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励志文章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致当代大学生的青春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不知所措的时候,就朝着你喜欢的方向努力跨一步
幼儿园时的一个春天,我被妈妈带到纺织厂,放在宽敞的仓库里山一般高的布匹中,请仓库阿姨看着我,给我留下一堆从厂图书馆里借来的售价三毛八分钱一本的连环画。连环画每一页一幅图,一幅可以意会的图,或喜或怒,下面有浅显的解说文字。在我还只能约略将一些关于省份、河流和花朵的名字与语言对位的年纪,图画拯救了我:它们是连贯的断片,连缀成一个个故事,可以与电视屏幕或现实生活辉映。
我识字之后,最初与我做伴的是《杨家将》《说唐》《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于是白马银枪、辕门刁斗、沙场尘烟,成了我最初的幻想世界。每次读金戈铁马读紧张了,就抬头看看暑假的晴朗天色,很容易消解这种恐慌。就这样,我读了《水浒传》《荡寇志》与《三国演义》,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时我当然不明白,在《鹿鼎记》末尾韦爵爷如何在满汉问题上难倒了黄梨洲等四名大家,以及成吉思汗自问是否英雄时的酸楚意味。只是读这些古代故事,流连于塞北江南、青山绿水、衣袂长袖、刀枪剑戟之间。
小学毕业时,我读了李青崖先生译的《三个火枪手》。本指望看到豪侠击剑,却被老版小说中的插图迷住。骑士帽、击剑短裤、剑与酒杯、巴黎的旅馆与衬衣。于是顺理成章,那一夏如蚕食桑叶,沿经顺络地跟着线索读。再便是读了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里面拉斯蒂涅也是,年轻气盛就想在巴黎当野心家……我关于兵戈剑侠的爱好,被欧洲的街道剪影取代。象牙、水晶、胡椒、绒毯、美术品、砂糖、葡萄酒、罗望子、洋枪、玻璃、玳瑁、杏仁、丁香、烟草、咖啡、乳香、小麦、奥德修斯的远洋航行、终将成为基度山伯爵的马赛水手、葛朗台的箍桶生意与荒凉住宅、罗切斯特先生与简·爱絮絮说话的庄园、安德烈公爵与拿破仑彼此遥望的战场。
是的,我大概是从小喜欢读书和写字。
小学时,在我的记忆里,看那棕色的球旋转着,在木地板上敲出嗵嗵之声,加上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吱声,让空荡荡的球馆显得尤其寂静。我坐在场地边上,看着他们跑来跑去,看我爸爸和他的同事们来回奔跑。球飞向篮筐,一次又一次。
我曾经在电视上、在学校或者在某个工厂的篮球场上,看到一群人在烈日下奔跑着,将一个球抢夺又抛出,球在一个破旧的铁筐上飞舞跳动。到黄昏,我看到一两个或者三四个不高大也不健硕的身影,在篮球场上轮流做着机械而简单的练习。球也许会滚到脚边,然后,疲惫的练习者转过布满汗珠的脸,请你将球抛回他们身边。
“哎,帮忙抛一下!”
是的,我大概从小喜欢篮球。
2002年我去上海读大学,父母给我定了电子商务专业,我跟父母订了个协议:
大学的一切,我自己来。我会拿到学位,不至于中途退学。前提是,我做什么,父母不能管。
大一到大二,除了完成学业,我自己默默写东西。那时我没多想什么,只觉得自己喜欢写东西,那就继续吧。到2004年3月大二下半学期,我出了第一本书,拿到了第一笔稿费。我拿稿费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剩下的拿去交了三个月的房租。于是我离开学校宿舍,独自居住了。
到2006年,我大四,出了第四本书。大学毕业了,我没想去找工作。知道单靠写东西养活自己很艰难,是后来的事了。
2007年3月,北京某学院找了我以及一些同龄作者,去开了个会议,大概意思是:先到此学院来学习一段时间,然后进入各地某协会,最后入全国某协会。我感受了一下氛围,盘算了一下,回到上海,开始写体育专栏——因为我大概明白,自己得靠写点什么活下去;那么,写什么既不用加入组织或挂靠单位,又能遂自己的意愿呢?
我小时候是看着打篮球长大的,那自然就是写NBA啦。
也是2007年夏天,我决定去巴黎。为了攒钱,我开始加工作量。2008年至2010年,我还兼职在上海某频道做了解说嘉宾。当然,最初去做解说嘉宾,也多少是为了圆自己中学时给父亲吹的一句牛:“将来,我自己要去解说篮球!”
现在想起来,都是小时候扎的根。
2008年至2012年,漫长的折腾和准备。我来者不拒地写约稿挣钱,在上海找法语课上,之后,申请学校、准备材料、做公证、考试、面签、递签、被拒签,重新上课、考试、面签、到银行开账户流水、找房子、递签……
2012年8月底,我第二次去面签时,面签官说觉得我似曾相识,她记得我是那个“写字的男生”。
用法语对答完后,她开始问我英语问题:“聊聊你对巴黎的想法。”
我说,我读的第一本西方书是我爸收藏的《三剑客》,里面的达达尼昂年轻气盛,啥都不知道,就跑去巴黎。第二本西方书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里面的拉斯蒂涅也是年轻气盛,就想在巴黎当野心家……有些念想是小时候就有的,可能到最后会觉得天真,但总得到过那里再说。
然后,面签就通过了。
2012年秋天我到巴黎前,有一位编辑替我担心,说我出了国,是不是国内的关系会全部断裂,以后怎么生活?我说,不知道,但只要还能写东西,就不算糟,慢慢来吧。
然后,我就慢慢来到了眼下这时候。2012年至2015年,这位编辑老师为我出了四本书。她说:“你总说慢慢来,但写东西可一点儿不慢啊!”
偶尔会有人问我:“做自由职业是不是很自在很开心,是不是特别轻松?”
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世上的事,苦和累总得占一样。
自由职业者做到后来,大概都有这种感觉:
小范围内,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大尺度上,并没有那么自由。
因为自由职业者首先有养活自己的压力。即便不必为生活担忧,大多数人也都希望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并收获快乐,不希望浪费时间。而这种“不希望浪费时间”,会始终驱动着自己。所以,自由职业者知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知道自己境遇的起伏和自己的认真程度是相关的,甚至越认真工作,就可能收获越多的自由。所以,自由职业者真正需要说服的,通常不是老板和家里人,而是自己。
回头看看我自己走的路,如果有什么教训,那就是:
当暂时迷惘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闲下来却又有罪恶感时,那就去干活吧——不一定是写东西,可以是读书,可以是锻炼。总之,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做点儿什么。
2014年我开始跑步,慢慢学会了更多的东西。
以前不跑时,我会相信心情决定一切:心情抑郁了,一下午都不动弹,容易累。跑惯了之后,我会第一时间思考:是不是身体缺水?是不是坐姿不对导致的疲劳,疲劳反过来影响了心情?
跑步会让人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跑惯了,你很容易就明白,意志和情绪其实是受身体状况摆布的。
跑久了,真的不用检查身体,一是身体会比不跑的时候好一些;二是身体哪儿不好了,跑步者比不跑步者大概要明白得早一些。
于是到最后,跑步会让你对自己的身体有相对的控制能力。你会相信身体是一架机器,你知道如何保养、如何摄入营养、如何驱动、如何训练。
应用到其他事上,也是如此。
对自由职业者而言,早起这事开头最痛苦:克服疲倦、体温及其他各种生理不适,硬爬起来了,总情不自禁地想找个借口继续睡;但过了这一阵儿,就有一种“哎,好像白捡了半天”的感觉,好像逃课成功似的,清净爽朗。而且到下午想睡个午觉,也心安理得:“这不是早起了吗?补个觉也应该。”晚起则反之,爽一小会儿,罪恶感持续一天。(www.52shuquwu.com)
坚持跑步和写作,也让我明白人的潜力是很大的。比如说,告诉2007年的自己:你可能以后每天都得写一两篇稿子,那时的我一定瞠目结舌。但你习惯了这种分量,就像做无氧力量训练,不断给自己加力量,就会发现,还好,还承担得下来。
也许,跑过步的人一般都会有同感:比方说,你用5分半的配速跑,跑了两公里累了、喘了,走走跑跑,磨磨叽叽,最后可能用一个小时才跑完5公里;但是如果你适合的配速是7分钟,你可以不停地用35分钟跑完5公里——一时的快当然很爽,但以适合自己的节奏不停地跑,最后可能会跑得更远。
以前写到过,哪怕我在旅途中,也可以写东西。这种技能并非与生俱来。我也会在旅途中觉得闷,觉得不想写东西——就像每个跑步者都会瞬间涌起“今天不想跑,歇一天吧”的心情。但如果习惯了这种负担,就无所谓了。
一切都是在觉得厌倦或低潮的时刻,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无论是工作、读书还是锻炼——迈出一步。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踏出第一步之后,更要一直勇敢地跑下去。一路上会有艰难、痛苦、不易,只有不断尝试突破旧我,打败过去,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一直等待、停滞不前,就永远无法触及终点。
励志文章2:逃避很轻松,但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的数学成绩从小就很差,或者说,任何需要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我都考得非常差。
为了不让你对我的文科成绩产生过于美丽的误会,我还是换个更准确的说法好了,我所有学科都烂得一塌糊涂,但我的文科成绩即便再怎么糟糕也还是糟不过理科。
高中时我的物理和化学成绩一般不会超过四十分,因为持续性不做作业,化学老师都不愿让我上她的课,所以大多数化学课都是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靠着发呆打发掉的。
如果哪天我没来得及参加考试,化学老师也许还会有一点高兴,因为我的缺席少说可以让班级的平均分上升零点五个百分点。
不努力的人生有什么好呢,大概就是在成绩排名公布的那一刻,你的姿态能够表现得稍微拽一点,不那么狼狈一点,至少你可以满脸不屑地告诉全世界,老子之所以只考出这么点成绩全是因为老子不愿意好好地努力(而不是因为反应慢半拍或是脑子不好使)。
文理分科后,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我的地理成绩终于成功打败数学成绩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成为我高中生涯最烂的一门学科。
我看不懂洋流图,我说不出大气环流跟三圈环流有什么区别,而那些根据晨昏线来判断地方时的题目我几乎不曾做对过。
对于地理知识我一窍不通,我唯一知道的是地理老师脾气很不好,其他老师的作业可以不交但是她布置的作业一定要记得做。
我是个多劣质的人呢,摊开来揉碎了讲吧,即便我的成绩已经糟到这步田地了,我还是特别瞧不起那些考得不好但却一直很努力的人。
我觉得他们真的太丢人了,本来就已经不够聪明了还好意思表现出一副那么卖命的样子来,我觉得他们这样做除了把自己的愚笨暴露得更彻底之外对于个人形象的塑造没有一丁点好处,他们真是蠢爆了,我担心后段生的脸都要被他们给丢尽。
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个蠢货,我选择通过不断地骂别人是傻比来让自己显得不傻比,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和傻比划清界限,我以为这样我就可以把自己表现得像个聪明人。
除了喜欢到处瞎叽吧瞧不起其他人,我还会不分场合地甩出一些尖刻的词汇来嘲讽某个人,哪怕那个人从来不曾伤害我,而我会这样做纯粹只是因为我喜欢看别人尴尬,我觉得人类窘迫的样子看起来特别有意思。
我脾气古怪而且自私自利,我和十二星座的人都没法好好地相处,我的闺蜜在我每一年的生日都给我送来礼物或祝福,但她们的生日我连一次都没上心过。
逃避向来都是最轻松的活,我把自己人生的失败全怪罪到父母身上,我还自以为幽默地对他们说,就是因为你们一直都不肯好好努力才导致我现在不得不努力。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也已经有预感,等到哪天我老得生活不能自理了,我的子女会一个个戳着我的鼻子破口大骂:就是因为你特么不肯好好努力所以我们才需要到社会上去和别人拼命。
励志文章3:20岁的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20岁,实乃人生中一个尴尬的年龄。有些同龄人已经早早的步入社会,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已经结婚,整日忙于处理生活的一地鸡毛。当然,更多的同龄人呆在大学,忙着出国、忙着考研或者忙着找工作,对未来有一点自己的想法但还是看不清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
20岁,想步入社会,没资源没人脉,出去打工受气吃苦不可避免;想逃避成长,看到同龄人朋友圈里做出的一番番成绩,内心还是会有不甘。
曾国藩有着“半圣”的称号,但据史料记载他是个笨人。在接连几次科举不中后,他花光身上所有盘缠买了一套二十三史抱回家,在书上圈圈点点,硬是呆呆地研究了一整年。
历史为我们讲清人性,而为人处世的奥秘都在人性的知识之中,曾国藩后来的功成名就,跟他下的笨功夫有着密切的关系。
年轻气盛,首先要修炼的心态,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白白浪费时间。在“努力+认真”的基础上,20岁开始做些什么,可以在5年后受益匪浅?
一、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还记得自己大一的时候,去看各企业来学校的校招场面,除了一些理工科性质比较强的岗位外,有一种岗位处于刚需地位,几乎每家公司都需要相关的人才。
无论你叫它文案策划也好,还是内容运营也好,或者是秘书工作,“笔杆子”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不必多说。
当时刚过完20岁生日,正处于大学生活的迷茫期,极度厌恶专业课和应试考试,但人总要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便下定决心重拾记日记的爱好,那时简书正处于平台红利期,里面有很多通过写作实现了年薪百万,看着一个个励志的故事,便开始坚持每天读书写作的生活习惯。
两年过去了,我扎扎实实地写了50万字,读了将近200本课外书,内容涉及经济、营销、心理、历史等各个方面,拓展了自己的认知,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了我对知识的热爱,再回过头来看专业课,才发现那些内容都讲的是领域内的底层逻辑,从此真正地爱上了学习。
培养写作表达能力,不仅能开阔视野,还能帮助你在大学早早地实现经济独立,除此之外,在混圈子的过程中结识的朋友,都能在将来步入社会后成为你宝贵的资源财富。
二、开启多学科自学模式
这段系统地阅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生平著作,书中记载了德鲁克在青年时的一段经历。德鲁克上大学时经常翘课,到报社找了一份记者工作。由于记者做采访工作需要了解大量不同领域知识,德鲁克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疯狂吸收不同学科的精华。
记者的经历让德鲁克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据记载,德鲁克每三年就能够系统地学习完一门学科,他的知识触角伸得十分广泛,看待问题形成了多元化思维,所以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我们在大学接受的教育远远不够,经济学、法学、营销学、广告学、心理学、编程、英语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与其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如提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在华师大听过一次HR的座谈会,有位嘉宾提到现在各公司最需要的是“U盘型”的人才。什么意思呢?就是公司需要他掌握什么知识,他能像U盘一样很快地复制粘贴。
自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能力,越早开始培养自学的习惯,越能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社交与能力并重
“竞争思维”的观念长期以来占据着我们的大脑,一切事情仿佛只有成为最强者才有去做的意义。
《人类简史》中记载了这样一则事实:我们的祖先智人在当时所有的人种里并不是身体最强壮、最有力量的。最后却在残酷的原始环境中生存了下来,打败了简直可以一挑五的强悍人种尼安德特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仅仅限于高中的生物课本,现在才发现它是一句真理。
我们最应该追求的不是成为第一名,而是适应身处的环境,腾出部分精力去关注身边发生的变化。
混自媒体这一年半载,真正见识到了风口的力量,机会不会亲自送到你面前,你需要亲自走过去抓住它。让你的人生迎来爆发的除了平日勤奋的积累,最关键的是抢占别人还未察觉到的先机。
“适者生存”在经济学上就叫“比较优势”,这种视角的关注点在个人身处的团体中,大到国家,小到社团。
在提升个人的素质同时,一定要关注同团体其他成员的互动。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互动的过程中你的努力带来的收益会放大好几倍。
励志文章4:每天努力一点点,一点点就够了
1
我有一位同事小林,刚到公司来的时候,她只是一名清洁工。
因为家境贫寒,还没上完高中就被生活逼到了社会上,这份工作,在当时已经让她很满意了。
每天看到公司里的那些衣着光鲜的白领,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她向往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如她们一般活得有声有色。
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报了英语班,她非常刻苦,每天上班都带着英文词典,利用休息的间隙背单词。
这样的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以后,她的英语水平与日俱增,能与外国同事进行简单的交流,这让老板对她刮目相看,破格晋升她做秘书。
秘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还要帮助老板解决很多突发且棘手的问题。这对于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小林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小林是如何应对的呢?
继续学习。她除了把工作做得周到细致之外,她还认真研究公司的各种文件,熟悉公司每个部门的业务。除此之外,她在业余时间,还报考了一个职业培训班,每个周末都去上课,风雨无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小林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后的工作,小林越发努力,她的工作能力越来越突出,成为老板不可或缺的助手,也成了全公司的核心人物。
有人询问她的成功秘诀,她说:“每天努力一点点。”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让自己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那么,成功就离自己不远了。
2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朋友,有一次,她跟我分享了一个关于他的学生的故事。
这个学生叫小康。他在高考中以全市第一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其实,这个优秀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是很出众。
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一直处于二十名左右,而他的同桌永远是第一名。有一次考试后,他考了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他真的很努力,对学习一丝不苟,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一丝懈怠。
虽然他的成绩直到初中,都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但是,有一个细节却被朋友发现了,就是相比于以往的成绩,他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也就是,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一点。
在一堂班会课上,朋友播放了一段自己曾拍过的海滩视频。待同学们看完之后,她借机引导:
你们看,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们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着翅膀很快就飞上了天空;
而海鸥却显得很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要很长时间,但是,真正能飞越大海的却是海鸥。”
朋友发现,从上完那节班会课后,小康就像变了个人,上课状态很好,还能进行深度思考。
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地跟老师互动,与同学们探讨,而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他整个人看上去,非常自信。
他依旧每次进步一点。但当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流着泪对朋友说:“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相信,自己便是那只海鸥。”
不与人比较,只是每天努力一点,进步一点。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像海鸥一样飞越大海。
他更相信:唯有信念和坚持,才会让梦想成真。
而梦想和成真之间其实只差那么一小步,那一小步便是努力。
一个人,如果每天努力一点,哪怕只是1%的进步,日积月累也会有超凡的能力。
3
有个广告,看起来特别温暖——
有个小男孩不擅长踢足球,教练告诉他的妈妈,孩子基础很差。
然而,这个妈妈回家后却对小男孩说,“教练说你进步很大,原来头都顶不到球,现在可以碰到一点点了呢!再努力一点点,一点点就够了。”
小男孩受到鼓励,开始积极地练球。
当他摔倒的时候,练球失败的时候,比赛的时候,每当灰心失望的时候,他总会想起妈妈的话:“再努力一点点。”
最后,他成功了。
广告的结尾:“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其实,有时候困难也不是那么可怕,看上去好像难以逾越,但是你可以把它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每天努力一点点,去达到这个小目标。
也许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心中的大目标,但是,至少离成功更近一点。
成功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每天一点的努力,积蓄成一鸣惊人的力量。
请相信:再长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不要抱怨梦想遥不可及,也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得停步不前,只要有一颗不断前进的心。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就在眼前了。
励志文章5: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都是起点
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辛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做最真实的自己。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以及价值。你看不惯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不好。幸福的理解有千万种,每人的诠释也不同,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可以做自己。相信自己,跟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不盲从信条,不盲目攀比,你就是最幸福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因为不完美,我们才最真实。
幸福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是一天一天经营的。不要去伤害喜欢你的人,也不要让你喜欢的人受伤害。一个人就算再好,但不愿陪你到老,那他就是过客。一个人缺点再多,但能处处忍让你,愿意陪你到最后,就是幸福。人人都想找个十全十美的爱人,可人总有缺点。爱就是相互忍让,彼此真诚,共度一生。有个让你一辈子开心的人,才是生活的目标。
当一切拥有和执着成为一种伤害时,放弃便是最好的归宿。谁又能理解谁的多少痛苦;谁又能懂得谁的多少伤痛,泪,没挂在谁的脸上,谁不知道它的冰凉;伤,不在谁的身上,谁不知道它的分量,或许,你能看到眼中的泪花,却不一定能读懂心中的悲凉,或许,你能看到身上的伤疤,却不一定能理解心中的忧伤,在落泪以前转身离去,留下华丽的背影,让心灵轻松地上路。
遇人多了就知道友情的可贵。遇事多了就知道理解的可贵。失败多了就知道心态的可贵。成功多了就知道勇气的可贵。矛盾多了就知道胸怀的可贵。不顺眼多了就知道修养的可贵。恭维多了才知道真诚的可贵。名利多了才知道淡定的可贵。应酬多了才知道清净的可贵。问候多了才知道坚持的可贵!
年轻时,不懂得;中年时,舍不得;有些东西,当你完全拥有时,才觉索然无味;有些东西,当你永远失去时,方知珍贵无比。人生苦短,要来得阻挡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得失之间,只要你耕耘过,播种过,浇灌过,收获多少不是成败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藏在细枝末节里那种使你痛、使你恨、使你爱、使你终身难忘的一次次痛心疾首、刻骨铭心的经历。
人生就像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有人忧愁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快乐于门外的自由。其实,人生很多东西无所谓最好的,只要是你认为值得就是最好。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在各自心里的定义都不会相同。关键在于如何把握你想要的东西,别让它与你失之交臂,别让自己有太多的遗憾。人活的就是心态、心情,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人生就是一个快乐的天堂。
感情再深,恩义再浓的朋友,天涯远隔,情义,终将慢慢疏淡。世上事就这样,好多熟悉的人,你不去呵护,慢慢就淡了,许多熟悉的事,你不去回味,渐渐就忘了。不是说彼此的心变了,也不是说不再当对方是朋友,只是,远在天涯,喜怒哀乐不能共享。岁月的风,不仅吹淡你我心中的情,也能冷却你我心中的义,时光的手,不仅能模糊你眼中的我,也能淡化我心中的你,再熟悉的路,你若不行走,也会陌生,这就是人生。
交一个朋友往往需要几年或几十年;而得罪一个朋友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一件事。俗世浮华,人心的复杂及对一些细微小事的敏感,都已阻碍友情的发展。或许只因为是朋友,彼此少了一些顾虑,少了一份尊重,才会如此,朋友间有时走得太近,关系会变得复杂,离的太远,又会失去联系。不刻意强求友情,用心去珍惜呵护一份友情。即使不会天长地久,至少曾经拥有
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沉淀,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也许你可以得到爱情,可以得到婚姻,可以得到优越生活;但如果得不到安全感,一切又有何用呢?生活在富足的恐惧中,还不如生活在安定的贫乏里。幸福,不是努力去爱,而是安心的生活。
懂得是情感世界中最深情又最深刻的词汇。懂得、就是用我的目光去抚慰你的忧伤;懂得、就是用我心比你心;懂得、就是无语的聆听你灵魂的声音;懂得、就是我的眼睛里永远是你的身影,懂的、就是尽我的所能去爱。一句我懂你可以融化一座冰山,可以让绝境攀爬出爱的藤蔓,可以让枯萎的心灵开满岁月的鲜花。因为只有懂得,才会从容,才会轻松。若你懂得,请珍惜。
人生的弓,拉得太满人会疲惫,拉得不满人会掉队。把人生当旅程的人,遇到的永远是风景,淡而远;而把人生当战场的人,遇到的永远是争斗,激而烈。人生就是这样,选择什么你就会遇到什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承受与否。学会放下令自己不悦的事,学会放手令自己卑微的人。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都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