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大全
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晨读正能量励志文章5篇,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文章1:社群生活
从年后正式上班开始,仿佛进入到一个巨大的磁场,琐碎具体的工作,各种检查、应酬、会议、总结,自己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
虽然以前养成的各种习惯被保留下来,例如早起、跑步、写作、口语练习、学英语、读书等都还在坚持。但因为繁忙的工作,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一再被挤压,每日必做的规定动作,成了一种走过程,摆样子的装饰。
特别是上个星期,因为要迎接上级部门检查,整天被一些琐碎的事情包围。经常很晚回家,精力明显不足,脑袋里像是装满了浆糊,写出的文章可想而知。
有几个晚上,那种久违的焦虑感再次向我袭来,如果再这样没头没脑的忙下去,一定会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有可能自己就给毁了。
因为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成长、学习或者思考,都需要大片的时间,和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如果被各种琐事纠缠不清,难以保证能输出高质量的输出,或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这几年,我逐渐意识到,工作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安身立命罢了。而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才是生命的本质,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也没这么繁忙。想要做一些刻意练习的事情,也能挤压一些时间出来,每天的规定动作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为此,还写过一篇“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的文章。”
坚持一段时间后,每日的学习清单一减再减,最后就只剩下写作和跑步这两件事情,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输入,即使勉强拼凑出一篇文章,也会平铺直叙,干巴巴的,没有任何的新意。
永远不要怀疑读者的鉴赏能力,一篇文章,你有没有用心去写?是否真诚,有没有投入自己的感情?是为了完任务临时拼凑出来,还是完全沉浸其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文章,明眼人一看一清二楚。从每天的浏览量、从新增的粉丝,从那些真诚恳切的留言中,就能明白读者对自己的期许。
你的文字,就是你的脸,是你脸上的表情。它代表你内心的想法,你的性格,你心里的秘密。有时读者从你的文字里,从你写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人生脚本。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虽然内心无比焦虑,但因为时间的关系,写出来的文章完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要么为了工作,可能要放弃日更。毕竟,自己不是铁人,也不再年轻,不但时间有限,精力也越来越有限。
今天下午打开公众号准备写作,一位朋友的留言,让我异常感动。他说:最近忙,一段时间没看任何公众号了。重点来了:发现战友你的文章有了明显的提高呀!期望你继续写下去,你的坚持就是我们坚持的希望。
我一直觉得,写文章是自己的事情,关乎自己的成长,大抵和别人没有多大关系。现代人的时间极其稀缺,并且网上每天有那么多的精彩分享,谁会在乎自己写的文章。但这位朋友的留言,显然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不仅仅是为自己写文章,也为身边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
虽然人数不是太多,他们显然能从我的文章里获得某种力量。是那种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间的真诚的欣赏,相互的赋能,和共同的成长。原来我不只是为自己写作,突然有一份责任和担当。不管我水平有多差,他们始终不离不弃关注着我。
昨天,因为公司的事情特别多,回市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打开笔记本电脑的时候,疲惫感已经像潮水一样,向我袭来。在朦胧中,凭感觉写了几段,实在睁不开眼睛,就合了电脑,早早睡觉。
早晨早早起床,继续昨晚没有写完的文章。大概九点左右的时候,收到了一条信息。她问:今天的文章怎么还没有发呀?早晨起来看你的文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看到反倒不习惯了。与其说这是一种巨大鼓舞,不如说这是生活馈赠。
中午的时候,回复了演讲群胜萍大哥的信息。昨天正在开会,收到他发过来的语音请求,不得已挂断,及时回复信息,说明了情况。他发信息询问:12班的分享听了没有?演讲的事情还有没有继续?我只好道歉,说最近太忙,有点应接不暇,请老大理解一下,后面的活动一定积极参与。
同时也回复了晓丹老师的信息,她也在询问昨天12班的演讲我为什么没有发言。瞬间感觉热血澎湃,原来生活竟然如此美好,有这么多的朋友,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我。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人,我和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次引用罗胖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的一段话: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圆的,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平的。我认为这个世界是破碎的,一个壳里的人不知道另外一个壳里的人在干些什么。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更多的人喜欢和有共同信仰,共同志趣的人待在一起,享受一段幸福的时光。
社群文化正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自由更为个性化的虚拟的生存空间,有时候甚至超过了现实生存空间的意义、价值和范畴。我现在深深的意识到,社群文化在提供自由选择的同时,其实在打造一个个坚不可摧的壁垒。
从2016年加入得到,成为首批订阅用户,到后来的成为笑来粉加入007不写就出局。最后加自由作家日更群,演讲群,区块链社群,美股社群,EOS社群,财富自由社群等,现在使用频率最多的就是007不写就出局,超级演讲家群和自由作家日更群。
也许这也是一种自我对社群的沉淀和认可,有温度的群,能激励大家前行的群,能让大家有所改变的群,最终才会被接受和认可。就像007不写就出局的发起人说的:一个人走会很累,很孤独,一群人会走很久,很快乐。
没有社群的驱动和激励,我想我不会走到今天。之所以每天能保证一篇文章的节奏,那是因为看见社群里别人办到了。都在一个人群里呆着,同样是人,别人能办到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能办到?我就是这么硬逼着自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很多不知情的朋友夸我,说我是个厉害的家伙,竟然能持续写作两年多的时间,只有我知道,我拥有一个优质的社群。现在写作,演讲,学英语,成了每日必练的组合拳。因为时间关系,有时并不能完成全部项目,也要保持每天至少完成一个项目的练习。因为你被很多人逼着,赶着,裹挟着,绑架着,一起前行。
无论是写作,还是口语练习,无论是演讲,还是英语学习,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都因为社群的力量。未来社会,不是因为没有机会,不是因为没有场景,而是在你选择的同时,一定要有所取舍。
想要快速成长,一定要加入优质的社群,或者通过网络,跟对至少一到两个牛人。只有物理上接触优秀的人,自己才会变的优秀,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虚拟社群和现实的社区,已经没有明确的界线。现在越来越感觉到,社群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孵化器,孵化出更多优秀的人,让很多人梦想成真。在线社群将会形成一个个更独立,更自由,有更多想象空间生态系统。
现在看来,选择一个优质的社群,其实就是在选择一种不甘平凡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毕竟它能托起很多人的梦想。
励志文章2:你能坚持做一件小事,且日日不断吗?
昨天看到张胜萍,又开始在群里晒,练习钢笔字的作业。据他说,从今往后,每天至少要写一张,并且晒到群里。我心想,这家伙,每天这么忙,除了上班,还要运营两个社群,还要练字,他有那么多时间吗?
他的做事的态度,我从不怀疑。从开始加入自由作家日更群,到后来被他勾搭,再次加入他的超级演讲家日更群,到现在,已经一年左右。他的敬业精神,和他管理社群的能力有目共睹。
一个人做事,如果想要别人加入,首先他自己得投入进去。无论金钱、时间、精力还是其他资源。也只自己投入进去,别人明白你玩真的,才愿意追随你。开始的自由作家日更群,就是这样的模式。到后来的超级演讲家日更群,他不但运营社群,他自己也是不折不扣的践行者。
无论是自由作家日更群,还是超级演讲家日更群,之所以能越做越大,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与他的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走在前方,因为他坚持不解的精神,才鼓舞和影响了很多人。
这两年我通过写作,加入很多社群,也认识了很多牛人。最大的感受是,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一旦发现那些优秀的人,在某些维度上是技压群雄,那他在其他维度上,也一样领先大多数人。
未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财富和物质生活的差异,将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异。以色列作家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有一段骇人听闻的预判,不远的将来,人会被分为智人和神人。神人拥有更聪明的大脑和多的资源,少数的人类将控制和接管整个地球。
虽然以上的预判有些夸大其词,但确实有一小部分人,一个人有时相当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拥有的智慧和财富。
武侠小说常常把武林高手描写成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人物。但事实是一个人再怎么练武也不能变成坦克。在真实世界中,即使你武功再高,我摆十个人的枪阵——不用机关枪,就用古代的那种三四米的冷兵器长枪——也能轻易地把你杀死。但是一个人的见识却可以达到以一当百或者更高的境界。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他的内力之高,你上再多俗人也没有用。
不说别的,就说说我们最熟悉的「得到」的签约作者,李笑来、万维钢、薛兆丰、刘润,哪一个不是随随便便开个专栏,一年时间知识变现几千万,相当于几个小型公司多少人一年的收入。
自从日更以来,也知道了日更的难易程度,就再也不敢小瞧那些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的人。例如,每日画一幅,每日写一篇文章,每日唱一首歌,每日练几个小时的字,每日学几个单词,每日朗读一篇文章,每日做一道菜,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项技能,都可以在不远的将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走向。
张胜萍说他要练字的时候,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篇《坚持就是力量》的文章。文章中,有个五岁的儿子,画了一幅画,父亲怎么看,都觉得儿子没有画画的天分。但他还是给了儿子很大的鼓励,并激励儿子每一天画一幅画。
那个儿子从五岁开始,每天画一幅画,一直画到了17岁。期间断断续续拿过不少大奖,小小年龄就已经成为顶级绘画大师,那篇文章就是那位父亲写的。文中,他加入儿子从5岁到17岁各个年龄段画画的手稿。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清,那是一个循序渐变的过程。从拙劣到流畅,从粗浅到富有更多意义。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前一段时间见到姐夫,他一改往日臃肿肥胖步态,不但身材看起来比往日苗条了许多,并且气色也要好过往年。听姐姐说,姐夫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坚持做俯卧撑。刚开始也不行,做十几个就已经大汗淋漓,累的不行。
姐夫为了改变身体状况,并且持续去做俯卧撑,他会在先一天锻炼的的基础上,只增加一个,现在他能随随便便做二百多个。连我这个经常锻炼的人,都有点不感相信。听他说,通过一年的锻炼,身上的胸肌和腹肌非常明显,整个人也精神焕发。
前段时间,不知从谁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不常发朋友圈的朋友,偶尔发了个朋友圈。短短一句话,不但出现了几个错别字,连语法都是错误的。朋友看后,非但没有嘲笑,反而鼓励。既然已经破戒,就每天发一条吧。几个字,或者一句话都行。
这哥们照着朋友说的,开始持续发朋友圈。一年后再看他发的信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好几百字,不但通俗易懂,而且每一条信息都蕴含丰富的哲理。往日文法上的错误和错别字,再也找不到了。
华杉老师在《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提到一个时间使用的兵法,其中一条是:每日坚持做一件事情,日日不断。罗胖每天直播“罗胖60秒”音频,截止今天2292天,没有一天间断过。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积累的用户超过几千万。
当然,我不可否认,除了持续不断的练习,人需要天分和机遇。但刻意练习一定是打磨某项技能的关键和前提。吴军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上帝喜欢笨人”,虽然天分和机遇在后天会占一定的优势,聪明人总想凭一己之力,走捷径把事情做成。但笨人知道自己不聪明,只能笨鸟先飞,才不断的去练习,最终就真成了上帝眷顾的对象。
仔细去想,这个世界正在朝着返璞归真的方向迈进。很多人不再选择捷径,因为快并不等于正确。慢往往并不可怕,只要持续不断,每天做一点,方向正确,你就离目标越来越近。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一定不要小瞧每日坚持做一件事情,且日日不断的那些人,有可能他们的人生因此反转。
励志文章3:管住自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最近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管住自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虽说这两年,通过写作、读书、跑步,一直在刻意锻炼自己的专注力。很明显有一些变化,但大多数时候,依然会被很多外在的东西干扰、牵绊、影响,使自己无法把有限的注意力,用到那些极为重要的事情上去。
比如,明明想利用睡觉前的几分钟,关注一下公众号里的文章,在打开微信的那一刻,还是会习惯性的去点击那些,没有关注的信息,或者朋友圈的最新动态。
心里想着,这周由于工作太忙,学习和看书的任务没有完成,打算利用周末这段时间,把欠的账补回来。而一旦到了周末,却又会自我调侃,瞎忙乎什么呀?忙了这么久,也没有什么成绩,又没人盯着你,还那么认真干嘛?已经忙了一周,是该好好休息休息。
于是,一觉睡到大亮。没写完的文章先放着,先出去跑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把自己融入春天再说。后面满满当当的事情,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的那些规定动作,就一个接着一个滞后,自己却也能心安理得。不是周末吗?这段悠闲的时光,就当奖励辛苦的自己。
人真的是一个享受的物种。一旦心生懒惰,就再也不愿从从舒适的环境里走出来。就连大脑,也像一部停滞的机器,没有任何产出。常常对着电脑发呆,竟然敲不出一个字来。
心里惊叹,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惯坏。有好几个周末,都是网上的朋友发来信息催促,“怎么还不见你发文呀?你还让不让人活呀?”就异常的纳闷,我写文章与你活不活有个毛关系呀!
他回信息说:“现在每天睁开眼睛,起床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阅读你的文章。如果到了那个点,看不见你发文章,就像那只悬在头顶上的靴子,总觉得它会掉下来,所以一直会等,你说烦人不烦人呀?”
除了道歉,心里也是满满的感激。可到了第二个周末,依然会旧病复发,依然会漫无目的,有一种随波逐流的无奈。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为什么会选择日更,就是怕自己一旦停下,想要再次起来,非要花一番工夫不可。
有那么几次,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毫无睡意。回想这两年的写作生活,有酸甜苦辣,但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虽然知道改变并不大,什么脱胎换骨,什么刮骨疗伤,什么凤凰涅槃,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但也确实知道了,自己要什么,什么对自己重要。
骂自己,是因为对自己不够恨,“就这德行,还怎么活在未来?你见过哪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对自己不苛刻,却能舒舒服服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没有,一个都没有。都是用成倍的付出,成倍的时间,换来那点耀眼的成功。很多时候,他们谦虚的把一切所得,归于运气。
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敌人、对手、妖怪和魔障,不都是人幻化出来的吗?生命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和解。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早就对人格结构进行划分过。他认为,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就是一个人的本能、本性,由各种欲望组成。她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和核心,是燃料和能源。它常常遵循享乐原则。而超我,相当于管理者,代表道德,遵循道德,是一种更高自我的追求。本我和超我从来都水火不相容,需要一个调和的角色,就是自我,奉行现实原则。
按照心理学常识,三者缺一不可。就像本我,它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如果正确使用,就是生本能,如果不加以引导,就是死本能,有一定的破坏性。所谓的自我管理,就是用超我制衡本我。用力过猛,刹车踩的太急,就会僵化,缺乏生命力。如果管理,就会变得桀骜不驯,惹是生非。
所谓心灵的疗愈,更像是自我疏导,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夸大事实,也不杞人忧天,让本我、超我、通过自我这个通道,去平衡,去融合,去牵制。在面对任何一种现状,都会理性思考,然后根据环境和现状,通过时间和空间,寻找机会,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近一段时间,正在读约翰.班扬《天路历程》。文章中的天路客,为了达到天国,所遇的磨练、争战以及从中产生的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对追求目标的执著和坚信。为了寻求真理,被妻儿拒绝,邻舍讥笑,同伴来了又走,跌入灰心沼,误逢西奈山,爬艰难山,下卑鄙谷,进死荫谷,入虚华集,陷疑惑城,都是天路客一个人面对。
这不就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么?那些路遇的险情,敌人,阻止自己前行的人,不就是人性中,一直挡住去路的本我吗?人生而就是一个麻烦成堆,问题成堆,毛病成堆的物种。要么把一些脆弱的东西变成更为坚韧的东西,要么凿掉一些多余的东西,露出作品真正的轮廓。
在时间管理的问题上,当所有人试掐住时间的咽喉,为我所用时,有人却选择和时间做朋友。当有人试图用各种药物杀死癌细泡时,却在不知不觉中杀死了自己,而有些人选择和癌症和睦相处。
不知从哪一本书里看到,想要做成一件事情,要心甘情愿被一种环境或者规则绑架。想要更大的自由,先要学会在不舒服、不自由里游泳,接受各种突如其来的改变。在众多不确定中,为自己挤出一条路。
励志文章4:所有的愿望终将会实现
网上看到谈论“伪自律”的文章,不禁想到自己的当下状态。仿佛生活一眼能够望穿,无波澜,又如死水一般。越是久的放松自我,反而越不明所以的虚度着。而后的反省,却没有更多的行动。所以,不快乐。
要做很多努力,才能轻易的去自由选择,所谓随心所欲,不过是希望一切如愿以偿,得到与失去,都是欢喜的。性格多愁善感,再多的正能量都像是给自己的警钟,甚至期盼,内心向阳,心平气和。距离2018年过去已有3月之久。上一年的计划尚未真的总结好,新一年又走了小半,心情的郁结大多时候来自于自我的不满现状,理想的和真正做到的有差距,而这差距恰恰来源于自我的时光挥霍。今天未做完的事明天做,本身就已经慢了一步。时光是补不回来的。又不能懊悔,因为没用。应该真正的善待自己的,而通常是我们做不到对时间的珍重,亦做不到对自我的谴责。
-
一个人一生得要经历多少事情,才足够平和内心的傲气。争先恐后,无所不及。想要做最好的那个,又有恃无恐。
时间久了,对一件事情的热衷度便大不如从前。会偶尔想起以前的日子,单纯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有更多的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时过境迁,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只是时光带走了当初那些努力。有目标便是幸福的,长远了也许不够现实,短暂的也许不够时间去拼搏,可究竟该需要怎样的凭借,才促使自我的成长呢。也许,心里是清楚的。
-
突然对一件事的坚持,仿佛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终于有了希望。想要用尽全力,去到达光亮。之所以向往,是因为想要走得更远,是因为此时的自己处于黑暗,急着自救,也祈求着远行。打开一扇窗,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继而拥有更健康的身体。生活亦是如此,到达一个目标,离终点近一些,人生便也少些遗憾。现在的我们,忙碌,精神又匮乏,被无数隐形的东西禁锢。不敢释放自我,不能拥有自由。前提是先走出阴霾,去了解更好的自己,然后获得快乐。
-
工作、学习、感情、生活……所有的都是主角,心理学上讲究“晕轮效应”,如果我们某一方面足够优秀,便能光亮照射到其它方面。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遇到些难过,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自我理解,方能修成正果。
一个人的脾气与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愿后来的教育能够冲淡那些不完美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改变,然后更温柔。
励志文章5: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前几日,听办公室的美女们大谈马拉松的事情,自己正好在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便加入他们聊天行列。通过聊天才知道,被誉为农科城的杨凌,近期要举行马拉松赛事。因为距我们较劲,她们几个都报了名,而我却一再与这样的集体活动擦肩而过,多少有些遗憾。
拿跑步来说,显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身体对于时间的敏感,基本上能与钟表同步,这都源于写作。如果不写作,跑步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现在想想,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相互的。身体其实就像一个柔韧有余的皮筋,只要用力去拉,很多时候,它的确会超乎你的想象。
因为写作,才去跑步。因为跑步,才为写作注入了更多的激情,赋予更多的内涵。并且跑步和写作竟然有那么多的相似性。都是经过长时间忍耐、承受、精神或者肉体上的反复折磨后,抵达幸福的终点。用“痛并快乐”阐释,再恰当不过。
从中,我也发现自己一个最大的缺点,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都缺少一种竞争精神。即使自己具备某种能力,即使遇到相应的机会或者赛事,都无法唤起和别人一比高低的冲动。就像一条鱼一样,喜欢在自己的井里,漫无目的的畅游。这样的状态虽然舒服,但多少有点与现实生活脱节。
所以,我早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以后凡是有集体活动,必须参加,就当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毕竟人不只是活自己,我们都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生命因此被滋养,才更加丰富和饱满。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生能量”,世界给我一个回应,我的能量才能排山倒海般喷涌而出。
股神查理芒格,可以说是众人皆知。他很有钱,是巨富,有自己的私人飞机。虽然年纪那么大,身体那么胖。但他每次出行,还坚持坐商务飞机,而且是经济舱。什么原因?他给的答案是,“我一辈子想要的就是融入生活,而不希望自己被孤立。”
很多写作者,为什么在写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缺少一份烟火味?就是没把自己很好的融入生活。人都是通过交流,通过信息互换,扩展自己的视野和疆域。和不同的人交流,就是在不断弥补自己以外的无知和短板,且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源于生活。
无疑,马拉松除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也是走向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参加各种活动,会身心疲惫,浪费大量的时间。而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却难以写出佳作。两者相辅相成,却又相互矛盾。当能趋利避害,也就标志你已走向成熟。
与其说年初给自己列一份长长的清单,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自己看上去奋发有为。而春天来了,内心涌动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想要做点什么,才能配得上这么美丽的季节。不如说是潜意识受到外界某种召唤,渴望一种精神的淬炼和力量的展现。
春天来了,是该做点什么。突然想起多年前的这个时候,曾带着一帮车友会的朋友,一路驱车北上,去平遥古城的情景。
那时候,也还没有写作,并没把旅行当成一种享受和休闲,完全是自我的折磨和挑战。一天开车七八百公里,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夜晚住在陌生简陋的小旅馆,透过窗户上的破洞,看那窗外的月亮,会觉得格外皎洁。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台词: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生活就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无论是遭遇还是偶遇,都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惊喜往往藏在不经意的路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