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让人充满动力的励志文章

若水分享 1147

  只要你有能力去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让人充满动力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你为什么不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1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我们总是想要最好的老师,去最好的学校,为此买最贵的学区房,然后要上最好的大学,清华北大还不够,还得去哈佛斯坦福。

  我们一路狂奔,一路向前,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因为,我们知道明确的方向,我们被告知什么是最好的,这一路上我们只需要努力,有红绿灯给我们指点着方向。

  然而,我们太过于依赖标准,我们习惯于,但凡有十字路口的地方,都会有红绿灯,告诉我们该往哪里走。

  可是突然的某一天,我们不可避免地长大了,我们毕业了,我们淹没在北京地铁巨大的人流中,变成了毫无表情,匆匆赶路,大家都一模一样的纸片人。

  我们的生活也像北京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一样,开始有了很多个方向,很多个出口,很多个交叉口。

  考研,出国,还是工作?

  公务员,央企,又或者是外企,民企?

  看上去我们拥有了比上学那会儿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可是我们却前所未有的感到惶恐和不安,就像站在地铁线路图的指示牌前,看着红红绿绿的线路,却不知道该去哪一站?

  2

  有一个朋友在后台详细给我描述了他如今的现状。在家乡的一家央企工作,税前收入一年十万,公积金交的很多,但是一心想要走出家乡所在的省份。

  他苦恼于现在的生活稳定,收入不少,觉得如果走出去,收入可能没这么高,工作会很累,公积金交的也很少。所以该如何选择呢?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究竟被什么拖住了脚步呢?

  你可以说是家庭,

  可以说是收入,

  可以说要买房,

  可以说上有老下有小。

  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现状。

  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状,无人例外。

  我们总是看到一些别人的表象,以为那些闪闪发光的人之所以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负担,没有家庭的压力,他们每一步都是轻装上阵,不用计算着公积金。

  我想到了一个我还在广院上学时候就听说的,一个媒体驻外圈的段子。

  千万别指望驻外能挣钱,就你挣的那些钱,还不够房价涨的呢。

  所有人都面临着生活的压力,我们都是负重前行。

  那么为什么永远有人就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为什么有人站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不茫然,不患得患失,能果断选择转弯还是前进呢?

  3

  W先生毕业后在迪拜从事海外工程建设,高高大大的男生,懂建筑,懂工程,外语好,适应能力极强。彼时,他还是单身,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后来很多年,他都在迪拜,一步步从一个最底层的工程师兼翻译兼司机,时不时还得兼任分公司的厨师,做到了分公司副总。

  大家总是觉得他运气好,那么年轻,到了一个浓郁中东色彩的国家,包着头巾,像极了一个阿拉伯男子。

  在如此神秘的国度里,做着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挣了钱,看了世界,活脱脱一个年轻的迪拜土豪。

  年轻,事业,前途被他牢牢握在手里。

  大家说,换我是他,当然也这么选啊,彼时那么年少,去迪拜,这样稳赢的选择,谁不会选。

  但是后来,他结婚了,找了一个上海女子,故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负责赚钱养家,她负责貌美如花。

  W先生辞去了工作,去了上海。由于毕业后就在海外,国内并没有人脉积累,所从事的工程建设,海外和国内也有非常大的差异,长达半年的时间,曾经在迪拜呼风唤雨的他硬是没有找到工作。半年后,勉强去了一个特别小的公司。

  所有人都不理解这样的选择。在迪拜,以他的职位和薪水,养一家几口人都毫无问题,而回到上海,他们住着不大的房子,为生存奔波着,根本也谈不上理想。

  4

  W先生上得了台面,给省部级领导人做得了翻译,也下得了工地,带上安全帽,和工地工人一起搬砖,你根本就认不出他。他是这样一个男子。

  在小公司,他一切从头开始,和以前一样的精神状态,丝毫没有被差了好几个级别的生活现状所影响,积极又乐观地拿着之前几分之一的薪水,干着之前好几倍工作量的活。

  一次偶然的展会上,被行业内的一家大型外企看重,他的海外工作经验,加上在小公司各个工种都干过,从头来过的勇气,当然还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打动了大Boss,直接挖走,担任国际工程总监。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过很多人。

  他们都说,是W先生运气好,才能在他任性地选择回国生活后,经历过低迷,但又神奇地华丽转身。

  我都笑笑,没有说话。

  我不想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或者坚持,这样的鸡汤,但我没有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表达。

  5

  直到有一天,Aline的一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它完美诠释了我们所害怕的选择。

  我们害怕二选一,我们害怕选错了一辈子就毁了,我们害怕选了一条路,就再也没有机会重头再来了。

  所以,我们不敢放弃现在拥有的,害怕选择我们想要生活。

  前几个月,我邀请Aline来我的公众号,建了一个分享群,和小人儿们分享她是如何从一个跟随老公去海外的全职主妇,转型为一个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国际销售总监。

  有一个小人儿问她,她如何看待选择。

  她说,决定你过什么样生活,从来都不是你哪一次的选择,而是你一直以来的状态。

  她说完以后,我脑子里就出现了W先生,还出现了我身边很多闪闪发光的女友们。

  从来都不是哪一次的选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而是他们一直以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永远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悲喜的状态,决定了他们无论怎么选,都不会太差。

  6

  其实,往后的人生,已经不再需要红绿灯。那些永远积极,永远乐观,勇往直前的人儿无论是直走,还是转弯,都会看到精彩的风景。

  而那些患得患失,犹豫不前,永远想要像田忌赛马那样,找到一个支点,找到一条捷径,想要去赌一个美好未来的人儿,必然是更加负重前进。

  一旦遇到一点困难和不顺利,就会埋怨自己主动或者被动的选择,认为是选择的错误。

  任何选择都是人在选,与其让自己在往后的十字路口患得患失,倒不如早早囤积实力,让自己信心饱满,乐观向上,目光如炬。

  然后,无论你怎么选,都会是最好的选择。

  励志文章2:拥有很多的人,未必就幸福

  拥有很多物品的人,未必就幸福。这是我在巴西内陆的贫困地区旅行时收获的体会。一个收到一支便宜圆珠笔的小孩子,如同收到宝物一样,边将它紧紧握在手里,边飞奔回家,这个孩子的脸上显露出了已失去很久的高兴表情和幸福表情。

  可以说,我们对待便利生活的态度,也和许久未露出高兴表情和幸福表情的孩子一样。虽说便利、舒适和金钱物品一样都是好东西,但一旦这些成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没有它们时,它们便会成为大家发牢骚、抱怨的对象。自动门、电梯、扶梯等,便是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子。在手动开门、走着上下楼梯的时代连想都没想过的不满和抱怨,如今正在社会中横行。

  我们周围有的是想自己用手开门却开不了的人、想自己上下楼梯却走不了的人,而我们却忘了拥有健全手足的可贵,常常因觉得麻烦而讨厌使用它们。或许我们必须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所谓‘可贵’,即难得拥有的意思”。

  有一句川柳(一种诗歌形式,音节与俳句同样是17个音节)是这么说的:父母和金钱,切勿以为一直都会在你的身旁。其实,不会一直在你身旁的不只是父母和金钱,还有生命以及你生命已走过的每一刻。除了这句川柳以外,一期一会(译注:一期一会,指在一定的期限内对某事、物、人只有一次相遇、遇见的机会。

  通常此“一定期限”特指某人一生的时间,也就通常解释为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际遇)也表达了人与人相逢的可贵。这种可贵源自“或许无法与他再次相见”的危机感,对于无法保证明天是否活着的我们而言,“一期一会”的想法绝不夸张。

  当然,生而为人的我们,不可能在面对每一件琐碎小事时都保持这种心境。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在生活的每个阶段都能拥有“将某事当作第一次、唯一一次、最后一次”的紧张感。以一日一生的心态,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有人曾和我说:“请以失败一次后重新再来的心情过好每一天吧!”俗话说,人生不可重来。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说“请把今天当作重新再来的机会好好生活”吧!让我们一直以“正式表演”的心情,以“再无以后”的紧张心情生活吧!

  有一个初产便难产但最终死里逃生的毕业生,在给我寄来的贺年卡中,如此写道:“我们全家三口人要认真地过好接下来得每一天。”这应该是只有实际体会过生命的分量和短暂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吧!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大家都有必要经历这样的危险,而是说,我们有必要意识到“这样的危险实际上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并非无缘”这一点。毕竟不论谁都不能保证今天不是最后一天。

  当我们将这不可替代的一天视为珍贵的一天并不再抱怨时,小小的幸福便会从我们的心底涌现。为此,我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多留意身边已存在的“可贵的东西”。

  希望自己无论是看日出日落、挂在空中的明月、星光闪耀的星空,还是看发出鸣啭声的小鸟、一盆花草,都能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实际上,面对星光闪烁的星空—即使星空中出现了数十年才出现一次的星星,我们别说怀有感激之情了,甚至连看一眼的欲望都已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殆尽。

  这也是其中一名毕业生在经历长期病床生活后写给我的一封信。他说:“终于得到了外出许可,当我在隔了好久之后再次走在地面上,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在今天的我看来,所有普通的东西都散发着光芒。”

  “看所有普通的东西都闪闪发光”,实际上,这才是我们收获小小的幸福的秘诀。高价宝石、貂皮大衣、奢华的住宅和车,我们身边也应该有因拥有这些原本就闪闪发光的东西而觉得幸福的人吧!但是,拥有这样的宝物,也伴随着失去的危险和被盗的担心。

  既不会被盗走也不会毁于火灾中的宝物、无须和他人比较的自己特有的宝物、在平凡的生活中熠熠发光的宝物,其实是你那看所有普通的东西都闪闪发光的“眼神”,你那颗恭敬地将所有东西都视为宝贝的“心”。

  即使我们说人的幸福与这个人在生活中是否拥有热爱的东西,是否拥有视为宝物的东西息息相关,其实也不为过。

  真正的爱,并不是指你为谁都能爱上的东西付出的爱,而是指在别人谁都不屑一顾、谁都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上,你所倾注的爱。

  小小的幸福,就存在于你不断深化这种爱的过程中。

  励志文章3:你若输得起,才会赢得到

  01

  我的性格中曾有一处明显的弱点,太想赢但又输不起。

  十岁时参加学校运动会,不擅长跑步的我最后一个跑过二百米的终点线,还未下跑道便急迫地对人讲,“我今天鞋子不舒服……”

  十四岁时和小我四岁的表弟打牌,表弟聪明伶俐又技高一筹,我眼见他的牌顺利出手只剩下薄薄的几张,我甩开一把烂牌,污蔑表弟“你耍赖!”

  十八岁时因为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我撕碎卷子,趴在桌子上痛哭,哭到声音嘶哑,哭得惊动了半个班级,甚至生出从教室窗户跳下去“一了百了”的想法。

  ……

  在那些年里,已经习惯旁人对我说,“这孩子好强,以后一定有出息。”

  却在后来的日子里感触到,“要强”是强者的共性,但输不起绝对是弱者的态度。

  02

  最怕和一种人打交道。

  他们问我这样的问题,“恨死现在这份工作了,一直想换个营生,但是会不会到头来还不如现在过得好呀?”

  他们也说,“我好想出国,做梦都想,但是我家境不富裕,你说我万一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养活自己怎么办……”

  他们也说,“和恋人在一起有些日子了,两个人相处一般,不是特别满意,你说我应该分手去找个更好的人吗,但万一我找不到怎么办呀?”

  ……

  诸如此类瞻前顾后的问题,即便用力去回答,很久之后依旧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大多数人五年之后的生活没有丝毫变化,做恨死了的工作,和不爱的人结婚,诗和远方都成了别人的。

  到头来才幡然醒悟,人生哪有那么多需要担忧的“万一”,每一道坎原来都有能跨过去的力气。

  如果当初直面内心,辞掉工作,奔向远方,去爱真正爱的人,就算跌倒了也可以再爬起来继续走,现在的自己还会是这般疲惫吗?

  那是怕输的从前,却给了你输掉的今天。

  03

  我常说远行是我的修炼,朋友常问我,“此路收获几多?”

  还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敢输是我最大的收获。

  五年前的人生,没有钱没有绿卡没有“输了就输了”的霸气,这几年吃过苦受过累独自消化过委屈,从学会“如何赢”,到学会“习惯输”。

  我输掉过工作,输掉了青春,输掉安稳,输掉爱情,输掉很多好想法好机会还有十万分的努力和期待,一度把自己输到社会的最底层,输到无人支持的境地,输回失败者的状态……

  可即便在最糟糕的时候,我也从未有过逃避放弃抑或是终结人生的消极想法:工作丢了那就找一份更好的,爱错了就重新开始新的旅途,写的字无人看那就默默坚持,创业失败了那就重整旗鼓再次出征……

  我不再是那个输不起的小女孩,我长大了,并长出一些英雄的气度,在输的状态里保留赢的信念,大胆去尝试人生,输就输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心怀信念且坚持够久,我相信自己就能把输掉的东西一点点赢回来。

  从踏上远行这条路起,我也遇见很多同路人,二十几岁独自去远方闯荡的年轻人,客观条件差别不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踏上异乡土地的那一刻,一无所有,且前途渺茫。

  可我开始在远行的人群中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人与人的生活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无需很久,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看到一种人陷于困境停滞不前,怀抱着“万一”的忧虑紧紧不放,而另一种人已经跳出了窘境,正在致力于新的生活,哪里都能成为新生的福地。

  如果去看一看两种人的生活态度,不难发现,前一种人往往顾虑重重万事谨慎,他们瞻前顾后,极其怕输。后一种人破釜沉舟勇敢洒脱,敢输敢赢,摔倒也跌跤,但偏偏马上爬起,再一身活力地迎上去。

  前一段时间,和两个久未相见的朋友联络,得知几年前两个以厨师为梦想的男孩子,一个还在抱怨着那份当年欲辞未辞的工作,一个已经成为了高级餐厅的大厨,在热气腾腾的炉灶间给我发来满是美食气息的问候。

  想起几年前认识他们的时候,我们均走在梦想的路上,一个万分纠结地问我,“我这份工作稳定薪水高,万一辞职去做厨师失败了可怎么办呀?”

  一个则爽快地辞掉工作去餐厅洗碗,对我说,“哈哈,等着我从洗碗工成为神厨的那一天!”

  04

  从前常以为,那些如今看起来生活平顺事业有为的人,一直走运。

  后来才发现很多人第一步就输的极惨。

  大卫·芬奇导演电影处女作《异形3》时连自己都无法接纳成品,影片备受争议且相当糟糕。

  马云早年高考几次失利,为生计做过数份工作,创业之初被称为“骗子”,缺乏资金亦缺少支持。

  李安在成为声名显赫的导演前,输掉了自己七年的时光,那七年里他碌碌无为,靠妻子一个人养家糊口。

  最近读余华的《兄弟》,感叹其中李光头从一无所有到坐拥金山的故事,也未必不是真实人生的缩影。

  他的人生从贫穷中来,又几度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人性中有不被称道的无赖成份,可我最佩服他每一次失败后,却能保持着“我会赢”的体面。

  “输就输了呗,老子再闯一次嘛。”我猜他就这样想,他摔倒的次数最多,也数他活得最自在,最神气,最潇洒。

  生活处处是哲学,愈来愈发觉,“万一……”与“那又有什么关系!”不仅是两种心态,或许也会把你带到两种不同的人生。

  年轻时最好的事是有梦想,最坏的事是有梦想但又极怕输。

  输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摔倒了就站起来,继续走,一直走到赢的那一刻。

  励志文章4:什么才是真正有趣的生活

  一个朋友说,感觉日子越过越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工作无趣,日复一日尽是重复。

  吃饭无趣,一天三顿味同嚼蜡;周末无趣,看书或娱乐都没精神。他甚至没办法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听完一首歌。

  我不得其解,问他为什么。他满脸无奈地回答,因为觉得没意思啊。

  他问我,是不是应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激活一下人生。据我所知,他最近的一次旅行是在二十天以前。

  他旅行回来之后,倒头睡了一天。睡醒之后,他跟大家说,旅行实在是太无聊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车人死气沉沉。

  其实,身边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的,大有人在。

  看着一张张写着「生无可恋」的脸,我们不得不在心底感叹,能把日子过得有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些能在凡常光景里把日子过得妙趣横生的人,都是天赋异禀的高手。

  几年前,在北京,我曾偶遇过这样一个高手。

  这个懂生活的高手不过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大男孩,他是暑期到北京打工的大学生。

  当时他打工的餐馆离天安门不远。餐馆不大,他既负责点菜,也负责上菜,忙得不亦乐乎。

  我看到他时,他正在跟一个外国人连说带比划地「聊天」。大约是那个法国人在跟他咨询一道菜。

  法国人懂一点点英文和中文,而他完全不懂法语,英文也不是特别好。于是,两个人就这样英语和中文掺杂着,「手舞足蹈」地用两国语言交流中国菜谱。

  他推荐的菜居然很合法国人的口味。法国人离开时,给他竖了个大拇指。他则热情地将法国人送到门口,顺带着连说带比划地给人家指了路,推荐了景点。

  他过来上菜时,我忍不住笑话他,难道不怕给人家指错了路,丢

  际能力这么强,怎么会丢国人的脸。”

  他说他在这里遇见过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早已练就了和各国人打交道的本事。

  我问他:“你每天都过得这么妙趣横生吗?”当时,他在那家餐馆打工已一月有余。我猜想这么枯燥的工作应该早已让人心生厌烦。

  他挠挠头,说:“妙不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每天都很有趣。”就连他刚到北京最落魄的时候,他也觉得极其有趣。

  他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晚上,钱包就被偷了。当时他身无分文,晚上住在地下通道里。下过雨的深夜,地下通道里有冷风吹过,他感觉到几分寒意。

  于是,难以入眠的他,和几个流浪汉在通道里打了一个晚上的扑克。

  他说,几个陌生人,不问来处,不问去向,就这样打了一个晚上的扑克,天很快就亮了。然后,他继续上路,去找一份安身的工作。

  暑期工没那么难找,他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这家餐馆。老板包吃包住,工资全是净收入。

  每周的休息日,他就拿着地图在北京各处转悠。跟旅游一般惬意,他说着说着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线。

  他故意用一口老北京的腔调,发音准确无比。这是他跟餐馆周边的北京大妈大爷们学来的。他说,餐馆附近住着一对老夫妇,很有趣的一对老人家。

  大妈是个热心肠,爱找人聊天,平时没事爱去当志愿者,给人指指路,帮忙维护维护公交秩序。

  大爷是个退休工程师,喜欢安静,常一个人写毛笔字。两个人偶尔拌起嘴来,极其有趣。大妈妙语连珠,大爷说不过大妈,脸涨得通红。

  那对老夫妇都喜欢他。大妈喜欢找他聊天,大爷喜欢教他看图纸,偶尔来兴致了还约他一起观园。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了北京通了。

  他短短几句话,就让我对那对老人家生起了无尽的兴趣。

  似乎,在他眼里,满世界都是好玩的不得了的事情。仅仅是简单一番交谈,你就能轻易地感觉到,他活得特别带劲,生机勃勃的。

  若不是他普通到甚至有些寒酸的衣着,看着他这副悠然享受的模样,我会误以为他是个出来体验生活的有钱人家的孩子。

  这大概就是罗莎琳·德卡斯奥所说的: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

  人生的确需要时时激活,却并不有赖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生活真正的趣味都融于日常小事中。

  那些波澜壮阔的大事件,顶多只能起到一针强心剂的作用。短暂的疗效之后,一切又将归于平常。所以,真正有趣的人生一定是生根发芽于寻常光景。

  很多卓越的人拥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但有趣的生活依然源于日常琐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一书,更能让人体味到这一点。

  记得读这本书之前,我猜测,里面记录的大抵应该是波澜壮阔的一生,就好似普通人心心念念的「诗和远方」。

  然而,让我笑中带泪,泪水涌出之后又很快笑出声的,真的只是一些温馨的「鸡毛蒜皮」。这些日常里面包含着说不尽的世间乐趣,让人回味不断,绵长悠久。

  杨绛先生记录一家三口爱去动物园,把各种动物的习性和秉性写得惟妙惟肖。写到大象,她写到:

  更聪明的是聪明不外露的大象……母象会用鼻子把拴住前脚的铁圈脱下,然后把长鼻子靠在围栏上,满脸得意地笑。饲养员发现它脱下铁圈,就再给套上。它并不反抗,但一会儿又脱下了,好像故意在逗那饲养员呢。

  一家人一起去吃馆子,钱先生近视眼,但「耳聪」,阿瑗耳聪目明,他们总能发现其他桌的客人正在上演着怎样的故事。

  所以,他们一家吃馆子是连着看戏的。吃完之后,有的戏已下场,有的戏正酣,有的戏刚开场。就连他们一起去熟悉的公园散步,也是充满乐趣的「探险」。

  即使是在造化弄人的特殊时刻,杨绛先生的笔下依然充满着日常的生动有趣。

  每一个情节都是那么饱满,有光芒。掩卷之际,我也明白了,之所以钱先生能留下《围城》等文学巨著,正是因为和杨绛先生一起,参透了这日常生活里的寻常乐趣。

  这种来自日常的有趣,才是真正而持久的有趣,深入骨髓。

  觉得生活无趣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到了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生活从此就变得有趣,不要总以为到了非洲好望角,日子就会给你打开一个豁然开朗的突破口。

  内心若了然无趣,哪里都漆黑一片。很多在路上的人,不是因为在路上才变得有趣,而是出发前就深谙生活的乐趣。

  我们应该审视下自己,审视下身边的人来人往,试着换个角度重新对待自己的生活。

  见了面从来不打招呼的那个邻居,你试着给她一个微笑。公司周边新开的那家餐馆,你约三五同事一起品尝。

  哪一样都寻常,哪一样都有趣且耐人寻味,抵得过“诗和远方”的乐趣,也拼得过昙花一现的美丽。

  真正有趣的生活,从来不需要用「诗和远方」来堆砌。它囿于厨房,却容得下山川湖海的纵横生趣。

  生活中的大波澜永远只能是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不能当做救命稻草。

  要想拥有一个有趣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与日常琐碎谈情说爱,让水泥地里长出嫩芽开出鲜花。

  励志文章5:越自律,越高级

  杨丽萍曾接受采访。

  在她的练功室,有人问她:“你这么瘦,每天吃多少食物?”

  她打开自己的饭盒:

  一小片(注意,是片)牛肉,半只苹果,一个鸡蛋。

  这就是她的午餐。

  并且,还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时,所食用的午餐。

  看到她的食物时,相信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是头牛。

  在一天到晚静坐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吞咽一堆堆的油腻高热食物,并且摄入太多,无法自控,犹如饕餮,因而身体肥胖,感觉沉重,无止境地往下堕着,堕着,离轻盈自由之态,愈来愈远。

  人继续问:“饿不饿?”

  她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经通过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动摇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饭点,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活得低级。

  所以,杨丽萍哪怕已经58岁,依然有仙姿,有灵气,依然是一个精灵,任何人与之相比,都多了一层油腻的俗气。

  40年前,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她召集了数百名4岁的小孩,让他们待在一个房间里,房间的桌上,放着一块棉花糖或者饼干。

  她告诉小朋友:她会离开房间一会儿,桌上的零食可以吃掉。

  如果能等到她回来的话,就会获得双倍的糖果和饼干。

  教授离开后,有些小孩一分钟也等不及,就吃掉了零食。

  有些则可以等上20分钟,获得双倍奖励。

  实验的有趣之处,在孩子们长大后的表现。

  1981年,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653名孩子,都已经进入高中,米歇尔给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

  结果发现,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普遍更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他们的SAT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交不到朋友。

  而能够等待15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钟的孩子,SAT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实验还在进行。

  在孩子们进入而立之年后,两拔孩子也出现了明显不一样的表现。

  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沾染毒品。

  而擅长等待的,则普遍获得更大成就,身体更苗条,家庭更和睦。

  我是在30岁以后,才渐渐懂得自律的重要性。

  曾经也觉得,人要禀持一种轻松的生活观,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毕竟,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方不辜负。

  但年岁渐长,才发觉不对。

  在《意志力 : 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

  不由自主地花钱借钱,冲动之下打人,学习成绩不好,工作拖拖拉拉,酗酒吸毒,饮食不健康,缺乏锻炼,长期焦虑,大发脾气……

  而缺乏自我控制,必导致一系列人生悲剧:身材变形,罹患疾病,失去朋友,被炒鱿鱼,离婚,坐牢……

  比如,我所认识的一个滥性的、睡了100多个男人、堕了三次胎的女人,现在看她朋友圈,依然和6年前一样,粗俗、贫穷、肥胖、没有安全感。

  一个饕餮的、从不节制食欲的人,现在肥成了一只猪。

  一个一天到晚只想嗨,赶每一个酒场,赴每一次聚会,玩转每一个KTV与酒吧的女人,自觉风情万种,却不知,人一提起她,大多满脸鄙夷,少人看得起。

  当然,热衷一夜情的男人除外。

  再比如,一个听从购物欲,一遇淘宝打折,便疯狂下单的人,现在依然邋里邋遢,没档次,无品味,浑身的廉价气质。

  是的,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听到美化堕落、懒惰、不自律,来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漂亮言辞。

  我们会说,放纵自己,就是善待自己。

  我们会说,处处谨慎小心,太窝囊了,太失败了……

  其实不然。

  无论是从学业,还是职场,还是个人生活,自律都是获得成功的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因素。

  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调查何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成绩。

  研究人员先将可能有用的品质都列举出来,诸如积极、开朗、幽默、严谨、健谈、冷静、内向、爱阅读……等三十多项。

  接着,找了数百学生进行一一测试。

  最终发现,这些品质对成绩好坏,没有根本性的影响。

  唯一能影响成绩的,就是自控。

  甚至,这是比智商,更加重要的指标。

  能管住自己,该读书的时候就读书,该听课的时候就听课,该做作业时就做作业,那么,他就一定会获得骄人的成绩。

  而在生活中,也是一样。

  自控力强的人,比较少患心理疾病,工作更有效率,较多有共情同理心,更受人信任,也更容易成功。

  因此,罗伊?鲍迈斯特在《意志力》一开头,就说了这段话:

  不管你如何定义成功——家庭美满,拥有知己,腰缠万贯,经济有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灵健康,内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备几个品质。

  心理学家在寻找这种品质时,一致发现:自制力,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当然,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你就是要变LOW逼,就是想当屌丝,就是想消极失败,我也拦不住你。

  但,任何一个有志有趣有品者,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摆脱自身的脏乱差,获得更加真善美的人生。

  只有如此,我们才会感叹:生而为人,真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康德说,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

  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他的推理是这样的: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行动。

  为什么不是?

  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是被欲望主宰,而是自我主宰。

  只有自我主宰,才会获得自由。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话,说得妙极。

  它是这么说的: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

  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当你此刻,亦拔剑四顾,满目茫然,困在生活的荒漠、现实的牢笼中,不知何去何从。

  请记得,通过自由之境的,唯有一条路可走:以自律之法,规避掉麻烦,摆脱掉羁绊,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前往你想去的远方。

  或许,穷极一生,藉此之途,你也无法抵达梦想的乌托邦。

  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你一定会充满欣喜,充满福荫,遇见自我的桃花源,遇见意志的理想国,在那个大同世界,你会与自己重新相爱,与他人握手言和,同时对世界说:我生,我爱,我无悔!


相关文章:

1.关于正能量的青春励志文章5篇

2.启迪人生的励志文章

3.关于正能量励志人生励志文章5篇

4.关于励志人生的正能量文章5篇

5.励志人生的励志短文精选6篇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7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