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
若水分享
1147
观看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讲述了以苏荣等人为代表的作风问题,深有感触,第四集利剑出鞘也是像永远在路上的前几集一样,有评论、有案例、有反思,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一篇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建党之初,我党就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一条政治路线来执行。延安时期,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著名“窑洞对”中,毛主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兴亡、朝代更替的“周期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接受群众监督。在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一呼百应,获得了最大的号召力。
作风之弊,侵蚀党的肌体;四风之害,最伤民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执政风险来自腐败,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四风问题,阻隔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疏远了干群关系。从贪官的忏悔录中我们不难发现,贪官也来自人民,甚至有些人家境还比较贫寒,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们,在工作之初,他们也曾夙兴夜寐、一心为民、扎实工作,但随着职位的上升,用他们的话说放松了思想警惕,飘飘然了,忘了权力是人民赋予了,将权力变成了敛财的工具,成为了党和人民事业的“蛀虫”,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侵害人民的利益,榨取民脂民膏,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丑化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此风气不刹,民心渐行渐远。
永远在路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抓好作风建设需凝心聚力、久久为功的特点。培树好的作风,根除腐败问题,源头在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工作为了人民,作风建设才更有生命力,发展依靠人民,才能获得不竭动力。要从人民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将群众急难盼愿放在心上,感同身受,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反映民意的政策不会“跑偏”;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发挥群众作用,发动群众,深入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群众的目光下运行,增强贪腐免疫力。从群众最怨最恨的事情改起,经常“洗澡治病”,强身健体。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些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以上率下,为民务实、甘于奉献的作风不丢,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做好清白人、正派人,就自然不会污了公仆的身份,无愧于百姓心中的好官称号。
打虎拍蝇,高压反腐,严格执纪,将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迅速好转,全面从严治党的弹簧已经压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点赞不绝于耳,支持节节攀升,就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党风政风清廉了,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改善,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正展现的人民面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远方。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二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曾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鲜红的党旗许下“为实现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终生、至死不渝”的诺诺誓言时,都曾信誓旦旦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然而,在改革开放的鲜花和掌声中,在利益和诱惑的驱使面前,他们由于不注意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愿意向自身的“四风”问题开刀,“疾在腠理”而讳疾忌医,逐渐放松了警惕、降低了要求、迷失了方向,最终自己栽倒了,前途断送了,家庭破裂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也没有特殊党员,任何人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作为“关键性少数”、“决定性因素”,更需要在养成廉洁自律意识、争做廉洁自律表率上下功夫,切实筑牢思想和行动上的“钢盔铁甲”,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风吹不迷、浪打不倒,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常修为政之德,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生没当官,但德高望重;有的人手握重权,但人走茶凉。这说明,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一种不威而严、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加强自身人格锤炼,严修个人品德。要有宽宏的度量,听得进逆耳忠言,受得了批评建议;要坚持诚信待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做到表里如一、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要与人为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好的生活情趣,有好的个人爱好、好的生活圈子、好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不断锤炼自身人格,进一步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切实树立起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
常思贪欲之害,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一位反腐专家说:“当权力失去20%的监督,它就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40%的监督,它就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60%的监督,它就铤而走险;当权力失去80%的监督,它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当权力失去100%的监督,它就不怕上断头台!”习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作为领导干部要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时刻做到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不任性。要时刻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权力越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否则,将落入贪腐的深渊,无法自拔。
常怀律己之心,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官以不贪为宝,民以清官为宝。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放纵不逾矩,始终保持一身正气。要慎初,时刻紧盯廉洁从政“红绿灯”,手握戒尺、勤于自省,在小事、小节、小利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发挥表率作用;要慎友,多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做到酒肉朋友不交,势利小人不交,口是心非者不交,无信无德者不交,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要齐家,“全家腐”必然是“全家哭”,务必时刻算清腐败“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七笔帐,慎重对待各种诱惑和考验,谨防“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切实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脚,自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三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老虎”被打、“苍蝇”被拍,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效,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进一步赢得了党心民心。但在这种态势之下,也有人认为反腐败应该把暂停键“按一按”、力度“收一收”、节奏“调一调”,也就是说,反腐败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应该缓缓手了。言不苟造,论不虚生,我们对此必须加以警惕。实际上,每到反腐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刻,这种“悖论”就会蹦出来,混淆视听。反腐败真的可以缓缓手吗?回答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坚持反腐败斗争不缓手,因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与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现在,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了“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但“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还只是初步显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可以说,一些党员干部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腐败伴随人类社会公共权力的全过程,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问题,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被打、“苍蝇”被拍,更主要的是体现为治标,是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反腐败斗争。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现治本,根本改善政治生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缓缓手,不但治标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会延缓治本的进度。
用更广阔的眼光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体现的是历史的自觉和担当。“治事必须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历经正风反腐,不管是放眼未来的百姓“信心指数”,还是短期可见的“观感指数”,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反对腐败必须坚定不移,管党治党必须坚定不移,才能以严肃的纪律、良好的作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才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四篇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来,从简化文风会风到清理楼堂会所,从遏制公款送礼到杜绝奢靡享乐,从查处违纪行为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批评处理,我们党在踏踏实实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让领导干部不再滥用权力。
但有些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不重视国家规定禁令,认为“这只是一阵风,吹过就过了”;认为违反工作纪律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上级看不到就没事,不必太较真,就算明察暗访也不一定人人都被查到,公款吃喝不是大问题,公车私用也没啥大不了;认为八项规定就是一般号召,不会执行纪律;甚至认为这样的规定真是麻烦,用公款吃喝还得找“隐蔽”的地方,逢年过节送礼也不能大张旗鼓,公车不能接送孩子上学了,办公用房也有严格限制不能超标,真像遇到了“拦路虎”,不能“自由”用权了。殊不知,思想一放松,权力就会走形,最终就得受到党纪法规的惩处。
其实,国家三令五申,从严治党立规矩,不是故意要抓住一些人不放,纠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积弊恶习,为的是让我们的干部做有方略、行有标准、干有规矩,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这既是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更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八项规定不是“拦路虎”,相反,它恰恰是每个领导干部从政的“护身符”。“玉痴”倪发科在法庭上最后陈述道:“假如‘八项规定’‘反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大举措早出台三五年,我可能也不至于痴迷上疯狂的石头,犯下如此重罪,我受贿的90%都是发生在我担任了副省长后的几年。因此,血的代价和沉痛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从严要求和严格管理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
只有坚定改进作风的决心,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对不执行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谈话提醒、教育,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严肃处理。狠抓重要节点、盯住具体问题,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立起来、严起来,让官员从抵触、不接受到支持和习惯,从“他律”到“自律”,从“不敢吃”迈向“不想吃”,才能使领导干部从根本上改变,用心认识和落实八项规定。
自觉把自己“圈进”规矩里,绝不“越雷池一步”,就等于让领导干部取得了一张平安的“护身符”,也能更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五篇
最近几天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这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魂,它关系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形象,关系到我们党的威望,党的形象和威望、同时也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为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作风建设是永远没有休止符的,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事,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在这次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作风建设是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还需要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不能象一阵风一样,吹过就没有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将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并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一篇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密切联系群众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建党之初,我党就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一条政治路线来执行。延安时期,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著名“窑洞对”中,毛主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兴亡、朝代更替的“周期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接受群众监督。在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一呼百应,获得了最大的号召力。
作风之弊,侵蚀党的肌体;四风之害,最伤民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执政风险来自腐败,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四风问题,阻隔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疏远了干群关系。从贪官的忏悔录中我们不难发现,贪官也来自人民,甚至有些人家境还比较贫寒,是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们,在工作之初,他们也曾夙兴夜寐、一心为民、扎实工作,但随着职位的上升,用他们的话说放松了思想警惕,飘飘然了,忘了权力是人民赋予了,将权力变成了敛财的工具,成为了党和人民事业的“蛀虫”,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直接侵害人民的利益,榨取民脂民膏,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丑化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此风气不刹,民心渐行渐远。
永远在路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抓好作风建设需凝心聚力、久久为功的特点。培树好的作风,根除腐败问题,源头在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工作为了人民,作风建设才更有生命力,发展依靠人民,才能获得不竭动力。要从人民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将群众急难盼愿放在心上,感同身受,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反映民意的政策不会“跑偏”;在执行政策的时候,发挥群众作用,发动群众,深入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群众的目光下运行,增强贪腐免疫力。从群众最怨最恨的事情改起,经常“洗澡治病”,强身健体。搞一次特殊,就会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些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以上率下,为民务实、甘于奉献的作风不丢,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做好清白人、正派人,就自然不会污了公仆的身份,无愧于百姓心中的好官称号。
打虎拍蝇,高压反腐,严格执纪,将八项规定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迅速好转,全面从严治党的弹簧已经压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点赞不绝于耳,支持节节攀升,就是最好的支持和鼓励。党风政风清廉了,也带动了社风民风的改善,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正展现的人民面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远方。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二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
《永远在路上》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曾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面对鲜红的党旗许下“为实现共产主义信仰奋斗终生、至死不渝”的诺诺誓言时,都曾信誓旦旦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然而,在改革开放的鲜花和掌声中,在利益和诱惑的驱使面前,他们由于不注意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愿意向自身的“四风”问题开刀,“疾在腠理”而讳疾忌医,逐渐放松了警惕、降低了要求、迷失了方向,最终自己栽倒了,前途断送了,家庭破裂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也没有特殊党员,任何人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作为“关键性少数”、“决定性因素”,更需要在养成廉洁自律意识、争做廉洁自律表率上下功夫,切实筑牢思想和行动上的“钢盔铁甲”,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风吹不迷、浪打不倒,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常修为政之德,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生没当官,但德高望重;有的人手握重权,但人走茶凉。这说明,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一种不威而严、不令而行的人格魅力。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自觉加强自身人格锤炼,严修个人品德。要有宽宏的度量,听得进逆耳忠言,受得了批评建议;要坚持诚信待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做到表里如一、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要与人为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好的生活情趣,有好的个人爱好、好的生活圈子、好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就是要通过不断锤炼自身人格,进一步提升个人修养和境界,切实树立起良好的领导干部形象。
常思贪欲之害,正确行使好手中权力。一位反腐专家说:“当权力失去20%的监督,它就蠢蠢欲动;当权力失去40%的监督,它就破门而出;当权力失去60%的监督,它就铤而走险;当权力失去80%的监督,它就敢于践踏一切法律;当权力失去100%的监督,它就不怕上断头台!”习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作为领导干部要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时刻做到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不任性。要时刻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权力越大,越要低调,越要谨慎。否则,将落入贪腐的深渊,无法自拔。
常怀律己之心,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官以不贪为宝,民以清官为宝。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放纵不逾矩,始终保持一身正气。要慎初,时刻紧盯廉洁从政“红绿灯”,手握戒尺、勤于自省,在小事、小节、小利面前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发挥表率作用;要慎友,多与普通群众、基层干部、先进模范、专家学者交朋友,做到酒肉朋友不交,势利小人不交,口是心非者不交,无信无德者不交,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要齐家,“全家腐”必然是“全家哭”,务必时刻算清腐败“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七笔帐,慎重对待各种诱惑和考验,谨防“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切实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脚,自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三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老虎”被打、“苍蝇”被拍,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效,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进一步赢得了党心民心。但在这种态势之下,也有人认为反腐败应该把暂停键“按一按”、力度“收一收”、节奏“调一调”,也就是说,反腐败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应该缓缓手了。言不苟造,论不虚生,我们对此必须加以警惕。实际上,每到反腐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刻,这种“悖论”就会蹦出来,混淆视听。反腐败真的可以缓缓手吗?回答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坚持反腐败斗争不缓手,因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与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现在,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了“不敢腐”的震慑作用,但“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还只是初步显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可以说,一些党员干部目前还只是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腐败伴随人类社会公共权力的全过程,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异化。从根本上治理腐败问题,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被打、“苍蝇”被拍,更主要的是体现为治标,是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反腐败斗争。但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现治本,根本改善政治生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缓缓手,不但治标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会延缓治本的进度。
用更广阔的眼光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体现的是历史的自觉和担当。“治事必须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历经正风反腐,不管是放眼未来的百姓“信心指数”,还是短期可见的“观感指数”,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反对腐败必须坚定不移,管党治党必须坚定不移,才能以严肃的纪律、良好的作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踩着不变的步伐,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才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四篇
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来,从简化文风会风到清理楼堂会所,从遏制公款送礼到杜绝奢靡享乐,从查处违纪行为到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批评处理,我们党在踏踏实实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让领导干部不再滥用权力。
但有些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不重视国家规定禁令,认为“这只是一阵风,吹过就过了”;认为违反工作纪律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上级看不到就没事,不必太较真,就算明察暗访也不一定人人都被查到,公款吃喝不是大问题,公车私用也没啥大不了;认为八项规定就是一般号召,不会执行纪律;甚至认为这样的规定真是麻烦,用公款吃喝还得找“隐蔽”的地方,逢年过节送礼也不能大张旗鼓,公车不能接送孩子上学了,办公用房也有严格限制不能超标,真像遇到了“拦路虎”,不能“自由”用权了。殊不知,思想一放松,权力就会走形,最终就得受到党纪法规的惩处。
其实,国家三令五申,从严治党立规矩,不是故意要抓住一些人不放,纠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积弊恶习,为的是让我们的干部做有方略、行有标准、干有规矩,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这既是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更是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八项规定不是“拦路虎”,相反,它恰恰是每个领导干部从政的“护身符”。“玉痴”倪发科在法庭上最后陈述道:“假如‘八项规定’‘反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大举措早出台三五年,我可能也不至于痴迷上疯狂的石头,犯下如此重罪,我受贿的90%都是发生在我担任了副省长后的几年。因此,血的代价和沉痛的教训让我认识到,党中央对党员领导干部从严要求和严格管理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
只有坚定改进作风的决心,立“明规矩”、破“潜规则”,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对不执行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谈话提醒、教育,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严肃处理。狠抓重要节点、盯住具体问题,把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立起来、严起来,让官员从抵触、不接受到支持和习惯,从“他律”到“自律”,从“不敢吃”迈向“不想吃”,才能使领导干部从根本上改变,用心认识和落实八项规定。
自觉把自己“圈进”规矩里,绝不“越雷池一步”,就等于让领导干部取得了一张平安的“护身符”,也能更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心得体会第五篇
最近几天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这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魂,它关系到我们党在群众心目中形象,关系到我们党的威望,党的形象和威望、同时也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为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而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作风建设是永远没有休止符的,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事,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在这次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作风建设是作为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还需要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不能象一阵风一样,吹过就没有了。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将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并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
延伸阅读:
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是系列反腐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从多个角度分析、讲述了落马官员的细节,可以说人心向背这一集开了一个好头,也为后续的永远在路上奠定了基础,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
观看完了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想必大家对以上率下这个词有了一定的理解,以上率下对领导干部更应该有警示作用,不仅要起到表率,更应该廉政,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心得体会,请参考。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第三集是踏石留印,本片讲述了原茅台酒长董事长袁仁国等人的作风问题,观看了踏石留印这一集,本集就是要告诉大家爱不要将作风视若罔闻,作风问题是当前党在执政过程中严抓的问题,只有严抓作风问题,才能牢固党的根基,下面就是永远在路上第三集踏石留印心得体会,请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