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名著《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000字
《基督山伯爵》中描写唐泰斯发现基督山的宝藏,及他后来的地下宫殿,满桌的美味珍馐,东方的怪诞经历,罗马强盗的洞穴等等,都带着天方夜谭的奇妙意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一)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这本书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故事奇特新颖,读者往往会被那些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这本小说讲的的是一个遭人陷害的年轻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唐泰斯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年轻有为。有亲情的精心呵护,有爱情的温柔陪伴,有事业的前程似锦。不幸的是因此遭小人妒忌,在自己和心爱的人的订婚典礼上被陷害入狱。当被逮捕时,他渴望自由。当失去自由,他渴望上诉。当求助无门,他渴望有一群甚至是强盗或是杀人犯的牢房同伴。当被彻底地关进一间只有黑暗和水滴声的地牢,他只能自己跟自己说话,仅存的希望就是听到自己的声音。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伴随这个可怜人儿的只有地牢里的黑暗及还有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但在他的可知范围之外,还有更为残酷的事实在肆无忌惮地上演着,老父亲因为受不住儿子入狱的打击而忧郁而死,爱人也在漫长无果的等待中与仇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万般不幸中的最幸,就在他无助绝望到想要自杀时,一位天使般的人物走进了他的世界,他就是法里亚神甫。两颗孤独的人因此有了陪伴和希望,聪明但不为世人所理解的神甫把毕生知识传授给了唐泰斯,并在临终前把基督山岛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这也为唐泰斯的复仇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泰斯成功越狱后,十四年的光阴已使一切物是人非,甚至已经没人认出或记得他这一号人物。在他“重生”之际,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近似神灵的人物——基督山伯爵,从此展开了他的报恩和复仇计划。
昔日的恩人船主莫雷尔,因为濒临破产而绝望到即将自杀的时候,伯爵及时地解救了他,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而对曾经陷害和背叛他的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的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乎是完美。敢爱敢恨,即使遭遇了无尽的不幸,即使承受了无边的痛苦之后,在自己的复仇过程中,他始终有一颗柔软的心,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曾经的爱人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他的良知依旧,他的人格亦未扭曲。同时,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他在财富、美色面前的不贪婪,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还是有一些不及之处,在基督山伯爵越狱之后,他迅速地找到了宝藏,毫无阻碍地拥有了巨大财富,并且开始在上流社会呼风唤雨,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无所不能,整个社会都把他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复仇之路也是出奇的坦顺,所有的罪人都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
其实这很大原因是因为作者——大仲马,他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我想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二)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三)
读书,总是有时间抽空就读,午后的阳光,香浓的咖啡,在床上懒懒的读完一本书,有时困了累了,就放下书睡了,总是在最享受的时候读书,甚至有的时候读着读着,竟忘了内容。而基督山伯爵,这本我无意间发现的书,读起来,却总是让人意犹未尽。
记得,抱着两大本厚厚的像转头一样的书,就那样读着,读着,一直到第二天黎明,还能看见,窗外,黑夜到白天,青蛙在叫,公鸡打鸣。合上书,两眼微眯,却没有一丝困意,回味着情节,想着想着,自己也成了主角,重复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让书本和人融为一体。
“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主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最后将宝藏的秘密告诉了曾有恩于他的莫雷尔船长之子——马克西米利安。
在文章中,伯爵这样说:“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仅仅是这样一句,却把世间百态写得淋漓尽致,把作者和文中伯爵的感情贯通到一起,连读着也不禁要跟着一起呐喊“我爱爱我的人,我恨恨我的人。”
整部巨作是以伯爵先生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一封信结尾的,其中,伯爵先生告诫马克西米利安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
“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伯爵先生所经历过的不幸是无人能比的,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在狱中,他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向神甫学习各种知识,不仅我佩服他的毅力,神甫因为“佩服这个年轻人”更是为他创造了许多条件。九死一生越狱成功之后,他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为自己的不幸报仇!
伯爵先生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这三仇人的复仇是最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他先后进入他们的社交圈,又通过决斗的方式使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蒙羞,直至他的父亲发疯;再利用经济网、发假情报使唐格拉尔彻底破产;又通过精心的策划使维尔福的妻子起了歹心,没让自己亲自下手便使他们全家支离破碎。
《基督山伯爵》中描写唐泰斯发现基督山的宝藏,及他后来的地下宫殿,满桌的美味珍馐,东方的怪诞经历,罗马强盗的洞穴等等,都带着天方夜谭的奇妙意境。但是这样的理想化让大仲马笔下的人物美中不足。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但是,鲜明到了极点,便成了单调。几乎每个人物用一个词就可概括,大仲马所创造的人物都太过简单直接,让人一目了然,具有复杂性格和矛盾心态的很少。他所创造的人物,更确切地说,是理想化的角色,而并非活生生的人——这一矛盾体生物。这一点是大仲马的失败。
基督山分三条线复仇,分别是对费尔南、唐格拉尔、德。维尔福,但又由费尔南引出海黛父亲一事,由唐格拉尔夫人引出其与德。维尔福的私生子贝内代托,由德。维尔福小姐引出他的情人马克西米利安(基督山恩人的儿子)。总之错综复杂,却又有条不紊。
而在基督山的金钱万能理念、达达尼昂最终与黎塞留走到一起,即证明了金钱地位对当时而言之重要关键。
正如他自己所说:“历史是我挂小说的钉子。”大仲马笔下的时代,融着那个时代的历史、政治,却道尽了他自己的狂热与艰辛。不管是历史化的小说,抑或小说化的历史,都似景泰蓝中的掐丝,曲曲绕绕,却构成一种完美。让你觉出大气、沧桑,却又欲哭无泪。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四)
最近我读了大仲马的一部小说《基督山伯爵》,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仅仅通过人物对话就可以写出人物的本质。许多人只把这本书当作一部纯粹的小说,但是我觉得其中隐含的哲学含义太多了。
这本书说了一个善良的水手爱蒙德·唐太斯本来到达了人生的巅峰,不仅当上了船长,而且马上就能和他心爱的未婚妻结婚。但是这引来了他的情敌和政敌的嫉妒,最后他们联合起来把唐太斯关进了监狱,但是唐太斯偶遇到了一个知识渊博的神甫,唐太斯从神甫身上知道了很多知识,而且拥有了独特的哲学观点。神甫告诉了他一个埋藏在基督山的宝藏,但是神甫得了一种怪病,很快死了。唐太斯受到刺激,扮成死去的神甫,逃了出去,最后挖到了宝藏,化名基督山伯爵,通过钱财来获得了他想获得的一切,惩罚了恶人,奖励了好人。
但是这个唐太斯让我感到毛骨悚然,他的生活完全被仇恨所束缚,他和别人的交往也没有了什么纯洁的友谊,完全是利益和生产力的交换,所有的交际都是为了打败这时已经强大起来的仇人。我认为,基督山伯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工具,这种程序性是他的仇恨赋予他的。他的仇恨为社会带来了好处,帮助了一些本来濒临死亡的善人,消灭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政府官员。但是他只能修复已经破坏的政府,不能为创造新时代带来好处。这是为什么呢?
看起来基督山伯爵有很大的仇恨,但是,如果基督山伯爵本来就是个纯洁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化解仇恨呢?因为基督山伯爵的本质是个极端的个人主义,通过他多次和他人宣扬的哲学观念就能看出来。他总是认为世人都是庸俗的,都是不应该被拯救的。他自己可以无视一切规则,他就是上帝,可以让坏蛋逃过法律的审判,让好人变成他复仇路上的踏脚石。
仅仅接触了几个人,他就可以判断所有的人吗?片面。只有他自己是天使、是好人吗?其余人就是应该被藐视,被踩踏吗?那是尼采的看法。可是尼采认为超人才能这么做。基督山伯爵难道认为自己是超人?他除了拥有很多钱财,还有什么呢?满腔的怒火。他只能算是个片面的尼采。尼采的哲学不只是个人主义,还有大宽容、大轻蔑,怎么样的仇恨是不能去原谅、轻蔑的呢?为什么非要把这个仇恨抬到生活的最高处,一切都围着它转呢?似乎看似伟大、学识渊博、财富很多的爱德蒙·唐太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以前听到的那个男孩钉钉子的故事。我以前的感受是:祸从口出。可是现在我觉得,人要像大树一样,通过自己的生长来恢复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否则人会发生心理的扭曲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五)
花了2星期的时间看完了2年前买的《基督山伯爵》。当初喜欢这个是因为看了其改编的电影后,才有想读它原著的冲动。现在上班时间较多,所以拿起来好好看了一遍。
整个故事的发生就想一场暴风雨,整部书的前3/4都是为最后的1/4做铺垫,就像暴风雨来临前滚滚的黑云和密不透风的气息。而基督山花了近10年来苦心经营的复仇大厦在短短不到1年里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大仲马对整部书的严密性还是把握的相当好的。
《新基督山伯爵》电影的编剧则叫让人接受和简单,让人看后很满足。道格拉斯、维尔福和费尔南都死了,梅赛德斯最后也和爱德蒙在一起,而艾伯特却是基督山的儿子。最后,基督山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拥有着数不尽的财富。
《基督山伯爵》原著故事情节则复杂的多,穿插了不少的人物与故事,而这些人物与故事则又是为主线来服务的。也许过于庞大的人物系统,导致了最后故事结局的牵强。具体就不细说了。总之,整部书还是不错的。说说书与电影结局的差别吧:费尔南自杀了,梅赛德斯一个人孤苦的活下去,艾伯特参军了;维尔福一大家子的亲人全死后,疯了;道格拉斯全家散了,自己也出逃了。基督山伯爵发觉自己的复仇所带给别人的痛苦把自己也给震惊后,最后决定饶恕了道格拉斯的一死;马克西米利安和自己心爱的瓦伦蒂娜在一起了;伯爵也和海蒂成为归宿。
关于德·莫塞弗(费尔南)一家。自费尔南在法庭上身败名裂后,书中说费尔南见到基督山伯爵原来是爱德蒙·唐泰斯后回家自杀,我刚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参过军、背叛过无数人、心思缜密的人会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说,像费尔南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就自杀的。后来回想起那时的他地位尽失、众叛亲离。这才明白:他们的社会文化就是——荣誉比生命更重要。这就不难理解梅赛德斯愿一个人孤苦地活下去,艾伯特明白真相后,像伯爵道歉并取消决斗,并最后改姓投军。而我觉得这个故事中的梅赛德斯是最可怜的,一个被命运作弄的善良的女人,正如她自己所说的:“……I have been so overwhelmed by the many storms that have broken over my head, that I am become passive in the hands of the Almighty, like a sparrow in the talons of an eagle. I live, because it is not ordained for me to die . If succour be sent to me I will accept it .”
关于基督山伯爵,自经历过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后,他就把自己变成一个上帝派来人间的复仇天使。为了复仇,“让肉体适应最剧烈的运动,让心灵适应最残酷的打击,训练手臂习惯于杀人,训练眼睛习惯于看人受折磨,训练嘴巴习惯于对最可怕的场景微笑。”最后当他的仇家一个一个家破人亡后,或是当他受过折磨的心满足后,便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身份像上帝忏悔。
故事本身很好,好人必将有好报,坏人终究逃不了上帝的惩罚。但这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故事却是让人有些害怕。这种苦心经营的复仇似乎让我觉得比一时的贪欲、恶念还要可怕些。就犹如被折磨致死比一抹脖子要痛苦可怕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