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至深的职场励志文章
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为某些只有自己才能感知的来自内心的召唤,走在路上无法停息。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感悟至深的职场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为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
职场上,是否要加班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曾经有人向我请教过这样的问题:
作为新人,是否应该通过加班来迅速博取领导(老板)的好感呢?老板是否更喜欢那些愿意天天加班的人?
答案:是的,老板确实会更“喜欢”那些天天加班的人!
但我们必须清楚,工作又不是和老板谈恋爱,核心目的是提高收入、地位,在企业内部获得更好的职位和更大的话语权。所以我们会遇到下一个问题:
老板是否更倾向于给那些天天加班的员工升职加薪呢?
答案:升职加薪和你天天加班不会有很大的关系,至少比你想象得要少很多。
这个答案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却是职场最普遍最真实的状况。
如果你在不同的企业工作过,会发现几乎每个公司都有那么几个任劳任怨,天天加班的老黄牛。他们认真工作、默默奉献,在公司有着不错的口碑,貌似和所有同事都关系挺好。然而你也会看到,他们可能已经在公司呆了十几年了,却还是普通员工。可能工资加了一点,可升职却每次都和他们无缘。
针对这种情况,你肯定也听到过类似的评论:都是公司的体制不好,能说会道的都上去做领导了,真正做事的反而没有机会;公司也太不公平了,这世道就这样,看多了你也就习惯了;老X是个好人,工作也非常认真,吃亏就吃亏在太老实了,才这么多年都没有上去。
如果你也认同了这些观点,那么你再也不喜欢加班了。对公司的事,除了勉强做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其他事情能不碰则不碰。因为你觉得:反正老板也不会因为我加班,做了更多事情就青睐我,那么我何必自找苦吃呢。
为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职场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心路历程。然后从当初的热血青年,变成了后来混吃等死、无所事事的“老年人”,人生完全没有希望。
我见过非常多职场中事事事不关己,天天怨天尤人,从来不加班准点走人的员工,基本上,100%都没啥发展,终其一生,也只能在原有岗位上拿死工资勉强度日,而且过得非常不开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多人对“努力工作、天天加班”寄予厚望,并且和升职加薪联系起来,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强。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老板都喜欢天天加班的人?
道理很简单,只要不是傻子都喜欢啊?有员工加班,说明他工作有激情,可能对公司有较强的认同感。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加班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还能在公司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老板眼中的良好,就是人人都很认真拼命)。
而老板为此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只要适当表达对这名员工的喜欢就可以了!有良心一点的,还会稍微给长期认真加班的员工涨一点工资,但通常也不会太多。
所以,对老板来说,青睐和表扬“喜欢加班的员工”是一件性价比非常高的事情。投入小,产出大。这么说有些腹黑,可几乎所有老板都是这么干的。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啥天天加班和升职加薪关系不大呢?
老板管理公司有三大武器:职位、薪水、荣誉。其中职位和薪水都是强有力的管理工具,但因为薪水往往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不清楚,所以职位的效果更加明显。也就是说,这三者的效果是递减的。
假设老板要给一名员工升职加薪,意味着这就是一系列内部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即便他是老板,也需要非常慎重。大多数人都会采取下面这条原则:
优先提拔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更不可取代的人
那么,认真工作、天天加班,就意味着你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效益,不可取代了吗?显然不是的!因为还可能有下面很多种情况:
1、你工作效率低,需要靠加班才能勉强完成任务
2、你只是表面在加班,只是留在公司刷网页看视频而已,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工作
3、你能力有限,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算加再多的班还是解决不了
4、你加班干了很多活,可都是没技术含量的活
……
很显然,这种形式的加班,除了让大家觉得“你很努力”之外,对公司的实质性帮助是很小的。关于这一点,你的同事或许不知道,但是你的老板肯定非常清楚。
好了,现在换位思维,假设你是老板,手下有两名员工。一名能力平平,但非常努力,天天加班(尽管没解决多少问题),另一名每天准点走人,可是搞定了很多关键的问题/客户。现在有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你会给谁呢?
你可能会大力表扬那名努力的员工,每个月加500块工资。然后在合适的时候,提拔那名准点走人的员工,工资可能升个50%甚至Double,同时暗示他也要多加班。
没多少老板会天天琢磨如何剥削员工,这样的傻逼往往做不长久。大致上,他都会采取最合理的方式来分配利益。只不过,老板眼中的合理,可能和员工眼中的合理不一样而已。
我发现,很多人都在通过加班的方式来博取老板好感,期望赢得发展机会。一旦没得到满足,便喋喋不休的抱怨,把公司和老板都骂成一坨屎。
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无能作掩饰。因为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无需加班也能得到机会。但是他们做不到,所以只能采取加班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最容易操作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而这种方式,会让他们把大量时间都浪费掉。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公司,都是无所事事,做表面功夫。因为如此,所以也就没时间投入在学习和自我提升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长进,年龄越大越没竞争力。
想真正在职场顺风顺水,其实只要把握好三个问题就足够了:
1、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为公司带来实质性效益的能力
2、能和同事良好协作,能为创造更好的公司文化贡献力量
3、关键时刻能打硬仗,比任何人都拼,该放松的时候也能放松自己
如果一家公司仅仅是因为你喜欢加班就把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可能它距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励志文章2:朋友圈那个随便辞职的年轻人,后来活成了什么样?
前些天,一个读者问我:
辞了职,现在后悔了,又回不去了,该怎么办?
“老实说,当时把辞职后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出来之后才知道,一切从头开始,而寻找这个开始的感觉,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我只给了他一个建议:学一项本事,越精通越好。
我说,我想梳理一篇文章,给许多希望辞职的年轻人,他说,你可以以我的例子开始。
大概是因为大家知道,我是从体制里出来的,目前看上去活得还不错。这里,我要重点划一下,是“看上去”。
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后台问我:
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辞职,我该怎样过上想过的日子?
我不知道做什么,就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我不知道该怎样努力,但我又不喜欢当下。
我觉得在这里,大多数人有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辞了职,就有可能过上你喜欢的日子;不辞职,你可能永远过不上你喜欢的日子。
但你要知道,取决你过上自己想要生活的,不是你的职业,而是你的能力。
一、如果你什么都不会,不要随便放弃你现在的工作
你至少要学一项技能,学满七分,并且有能力超过你当下的工作,再来思考辞职这件事。
现在有一种鸡汤学是,年轻,一定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所以,哪怕一无所有,也一定要去追求。
有一个小男孩来找我,二十六七岁,辞了体制内的活。他说,我怎么感觉一点都不开心呢,没钱没工作还没自由。
我问他,你会干什么,你大学学什么专业。
他说,大学的知识早就忘记了,毕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考进了体制。不太适应,觉得太无聊了,就出来了。现在呢,好像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
“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才有可能匹配什么样的工作。你考进体制,说明你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同龄人差,也非常适合机关工作。但你盲目出来,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不要随便辞职,年轻人不要把辞职当儿戏。
你不知道做什么,也不会做任何事的时候,你想让这个社会如何接纳你呢?
那些本是平凡人,想一跃而上,手无寸铁,却成为落魄小王子的故事,一点都不感人,甚至听上去特别无知无能无本事。
二、不要让情绪左右你的选择
我从来不赞同冲动型辞职,而大多数人辞职,就是因为情绪不对,所以带着情绪,放弃一份工作。
有一种叫风险成本。
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勇气,但你要懂得,把风险成本控制到最低的时候,再去辞职,会大大提高你的抗风险能力,和降低你的风险成本。
“我在这里工作不开心,所以我辞职。我在这里感觉郁闷,所以我辞职。我被上级批评,被同事排挤,我辞职。”
我觉得,比辞职更重要的是,你更需要知道:你为什么工作不开心,为什么郁闷,为什么会被上级批评,同事排挤。
以及说到底,为什么这个人是你,不是别人。
你没有分析出原因而辞职,在进入下一份工作之后,90%可能进入同样的死局。因为,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你选择了逃避,而不是先找到答案。
三、别人的路对你来说复制性不强,你要知道你的核心竞争力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很流行,辞职后浪迹天涯,看世界。关键是,那些所谓的“浪迹天涯”看上去都是有钱有闲,还人美活好。
于是,所有年轻人都做起了一个梦。辞职,去旅行,然后写书,然后成名,然后发大财,贴上“自由自在”的标签。
我写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她当时太羡慕这样的生活了,辞了职去旅行,幻想着有朝一日“朝九晚五中,也浪迹天涯”。
确实,因为这段经历,有一段时间,有人找她写稿,也有一点收入来源。
然而,渐渐地,她发现,入不敷出,积蓄在减少,收入并不能支付开销,甚至不敢问家里要钱。
一旦生存造成问题的时候,或者说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时候,很多人是会产生自我怀疑的。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就说了一句话,还是回来吧。
你辞职去旅行,其实是想辞职获得生存。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真的合适。
因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这里,你却一意孤行。全凭运气做事,往往显得很被动。
所以,我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经常会问他一句话:你会做什么。
那些你想走谁的路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否有他的核心竞争力。
人的路不可复制,就像人的经历也不可复制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只有殊途同归,少有先因后果。
我不鼓励年轻人随便辞职,但我也鼓励那些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年轻人,看看外面的世界。
辞职不是一概而论的事,你要有穿越山川湖海的本事,才能跳出原来的江湖来闯。
世界,那么大,我们是该去看看,但首先是活下来,其次是去看看。
励志文章3:那些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的最终未来
此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给了一些漂泊在北上广深苦苦追寻或苟延残喘的年轻人们一点小小的建议。但说来惭愧,我自己就是一个离开小县城在大城市里蜗居着忐忐忑忑勉强维持生计的年轻人——我看着自己佯装过来人一样的分析真是感到自己咋那么不要脸——但欣喜的是,很多读者看了以后都留言说帮助他们解开了心中的焦虑,真是感谢。
但事实上,在那一篇文章里,我只是讲到了来到城市不久的年轻人的焦虑与选择,但这却远远不是全部。当我们还年轻,当我们的父母还身体健康,当我们还没有养育孩子的压力,当我们看到我们的收入依然在不断增长——我们所将要面对的真正的问题还没有到来——那个不可知的未来依旧不可知。
最近,我去上海参加一个行业论坛,和几位圈子里的前辈聊天。他们大多数是外地人,来到上海十多年了,他们有车有家庭,在上海有着按揭付款的房子,但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没有上海户口,他们年薪多数在50万元左右。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收入也算是奋斗的一个顶峰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财富拥有的程度,也算是中产阶层吧——照理说,中产的生活应该是最为幸福的,但事实上,这些在大城市的新住者们却都异常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比年轻奋斗的时候更甚——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
留在在大城市?没有户口,孩子的教育是最主要的问题,迟早要回去高考。家里的父母双亲逐渐年迈需要照顾,而他们却在千里之外。哪怕你有了足够牛逼的经济能力你要把父母全都接到大城市,可是你的父母真的愿意吗?他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再被逼无奈断绝自己所有的熟人联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而且连医保社保都不一定搞的定。再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是一个人一生的最大理想,可是呢?
那难道在事业成功之后,赚了钱之后就回老家去?回去干什么呢?当习惯了大城市里的公平竞争和日新月异,回到那个闭塞又处处开后门的小县城,我们真的能适应吗?我们明明可以再努力一下就获得更大的成功,为什么就放弃了呢?
我们赚了钱回到小县城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做互联网、做营销公关、做新闻媒体等等的工作,你回到小县城面对的是一片无助与迷茫。你把赚来的钱投资搞个小饭馆?开个小超市?或者托后门去去当地的事业单位挂个职位?呵呵,你一个离开家乡十几年人,根本无法再重新回来融入当地的圈子。
那么,未来究竟在哪里?
答案就是,根本没有未来。
未来和你的奋斗、你的收入无关,和你能不能买得起大城市的房子无关,和你有多少的积蓄无关(那1%的超级富豪暂且不论),你所面临的是一个矛盾,一个来自于你的家庭的压力,来自于这个国家这种制度的限制的矛盾:就如同我之前所说的一样,你以为你足够努力就能获得自由,但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网在限制着你——这就是你所背负的家庭——你的父母、你的爱人的父母、你的孩子——虽说父母是无私的,但你的父母绝不应当为了你的梦想和选择而失去自己的生活——还有你所面临的制度:户口的难题、看病的难题、买房的难题——一切的难题你无法解决。
但你如果回到家乡呢?就如同三十多年以前那样,你在计划中长大,然后接收了国家分配给你的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那时候你生活在一个极其稳定的,几乎一成不变的年代。人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没有变革,没有挑战,当然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个人服从国家安排,服从组织分配,那个年代差不多就是这样,可以一眼望穿自己的人生去向。组织会帮你安排好一切:吃食堂,住宿舍。而你也不用为孩子的事情操心,反正孩子的成长路径也和我一样而已——那个时候,你也不会羡慕所谓的大城市,一来你根本没有资格去大城市工作;二来所谓的大城市,也并没有多少更繁华的地方——也许这种生活也是不错的,这可能是就是如今很多人想要的稳定、文艺而小资的生活——然而,这种病态的稳定带来的却是普遍的贫穷与人性的压抑——于是这种制度这种生活,轰然倒塌。
在那个时代,以为自己可以稳定一辈子的年轻人们,在这一套生活规则倒塌的时候迷茫无措,他们觉得自己被骗了——但其实,只是自己的内心骗了自己。
三十多年前,那些拿着铁饭碗的年轻人,永远都不会想到下岗和破产,永远不会想到股市和理财,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房子是商品,永远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北漂一族。这就是变化啊,永恒的变化。
理解我所说的了么?我不知道漂泊在大城市的最终未来在哪里,因为我所有的分析、研究、展望都只能是基于现有的生活模式和制度去分析:但是变化实在太快了,这个国家正在艰难地转身,我永远都不知道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世界的样子——哪怕我翻开历史,哪怕我分析从经济角度去分析,我也不知道——历史哪怕再相似,也不会永远都一模一样。
所有怎么办呢?我取了一个这样的标题,然后自言自语说了一堆没用的废话?
但这些,真的不仅仅是废话。
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想要生活得更自由,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不安。你想要稳定与安全,就必须按耐自己躁动的心。这是常识而已,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自己的选择,只能自己来做,并且对你所做的选择负责——这就是生活。
未来不可知,未来不可期,哪怕是邓公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无论用什么方式过河,我们只要到对岸去就好了,而对岸是什么?对岸就是快乐与幸福。
战乱中长大的40后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经历了饥饿和贫穷的5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以为把握了未来的60后却不小心失去了未来,再大变革中成长的70后当时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现在回首过去,这一切都太清晰了——在大城市中用青春交换梦想的80后、90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也许,二十年后,就清晰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好的自由和财富;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最多的迷茫和焦虑。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做好当下,保持自己当下的快乐与激情,仅此而已。至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向前,其实鲁迅早就说过了:这个世界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