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诗句有哪些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那么除夕的诗句有哪些呢?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除夕的诗句有哪些,供大家阅读参考。
1、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白居易《三年除夜》
2、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毛滂《元日(玉楼春)》
3、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已除夕偶成》
4、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5、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账,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6、一宵犹几刻,两岁欲平分。——曹松《除夜》
7、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霄。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10、玉关西望肠堪断,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11、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12、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方干《除夜》
13、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
14、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作》
1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16、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17、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朱淑贞《除夜》
18、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庚肩吾《岁尽应令诗》
19、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太宗《守岁》
20、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21、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2、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23、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24、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王湮《除夜》
25、患难思年改,龙钟惜岁徂。——唐庚《除夕》
26、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27、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曹松《除夜》
28、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29、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唐太宗《除夜》
30、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2、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4、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5、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挂灯笼
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据说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7、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8、吃饺子
吃饺子流行于北方地区。一般除夕吃肉馅的。大年初一吃素馅的。新年饺子要皮薄、馅多,捏得严实,不能煮烂,荤饺子要有猪肉、羊肉、牛肉、鸡肉的,也有两种肉拌在一起的鸳鸯饺子,以及百味杂陈的“饺子宴”。素饺子多用各种新鲜蔬菜。饺子的形态甚多,有冠顶饺、蝴蝶饺、金鱼饺、花边饺,也有推捏、叠捏、扭捏、花捏的月牙饺,以及挤捏的木鱼饺。
9、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时间不同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习俗不同
从有关资料查找,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