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大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若水分享
1147
【论教】
大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都依赖于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关注大学教学,活化大学教学,才能焕发大学的生机,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价值。然而,我国当前大学教学状况却很不乐观,存在着诸如“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师生关系冷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互动不多等众多问题。
根据吴艳博士和陈永明教授2015年对全国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采取讲解式、搞“一言堂”的高达89.6%,认为教师以自己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的达81.6%,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的高达90.6%,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或没有与学生交流的达83%,认为教师只按自己的节奏讲课无视学生反应的达66.3%,认为教师在上课时没有鼓励学生提问的达85.4%,认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问题的达85.2%,认为教师没有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的有64.4%,认为教师要求学生听从统一指令的有67.6%,认为师生关系冷漠的有67.8%,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少的有82.8%,认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或一般的达86.2%,甚至认为大学课堂存在着教学危机的也高达94%。
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独白”,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教学中的主体和主角,学生则为客体和配角,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单方面的“自以为是”的“讲演”,整个课堂机械沉闷,形式单一,学生没有或不能有效地介入教学过程,缺乏真正的对话和互动探讨,不能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诉求相适应,教学效果非常有限。
当下,从独白走向对话应该成为大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首先,这是大学教学体现和顺应教育之本真的需要,而教育之本真正是对话。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东西方教育源头上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话的教育方式。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与三教九流的学生共同对话,自由讨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人生和道德问题,在对话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开通思维,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同样,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也是同任何可以触及之人的无限敞开的对话,“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将生命消磨在街头、集市、运动健身房和餐桌上,这是一种与每个人对话的生活”。苏格拉底一般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通过一系列交相争辩的对话“助产术”,不断揭示认识中的矛盾性,在“问答—归谬—修正”的过程中,启迪思想,探索真理,寻求正确的认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范本以原始质朴和本源天然的方式体现了教育的原生态和本真存在方式。大学教学应回归这种本真的教育,在无止境的探讨与对话中去揭示自然的真理和人生的价值。
其次,这是大学教学顺应和彰显大学生强烈的对话品性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思想活跃,行为方式多样,自尊心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争强好胜,敢想、敢说、敢干,渴望与人交往,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憧憬未来,热烈奔放,豪情满怀,具有开放、民主和平等精神,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参与,希望自己主宰和决定一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关心,难以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命令、控制、指责和冷漠,对别人的“指手画脚”“独裁专制”“包办代替”非常反感,天生地排斥任何的灌输和操控。自由、活泼、民主,对话的教学方式最为顺应和彰显大学生的这些对话品性,激发大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潜能。
再次,这是探索高深知识的需要。“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高深学问的核心和载体是高深知识。高深知识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创新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性质和特点。独白式教学的单向灌输、单一方法、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缺乏自主探索和缺乏互动争鸣的本性是与高深知识的这些性质和特点相背离的,独白式教学只能传授一些简单的常规性基础知识,完全不能成为高深知识的教学方式。只有探究、启发、互动、对话的教学才能与高深知识的这些内生性质与特点相适应,只有通过师生双方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对话研讨才能不断地去理解、发现和发展这种高深知识。
最后,进入对话,我国大学长期存在的独白式教学的种.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话正好与独白相对,对话是规避和解决由于独白所衍生的一系列教学问题的有力方式。对话还是一种修正和完善机制,它不断地解决问题,有效地联结和调动教学各方因素,推动教学渐入佳境。
“对话”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最流行的词语,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它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和价值取向,标示的是一种交往、沟通、互动与合作的关系,蕴含着一种民主、平等、开放、自由、理解与建构的新的精神与文化。对话教学对于我国大学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范式的变革。我国当前的大学教学正急需推行这种范式变革来回归教育的本真和重构大学教学的本性,来激发大学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安世遨,系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贵州省重点培育教改项目大学对话教学新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应用[SJG(2012)009]基金项目)
大学知识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都依赖于教学这一主渠道。只有关注大学教学,活化大学教学,才能焕发大学的生机,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价值。然而,我国当前大学教学状况却很不乐观,存在着诸如“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师生关系冷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互动不多等众多问题。
根据吴艳博士和陈永明教授2015年对全国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大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采取讲解式、搞“一言堂”的高达89.6%,认为教师以自己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的达81.6%,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相互讨论的高达90.6%,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或没有与学生交流的达83%,认为教师只按自己的节奏讲课无视学生反应的达66.3%,认为教师在上课时没有鼓励学生提问的达85.4%,认为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问题的达85.2%,认为教师没有虚心听取学生意见的有64.4%,认为教师要求学生听从统一指令的有67.6%,认为师生关系冷漠的有67.8%,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少的有82.8%,认为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或一般的达86.2%,甚至认为大学课堂存在着教学危机的也高达94%。
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核心和根本所在是“独白”,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是教学中的主体和主角,学生则为客体和配角,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单方面的“自以为是”的“讲演”,整个课堂机械沉闷,形式单一,学生没有或不能有效地介入教学过程,缺乏真正的对话和互动探讨,不能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诉求相适应,教学效果非常有限。
当下,从独白走向对话应该成为大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首先,这是大学教学体现和顺应教育之本真的需要,而教育之本真正是对话。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东西方教育源头上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对话的教育方式。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与三教九流的学生共同对话,自由讨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政治、人生和道德问题,在对话中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开通思维,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同样,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也是同任何可以触及之人的无限敞开的对话,“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将生命消磨在街头、集市、运动健身房和餐桌上,这是一种与每个人对话的生活”。苏格拉底一般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通过一系列交相争辩的对话“助产术”,不断揭示认识中的矛盾性,在“问答—归谬—修正”的过程中,启迪思想,探索真理,寻求正确的认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范本以原始质朴和本源天然的方式体现了教育的原生态和本真存在方式。大学教学应回归这种本真的教育,在无止境的探讨与对话中去揭示自然的真理和人生的价值。
其次,这是大学教学顺应和彰显大学生强烈的对话品性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思想活跃,行为方式多样,自尊心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争强好胜,敢想、敢说、敢干,渴望与人交往,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憧憬未来,热烈奔放,豪情满怀,具有开放、民主和平等精神,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参与,希望自己主宰和决定一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与关心,难以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命令、控制、指责和冷漠,对别人的“指手画脚”“独裁专制”“包办代替”非常反感,天生地排斥任何的灌输和操控。自由、活泼、民主,对话的教学方式最为顺应和彰显大学生的这些对话品性,激发大学生的自由个性和创造潜能。
再次,这是探索高深知识的需要。“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高深学问的核心和载体是高深知识。高深知识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创新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性质和特点。独白式教学的单向灌输、单一方法、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缺乏自主探索和缺乏互动争鸣的本性是与高深知识的这些性质和特点相背离的,独白式教学只能传授一些简单的常规性基础知识,完全不能成为高深知识的教学方式。只有探究、启发、互动、对话的教学才能与高深知识的这些内生性质与特点相适应,只有通过师生双方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对话研讨才能不断地去理解、发现和发展这种高深知识。
最后,进入对话,我国大学长期存在的独白式教学的种.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对话正好与独白相对,对话是规避和解决由于独白所衍生的一系列教学问题的有力方式。对话还是一种修正和完善机制,它不断地解决问题,有效地联结和调动教学各方因素,推动教学渐入佳境。
“对话”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最流行的词语,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精神。它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和价值取向,标示的是一种交往、沟通、互动与合作的关系,蕴含着一种民主、平等、开放、自由、理解与建构的新的精神与文化。对话教学对于我国大学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范式的变革。我国当前的大学教学正急需推行这种范式变革来回归教育的本真和重构大学教学的本性,来激发大学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安世遨,系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贵州省重点培育教改项目大学对话教学新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应用[SJG(2012)009]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