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以下是关于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②,遂至承天寺③寻张怀民。怀民亦未被寝,相与步 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⑤,水中藻荇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何夜无月?那里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⑧。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
其文汪洋恣肆,大白畅达,为"唐宋八各人"之一。其诗清爽豪健,善用浮夸比喻,在艺术示意方面独具气魄威风凛凛。少数诗篇也能反应民间痛楚,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恣。词开豪爽一派,对儿女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善于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荡,有灵活壮丽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以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注释
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念:想。无与乐者:没有(可以)配合游乐的。
③承天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南,今废。另一说苏东坡曾被贬到福建泉州,故有也许所在是泉州。
④相与:一块儿。步:作动词用,散步。
⑤如积水空明:积水,意思是庭中自上而下像布满着水,不是地上积水。其水澄澈,以是用"空明"来形容。
⑥藻荇(xìng):泛称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而绿背紫,夏日开黄花。
⑦盖:这里是承接上文而推究其缘故起因的一个虚词。
⑧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景物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著名无实的官,并没有工作可作,以是他自称为"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中心(作者心情)是:____________。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
2.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请给本文划分结构并写出层意。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7.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1.月夜闲游的情调和宁静脱俗的心境 闲人
2.本文所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景物描写、抒情。
一层:庭院漫步,交待夜游原因、时间、地点、人物。二层:描写月光清澈。三层:叹息赏月人少,暗示世人为俗务所累,表明自己的高洁。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6.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 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