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

若水分享 1873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1

对《朝花夕拾》极相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约略地记得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后花园,那里有很多的虫子,虫子的名字都很陌生,不过总是很有趣。对于三味书屋的记忆便是老师引领我们分析鲁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书屋布局,分析的结果大概总不过这样几种:从四周向中间,或反之,从上到下,或反之,或由远及近,或反之。然后模仿习作写自己的教室。

油然生起一种沉重感: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先生在大段回忆性的写实中夹了这样一小段不是议论的议论:究竟为什么读书呢?父母没说,自己也不清楚。孩提时代的鲁迅对于父母为什么要送自己去读书的理解便是如此:要限制你的淘气,为了你的安全,找一个管束你的地方。所以要被送到“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然而,也许其实连父母关于为什么读书也是不清楚的罢。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然高在哪里?为什么高?终是迷茫。关于为什么读书,周总理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曾经被奉为圭臬。然这标尺究竟太高,非普通大众所能持有。即如我问女儿:你为什么读书呢?女儿沉吟半晌,回答我说:不知道。做一件事,十几年,几十年地去做,然为什么要做却不知道,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值得再回味的。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2

《朝花夕拾》早有所闻,但没有机会去欣赏一下。所以,趁这个寒假,我饱读了《朝花夕拾》。

初读《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认认真真的再把文章和注释看了两遍,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怀青少年时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趣事的回忆和对师友的诚挚的怀念,又真实的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一角。

在众多文章中,《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我印象最深。

细读《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时享受着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在三味书屋,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游戏,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将来努力着,老师和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而管束着我们,因此我们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3

其实《朝花夕拾》并不陌生,有几篇在课本中已经学到。我在细读《朝花夕拾》时,最喜欢其中描写童年美好回忆的文章,有不拘小节的长妈妈将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的父亲在雪地中捕鸟的故事;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东关看“五猖会”……对童年生活描写最为详尽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得十分有趣,读过之后仿佛又看到自己的童年,不过没有鲁迅先生所见所闻多,心中是十分羡慕。

《朝花夕拾》中也有表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感受,当然,对旧社会的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讽刺自然少不了。在鲁迅小时,长辈给了他《二十四孝图》,开始他很开心,但古人事事都以孝来约束人,让作者有些反感。除此之外,对怀念师友、对当时迎神赛会都十分详细。

《朝花夕拾》在语言方面也十分值得研究,大都清新自然,读起来似乎是和一位好朋友交谈一样,书中把议论和抒情完美结合,即使是简单的几笔描写,就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场景气氛等,书中只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色彩纷呈,各显个性。在中学课本上的几篇文章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长妈妈、藤野先生等人物已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4

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思绪,一个人的夜晚,不仅有皎洁、悄然的月光,更有那一叶学海中永不沉的扁舟。——题记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初有体会。

初读《狗、猫、鼠》我看到了鲁迅童年的天真可爱,看出了他对老鼠的同情、喜爱之情。对猫的憎恶,我细细体会,我又品出了别样的滋味,老鼠不正代表了那些贫穷弱小的群体么。它们遭人鄙夷,受尽艰难困苦,生活在社会底层,它们不正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么?只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与温暖,为它们带来关心与帮助,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更加美好,家庭也不会更加幸福吗?正因为爱,我们的心情才会碧波荡漾;正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芬芳;正因为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略有感触。

看了《与猖会》总会感同身受。好像也能体会到鲁迅那伤心失望的心情。的确,大人们总是在我们满怀欢喜时,为我们浇一盆冷水,他们似乎永远不会懂得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地催促我们学习,看书,写作业……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而我们有时也时常抵触他们,和他们吵架,惹他们生气,最后两败俱伤。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忍让,你会发现,其实他们让我们做的都有道理,应与父母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有了理解,生活才会充满欢乐;有了理解家庭才会充满关爱。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思绪万千。

告别了《五猖会》,我们来到了“长妈妈”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朴实和和蔼可亲。表达了作者对长啊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而我更为她的乐观所感动。她虽然不富裕但她勤劳,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那我们呢?在生活中,当乌云密布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催”,乐观的人看到的确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春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你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轻轻品一杯香茗,感受那清香与甘甜。披前银纱般的月光,我依旧沉浸在作者笔下那多姿多彩的金色童年之中。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5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也是一个“从记忆里抄出来的”的“回忆文”。在这部作品中,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全书共十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鲁迅先生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故事。一方面写长妈妈的唠叨,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又写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特点。长妈妈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买来了《山海经》,作者对她深深地感念。字里行间作者饱含着深情,既赞颂了长妈妈的善良、勤劳,同时也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如果细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天真烂漫。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感情色彩不同的两大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在文章里面穿插了“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跟百草园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说它是“全城中称最严厉的书塾”。但作者并未把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写课间学生溜到后园玩耍,老书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们趁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也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文章,但那些往事却一点也不单调。鲁迅先生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了诗情画意。文章大都采用了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交叉、幼儿和少年视角与成年视角融合、民俗表现与学术思考的视角交织的显著特点。在写人叙事中,常常把回忆往事和抨击现实结合,又用侧击的方法将讽刺流露出来。

《朝花夕拾》是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是一曲宛转悠扬的歌;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让我们沉迷在其中······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6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父亲的病》,讲的是文章主人公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等种种丑恶表现,从而揭示了这些人勒索百姓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

我读了文章后和作者的感受一样,可谓天下乌鸦一般黑,作者之前举了一医生“治死人”的“前科”,说他平日出诊费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出诊,因为他那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了,便非一百元不去,病人家属只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子,拿了一百元就走。第二天又请他去出诊,其实病人已死,可又开了药方,花了两百英洋,哎,真可谓是人吃人啊!在文章主人公请他出诊时,他胡乱开出条件,还要病人家去找药引,使主人公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没治好病,反而把“皮球”踢给了另一个更黑心的医生,叫何廉陈,他的诊费更高,药引更离奇,可最后主人公的父亲还是死了。虽然文中作者只字未提自己的巫医的评价,可却处处体现着黑暗社会中巫医丑恶行径:故弄玄虚,草菅人命,向百姓勒索钱财。

说到医生向百姓勒索钱财,我想起了我们班主任老师去杭州看皮肤病的事,她为了看专家门诊,早上很早就去排队,排了几个小时才排到,又花了高价挂号,而那个医生也只是草草地看一下了事,开了一方,用药后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又去了几次,如同第一次一样,只是加了点药而已,问诊时医生还抱怨说这点小病还来复诊,要是我就要求退钱了,李老师有点仁慈没介意。他们这样赚的钱是黑心钱,人家总说做医生要医德为上,我看他们的心中只有钱,还是什么专家门诊呢!

读了《父亲的病》一文,我深深地感慨:无论身为什么职务,哪怕是乞丐,都要有道德,医生要有医德、警察要有警风……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他有多困难人们也会信他、帮助他,如果他没道德,死了人家也会说他活该。所以有道德是最重要的做人准则,就如古人所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朝花夕拾》课文读书心得7

回到家,从书架里拿出从未看过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09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