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年轻女孩的正能量励志文章
挫折对无能的人是一个无底深渊,而对那些敢于面对挫折的人来说,它是一块成功的踮脚石。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年轻女孩的正能量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对自己的宽容,生活会加倍的让你还回来
昨天夜里,在内科的师兄忙里偷闲,突然发来微信,问:“就快毕业了吧?”
正准备躺下休息的我回复道:“对啊,师兄还记得呢。”
师兄说:“想去做哪科的医生呢?”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道:“想考北京或者上海的神经外科。”
师兄说:“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
我说:“不会吧,有些事总要去做的。”
其实,走进医学院的第一天,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神经外科培养周期很长,操作难度大,解剖结构复杂,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很难,做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更难。
可是如果不难,又有什么去做它的必要呢?
01
曾经对自己的那点宽容,生活都会加倍的让你还回来
还记得和师兄以前一起在学校读书时。
师兄很厉害,在社团里经常组织学习活动,特别是在考试月的时候。
师兄会带我们这些师妹师弟复习,偶尔也会给我们讲课,甚至实验操作。
可是师兄尽管很聪明,却并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特别是在考研失利之后,似乎受到了打击,开始选择安逸。
本以为他会再努力一次,考到顶尖医学院,出乎大家意料,他或许只想过得简单点,对自己宽容了一次,去念了一个五流的医学院的内科。
如今,临近毕业却因为就业问题而不知如何是好,每天上班的压力已经很大,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师兄家庭条件并不好,去小的医院拿不到很理想的收入,想一人留在大城市打拼,收入也能高一些,可以贴补家用。
可因为当年的一念之差,如今却没办法留在比较好的医院工作。
在大城市里只能去一般的医院,可是这些医院的收入,只是维持他在这个城市的生活已经不容易了,何谈贴补家用?
02
失败者才谈竞争,成功者创造垄断
这些琐碎的事情日复一日的消耗着师兄的精力,师兄也只能加入择业的大军。
开始不断的去尝试通过关系,通过简历,通过面试,去尽力与别人竞争一个还不错的工作岗位。
或许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只求生存,不求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家隔壁曾经天天陪我玩的姐姐,姐姐便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姐姐一直没有松懈,这些年经历了多少苦难,没人知道,因为她出去念书这些年里,连过年,我都没有见过她。
从中山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安排去了美国学习,后来归国后,因为个人意愿,被推荐回我们这里工作。
安家费,科研资金,人才公寓,在她飞机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就已经为她准备好了。
她是引进人才,带着很厉害的技术和成绩回来。
对她来说,没有所谓的竞争,在这个领域,在我们这个地方,她就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星,她创造了“垄断”。
03
我能做,而你不能
还记得我的外科老师说过:“我今天能走到主任这个位置,很简单,就是有些手术我能做,而你不能。”
听我们其他老师讲,我们的外科老师年轻的时候,是当年外科主任最得意的弟子,领悟力极强,而且十分勤奋。
他总是在了解最前沿的手术,在尝试最尖端的技术,去挑战自己的能力上限。
因为医院条件的问题,这条路走起来十分困难。
在一个复杂的病例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或者成果更是难上加难。
可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挑战,与别人拉开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时间也成了丈量这道鸿沟深浅的一把尺子。
面对最难的病例,不断的挑战,不断的失败,恰恰也成就了老师如今行业标杆的地位。
无论是我的姐姐还是老师,都曾将自己置于极难的境地,他们也是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到今天,并不是天才。
同样,我想去顶尖医学院挑战神经外科领域,不是因为我有过人天赋,只是因为我是普通人。
在面对医院招聘时,竞争最大的,还是普通医院,普通人总是大多数。
竞争起来,就像一群拿着簸箕的淘金者去同一个地方淘金,僧多粥少。
而顶级医院的招聘,门槛已经把大多人拦在了外面。
这个地方,只有你们几个人,甚至只有你自己。
一切似乎变得简单起来。
越是普通人,越要去做最难的事情。
不为什么,只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我之所以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在更好的环境生活。
励志文章2:从今天起,要做一个“不好相处”的人
什么人最累?
活在别人眼里和嘴里的人。
因为,想要活成别人世界里的“好人”,就会不可避免地委屈自己,活成自己世界里的“小丑。”
《甄嬛传》里有一句台词说得很好:
人情世故这种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任何时候自己的原则底线不应该去触碰。
的确如此,没有一个人可以让所有人都喜欢。
如果,做一个“好相处”的人太累,周全自己,做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也很不错。
做一个不太好说话的人
听过一句话:“心软是病,情深致命”,特别赞成前半句。
太好说话,是一种病。
这种病,方便的是别人,委屈的却是自己。
前两天,朋友和我抱怨,自己连续上了半个月的夜班要扛不住了。
“你们不是轮流值夜班的吗?为什么连续上了半个月?”我不解地问她。
然后,她很无奈地和我解释了事情的原委:
最初一个同事有事,找她换班值夜班,她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其他同事看她好说话,也经常找她换班,她又一次次答应了。
后来,有同事干脆跟领导反映她比较喜欢上夜班,建议她长期值夜班,就这样她就成了那个“老好人”,一直熬着所有人都不愿意熬的夜。
最后,她无奈的总结道:“你越好说话,就越没人对你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
你处处忍让,别人就处处不让;
你放低了身段,别人却不把你当回事;
你时时考虑别人,别人却从未把你放在心上。
最不值得的是,对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付出,得到的竟是得寸进尺的索取。
有些事原本不由你负责,一但你做了就永远归你负责了;有些忙原本你没有义务去帮,一旦帮了就成为你的义务了。
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悦人不如悦己,从今天起,做一个不太好说话的人。
喜欢就接受,讨厌就拒绝,不满就表达你的不满,受了委屈也别暗自伤神。
真心待你的人不会让你为难,为难你的人也不值得你真心以待。
所以,别浪费时间为他人做嫁衣,别浪费笑脸去面对让你哭的人。
有原则,有底线,活出自己的态度,才能拥抱生活的温度。
做一个不太懂事的人
曾经看到过一个国际孤独等级排行,把人的孤独分为十个等级:
第一级:一个人去逛超市。
第二级:一个人去快餐厅。
第三级:一个人去咖啡厅。
第四级:一个人去看电影。
第五级:一个人吃火锅。
第六级:一个人去 KTV 。
第七级:一个人去看海。
第八级:一个人去游乐园。
第九级:一个人搬家。
第十级:一个人去做手术。
你也是这样吗?
总是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
下班了,一个人逛超市准备一家人的晚餐;周末了男朋友太忙,一个人去看了一场之前约好的电影;生病了害怕家人担心,一个人偷偷地去做了手术……
有人说孤独就是无人相伴的无奈。
也不尽然。
有些孤独其实并不是真的孤独无依。
不重要的人怎么有资格来分担你的孤独,重要的人又不忍心轻易地打扰。
“孤独”,这两个字背后隐藏的秘密不是你没人陪,而是“太懂事了”。
因为懂事,就变得体贴、坚强、温柔,从不任性,从不主动打扰,从不胡搅蛮缠。
因为懂事,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遇到了事情自己解决,也怕给爱人带来负担,累了就你自己扛,苦了就自己咽,疼了就自己疗伤。
可是,有时候迁就一个人太久了,你就失去了任性的权利。
曾经看见过一个帖子:
一家人外出旅游,吃午饭的时候,妈妈想要点一盘青菜,因为旅游地物价比较高需要60块,爸爸和孩子觉得60块吃青菜不值,就反复劝说妈妈换一盘当地的特色菜。
结果,妈妈在饭桌上崩溃地哭了。
有人说妈妈矫情,只是一盘青菜至于哭吗?
问题的症结当然不是在于一盘青菜,或许妈妈真正伤心的是,她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丈夫和孩子连这么点小“任性”都不允许。
是啊,妥协和体贴久了就会变成理所当然,懂事了100天,第101天稍微有些任性就会被质疑,被冷落,被批评……
如果懂事那么伤,我愿你永远不那么懂事。
从今天起,做一个不太懂事的人。
稍微自私一点,多为自己考虑;稍微懒散一点,让自己喘口气;稍微任性一点,喜欢的就去争取。
学会享受,偶尔放纵洒脱,生活才能变得甜一点。
做一个不太合群的人
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判断。
都知道个体有差异,可很多人当自己的眼光与大众不同的时候,就常常会抛弃自己的观点,做一个“伪合群”的人。
明明觉得刷剧、聊八卦、无聊的社交很没意思,还是假装很感兴趣;
明明遇到问题,有不同观点,为了不成为异类,却沉默不语;
明明不赞成一些主流,也还是随波逐流,按部就班地生活。
《乌合之众》里这样形容所谓的合群: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除了降低了智商,很多时候太合群,会让你错过很多东西。
前段时间,闺蜜期待了很久的一部电影终于上映了。
午休时,她兴致勃勃地订了电影票就和同事闲聊起来。
提到那部电影,一个同事开始吐槽起来,说电影网上评分很低,然后其他同事也七嘴八舌地吐槽起来。
之后得出来的结论是,这部电影根本不值得一看,随带着还diss了一下闺蜜,说看这种电影的人感情都很廉价。
闺蜜听了以后兴致全无,晚上还纠结要不要去看电影,后来,我们一起去看了电影,一致认为电影还不错,根本和其他人的评价不同。
一部电影如此,生活中还有太多事也何尝不是这样,试过才知道好不好。因为合群你可能错过一部电影,同样的还会错过太多适合你的人,适合你的路。
从今天起,愿你做一个不太合群的人。
有自己的爱好与梦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迎合他人,只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活在大众包裹下的世界里,才能遇见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世界。
余生,做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
很喜欢卓别林70岁生日时写给自己的那首诗《当我开始爱自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
我开始远离,
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
还是事情和环境。
我远离一切,
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
从前我把这叫做:
"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
但今天我明白了,
这是"自爱"。
愿你,从今天起,做一个不太好相处的人。
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环境。
听从你的内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愿你,从今天起,与自己和解,好好爱自己。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完美的人,缺少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心、正直、勇敢和无畏。
人生很长,每一个人都是原创,不要活成盗版。
你可以让岁月磨去你的缺点,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但千万不要让岁月磨平你的棱角,变成那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其他人。
因为,那个爱憎分别,有思想,有个性的你,才让你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你。
这个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你。
你就是唯一的。
活成你自己,才是此生最重要的事情。
励志文章3:坚持是因为你的热爱
在杭州的上天竺,有一块匾,上面的四个字,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触。
当时拍的时候,想的是:不要那么在意那些外境,好的东西,都在心里面。
但今天重新看到,想的却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回到自己的内心,你习惯的是什么,你骄傲的是什么,让你觉得安全的是什么,就回到那里,吸取力量。
昨天我做了一场史上最磕碰的直播——直播的时候,网络经常莫名其妙地卡住,我这边看着视频都好好的,声音也OK,但评论里不停地有人说:卡住了,没有声音了,画面不动了……
而后,开始出现闪跳,说着说着,整个直播页面不见了,跳回了桌面,于是我又得将一直播找出来,点进去,点点点,确认我还想继续直播,而后继续回到上一段说过的,再说一次……
如此一直闪跳,超过了十五次,说到处女座的时候,我都以为自己没法说完12星座了,说到天蝎的时候,扶额表示抱歉,可是在线还有十几万人在等着,怎么都要继续说下去。
最后,靠着两杯水,一口气说了三个小时,居然说完了。
有成功感么?没有。过后跟小辰通了两分钟的后续电话,声音像游丝,嗓子痛到无法继续说了。内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还好,完成了这件事”。
这也不稀奇,很多从直播间、发布会、镁光灯下走到后台的人,整个人都松弛下来,没有活气了似的,没有什么太多悲壮的英雄梦想,只是一路支撑坚持下去了,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叫有个梨UGlee的人写的一段话:
互联网的信息革命还没有开始,那时候人活的,相对现在这个时代而言,可能相对无聊一些;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朋友圈和微博,没有Google搜索,Youtube,没有吃鸡游戏或者吃其他什么。
那时候人的时间都挺多的,但堪称珍贵的信息很少,可能是一本逻辑学,一本罪与罚,一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本APUE或者龙书,一本艺术哲学,诸如此类;就是说这些书也是那些旧时代的有很多时间的人,很专注的思考和写作的;后面的人同样专注的看。
互联网20多年过去了。信息泛滥了,贬值到一钱不值。但同时人们的时间突然都没了,忙着刷微博和朋友圈,前端后端一个月开五场会,唉,哪有时间坐下来看看离散数学;春天秋天要郊游了,不能辜负性爱和美食。
我曾经想是不是因为世界大了,人们突然变得挑剔了,所以看不见大师了;但是感觉不是,那些在旧时代里如笋生三年一般积淀下来的人在越来越少,一个个的离去,剩下的张牙舞爪的人们,跟你我一样普通。
岁月浓缩的精品,是无可替代的。互联网正在让社会和它的缔造者的愿景背道而驰。一个新文盲时代在蓬勃兴起,各行各业,你再难看到那些勤学苦练至高山仰止的人……
那一天,还同时看了一段回忆的文章:我当记者的时候,采访过很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我经常问他们,你最得益于人生中的哪些经验。他们大多时候会告诉我,我热爱一样东西,然后就坚持认真地去做了,最后取得了现在的成就。
——可能,你理解我所说了的吧?
当我再次面对“莫向外求”的四个大字时,内心浮起的,就是——坚持你所热爱以及能坚持的,而不是发散一切你所能发散的。
看起来,你既可以做社交网络的红人,也可以做米其林二星餐厅,更可以教潜水找海龟、挥舞大旗引领娱乐圈潮流,但事实上,你有没有坚持你最有优势的那个领域,找到你最核心的价值,小小的,紧紧的,坚持下去?
坚持会疲惫么?会想放弃么?会甚至放弃过么?
会的,很多坚持下去的人,包括我,也和你一样,有疲惫的时候,有挫折的时候,有家庭需要自己的时候,甚至有手术麻醉过后躺在病床上还想着没有做完的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
但他们都没有停止。
很多人以为,能坚持下去的,大多数因为“有人爱你,有人需要你,能看得见付出的回报”,但我后来发现,能坚持下去的,都忘记了“坚持”这个字,而是因为你爱自己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