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及故事阅读大全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端午节来历及故事阅读,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_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_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故事阅读
魔法奶奶和粽子娃娃
魔法奶奶一个人住在一幢粉红色的房子里。6月的一天,她坐在窗前,扳着手指头算日子。当扳到第5个手指头的时候,她跳起来大叫道:“明天是端午节哎!”
魔法奶奶知道,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可是,她不想吃粽子,而是想变出一大群粽子娃娃来跟自己玩。“我还从来没有跟粽子娃娃玩过呢!”她说着,像一阵风刮进了房间里。
魔法奶奶背不出粽子娃娃的魔语,又找不到那本整整有500页的魔法书。“唉,我的记性大不如前了。”她一屁股坐在地板上,敲着自己的脑袋说。
魔法奶奶决定碰碰运气,于是闭上眼睛念道:“啊里来吗各并!”随着最后一个字从嘴里吐出来,房间里像下雨似的,掉下一大群青蛙娃娃。青蛙娃娃们团团围住魔法奶奶,纷纷大声问好,可是魔法奶奶心里只想着粽子娃娃,她挥挥手,打开窗子,让青蛙娃娃们全都跳到窗外去。
接着,魔法奶奶一连念了十七八条魔语,可是每回变出来的都不是粽子娃娃。最后,她累了,站起来向床走去,走到一半就倒下来睡着了。
但是她刚才变出来的许许多多青蛙娃娃、蜜蜂娃娃、苹果娃娃、面包娃娃,还有积木娃娃、火车娃娃、梯子娃娃、戴尖顶帽的小丑娃娃等都没有睡着。他们决心要帮助魔法奶奶找到那本魔法书,有了魔法书,就能变出粽子娃娃来了。
瞧,青蛙娃娃们钻进床底下,蜜蜂娃娃们飞进了烟囱里,苹果娃娃们滚到大橱底下,面包娃娃们跳进了抽屉里,梯子娃娃爬到了屋顶上,火车娃娃在房间里到处转悠……结果在哪里找到了魔法书呢?在魔法奶奶冬天穿的一件棉大衣的口袋里找到了。
魔法奶奶醒来了,她看到身边的魔法书,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就急急忙忙地翻到第499页。就在这一页的右上角,写着一条变粽子娃娃的魔语。
魔法奶奶变出了100个粽子娃娃,他们围着魔法奶奶唱歌、跳舞。魔法奶奶笑啊笑,差一点笑掉了假牙呢。
兔王过端午节乐翻天
端午节快到了,黑松鼠笑着问兔王:“大王,过端午节要赛龙舟吗?”
兔王点头回答:“过去人们把过节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我们应当好好效仿啊?”
“大王就是有创意!”黑松鼠赞同道。
兔王笑道:“告诉大家,赛龙舟是核心,别的也务必做好。”
五月初五拂(fú)晓,快乐猪便在动物电视台介绍有关端午节的知识:端午亦称端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按地支顺序,五月即“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初五,故称重五、重午。此外,端午节还叫夏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等等。对于端午节的来历,我赞同“纪念屈原说”,有史料为证,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mì)罗江,死后为蛟(jiāo)龙所困。世人于当日投五色丝绑的粽子到水中,以驱蛟龙。从那时起,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接着,电视台现场直播,节日的热闹场面一幕接着一幕:马、牛、羊、鸡、狗、猪“六畜”抬出粽子,他们先把一些粽子投到大河里,再分些给动物们;虎、蛇、猴扛来一捆捆艾蒿(àihāo),兔王带领大家把艾蒿插在屋檐(yán)上、门上和窗上;龙、兔、鼠拿来了一缕缕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五彩线,一边悬挂,一边系在大家的手腕上。
兔王举起系着五彩线的手臂说:“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如女儿回娘家、挂钟馗(kuí)像、迎鬼船、躲午、悬挂菖蒲(chānɡpú)、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五毒饼、咸蛋和时令鲜果等,一会儿赛龙舟结束,大家再分头活动。”
赛龙舟一开始便热闹非凡。鼠和象,牛和猫,虎和蜥蜴(xīyì),兔和龟,龙和青蛙,蛇和狮,马和刺猬,羊和豹,猴和猩猩,鸡和鹰,狗和狐狸,猪和狼,一对对一双双,划着龙舟,同心协力,努力地向前划去。
“加油!加油!”天空飞的鸟,水里游的鱼,土里藏的虫,连树木和花草也都为龙舟上的朋友喝彩、鼓劲。一时间,大河上水声、划桨声、号令声,河岸上掌声、笑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快乐猪一边喊“加油”,一边和黑松鼠说夺魁者定是龙或猴的组合了。
“不一定啊?”兔王的话音刚落,就见游在前面的龙和猴组合向后划起来,帮着后面的鼠和牛组合划起来。其他组合一见,也互相帮助起来,最后一同冲到了终点。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发扬这种风格。”兔王很高兴,把风格奖颁给龙和猴组合,鼠和牛忙建议兔王,把风格奖也颁发给其他组合。兔王非常高兴:“我们动物的风格就是高呀!”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