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博士创业“卖菜” 估值过亿
若水分享
1147
徐传超总是快人一步。在他连续跳级、16岁便从山东农村考上大学时,就有人预言,这孩子脑子聪明能念到博士。然而,他们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徐传超确实在23岁就考上了博士,结果却又成了一个“卖菜哥”。
这个19分钟就能跑完5000米的学霸,又把“神速”用在了卖菜上。徐传超用“互联网+实体店”的模式创办了以“季莳鲜”为品牌的农产品生鲜超市。不到两年时间,在天津中心城区已经开了22家连锁店。如今,“季莳鲜”已经成了天津单体最大的连锁生鲜超市,日均流水过百万元,员工370多人。
创新“农超对接”模式 真正实现物美价廉
烟台苹果、陇南蜂蜜、内蒙古土豆、玉田白菜……在天津市南开区西湖道的一家季莳鲜生鲜超市里,400多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这是一家围着老百姓厨房转的生鲜超市,最大的特点——便宜!”徐传超指着一种广西蜜橘举例说,这是从产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对面的罗江路菜市场,同样的一斤蜜橘售价3.5元。
为什么价差这么大?这就是徐传超的“季莳鲜”最大的秘诀,真正实现“农超对接”。
简单地说,“农超对接”就是让生产基地直通终端门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徐传超说,一个苹果,原来要经过“产地——合作社——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6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菜篮子里,“现在把中间环节减掉,让农民增收,也让普通消费者得利”。
听起来容易,然而保证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一整套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这恰好用到了徐传超读博士时学的专业——物流供应链。而他做的是一件正在颠覆这个行业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搭建一个农超对接的种植可视化与过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最终将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地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已经有人出一个多亿想收购徐传超的公司,被他婉拒,“建立农产品超市仅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徐传超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真正的目标是要打造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塑一个行业”。
曾失败两次赔了百万元“买”来成功经验
徐传超总是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岁那年,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他并不知道未来应该干点什么,“要不就再读读书吧!”硕士他选择了光电子专业,因为“未来很多东西都要和电子、电脑结合”。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时,他跑去江苏一家光电企业实习并参与新公司组建。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公司的研究成果,为这家企业申请了4个专利,其中2个专利实现投产,帮公司减税,大幅增加了利润。老板被这个年轻小伙子惊呆了,开出高额薪水挽留他,而他因为被保送清华大学光电专业读博士,“决定去北京看一看”。
出人意料地,博士还没入学他就放弃了,“因为想换一个专业”。随后,他考上了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物流供应链专业,也跟随导师做了不少项目。博士二年级,他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徐传超看到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机会——行业格局未定、市场大、竞争乱,“唯独有一个细分领域还没有发展成型,那就是生鲜和冷链物流”。
生鲜配送市场预期规模达到万亿级别,“从国家统计数据看,未来3至5年的冷链物流以21%的增长率发展。”而眼下的天猫超市、中粮我买网等大型电商主要配送旗下网站的生鲜产品,面向的大多是高消费人群,“我的目标是普通老百姓”。
随后,他开始实地考察。走遍了七八个省市的几十个农产品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跟农民聊天、与跑长途运输的商贩一起算账、跟种植基地大户讨教、和街头开蔬果店的老板商量合作……“常常在农贸市场待上一整个晚上,第二天接着到公司开会。”生鲜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坚持自己去走一遍,发现和摸索其中的问题。
即使这样,他依旧遭遇了失败。第一次,他做了一个车货对接服务平台,由于经验不足,“只有信息流、没有资金流”,一次性投入的90多万元全都赔了进去。后来,他又转型“生鲜物流平台”。“当时互联网创业风靡一时,很多实体行业都在向O2O(线上线下)转型。”徐传超想要打造一个生鲜物流平台,对接蔬菜产地和社区零售菜贩。然而由于对农产品销售行业缺乏了解,再加上难以解决农产品挑选、分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第二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又亏了100多万元。
赔光了自己以前打工挣的钱和父母给自己准备买婚房的钱,徐传超“买”到了一个宝贵经验:只有同时保证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通过提高效率与压缩成本,才能产生盈利与可持续性发展。
现在,徐传超自己做连锁店,把从产地运来的各种生鲜在店内进行挑选、分级,“先用蔬菜做试点,逐渐推广到水果和粮油米面,效果不错”。
徐传超对现有的老旧菜市场进行“生鲜商超化改造”。传统菜市场面积大,农产品种类庞杂,购物环境比较脏乱,农产品的品质和菜价也很难得到保证。徐传超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运营经验,运用互联网平台将菜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以现代化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菜市场购物体验,形成“互联网+菜市场”的新型社区菜市场平台,使菜市场具备私人订制、大数据应用、平台导流、产品推荐等功能,从而实现 “互联网+菜市场”的服务扩展与数据转换应用。
目前,徐传超已对西湖道菜市场进行升经改造,从菜价、购物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周围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季莳鲜也以每月新开一家连锁店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一直坚持扁平化管理,没有中层管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雇佣了300多名员工,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徐传超考上博士一度是家里最荣耀的事情。“听说我创业卖菜,父母起初确实挺失望。”徐传超告诉记者,一辈子向土地讨生活的父母吃尽了其中的艰辛,希望儿子能找个轻松稳定的工作,“每月挣个万八千工资,挺好”。
可徐传超觉得创业做农产品生鲜超市,是一件有情怀的事。
2016年10月,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出现大面积滞销,季莳鲜直接在当地预存了100万斤苹果,帮助当地果农渡过难关。“我们现在店里的红富士苹果都是从烟台产地直供,绝对没有打蜡,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徐传超还曾随天大经管学部师生一道赴天津蓟县,帮助解决蓟县苹果滞销的问题。首日便采购5吨滞销苹果放在季莳鲜超市直销。徐传超也发现,蓟县的苹果质量很好,但相对山东烟台、山西等基地,苹果产量还是不能保证,且缺少销售渠道,导致现在很多果农都放弃种植转而外出打工,他建议:“如果把滞销的问题一解决,农户就愿意留在家里,通过种苹果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精准扶贫,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社会问题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随后徐传超和天津大学援甘扶贫干部宋鹏又联手打造了针对甘肃陇南山货“农超对接”的精准扶贫方案,帮助当地山区盛产的优质农特产品,插上现代物流体系和销售平台的翅膀,构建一条产销一体化链条,最终实现商家、农民和消费者共赢。
如今在徐传超的超市里,有近20平方米专门展示推介陇南市名优特色农副产品的专区,有沙湾土蜂蜜、沙湾梅花椒、手工自制蜂糖酒、成县核桃、康县木耳、文县咂杆酒、祥宇橄榄油等50余种名优特色农产品。“超市不收取陇南特产专区任何费用,只为了以最低成本将陇南的特产推广到天津老百姓手中”。
他计划,未来,季莳鲜将打造“一县一品”的扶持计划。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打造适宜的单品扶持计划,以销定产、定向采购,达到农产品的可视化与可追溯。
徐传超越发感受到,“农超对接”一方面带活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也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就业;另一方面,便利了市民享用健康、生态、无污染的安全特色山货,实现了互利共赢。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民生的保障,我觉得这件事够我做一辈子的了。”徐传超说,“如果我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那也是很有意义的。”(胡春艳 通讯员 赵习钧)
这个19分钟就能跑完5000米的学霸,又把“神速”用在了卖菜上。徐传超用“互联网+实体店”的模式创办了以“季莳鲜”为品牌的农产品生鲜超市。不到两年时间,在天津中心城区已经开了22家连锁店。如今,“季莳鲜”已经成了天津单体最大的连锁生鲜超市,日均流水过百万元,员工370多人。
创新“农超对接”模式 真正实现物美价廉
烟台苹果、陇南蜂蜜、内蒙古土豆、玉田白菜……在天津市南开区西湖道的一家季莳鲜生鲜超市里,400多种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这是一家围着老百姓厨房转的生鲜超市,最大的特点——便宜!”徐传超指着一种广西蜜橘举例说,这是从产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对面的罗江路菜市场,同样的一斤蜜橘售价3.5元。
为什么价差这么大?这就是徐传超的“季莳鲜”最大的秘诀,真正实现“农超对接”。
简单地说,“农超对接”就是让生产基地直通终端门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徐传超说,一个苹果,原来要经过“产地——合作社——长途运输——一级批发——二级批发——菜市场”6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菜篮子里,“现在把中间环节减掉,让农民增收,也让普通消费者得利”。
听起来容易,然而保证这一切的实现需要一整套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这恰好用到了徐传超读博士时学的专业——物流供应链。而他做的是一件正在颠覆这个行业的事情。他正在着手搭建一个农超对接的种植可视化与过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最终将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指导产地的精细化种植和养殖,实现农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已经有人出一个多亿想收购徐传超的公司,被他婉拒,“建立农产品超市仅仅是创业的第一步”,徐传超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我真正的目标是要打造基于农产品流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重塑一个行业”。
曾失败两次赔了百万元“买”来成功经验
徐传超总是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20岁那年,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他并不知道未来应该干点什么,“要不就再读读书吧!”硕士他选择了光电子专业,因为“未来很多东西都要和电子、电脑结合”。在读研究生二年级时,他跑去江苏一家光电企业实习并参与新公司组建。以一个实习生的身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公司的研究成果,为这家企业申请了4个专利,其中2个专利实现投产,帮公司减税,大幅增加了利润。老板被这个年轻小伙子惊呆了,开出高额薪水挽留他,而他因为被保送清华大学光电专业读博士,“决定去北京看一看”。
出人意料地,博士还没入学他就放弃了,“因为想换一个专业”。随后,他考上了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物流供应链专业,也跟随导师做了不少项目。博士二年级,他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徐传超看到了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机会——行业格局未定、市场大、竞争乱,“唯独有一个细分领域还没有发展成型,那就是生鲜和冷链物流”。
生鲜配送市场预期规模达到万亿级别,“从国家统计数据看,未来3至5年的冷链物流以21%的增长率发展。”而眼下的天猫超市、中粮我买网等大型电商主要配送旗下网站的生鲜产品,面向的大多是高消费人群,“我的目标是普通老百姓”。
随后,他开始实地考察。走遍了七八个省市的几十个农产品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跟农民聊天、与跑长途运输的商贩一起算账、跟种植基地大户讨教、和街头开蔬果店的老板商量合作……“常常在农贸市场待上一整个晚上,第二天接着到公司开会。”生鲜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坚持自己去走一遍,发现和摸索其中的问题。
即使这样,他依旧遭遇了失败。第一次,他做了一个车货对接服务平台,由于经验不足,“只有信息流、没有资金流”,一次性投入的90多万元全都赔了进去。后来,他又转型“生鲜物流平台”。“当时互联网创业风靡一时,很多实体行业都在向O2O(线上线下)转型。”徐传超想要打造一个生鲜物流平台,对接蔬菜产地和社区零售菜贩。然而由于对农产品销售行业缺乏了解,再加上难以解决农产品挑选、分拣、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第二次创业又以失败告终,又亏了100多万元。
赔光了自己以前打工挣的钱和父母给自己准备买婚房的钱,徐传超“买”到了一个宝贵经验:只有同时保证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通过提高效率与压缩成本,才能产生盈利与可持续性发展。
现在,徐传超自己做连锁店,把从产地运来的各种生鲜在店内进行挑选、分级,“先用蔬菜做试点,逐渐推广到水果和粮油米面,效果不错”。
徐传超对现有的老旧菜市场进行“生鲜商超化改造”。传统菜市场面积大,农产品种类庞杂,购物环境比较脏乱,农产品的品质和菜价也很难得到保证。徐传超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运营经验,运用互联网平台将菜市场进行提升改造,以现代化设计理念打造全新的菜市场购物体验,形成“互联网+菜市场”的新型社区菜市场平台,使菜市场具备私人订制、大数据应用、平台导流、产品推荐等功能,从而实现 “互联网+菜市场”的服务扩展与数据转换应用。
目前,徐传超已对西湖道菜市场进行升经改造,从菜价、购物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周围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季莳鲜也以每月新开一家连锁店的速度快速发展。“我们一直坚持扁平化管理,没有中层管理,除此之外,我们还雇佣了300多名员工,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徐传超考上博士一度是家里最荣耀的事情。“听说我创业卖菜,父母起初确实挺失望。”徐传超告诉记者,一辈子向土地讨生活的父母吃尽了其中的艰辛,希望儿子能找个轻松稳定的工作,“每月挣个万八千工资,挺好”。
可徐传超觉得创业做农产品生鲜超市,是一件有情怀的事。
2016年10月,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出现大面积滞销,季莳鲜直接在当地预存了100万斤苹果,帮助当地果农渡过难关。“我们现在店里的红富士苹果都是从烟台产地直供,绝对没有打蜡,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徐传超还曾随天大经管学部师生一道赴天津蓟县,帮助解决蓟县苹果滞销的问题。首日便采购5吨滞销苹果放在季莳鲜超市直销。徐传超也发现,蓟县的苹果质量很好,但相对山东烟台、山西等基地,苹果产量还是不能保证,且缺少销售渠道,导致现在很多果农都放弃种植转而外出打工,他建议:“如果把滞销的问题一解决,农户就愿意留在家里,通过种苹果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精准扶贫,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社会问题也可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随后徐传超和天津大学援甘扶贫干部宋鹏又联手打造了针对甘肃陇南山货“农超对接”的精准扶贫方案,帮助当地山区盛产的优质农特产品,插上现代物流体系和销售平台的翅膀,构建一条产销一体化链条,最终实现商家、农民和消费者共赢。
如今在徐传超的超市里,有近20平方米专门展示推介陇南市名优特色农副产品的专区,有沙湾土蜂蜜、沙湾梅花椒、手工自制蜂糖酒、成县核桃、康县木耳、文县咂杆酒、祥宇橄榄油等50余种名优特色农产品。“超市不收取陇南特产专区任何费用,只为了以最低成本将陇南的特产推广到天津老百姓手中”。
他计划,未来,季莳鲜将打造“一县一品”的扶持计划。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打造适宜的单品扶持计划,以销定产、定向采购,达到农产品的可视化与可追溯。
徐传超越发感受到,“农超对接”一方面带活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也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解决就业;另一方面,便利了市民享用健康、生态、无污染的安全特色山货,实现了互利共赢。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是民生的保障,我觉得这件事够我做一辈子的了。”徐传超说,“如果我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那也是很有意义的。”(胡春艳 通讯员 赵习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