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教育新闻 >

去行政化 高校无法只身前行

若水分享 1147
  北大提出在院系一级去行政化改革,再次把大学去行政化的命题摆在了公众面前。

  大学去行政化,话说白一点,就是去行政级别。这个话题是老话题了,估计敢公开反对的没有几个人,因为这个话题存在理论正确性。大学就是大学,怎么也论起做官了?你看美国的大学,英国的大学,哪个有行政级别?当然,还隐含了一个话题,一旦有行政级别,就涉及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问题,听谁的?

  可是,我想反问一句: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会有行政级别?难道只有大学有行政级别,其他就没有了吗?

  大学、中学、小学、企业……连社会团体也有行政级别,部级,副部级,正局级,处级,科级,几乎覆盖整个系统,纷繁复杂。

  这就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体系特点。各种隐性、显性福利待遇都与这种级别密切挂钩,没有了行政级别,就没有了各种福利待遇。比如,部级医疗待遇和局级就有明显的区别,局级则和处级也不同,退休后工资也因级别不同而不同,林林总总涉及很多方面。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里,大学只是很渺小的一部分。

  美国的大学校长,他们的薪资是多少?何况他们很多学校还是私立性质的,我们呢?我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校长年薪动辄五六千万港币,内地可能吗?

  赋予大学校长行政级别,只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环节,取消这个局部体系的级别几乎不可能。原因很简单,它涉及几乎所有社会管理与服务部门的调整。比如,财政部是否还需要给高校单列一个公务报销体系?劳动人事部门是否还需要给高校一个完全不同的薪酬体系?

  我相信,很多校长老师是支持这种改革的,但是在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在与之相关联的福利、薪酬待遇等调整没有到位前,恐怕不会有太多人支持大学取消行政级别。我并非反对高校去行政化、去官僚化,我只是想提醒,去行政化,高校无法先行。因为要修改这个体系,需要对整个社会治理体系进行系统修改,全局不动,只动枝节,几无可能。这些年来高校去行政化,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原因也在这里。相比高校,国企的去行政化改革似乎要容易得多,但多年下来,也几乎没有太大进展。

  与去行政化的观点直接相关的是,舆论一直强调教授治校,这也是去行政化一个重要基础理论认知,对此我不能完全赞同。

  上世纪90年代,著名华人学者田长霖出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这也是第一次有华人学者出任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田长霖在谈到他做校长与教授的区别时,用了一个字表达了这种刻骨铭心的区别:钱。大意是平均下来每天他需要搞到100万美元的捐赠,否则学校就难以为继。

  英国高校管理体制更为明显,有一个名义上的校长,但同时有一个执行校长,名义上的校长更像一个招牌,执行校长才是真正的校长,其原因就是强调校长首先需要有经营管理能力,而不是学术能力。因此,校长首先是一个管理人才,是教授中的优秀管理人才,而不能只是懂得治学的教授。

  我并非反对高校去行政化、去官僚化,我只是想提醒,高校无法先行,因为做不到。(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1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