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五篇

若水分享 1167

  作品通过两对恋人达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罗欣在战争年代的动荡历程,展示了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带给俄罗斯民族的全景式变化。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五篇

  精选 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 (一)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场景。

  一战爆发后,男人们走向战场,前面是敌人的子弹,后面是己方的子弹,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间则是饥饿,寒冷和恶臭。二月革命以后,前线的人弃战场而退,等待他们的依旧是饥饿和死亡,土匪横行,各方势利争得你死我活,到处都是战场,女人们要下地劳作,还要经受掠夺,生命一样毫无保障。不管是达莎,卡佳,还是别的女人,都经受过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十月革命以后,所有的人都在作战,没有人生产,物资奇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时时都面临着死亡。这是怎样的日子啊,又岂是苦难二字就可概括。我没有看到什么浪漫主义,感到的只有恐怖。作者不仅仅是展现这样一副悲惨的场景给我们看,同时在思考,通过主人公的想法来说出的感受,同时也就契合了我们的感受:痛恨战争,主张和平。

  除了这些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本书还写了关于人性,人性是复杂的,尤其在灾难面前,善良,忠诚,势利,卑鄙一起爆发出来,农民的豪爽,势利与胆小表现得很真实。我觉得不足的是对于战争高层的指挥者人性没有深入体现,都是中性的,各方的指挥者在感觉上是差不多的,没有善恶之分,都是狡猾的,狠毒的,叛卖的或者被叛卖的,象索罗金,尼尔金,正反两方看不出区别,也许本来就没区别。

  在战争和人物性的描绘上,我觉得外国人和中国人没什么不同,应该说在人的通性上是一致的,敌方友方,俄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同时具有友善和邪恶的。但不同的是,在中国的战争类作品里却很单调,净是脸谱化的描写,正面人物就是高大全,没有七情六欲;反面人物都是愚蠢猥琐,千篇一律。感受的都是革命的豪情,战争的浪漫,而非苦难。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较扁平,我几乎说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性格特点,达莎和卡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捷列金和罗辛也很相似;故事情节和主题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战前的描写是灰暗的,没有一丝美好,在砸碎这个旧世界之后,也并没有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到处是抢劫到处是战场,物质奇缺,也是灰暗的,这是作者就忍不住利用罗辛来怀恋一下过去,发出质问,我们砸碎过去,到底创建的是什么?于是他投奔白军,为过去而战,总体色调灰暗压抑。另外,情节发展感觉不够自然,始终给我一种刻意的感觉,对战争的描写我觉得还算客观,但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上还是有迎合主旋律的嫌疑

  参考 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二)

  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的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

  经典的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 (三)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故事的情节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模板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四)

  以外国作家为例,我知道前苏联的高尔基,我知道《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我还知道《钢铁是怎样练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我以为前苏联的名作家也就这些人了。可是,我竟然不知道还有个托尔斯泰也一样的不朽。当然,我的无知还将被继续放大。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年代,还有一个比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伟大作家也姓托尔斯泰,那就是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作为十月革命的革命者,见证者,用饱含热情的笔墨,描述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艰难历程。这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作者以较为写实的方法描述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在近代所经受的深重灾难。作者从最基层的市民、百姓、知识分子入手,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整个俄国土地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里既包括资产阶级,也包括无产阶级,既包括工人,也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

  一、冲动

  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平的久了,就容易陷入麻痹和狂妄之中。俄国也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家就步入了极度奢靡颓废的状态之中,这种颓废表现在国民的纵欲和奢侈。表现在国民的狂妄与无知。就像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几乎所有的南方年轻人都争着上战场,以为放不了几枪就可以凯旋一样,因为他们想象战争会让他们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会给他们的生活以更好的调节。俄罗斯也是如此,当沙皇对德宣战,无数的年轻人高喊着“为了祖国”,争先恐后的去了战场,而后就充当了国家机要大臣泄密的炮灰,无论他们队伍走到那里,德国的炮弹就落到那里。自己还没有见到敌人的样子,就匆忙去见了上帝!国有内奸,百姓无知,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这是多么深重的苦难!

  二、混乱

  在我们所学习的历史学中,往往知道十月革命带给我们了什么,我们的共产党人在向俄国共产党人学习什么。我们往往认为,所有的先进的都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确实曾经非常的信任莫斯科,信任共产国际带来的先进经验。我们知道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因为盲目的照抄俄国的经验,盲目的崇拜共产国际派来的领导人,而导致差点把我们的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革命队伍全部葬送高危境地!其实,由于当时信息的极大滞后,大概那个时候的大多数共产党人都不知道,俄罗斯的共产党人也在不断的走自己的弯路,做出着错误的选择。比如在一次和白军的战斗中,所有的指战员都明确的知道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这是会让第十军团全军覆没的命令,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而作为军人捷列金义无反顾的去执行错误的命令却又是是为让读者极为愤慨的。他明知道这个命令会让他的弟兄们葬送生命,他却必须执行多么可悲。而另一位指战员却公开拒绝执行他的上司的命令,却却意外的带领自己的队伍冲出重围。他的上司索罗金在革命的过程中表现极大的独裁主义倾向,他既是革命队伍中的高官,又是村民眼中的土匪。他既慈悲又野蛮,既想革命到底,又想逍遥自在。在革命的阵营中,执掌的政权高级干部的思想极不坚定的大有人在,就因为这样,革命异常艰难,到处一片混乱,敌我难以分辨,俄国人民陷于极大的盲目之中之中,混乱之中。

  三、在苦难中成长

  小说里面的女主人达莎,丈夫是个共产党员,达莎并不认为共产党人的事业是正确的。她早年曾明确拒绝丈夫的事业,她曾抱着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无政府主义,后来,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随着个人不断的经受磨难和见证了无辜者经受的侮辱和践踏,她开始接受共产党人的观点,并快速投身到为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血与火的战争中去。达莎的姐姐卡佳在与祖国共同受难,她的软弱和享乐使她吃尽了苦头,她曾是上层社会的宠儿,在战争中却成了无家可归流浪者,她被土匪劫持,被迫与土匪为伴,她亲眼目睹了土匪的贪婪与自私,目睹了土匪的无情与凶残。她开始了走向革命与人民的一边,因为只有革命人民才能使她脱离苦难。卡佳的第二任丈夫罗辛早期也是资产阶级阵营坚定支持者,他不怕牺牲,勇敢无畏,曾多年追随邓尼金将军,而后他在白军的队伍中饱受猜疑,为其战友所不容。他被迫离开队伍寻找妻子,和共产党人偶遇,被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所感召,变身为坚定的共产党人,成为革命战线的中坚力量。达莎一家只是前苏联人民的一个简单剪影。在在俄国广袤的原野上,她的人民在经受身心的蹂躏,在经历层层苦难,德国人掠夺他们,白军摧残他们,土匪抢劫他们,而无政府主义也迫害们,他们思想上混乱不堪,不知路在何方,而共产党人所做所为却让他们慢慢的看到了方向和希望————那就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三、十月革命的战争史

  阿.托尔斯泰的《苦难历程》,又称为自传小说三部曲,也是反应俄国十月革命的战争史。小说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两姐妹。第二部:一九一八。第三部:阴暗的早晨。本部小说后两部为十月革命的战争描写拉开了序幕。本书的阵地描述非常的细致。军人的语言表达,思想火花的绽放极其丰富。比如捷列金去执行任务路过白军地带,罗辛负责阻击,本来罗辛的枪法非常准,可是,他突然发现:那个红军战士那么像捷列金,这一枪就打偏了,捷列金的帽子飞了,只是头皮受了点轻伤。还有一次,两个人在火车上相遇,这是白军控制的火车,罗辛装着睡着了,这都是亲情在起着作用。罗辛爱卡佳,也爱妻子的妹妹达莎,爱达莎就应该保护达莎的丈夫捷列金,这是不容怀疑和思索的现实。而罗辛投奔了共产党,成为捷列金的參谋长,捷列金在未知晓真情之前也抱有同样的想法。让他快点走开,既不让革命受到损失,也不让罗辛受到伤害。

  作者尤其是在描写敌我力量悬殊较大的察里津保卫战的时候,上级下达命令,要求把所有的大炮都集中起来,而且露天安放在突出地面的高岗上,这是炮兵司令从来没有用过的打法。他首先想的是万一上级布置错了呢?所以他在执行的时候就进行了改变。他不但留了几十门大炮在原来的阵地上,而且阵地两头的大炮不但没有挪动,而且还在挪走大炮的地方燃起火堆,佯装炮兵在取暖。当然,后来又接到上级通知,说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指挥的。炮兵司令才把所有的大炮全部调集在一起。后来,在即将开炮的时候,作者的描述也非常的到位,比如炮兵司令看着敌人越来越近了,看到了他们的靴子,而且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靴子的时候,他用力叉开五指,大声喊出开炮的口令。最后他看到敌人全变成了一片泥巴,居然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这样清晰的描写在整部小说中并不鲜见……

  四、启迪

  读完这部小说,我久久无法下笔,我在思索:卡佳、达莎苦难来自何处?阿米西娅苦难来自何处?从上层贵族到下层百姓,他们的苦难又来自何处?乃至于我还要问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苦难又来自何处?政府腐败,史治无能,当权者骄奢淫逸,国民精神空虚颓废,所有这些都会给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作为个人来说,更为重要的乃是无知,因为自己的无知才会有无畏的举动,因为自己的无知,才会有错上加错的言行,当然,更大的无知会给自己乃至于他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然包括毁灭性的灾难!

  优秀的 苦难的历程读书笔记(五)

  在读书馆小说区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肯定被很多人借过,因为它已经被翻得坏掉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绍了,我想说,他真的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国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国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本书里描述出的,真的比历史课本更加生动真实,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这六年时间里,俄国人民为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的苦难。

  读完了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读这本书,这本书无论是角度和情节都非常的生动、精彩。

  读俄国文学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名字很复杂,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多很长,很难记,就像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达莎的名字以好多种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现,有全名,有爱称,有简称。。。读的时候总是很纠结,这本书尤其是厉害,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都没有这样深刻的感觉,这本书彻彻底底的折腾了我一次。

  还有我想说的是,最早翻译这本书的是瞿秋白。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相关文章:

1.《童年》300字读书笔记小学三年级优秀范文

2.《童年》500字读书笔记初中范文

3.《童年》300字读书笔记小学五年级优秀范文

4.苦难造就辉煌读后感范文5篇

5.关于《苦难辉煌》读后感5篇

6.名人传初三读书笔记10篇

7.《悲惨世界》500字读后感5篇优秀作文

8.青铜葵花的四年级读书笔记10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78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