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建军大业观后感_观建军大业有感

若水分享 1147
  建军大业这部献给建军90周年的电影,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不仅有震撼的场面,更有温情的话别,有枪炮的轰鸣,也有悲愤的怒吼,下面是建军大业观后感,总计有5篇,希望这些观后感能为您带来灵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_观建军大业有感

  建军大业观后感1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罢工的工人、示威的学生冒着雨游行。他们脸上的坚定与不畏,被一颗颗子弹打破。他们被乱枪打死血洗宝山路,那个俯拍的镜头展现一堆堆用血浸着的尸体,令人心惊。
  这是《建军大业》这部影片的一开始。血腥而真实的场面,及悲壮的背景音乐,每一刻都在使我的心纠、泪盈。
  一张纸带来李大钊同志被绞死的消息,那全堂肃静脱帽、那门外小兵眼眶的泛红,压抑的气氛。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学过的那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清楚地记得那篇文章描绘了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总在家烧掉一些纸张,但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问这些是什么。当初我亦不知道“钊”怎么念,只牢记他被捕时的正直坦然。
  开端是南昌起义。看电影之前,很多名字都只是淡然听说。粟裕那一记漂亮的“杀”,叶挺指挥开炮时摔帽的洒脱,贺龙满口粗话的自负,朱德设圈成功后那一斜笑。一切准备就绪后,周恩来出来对着天空发射的那三记枪声,即刻,全城乱。何等的气概!
  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家,在孩子不断的呼唤声中,杨开慧一边流泪一边对毛泽东说:“别回头!”就这样望着毛泽东渐远去的背影,为革命,无怨无悔。
  最后的三河坝战役赚尽泪点。朱德走过战壕时两边不断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无限的同情与敬意。面对尸体如山,朱德缓脱帽,泪水沿面颊流。选断后二百人,朱德说,父子同军,父亲留下;兄弟同军,兄长留下。当时最深刻的一幕是一位战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边的兄长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舍生取义的精神!阻击战尾声,蔡晴川营长拉响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队行军中途,听到震耳欲聋的的爆炸声,眼含热泪敬礼。
  此片之震撼,不可言传。
  中国人民解放军90岁生日在即,昨日的阅兵式又带来不小的冲击震撼。看直播有一种自然的骄傲充斥内心。广袤的场地,满眼的黄沙,无比庄严肃穆。身着实战迷彩服,驾帅气的作战设备,气势磅礴。升旗手的那个硬气姿势,军人的力量无形释放。24架直升机组成的“90”字样,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无比美好。
  此时此刻,极想感叹。感激为革命牺牲众多的烈士,而未来中国必繁荣昌盛。这个国家带着它强大的军事、团结的国民、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不断向前。
  建军大业观后感2
  下午也去接受了一下爱国教育,电影比想象中的好很多。主要讲了四个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 、三河坝战役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以前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也背:“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虽然我当时很喜欢历史,但是我好像世界历史学得比较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这段历史很多东西我并没有真正搞懂。看到历史书上死记硬背的文字和考点被反映成影像呈现出来,书上的人物个个满血复活,还是有点震撼的,有几个镜头也是泪目的。
  回来查资料补习了电影的一些人物和桥段,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才发现很多都是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实际上我们的起义是失败的,所以才会有惨烈的三河坝战役。也发现每一个普通的名字背后都存在着波澜壮阔的人生。
  然而历史的遗憾在于,我们有时在享受着平和,却记不住平和的得来的样子。例如我在电影院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空调可乐爆米花,很少去想我这么舒服的生活是如何得来的。身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断然很少瞻仰前世而居安思危。我很庆幸,我生长在了和平年代,没有颠沛流离。
  当然,我是理性的。我深知真实的历史不会像电影演绎的传奇与浪漫,电影肯定不乏夸大和煽情,这是艺术创作必须的。因为好像英雄们躲过了所有的子弹,他们逃脱了九死一生,好像早已被上天选中。当我们穿透八十年的光阴,所有关于英雄的传说都被镀上一层浪漫。
  历史上的南昌起义可能没有这么壮烈,三河坝的狙击战也不如电影演绎的那般磅礴。周恩来毛泽东长江口的相会,粟裕和林彪的惺惺相惜,自然更属于编剧的演绎。
  但这部主旋律电影,对比我爹爱看的那些神剧和之前同类的爱国教育电影,我觉得还是挺值票价的,能让我了解以前张嘴就能说出口的战役背后的巨大内涵,还有光是朱亚文这个行走的荷尔蒙也就够了。我觉得这个电影拿去当征兵宣传片应该也是效果不错的。
  建军大业观后感3
  终于看完了最近刷爆微博的《建军大业》,最初对影片的情节并不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还是一部拼凑了各种明星的常规红色献礼片。
  让我没想到的是热血,刺激,流畅,感动是我观影的第一感受,中途几度哽咽落泪,感谢导演和编剧,感谢不管是那些老戏骨还是略显青涩的青年演员,让历史差生用这种方式了解了九十年前先辈们那波澜壮阔的烽火青春。
  整个观影过程中,扑面而来都是满满的青春洋溢和澎湃热血。很喜欢人物介绍名字旁边添加了年龄,那一个个数字,让我惊讶于这些人在那时候才那么年轻。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之前都是存在于历史书中严肃的革命者,仿佛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运筹帷幄的伟人。
  我不曾想象过他们也有过的青春岁月,他们也曾顽皮的计较着谁的生月大谁就是大哥;他们也曾在船上喝着酒吃着肉畅谈他们的远大志向;他们也曾装作没有收到上级不合理的命令而自己做决定……那时候,他们正年轻。
  我印象中的毛泽东穿着中山装在天安门城楼对着世界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年的他穿着大褂子在长江游泳。他“任性”的拒绝了一个更好的“职位”,去了他心之向往的地方。他用几个大银元从土匪中逃脱,来到卢德铭的军中说他想吃粉蒸萝卜。
  我印象中的周恩来穿着呢子风衣风度翩翩为新中国外交鞠躬尽瘁,那一年的他星目剑眉,为了给中国共产党建立一支武装部队四处奔波。南昌起义并没有得到中央的同意,那一刻,拍板当做没有接到命令的他就像是一个不听班主任话的“叛逆”少年。
  我印象中的朱德是那张定格在教学楼走廊上伟人画像里带着淳朴的微笑的脸,那一年的他会露着“狡黠”的微笑甚是可爱的问周恩来要经费宴请南昌城中的所有军官,为起义做局。宴会上的他举着酒杯拿着雪茄,像极了那个时代摆弄风云的城中大佬。
  我印象中的叶挺是那个在国民党监狱写下“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铁军军长。那一年的他在南昌起义中终于攻占城楼后,在硝烟中,他如少年般的呐喊,那么骄傲,那么青春飞扬。
  建军大业观后感4
  青春,热血,希望,未来,整部电影的情节很像经典的热血漫画,但是不同而又沉重的是,先辈们要完成的伟业要冲击的梦想不是一个全国冠军或是一片宝藏。他们怀抱着的是挽救一个国家整个民族于水深火热,这期间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鲜血,他们靠的不仅仅是意志力,还有他们的永不灭的信仰。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少年感。少年感,一个听起来就青春洋溢元气满满的词。真正十几岁的少年有少年感不奇怪,难能的可贵的是,当你褪去青涩,当你接受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当你发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你没有妥协,你选择的是一如当初年少的梦想,并且愿意为了实现你的信仰你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那时候的先辈们很多已经不是真正少年的年纪,但是他们内心都永远单纯如少年,他们并不在乎这份事业能为他们自己带来多少金钱上的回馈,他们在乎的是中国的穷苦百姓未来是不是真的可以吃得饱穿得暖;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还剩下多少,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豁上性命的誓死抵抗到底能为主力部队为战友赢得多少时间……
  他们一直坚守着自己少年时的理想,他们真正的做到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他们经历了无数坎坷无数斗争,他们眼见了无数流血无数牺牲,但是他们不曾畏惧,仍然保持赤子之心。
  建军大业观后感5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多是冲着小鲜肉来看这样一部红色题材的革命剧,这种心态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但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的太平盛世,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无忧无虑的追星刷剧打游戏,这不正是先辈们的愿望么。也许现在的青年演员真的无法演出当年伟人们真实丰采的万一,但是能用明星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当代少年来关注先辈们的经历,来铭记这一段历史,这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先辈们的那些壮举并不是为了要让后辈记住他们,更多为了和平献出生命的人们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这一段历史。
  看电影前,粟裕,何长工,卢德铭,蔡晴川……这些名字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也许起初我们确实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演了谁而去关注谁,但是看了电影后,打动我们的不只是偶像们的表演,打动我们的更是那些历史上真的英雄。
  我知道了粟裕是中国十大将军之首,影片中刘昊然扮演的他有句台词是“我一定会拿下南京城!”,历史上的粟裕将军没有食言,1949年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我知道了何长工参与设计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他只身一人前往湖南长沙,连接了起义部队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是他在广东韶关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会合,为以后井冈山两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我知道了黄埔毕业生,北伐英雄卢德铭,在不满反动派的暴政后,毅然决定响应支持南昌起义,他担任了秋收起义总指挥,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时才22岁。
  我知道了蔡晴川在三河坝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毅然决然留下堵截敌人的追击,为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牺牲时才24岁。
  ……
  很遗憾的是,很多事情,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不会提到,就算提到了,如果不是考试范围,也大多会被历史老师忽略。希望现在的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影视剧,激发我们严肃认真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考试中的分数,而是真的为了这些不该被忘却的人和那些该被我们铭记的历史。
  那年,他们正年轻,他们用自己壮丽的青春打下了一片万里江山。
  现在,我们正年轻,希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血去维护祖国万寿无疆。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6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