会议旧址,都让我对那段激情又壮烈的征程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而让我心灵感到最强烈震撼的是红军长征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信仰的力量。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巍峨耸立的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惊天地、创世纪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种.种的艰难险阻,完成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信仰,是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的信仰。
长征中,无论是率领红军的领袖、将领,还是不识字的红军小战士,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必定将为中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跨越千山万水,进行伟大的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能使一个弱者顽强如钢铁巨人,能使人迸发出生命最璀璨的光辉。为什么红军战士在前有堵兵,后有追兵的情况时,在衣衫褴褛、温饱尚不能满足的时候,能够创造那么多的奇迹,这些条件,今天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仍觉得完全达到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渡过泸定桥的铁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这是世界性的东西。信仰可以使精神变物质,信仰到了极限就变成了力量。宗教是这样,何况是共产党人。
长征精神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其中坚忍不拔、艰苦奋斗、英勇无私等早已沉淀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贝。怎样结合实际学习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重要词条,也是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指针。这就需要认识到长征精神的实质,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坚定信仰,继续谱写社会主义新篇章。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困难以及不可抗拒的因素等,但它只是暂时的,我相信我们只要更加地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什么挑战,只要将长征精神不断地发扬下去,我们就有能力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干好本职工作,更好地守护核安全。
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心得体会精选:几度梦里回延安,今日踏上庙沟山
万里长征万里雄, 雄师谁吊觅遗踪?
今朝重走长征路, 兴我中华期大同。
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接近尾声,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一进入延安,我们就深深得地感受到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今天,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徒步行军活动。早上我们在为人民服务广场集合整编队伍,队伍分为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队员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一路上队员们团结一致,积极参与教官组织的抬伤员比赛和模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活动。行军虽然累,但是队员们坚持不放弃,嘹亮的红歌声萦绕着整个山头。
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不错,要不是大家的团结,我们不可能那么顺利地爬过三座大山,要不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团结,也不会有红军长征的胜利,要不是全国军民的团结,也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他们的献血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半个月的长征路和红军战士们走过的二万五千里比起来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的那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少年强,则国强。人生的长征路没有终点,当我们经历过各种艰苦的环境和磨练时,我们就不再年轻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曾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