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

若水分享 0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确定以后,人就是成败的关键。只有上下同心、全民参与,持续不断地树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篇一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篇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振兴乡村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农民不再珍惜传统文化:无论是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扭曲,还是不良风气的传播赌博、天价礼金等恶习的侵染……现实的乡村无法安顿农民的灵魂,进而也无法安放一个有五千年农耕文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让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把绿水青山保护下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振兴乡村文化需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才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当下,农村地区文化发展滞后,“好山好水好无聊”,是回乡青年的调侃,无疑是对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生动反映。在感慨农村春节“千家万户搓麻声”时,其实更应多想想,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多配一些可以安放的空间,无论是传统庙会节庆活动,鼓励开展秧歌、社火等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还是各乡各镇自导自演新潮“村晚”,结合地区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驱动乡村优秀文化精神的再现与重塑。

振兴乡村文化需丰富文化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对农村文化活动的认同和参与呈现显著差异。当下,大多数农村地区老年文化活动比较红火,却忽视了青年文化活动。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留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城里收入高,而且是因为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吸引力。如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农村文化建设不能搞“大锅饭”,只有区分不同群体,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才能使优秀文化内化于农民心中,指导他们的行为和实践。

振兴乡村文化需建设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文化发展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的依。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思潮中愈发凸显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农村基层文化场所建设仍然十分滞后。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取得一定成效,但图书、报刊来源有限,部分科技、法律书籍内容陈旧,书籍的种类比较单一,特别是贴近农民实际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较少,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农家书屋已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为数不多的亮点所在。文化场所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文化活动开展的依托。故而,应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乡村文化发展筑牢根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愿景,不仅仅是好山好水,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根脉需要传承,记忆需要留续,用文化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为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作为首批乡村振兴驻村队伍,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用好用活“三个工作法”,抓实抓细工作,全面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善用“项目工作法”,把工作做细,提高工作效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面对乡村振兴这种大任务、大目标,应学会将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实现化整为零、化虚为实。坚持目标导向,践行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理念,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聚集“五大振兴”,厘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把脱贫成果巩固作为基础工作,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乡村治理作为创新工作。推动具体落实,围绕乡村振兴各领域重点工作,将任务分解细化。努力做好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和村庄规划等重点领域工作的方案和规划,明确工作内容和标准,让各项工作清单化、具体化,确保各阶段有事做,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好工作监管,实行挂图作战,按时收官,统筹控制好速度、进度、效度,及时研判分析结果、及时矫正失误偏差,并对标对表,做好工作的考评验收,让各项工作有效果。

善用“一线工作法”,把工作做深,保证工作质量。

乡村振兴的阵地在基层,服务的对象是群众。广大干部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推动各项工作走实走细。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用情深入群众,要积极走村入户,全面熟悉村情要素,深入了解群众在收入、饮水安全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倾听百姓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声音,当好村情要素的“调研员”。坚持在一线解决问题,用力办好实事,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带领群众一起想办法,在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征地拆迁等方面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把群众的民生实事办好,当好为民办事的“服务员”。坚持在一线锻炼自己,用心沉入基层。基层干部尤其是驻村队员要珍惜组织给予的锻炼机会,要真蹲实住,加强自我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展现自己的担当作为,在基层磨炼中提升自己,当好驻村帮扶的“村蹲蹲”。

善用“典型引路法”,把工作做活,突出工作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全新的战略举措,并没有太多的经验来参考,更需要在实践中挖掘和培育先进典型,让典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带路者,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选好典型树好“形”,围绕乡村振兴重点目标,选择一批产业发展大户、脱贫致富能手、卫生和文明家庭等作为先进典型,认真聚集,细致解剖,将成效明显、有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推广,成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各领域的标杆。推好典型燃好“擎”,积极搭台,组织各村(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典型,让好的个人和家庭现身说法,让学习者现场观摩、现场学习,拉近先进典型与学习者距离,提升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创新典型秀出“彩”,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做好典型培育工作,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引导各领域的典型人物立足长远,奋勇争先,用创新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主动探索,大胆尝试,让“典型”焕发出“光彩”,让“典型”结出“硕果”,为乡村振兴贡献典型的智慧和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干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2乡村振兴演讲稿精选5篇

关于扶贫的工作计划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年终总结

学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4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