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价局放开民办幼儿园服务收费:天价幼儿
若水分享
1147
“出现天价幼儿园是正常现象,体现市场化原则”。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表述,会是什么反应?如果你恰巧是正在为孩子上幼儿园发愁的父母,是不是感觉更反感?
12月30日,江苏省物价局官员对外宣布,将把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收费放开,并抛出上述“天价幼儿园正常论”,引来许多网民吐槽:“群众对低价幼儿园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一个国家如果把教育、医疗和养老往产业化方向发展,个人觉得是悲哀的事”“带个孩子收那么多钱,合适吗?”“那么,要物价局何用”……
类似的网上交锋场景,近几年已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有些政府行为或出台的措施确实有违民意,不少舆论对立是官员解读时的误导与民众理解上的误读造成的。
以“天价幼儿园”舆论事件为例。放开价格管制,就一定意味着要出现“天价”?如果准入门槛同步放开,且政府部门能提供充足的、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价格反而会有所降低甚至出现“超低价竞争”。那物价局为什么一定要把放开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天价”联系在一起呢?这明显属于官方解释政策时的误导。况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刚刚修改教育法,增加条款:“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时候,你要让幼儿园体现市场化原则,难道要对着干?
说“天价幼儿园体现市场化原则”,就一定意味着学前教育市场化、物价局什么都不管?实际上这位官员说的是“放开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且是“在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同时“物价部门依旧会把余下公办及普惠的民办幼儿园管住管好。”把这些概念、前提与条件都抛在一边,单单从“天价”一词,就得出政府要把学前教育市场化的结论,也显然是对政策产生了误读。
为什么会误导误读?按一般的解释,有人会说官员文风不实,或说有人仇官仇富等等。但是从信息社会传播的角度看,这一误导一误读,共同的病根都在于缺乏“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生活、工作的应用能力。媒介素养最初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为抵制电影等流行文化以及大众媒介给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低水平的满足”、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而提出的。他们建议在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进而普及到一般社会民众。目的是让人们更多了解媒介规律,正确解读媒介信息,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更要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与责任,理性有效地表达意见和诉求,成为合格“媒介公民”。
以往由于我们与西方所谓媒介可以自由传播理念不同,更强调从源头制止各种不良信息,所以从“终端”即“接受端”着手,培养民众媒介素养的必要性不大。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来临,民间话语权充分释放,只强调源头封堵,效果肯定不佳,必须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官民媒介素养着手,尽可能弥合所谓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鸿沟,减少社会对立。
一方面,党政干部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不但要提高信息选择和舆情辨别能力,出台政策、解释政策,更要充分预判可能引起的舆论效应,对容易引发争议的热点难点,尽可能阐述得准确、透彻,防止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不必要的“舆论灾害”甚至“舆论灾难”。另一方面,要从重点抓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开设课程,推广宣传,逐步普及到全体社会公民。让更多人在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面前,能够独立分析、全面理解、理性评价,进而影响媒介质量、优化传播环境,最终形成官民信息的顺畅沟通良性互动,得信息时代之利,去信息时代之弊,在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凝聚社会共识。士心
12月30日,江苏省物价局官员对外宣布,将把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收费放开,并抛出上述“天价幼儿园正常论”,引来许多网民吐槽:“群众对低价幼儿园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一个国家如果把教育、医疗和养老往产业化方向发展,个人觉得是悲哀的事”“带个孩子收那么多钱,合适吗?”“那么,要物价局何用”……
类似的网上交锋场景,近几年已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有些政府行为或出台的措施确实有违民意,不少舆论对立是官员解读时的误导与民众理解上的误读造成的。
以“天价幼儿园”舆论事件为例。放开价格管制,就一定意味着要出现“天价”?如果准入门槛同步放开,且政府部门能提供充足的、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价格反而会有所降低甚至出现“超低价竞争”。那物价局为什么一定要把放开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与“天价”联系在一起呢?这明显属于官方解释政策时的误导。况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前不久刚刚修改教育法,增加条款:“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时候,你要让幼儿园体现市场化原则,难道要对着干?
说“天价幼儿园体现市场化原则”,就一定意味着学前教育市场化、物价局什么都不管?实际上这位官员说的是“放开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且是“在群众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同时“物价部门依旧会把余下公办及普惠的民办幼儿园管住管好。”把这些概念、前提与条件都抛在一边,单单从“天价”一词,就得出政府要把学前教育市场化的结论,也显然是对政策产生了误读。
为什么会误导误读?按一般的解释,有人会说官员文风不实,或说有人仇官仇富等等。但是从信息社会传播的角度看,这一误导一误读,共同的病根都在于缺乏“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作为生活、工作的应用能力。媒介素养最初是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为抵制电影等流行文化以及大众媒介给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低水平的满足”、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而提出的。他们建议在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进而普及到一般社会民众。目的是让人们更多了解媒介规律,正确解读媒介信息,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更要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与责任,理性有效地表达意见和诉求,成为合格“媒介公民”。
以往由于我们与西方所谓媒介可以自由传播理念不同,更强调从源头制止各种不良信息,所以从“终端”即“接受端”着手,培养民众媒介素养的必要性不大。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来临,民间话语权充分释放,只强调源头封堵,效果肯定不佳,必须从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官民媒介素养着手,尽可能弥合所谓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鸿沟,减少社会对立。
一方面,党政干部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不但要提高信息选择和舆情辨别能力,出台政策、解释政策,更要充分预判可能引起的舆论效应,对容易引发争议的热点难点,尽可能阐述得准确、透彻,防止产生歧义和误导,避免不必要的“舆论灾害”甚至“舆论灾难”。另一方面,要从重点抓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开设课程,推广宣传,逐步普及到全体社会公民。让更多人在纷繁芜杂的海量信息面前,能够独立分析、全面理解、理性评价,进而影响媒介质量、优化传播环境,最终形成官民信息的顺畅沟通良性互动,得信息时代之利,去信息时代之弊,在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凝聚社会共识。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