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1
布达拉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的宫殿、城堡和寺院合成一体的宏伟瑰丽的建筑。
关于建造布达拉宫的原因,据说是西藏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十分宏伟壮观。它高二百余米,外观十三层,内为九层,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占地总面积三十六万余平方米。如果站在布达拉宫前面仰望,人们看不出它到底有多高;左右环顾,也看不到它的边在哪里。有人估计,如果想数一数里边的房间,可能几天也数不完,因为房间有好几千个。如果想围着布达拉宫走一圈,可能要走好几天。
你可别以为如此宏大的布达拉宫建造得十分粗糙,它可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的外表染上了美丽的红色,典雅大方又不失佛教特色;内部更是金碧辉煌,走在布达拉宫之中,随处可见佛相、壁画和精巧的家具。在宫中漫步,这种美怎能不让人折服呢布达拉宫内部的美无处不在,与佛教神秘的气息一齐弥漫在各个角落,就连一块砖头都把美展示得淋漓尽致,无论你在哪儿看,都是金碧辉煌……
关于布达拉宫,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及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解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2
一提到甘肃,我就会想到鸣沙山、月牙湖、茶卡盐湖等,但我最喜欢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了。
到达景点以后,我看到了它的简介: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而且规模巨大,洞窟735个,壁画45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内容也是最丰富的佛教艺术之地。
莫高窟现在保存非常良好,依然可以上那顶上,它也在1987年就被列入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除了莫高窟、还有山西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
在敦煌的莫高窟中洞容中都有200多平方米,而最小的也不足1平方米。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佛坐像为,小则10余厘米。
它的石窟壁画不仅富丽多彩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劳动人民生产的各种场面,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历史,雄伟魄力。
最后请大家不要伤害或刻画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而要好好的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3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像一条蜿蜒盘旋的长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独立的城,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
来到长城脚下,极目远眺,青山连绵起伏,好似绿色的海洋。长城便似海洋中的金色波浪,熠熠生辉。
登上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长城靠外一侧的女墙,筑有垛口,高约两米,垛口之间凹下去的部分叫“瞭望台”,用来窥望来犯之敌。有的垛口下部还有一个小洞,叫“射口”,用来射击敌人,巧妙的是射口稍向下倾,利于弓箭射出,同时使敌箭受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座丰碑。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4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腿打颤。”长城一定又高又大吧,一个暑假,我们一家人到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览。
我们漫步在长城上。长城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城墙一边高一低,高的一边是防御敌人的,低的这边朝着自己国家,低的这边不修高,我想一是节约材料,二是不用自己人防自己人吧。
继续往上走,一座烽火台屹立在眼前,并没有因久经风雨而损坏。看见烽火台,我仿佛就看见了古时候的士兵,精神抖擞地立在长城上,要报效国家。烽火台里面是清凉的,就算是挤满了人也一样。可外面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越往上走,每一步台阶也越高,有的到了膝盖。道路也还是挺宽,大概能过四五匹马了。汗水也是如瀑布般流着,这下“大自然牌空调”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城墙高的一边,有很多方形的洞,把头探出去,一股凉爽的风迎面而来,像空调一样舒适。这样给自己降温,盛过吃冰棍解暑。
吹完风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好汉坡,哈哈,我以后是好汉了,不过我并没有腿打颤嘛。往下鸟瞰,在绵连不断不断的青山上,连接天边的万里长城弯弯曲曲,像一只巨龙,蜿蜒盘旋,环绕在青山之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壮观极了。
看着眼前宏伟的景象,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修建长城的人们,我开始脑补各种画面。长城不只是城墙,还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等相结合,结构十分复杂。可当时的人们没有火车、吊车等大型工具,他们是如何修建的呢?他们靠着一双双手,一双双肩,把一块块石头垒起来,修建的人们有很多都死在了那里,但他们修建的长城从未倒塌。
长城是中国 军事与文化上的奇迹;是一条巨龙;是中国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让人无法忘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5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上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长城位于北方地区,东西横贯上万华里,跨越十万个省,它是古代抵御外族侵略的军事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长城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罩,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往远处看,可以发现长城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两米,重数百斤。里面填满泥巴和石块,墙上顶面的地方铺满了方砖,看起来十分平整。
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哨兵就可以点燃烽火台里面的烟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烽,晚上放的火叫燧。
看着万里长城,我还想起了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兵们抓走去建长城,孟姜女悲愤交加,决定去寻丈夫。她询问民夫是否见过自己的丈夫范喜良,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累死了,尸体就埋在长城脚下。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下哭了三天三夜,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古今中外,凡是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于它的磅礴气势和宏伟规模。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骄傲!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6
“各位旅客,从郑州通往北京的列车已经出发了,请您尽快入座。”现在的我是一名导游,我在带领我们的旅游团前往故宫,现在我们正在通往北京的列车上!“
列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当时天色已经暗了起来,北京就成了灯的海洋,摩天大楼上闪烁的灯光,象五颜六色的烟火洒满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我们到达指定的酒店酒店住下,我催促它们尽快睡觉,因为明天我们要去故宫开始我们新的一天了!
来北京的第二天,我带着我的旅游团吃完早餐之后就高兴的来到了故宫门前付了票,立刻就进去了,一进门我就开始讲解:”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走了很长的路,大家都不想走了,我只能让它们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好了,该走了。“我的一声令下,大家都站了起来,跟着我参观其它的”古董“,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游玩了故宫,我们就来到了酒店,虽然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尽,但我们收获了很多!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满分作文精选篇7
一年暑假,我和爸爸来到北京故宫,一睹故宫的风采,那里的风景果然名不虚传,但让我更加惊叹的是它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意义!
走进故宫大门,我也仿佛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赋予了一种风尘韵味,成为一名古人。漫步前往大殿,昂起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漆蓝底的匾牌“午门”,从其门就可见帝王的威风。
穿过午门,通过太和门,来到太和殿。太和殿作为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正大光明”匾。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的木构殿宇。
走过乾清门,就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为黄琉璃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宝座两头还有暖阁。看着这么辉煌的建筑,不能想象当时列强是如何狠心将它破坏的。在宫殿的金砖上似乎还能看到那一支支尖锐的刀片在飞快地毁划,当年那耀武一时的金砖变得黯然失色。那尖锐的刀片不仅毁划了金砖,更深深地刺痛了中华儿女们的心!望着这眼前的一幕,怎么不令人愤怒、惋惜与悲凉呢?
走出神武门时,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在自己祖国土地上能拥有一座将智慧的顶尖与艺术的巅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建筑而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