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精选感悟心灵的励志文章

若水分享 1147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长满了许许多多荆棘,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学会了挑战,才能品尝到成功后别样的快乐。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感悟心灵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颗奋进的心

  人生太短,岁月太长。生活是公平的,要活出精彩,需要一颗奋进的心。以勤为本,以韧为基,尽自己的全力,求最好的结果,行动成就梦想,奋斗成就人生。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单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没有观众,只有自己。生活不是风景画,不会总是阳光灿烂。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让我们明白,人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人生的进退,生活的好坏,有时取决于我们的心态,努力是一种结局,放弃也是一种结局。

  做人是一生成败的重要话题,它又与心态有关,凡是在这两点上过不了关的人,一定会遭遇大小挫折。这是硬道理,甚至可以说,做人的心态,既影响一生,也决定一生。借天一角,让喧嚣沉淀,如此的从容淡定,如此的优雅宛转。把梦幻与现实完美的结合,仿佛时间也在这一瞬间定格。

  想得开,再灰暗的事也有光明;想不通,再美好的事也有阴暗。世间万物,相依相存,阴阳相对。有了绿叶的陪衬,才有了红花的艳丽。人一辈子,无论走了多少路,终归只有一条路,却分无数路段。平坦的路段,心里多是美好;坎坷的路段,心里多是晦暗。

  一个人在刚受到某些打击的时候,是会格外消沉的。在那一段时间里,你会觉得自己像个拳击失败的选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时常想找个时间去旅行去远方去看美丽的风景,说起来,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放松更享受生活。

  以美好的心,欣赏周遭的事物;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人;以负责的心,做好份内的事;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自己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一切;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人生经历的小事无数,不能计较的却很多;人生遇到的大事很少,也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常人无可奈何。为小事而常介怀,不值;为大事而常悲戚,不该。故,面对小事,要开心;遇到大事,要宽心。

  难忘的人,做过的梦,有过的期待,走过的路,有一些自己认为该珍惜的,现在又如何呢!收拾一下心情扔掉旧的才能有地方放新的!有时候喜欢一个人,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什么生死相守的誓言,只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人生就是一次感恩之旅,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假如你内心没有勇气面对现实,选择哪一条路对你都是一场折磨。因为现实会告诉你答案: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去选择哪条路,而是你选择哪条路,别人会选择你。

  幸福只需要一点点,孝敬父母时,不需要你大把的钞票拿回家,只需要你的一声声问候和常回家看看。幸福只需要一点点,教育儿女时,无需你事事包办,只需教育他做人的道理。幸福只需要一点点,否则,就象手握满满一把沙子,愈想拽紧它,它愈在指缝间滑落。

  励志文章2: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途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彻、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不要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励志文章3:绝境中寻找人生的希望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是有苦又有乐,是丰富多彩又艰难曲折的,就像白天与黑夜的互相交替一般。快乐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快乐的人连路边的鸟儿都在为他歌唱,花儿都似专为他开放。痛苦时,落日西风,万念俱灰,睡梦中也在滴泪。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遭遇,前者心中悲苦,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心往好处想,看到的自然是星光满天,一片光明。

  人生的道路虽然不同,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有快乐也有痛苦,就看我们能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心往好处想。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病入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着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便能离开人世前的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相信她死后能进入天堂;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死后只能进入地狱。

  人总是避苦求乐的,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我们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我们痛苦时,不妨想到往昔的快乐。

  心往好处想,才能帮我们冲破环境的黑暗,打开光明的出路,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人生乐趣。在困顿、苦难面前,一味哭丧着脸,除了磨掉自己的锐气外,是不会赚到任何同情的眼泪的。只有颤抖于寒冷中的人,最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也只有从痛苦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才会深深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火车过隧道,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看到前方的光明。

  励志文章4: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原来我一直以为,活到一定年纪,就会变成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但没有温度的人。因为凡是有高度、深度、广度的人,温度一般都比较低,遇事比较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沉得住气,不轻易发表意见。

  现在我发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会的日益开放,高度没上去,大家反而越来越喜欢低俗。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台湾歌手郑智化说的,他总是从底下看人生,看到的人生更精彩。一般人往高处看,看到脸,往下看,看到了腰,再往下,看到了脚后跟。郑智化看到了大家没有正视的东西。我50岁以后看到的东西,比20多岁时想象的更让人开心,因为这个世界更加真实了。

  而且,事儿也越来越小。原以为我们可以管大事——家国情怀,现在看不能,为什么?社会各有分工,艺术家管艺术家的事,官员管官员的事,在商言商,我自己要守本分,看管好属于自己这摊儿的小事。

  另外,时代似乎变得更浅显了。所谓深刻,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痛苦像腌咸菜一样腌着,最后拎着两根黄瓜出来,这叫深刻。凡是痛苦的、沉淀而又不能流动、不能瞬间用感觉器官化解的东西,就是深刻的。像陕西、山西、河南的很多作家都是深刻的,为什么呢?

  你看路遥当年写作,桌上这儿搁一碗白水,那儿搁一个馒头,最后写出《人生》,很深刻。但是深圳、香港的作品为什么不深刻呢?因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总会一泡就没了,深刻不了。

  现在的小时代,跟我原来想象中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一变低了,第二变小了,第三变浅薄了。

  小时代和大时代的青年,最大的不同是词汇不一样。

  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陕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谈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这当然是个笑话,不过陕西人大体属于这种大时代的人,他们的情怀都是五千年的。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是谈大事了,另外就是研究房贷、谈对象、上班这些事儿,再一个就是琢磨玩、旅行、买什么。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的事。在这个社会,我觉得如果连自己的事都管不好,别人的事肯定也是管不好的。

  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是“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这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的素质在提高,适应性也在提高;第二个就是创造性在增强。到现在为止,获取知识的成本是越来越低。原来获取知识的成本高到一个村里得供一个老爷爷,这个老爷爷一死,这个村里的人就都可能成文盲了。现在知识的成本低到鼠标一点,什么都有。但是创造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你知道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创造和创新的压力会比以前大。

  再者就是个人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7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40岁左右的业主就要好沟通很多,再年轻的,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行了。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这一代人变得具体了,了解自己了,知道疼自己了。

  “80后”“90后”是中国未来20年的希望——这是废话,我干爹以前老讽刺我,说我总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但是我不能不这么说,我得罪不起后来人。

  但这的确是真心的肯定,看得见未来的人才有未来,为未来欢呼的人才能创造未来,站在未来看今天的人才有快乐。

  励志文章5: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

  在成都读书的那几年,只要一出太阳,学校的草坪和茶馆马上就会被潮水一样的成都人民占领。整个下午他们就坐在太阳下面,聊天喝茶打麻将。我觉得这样真是爽爆了,为什么我要这么努力嘛?

  那时住的地方楼下有家苍蝇馆子,做的宜宾燃面很好吃。我觉得我就这么吃一辈子便宜的川菜肯定也会活得很爽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嘛?

  大二的时候骑自行车出去转山,三十多公里的大上坡。海拔2300米到海拔4500米,零下好几度。不巧早上出发又起大雾。能见度不到20米,衣服不晓得是被汗水还是露水弄得一直滴水。出发前豪情壮志地说:“这次一定要征服大山”,出发后变成了:“天呐,我要回去晒太阳。”“我要回去吃燃面、冒菜、蹄花汤、回锅肉、钵钵鸡啊!”

  我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放弃努力,生活会立即过得比努力时要滋润得多。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

  可是有时候会想:“一辈子满足于一个吃回锅肉的地方,那肉夹馍怎么办?那锅包肉怎么办?”

  是的,我会想这世界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很多美食还没有吃过,很多人还没有遇到,很多知识还没有掌握,很多事情还没有想明白……

  一想到这些,心里就躁动不安,屁股就坐不住。

  虽然说爬山累得直不起腰,上了山后高原反应也让人身心交瘁。但是爬着爬着大雾一下子像幕布一样散开,蓝天突然盖过来,站在那里看着云海和雪山自己跳出来横在面前,那种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高中课本里面王安石同学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所以我要去加倍努力。

  不是为了去换取成功,不是为了去超越别人,而是一种想去体验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欲望。


相关文章:

1.心灵感悟的励志文章

2.启迪一生的文章精选

3.心灵驿站励志文章

4.感悟人生的文章三篇

5.关于触碰心灵的优美散文精选5篇

6.人生感悟的励志文章:时无再来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8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