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生活课堂 > 生活小窍门 >

关于地球的说明文3篇

若水分享 1147

  蓝色的地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地球环境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她是最慈爱的母亲,为我们敞开着宽广、温暖的胸怀。可我们对她又了解多少呢?她究竟有多大,又有多重;她如今几岁了,身体还健康吗?

  读了《揭开地球的奥秘》这本书,这一切都有了答案。这本书从地球的形成、形状、成分、和构造及各种生物如何在地球上出线、演变,尤其是人类的产生和进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方位的地球。

  从中,我知道了海洋原来是雨水长时间的积累在大坑而成,也知道了地震是怎样引起的,又该如何自救,山脉竟然是地壳运动造出来的,而山洞也可能是水造出来的。我还知道了,火山是冲破地壳的岩浆所形成,而这些岩浆冷却后,就变成了坚硬的岩石。。。。。。关于这些科学知识,让我感到既新鲜,又有趣。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再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更是令我爱不释手。它让我发现,科学其实并不适乏味无趣,令人头痛,让人闻之变呵欠连连的学科,它是充满智慧,充满挑战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它,人类社会才能迅速发展,日益进步,我们才能过上更先进更文明的生活。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们美丽的地球生病了”这一篇。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我们的地球从诞生到如今的整个成长历程。她层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浑身散发着新生的活力。也层是一个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葱绿的树林是她飘扬的秀发。还层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江河湖海里流淌着她的一腔热血。

  而如今呢?她已是近中年了,沧桑的皱纹无情的爬满了她的脸。她曾经是那般美丽无比,而今却如此奄奄一息。是谁让她~我们最伟大的母亲变成这样?是我们自私、贪婪的人类!我们像一个个被宠坏的孩子,肆意的挥霍着她的爱,只知道无止尽的索取,从没想过该为她做点什么。她的秀发被砍断,盖在了我们的房子上。她的血液被我们产生的各种垃圾严重污染。

  当我们发现她的体内蕴藏着许多珍贵的宝贝,我们变不顾她的死活,几乎掏空了她的内脏,使她即将只剩一句躯壳。她已经千疮百孔,她真的生病了,喘着粗气,痛苦的呻吟。可怜又可悲的人类啊!难道真的不曾听懂她的怒吼吗?她常常用暴风骤雨把我们淋的透湿,要不就用电闪雷鸣把我们吓的半死,时不时还来一场地震,或是发一回洪水,让我们的千辛万苦毁于一旦。

  难道这一切还不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地球,我们亲爱的母亲毁灭吗?不,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母亲,让她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再年轻二十岁,三十岁。。。。。。与我们一起,共同迎接更新,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善待地球

  “节能环保”这四个字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深浅不同的印象,偶尔还会挂在嘴边上。

  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地球的资源并不是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也有一定的数量限度。制造纸张,需要大树;发电用电,需要煤炭;各种交通工具,需要石油……如果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人类就会为自己的铺张浪费付出应有的代价。如今全世界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源的短缺,更多的是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温室效应……各种各样的污染不仅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更威胁着大地——地球妈妈的身躯。震惊世界的中国汶川大地震、毒奶粉、瘦肉精事件;中东战争;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露事故……都在警告人类,应珍爱自己的家园。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更有责任节能环保。

  在我家,为了节约每一度电,我们把白炽灯换成了LED节能灯,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我也养成了随手关灯的习惯;煮饭前妈妈常先淘米,这样也能节电。我时常学着大人的模样随手关水龙头,家里的洗菜水用来浇花、冲厕所,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板;这样一水多用,也能节约用水。节约用纸方面我家的打印纸都尽量使用双面打印。我们近距离出行都步行或乘公交车,让城市的交通减轻一点负重。不浪费粮食;少用一次性制品,用玻璃杯代替纸杯,不用一次性筷子、餐盒;外出购物时自备购物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废纸、塑料瓶送到回收站。家里多种点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我坚信要是人人都有节能环保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让绿色洁净的生活空间和你我相伴。

  让我们善待地球吧!愿蔚蓝的地球永远绽放光彩,永远长青!

  地球的结构

  地球表面十分之七以上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湖泊、江河只占地球表面水域很少的部分。地球表面的液态水层,叫做水圈,从形成至今至少已有30亿年。地球的表层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地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高出水面的陆地则有平原、高山。地球固体表面总垂直起伏约为20公里,它是珠穆朗玛峰顶(据中国登山队测定,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和最深的海洋深度(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1公里)之间的高差,它超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的一半。洋底象陆地一样不平坦,也不平静。洋底岩石年龄要比陆地年轻得多。陆地上大多数岩石的年龄小于二十几亿年。陆地上到处可以找到沉积岩,说明在远古时期这些地方可能是海洋。地表虽有少量的环形山,但难以找到类似月球、火星和水星那样多的环形山,这是因为地球表面受到外力(水和大气)和内力(地震和火山)的作用,不断风化、侵蚀和瓦解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以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是次要的。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部不仅有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更大的水平运动,海洋和大陆的相对位置在地质时期也是变化着的。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此后,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地球早先存在两块古大陆——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和北半球的劳亚古陆。但在很长时期里许多科学家拒绝承认大陆漂移假说,因为当时人们很难相信有这么大的力量把原先的大陆块撕开,使各碎块分别逐渐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六十年代初,黑斯和迪茨提出了洋底扩张假说,认为全球大地构造是洋底不断扩张的直接结果。正是由于洋底扩张假说和板块运动理论的发展,又使大陆漂移学说重新受到重视。

  地球最上层约几十公里厚的一圈是强度很大的岩石圈,其下几百公里厚的一层是软流层,强度较小,在长期的应力作用下这一层的物质具有可塑性。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圈上。在地球内部能量(原始热量和发射性热)释放时,地内温度和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地幔对流物质沿着洋底的洋中脊的裂隙向两侧方向运动,不断形成新的洋底。此外,老的洋底不断向外扩张,当它们接近大陆边缘时,在地幔对流向下拖曳力的作用下,插入大陆地壳下面,致使岩石圈发生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这种对流作用可使整个洋底在三亿年左右更新一次。岩石圈被一些活动构造带所割裂,分成几个不连续的单元,称为大陆板块。勒比雄把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南极板块。海底的扩张导致大陆板块发生运动。板块的相互挤压造成了巨大的山系,自阿尔卑斯山经过土耳其和高加索,最后到喜马拉雅山的山系正是属于这种情况;也有的地方,两个板块的岩石同时下沉,造成洋底的深渊,此外,板块的运动还造成了火山和地震。关于板块运动的理论,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同时也存在许多有争论的问题。

  对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经提出多种学说。现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它同其他行星一样,经历了吸积、碰撞这样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温度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只是由于陨石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温度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地球内部物质也就具有越来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局部熔融现象。这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分异开始,地球外部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地球内部较轻的物质逐渐上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态铁)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一个密度较大的地核(地震波的观测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态的)。物质的对流伴随着大规模的化学分离,最后地球就逐渐形成现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