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大一新生青春励志文章

若水分享 1147

  让自己一边成熟,一边寻找时机。等时机成熟时,理想就可以实现了。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大一新生青春励志文章,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励志文章1:大学时的迷茫期如何度过?

  刚进大学,似乎一切都特别新鲜,军训后,开始上课,你会发现你的课表上不是满满的课,也不是每天都有课,而是稀稀落落的,一个礼拜加起来只有几节课。我想看到课表,有人是欣喜若狂,有人是若有所失,更多的人是在怀疑,交了那么多学费,我来学校到底是为了什么。

  说实话,如果靠那几节课,你别想学到东西。计算机学会玩电脑,可是,你不是专业的,大学学的有关计算机的东西,其实你平时都已经用上了,甚至用的很溜,然后是体育课,英语课和公共课(毛邓三)。大一的专业课特别少,一般是最基础的一到两门课程,我们当时只开了一门,所以,那么多的时间,你会想着如何消磨呢?

  可能很多新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打听好了,要进社团,学生会,学二外,又或者拿个双学位。其实这些东西,真的要在大一就想清楚了,我想在大一的时候给我们这么多课余时间,应该就是让我们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和自己的未来,那么我们也不能辜负了学校对我们的期待,对吧。因为我自己没有做到,所以,特别希望提醒刚进学校的你们能够听进这些肺腑之言。大一时间真的很多,可千万别只想着泡妞、逛街什么的。

  那么如何度过大学时的迷茫期?其实迷茫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导致你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

  其实只要你去做,就不会迷茫了。举个例子,就比如吃饭,如果你不去吃很多家的饭,你是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的,但是你去一家家试吃,你就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了。

  首先要学会制订目标,很多同学不喜欢自己现在的专业,想换专业,那么你的任务就是去请教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关于转专业的问题,比如,要考试还是写论文,成绩有什么要求,都应该问清楚,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自己心仪的专业,对以后自己出来找工作很有帮助。有些对英语感兴趣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够自学,不用换专业,以后出来照样可以找和外语有关的工作。那么你错了,因为在大学里,由于惰性和身边的环境,你很难迫使自己去自学外语,到最后,外语水平会直线下降,比高中还差是正常现象。

  你真的很想参加社团锻炼自己,那么,进学生会吧,相信你能学到很多。我自己没去,所以有遗憾。这也是让自己保持活跃的一个方式,进了学生会,你就会想着参加各种活动,也有机会经常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练胆量和口才都很好,还能经常和学院领导接触,能够知道学校一些最新动态,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和很多的优惠政策哦。另外,想要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学生,就一定得考试考好了,只有考出好成绩才有机会得奖。我就吃亏在考试成绩不好了。。

  如果,你想拿双学位的话,也要从大一就着手准备哦。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我一开始也向报,有段时间玩疯了,等我再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无法报名了,所以,像拿双学位的同学,一定要时刻关注动态,另外学习压力也会重很多,但我个人认为,能学到有用的东西,什么都别怕,特别是在你觉得你所学的专业,在未来找工作中,可能没有什么优势的话,还是学好一点,拿个双学位吧。

  培养一个好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会有很多培训班,费用低,而且实实在在能学到东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比如吹笛子、架子鼓、爵士舞、瑜伽、拉丁等,一定要让自己有个一技之长,这样,对于自信,对于班上学院的各种活动才不会措手不及,或者只有看的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样东西学好,变成自己的,才有可能拿的出手,实在对这些不感兴趣,就学外语吧,二外,日语、法语什么的。总之,不要一事无成。因为大学能学得东西,真的很少,只有靠自己。

  如果,在大一上学期,你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那么你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很精彩,而且,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在此,祝各位师弟师妹们能够在大学,爱情学业两丰收。

  励志文章2:18—25岁,这一生中最混乱的七年,该如何度过

  那些内心有火焰的岁月是珍贵的,奔赴的燃料仅仅是一腔赤诚,这样的热血时分其实很短暂,不要因为觉得困难就轻易地放弃它,然后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有部英国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3年。

  纪录片的主角是20名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7岁孩子,影片记录了他们每隔7年的生活学习状态、未来的展望、对异性的看法、对其他成员的看法、对节目的看法。

  听说每7年人体内的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那么是不是每过7年,我们每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的自己呢?

  假如人可以活80岁,这一生不过11个“7年”,你觉得哪一个“七年”最重要呢?有人说是“14—21岁”,有人说是“21—28岁”,在我看来,确切地说,是“18—25岁”。

  这是人生中非常尴尬而复杂的年龄段——纵使年龄上已经成年,但不具备独立能力,就算脱离了青春期,也没资格完全过成年期。既不能厚着脸皮以“孩子”自称,又没有底气做一个真正的“大人”。

  正在经历着22岁的我,目前正经历这个“痛苦的七年”,虽然才过一半,已经感慨万千:

  18—25岁真是一个难过的年龄段,我说的这个“难过”不仅是“sad”,还有“hard”。

  前一个“难过”在于没有拥有和野心匹配的能力,不甘心作为芸芸众生里的某某。

  后一个“难过”在于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却被人催着做出一个又一个自己还没有想明白就必须决定的决定。

  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时间到了此刻仿佛变得混乱起来,所有的难过大概也因此而来。

  我们自身的混乱,周围同龄人的混乱:

  高考结束之后,再没有人给你倒计时,也没有人为你部署战略。你没有了压力却也丧失了动力,脱离了依靠却没有新的依靠,丢掉原有的方向却没有新的方向。

  你忽然间就不知道自己要考多少分,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在高考大潮里齐头并进的同学们步伐不再整齐划一,有的人如黑马般冲出重围,有的人却好像停滞在了某个年纪,仿佛再也没有什么长进。大家都变得异常焦虑和敏感,因为变化太突然了,变化的节奏太快了。

  我们完全没有适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众多人生命题——学业、事业、婚恋……

  后青春期的敏感更为致命,后青春期的疼痛更让人措手不及。

  心理学家keniston这样形容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始终存在着一种‘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对于被完全社会化的拒绝’(引自公众号knowyourself)。”

  有人说所谓的年轻,就是18—23岁,可年轻有时候又像巨大的负担。但这样平凡无奇的我啊,好像配不上青春的盛名。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人生从18岁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开始忽然节奏加快。

  你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毕业,进入大学,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刚开始还是缓步而来,不知不觉已经开始小跑,当你发现其他所有人都在或明或暗地较劲儿时,你已经撒开了奔跑,并疲惫得气喘吁吁。

  我们常常感到累,感到迷茫,感到挫败和失望,都是因为人生中大部分重要的命题过于集中和浓缩,关乎一生的话题,需要在短短七年里解决。

  在我们生命力和热情最强盛的年纪里,需要面对的大部分抉择,直指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走向。

  常常有人说:“你明明这么年轻,拥有无限的可能,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呢?”

  你想开心啊,但你害怕眼前开心过了,之后会是漫长的失落。

  矛盾的是,让我们犹豫踟蹰的恰恰就是“无限的可能性”——我到底要去哪里?我到底要做什么?年轻的时候只想要万全之策,举棋不定却不知倒计时已开始——五四三二一零。

  越关乎人生的重要决定,却给我们越短的时间去考虑。只要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期待的人,都会紧张吧。

  所以大家扛不了压力,又害怕没有压力,比起生命中的重,我们更害怕这几年虚度过去,会为未来增负。

  在我20岁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我今年20出头,觉得自己忙、茫、盲》,当我越往后走,越发现mang并不能概括所有,还有“hun”。

  25岁之后的生活,如果过不好,大概就是“混”、“昏”了吧。朝九晚五混日子、被生活搅得头晕脑胀,匆匆忙忙,跌跌撞撞。

  这段时间在看导演贾樟柯的电影手记,其中有一篇序是陈丹青写的,他提到贾樟柯在一次采访里说:“我在荒败的小城里混日子时,有很多机会沦落,有很多机会变成坏孩子,有很多机会毁了自己。”

  那时候的他如果没有无意中看到陈凯歌的《黄土地》,如果没有立志做一名导演,如果没有坚持三年考上北电文学系,可能他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

  陈丹青感叹于他的诚实,也唏嘘于自己的知青岁月里有太多沦丧和破罐子破摔的机会。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总在问:“谁能救救我们?”

  陈丹青回答:“永远不要等着谁来救我们。每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自己。”

  “什么叫做自己救自己呢?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

  哪怕只是写文章时把标点符号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

  “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为什么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努力?

  不是我们需要努力,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哪怕需要一些磨炼和等待,也是心甘情愿的。

  那些内心有火焰的岁月是珍贵的,奔赴的燃料仅仅是一腔赤诚,这样的热血时分其实很短暂,不要因为觉得困难就轻易放弃它,然后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说18—25岁是最需要努力的年纪,因为在18岁之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能力自我改变和重塑,25岁之后,又会被生活牵制,无法做到无拘束。

  18—25岁这7年,是最适合“自救”的。因为成本最低,而收益最高。

  在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7年时间做一些准备,这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不断地试探并塑造自己的世界观、逐渐完成经济上的独立、摸索并选定未来发展的事业。这些都是当下重要的事情。

  未来人生的路真的还很长,但重要的是你现在正在选定的方向。你现在写下的每一笔都是伏笔,走过的每一步也都算数。

  “黄金七年”真的很短,希望你可以珍惜。

  励志文章3: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别那么早放弃

  前不久,表弟第三次对我说,他要放弃考研了。

  半年前,复习了6个月的他第一次做完真题,拿到错得一塌糊涂的试卷,他觉得自己天分不佳,想要放弃。

  三个月前,他和室友一起聊复习进度,面对对答如流的室友,他觉得对手太强,自己想要放弃。

  前些日子在临近考试不到两周的时候,他再次陷入焦虑与迷茫,觉得自己状态太差,想要放弃。

  我恨铁不成钢:“你都坚持这么久了,还差这十几天吗?”

  表弟振振有词:“可我就是不行啊,我基础不好、对手又这么强,到现在我还有一堆知识点没搞懂,还有什么希望?”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有考研意愿的人并不都会去报名,报完名的也有一些人会选择弃考。也就是说,表弟从开始努力拼搏到当时,已经整整一年,他只要再坚持一下、努力一分,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成功之路,有时不是和别人赛跑,而是和自己战斗。当真正走到成功的尽头,我们才会发现,可能自己并没有“甩开”多少人,只是有些人早早地放弃了努力,停留在最初的关口。

  励志文章4:何必等到失去,才后悔没有珍惜

  人一生会拥有太多东西,但衣柜容量有限,抽屉容量有限,心的容量也有限,所以需要经常来腾空一些位置,让新的进来。但有些人,衣服穿旧了,东西用坏了都舍不得丢,心里实诚地放着一个人,容不得虚掷。

  舍不得先生说:“东西和人一样,待在身边久了,自然就处出了感情。”

  四岁那年,舍不得先生把我从四川达州的小县城接到了成都,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也是第一次看见城市的样子。

  舍不得先生是个天生的艺术家,他写得一手娟秀的毛笔字,他会用废弃的硬纸片订成一本簿子,写上字给我当生字卡,以致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几百个字。

  某天看见他书桌玻璃板下压了一张老虎图,我以为是他把客厅的日历给剪下来了,结果他告诉我是他画的,没学过画画却懂得用水粉,更夸张的是老虎身上细致的白色毛发都是一笔笔勾出来的。

  除此之外,我十岁之前的头发都是他给我理的,每本新书的书皮都是他给我包的,养仓鼠的小窝是他给我搭的,就连自行车、台灯、计算器坏了,也是他给我修好的。

  他拥有一切我无法企及的能力,活脱儿一个现实版的哆啦A梦。

  在父母来成都之前,我跟舍不得先生一起生活,所以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

  从尿床后他给我洗床单,每天带我去楼下晨跑,辅导我写作业,用口水给我涂蚊子咬的包,到看电视的时候给我抠背,以及不厌其烦地喂我吃饭,舍不得先生的教育方法绝对是溺爱型,但好在我没有恃宠而骄。

  说到吃,不得不说一下舍不得先生的倔脾气。他不喜欢下馆子,每当我在他面前说到在外面餐厅吃到的菜时,他总能默默记着,然后想尽办法学会那道菜,顿顿都做给我吃,以致从小到大我的主食就是各种啤酒鸭、炒虾、水煮鱼等高油量大菜。

  六年级毕业后,同龄人都有了审美,当自己因为体重被取了各种绰号后,才意识到吃这些大菜的罪恶。

  初二那年,父母在成都买了房子,我自然要离开舍不得先生跟他们一起住,但好在离他家也就半小时车程。

  还记得搬新家那天,舍不得先生给我打包行李,他从床底下拉出来一个铁箱子想让我爸带上,我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我小时候玩的玩具和不穿的旧衣,我呛他说没用的东西就丢掉吧,他倒是执拗,抢回铁箱说:“那我先给你保存着,等你老了看到这些可全都是回忆。”

  他舍不得的还有很多,比如那本已经被我画花了的生字卡,他至今都垫在自己枕头底下。

  爸妈买了车后想带他去外地逛逛,他偏说费油,不如在自己的“桃花源”里自在,还有他给我做的每一道大菜,自己都舍不得动一下筷子。这么多年,我犯了大大小小的错误,他也舍不得骂我。

  脾气倔,对吧。

  高三那年是我的黑暗奋斗期,每天睡五小时疯狂背书。舍不得先生怕我妈照顾不好我,便每天走几公里路来我家做饭。让他就在我家睡,他不肯,开车去接他也不愿意,胸有成竹地说每天早上五点起床锻炼身体,这点儿路不在话下。

  一模成绩下来后,危机感化成了彻头彻尾的压力,我坐在凳子上看着肚子隆起的几层肉心烦。偏偏这时舍不得先生又端上来他自己包的包子,我脑袋一热便拿他出气,嚷嚷长这么胖都是因为他给我吃太好了,明明不想吃,还偏给我做,没人喜欢胖子,老天才不会给一个胖子任何机会。

  这一闹,把舍不得先生直接吓回了他自己家,一个星期都没出现。我心里对自己也怨怼,但就是克制不住,那几天,眼泪哗哗地掉,感觉差不多把后半生的都流完了。后来朋友的外公去世,葬礼上我看着宾客围着水晶棺里的老人转着圈默哀,一下子心慌了,跑回舍不得先生的家,狠狠道了个歉。

  高考结束,成绩还算理想。还记得刚上高三的时候,家里人就讨论过报志愿的问题,几乎一致建议我就留在成都,唯独舍不得先生高调支持我去北京。

  填志愿之前,他专门找过我,语重心长地告诉我那个城市才能装得下梦想。他说自己年轻时在战场上立了功,回来就被派到北京,他喜欢那座城市,事业也顺风顺水,但为了把一家人的户口从村里迁到城市来,不得不回了四川。

  惊讶这段经历之余我故意呛声:“怎么,你舍得让我一个人去北京?”

  他说:“舍不得,但也没办法,觉得欠着你,我知道,你怪我从小把你当个女孩子养,把你宠太好绑太紧,你心里一定是怨我的吧,所以,走了也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听到这儿,话不多说,我抹了把眼泪就抱住他的脖子一顿哭,觉得自己就是个混蛋,越是被给予太多爱,越是不着调地埋怨。

  最后,我还是去了北京,但心里暗自起了誓,一定要把舍不得先生拽上飞机,让他回一趟北京。

  来北京的第一年挺顺利,工作和写作都风风火火的。听我妈说舍不得先生几乎走哪儿都把我的书带在身上,尽管他根本看不懂,还总是装模作样地拿着放大镜来回读开头那两行,高度总结出这是讲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放假回去的时候,我特意去他的枕头下看了看,那本字卡据说被我弟撕烂了,取而代之的是我的书。我说他压在枕头下睡得不舒服,他偏要放着,我只好哭笑不得地又给了他几本,把枕头垫垫平。

  看着家里被他补过好几次的皮沙发,用了几十年的玻璃柜,书桌下面那幅褪了色的老虎图,时间好像没走,我还跟那年腻着他的小孩儿一样。

  我跟朋友聊起他时,说他这一生舍不得太多东西,唯一舍得的,就是让我离开了他。

  我跟舍不得先生靠电话联络感情,起初是隔天打一次,后来工作渐渐繁重,他打来的时候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忙,到现在变成一周一次。

  但时间久了,每次的话题都围绕“身体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吃得好不好”,于是我便失去了耐心,连那每周唯一的一次通话都觉得麻烦。只是他每每挂电话之前那句“我听听你的声音就好了”总是觸到我的神经,然后在心里把自己骂上一万遍。

  好像总是这样,有了自己的世界后,亲情需要被随时提醒。看见故人去世才感叹家人老了要多多陪伴;看见一篇文字、听见一首歌,才会幡然醒悟自己对家人做得不够好。

  或许我们只有真正失去了,才会懂得那些一辈子舍不得的人,心里的担忧和怅然。

  现在我一回家,舍不得先生仍会做一桌子大菜,只是味道不那么好了,因为他总是忘记放盐。我坐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也总会不自觉地把手伸过来给我抠背,只是没多一会儿他就低着头睡着了,我看着他的头发又白又硬,像一根根鱼线,心里不是滋味。

  电话里他呜咽着重复上一次的话题,我在说话的时候还经常“喂”半天,我以为是自己手机的问题,一看话筒声已经最大,再听着那一声声“喂”,鼻子难免泛酸。

  时常想起年少时,舍不得先生碰见熟人常去跟他们握手,我总会没礼貌地扳下他的手,不怀好意地盯着那些人,舍不得先生哭笑不得。

  因为那个时候我心里觉得,他只能是我一个人的爷爷。

  励志文章5:做自己的决定,准备承担后果

  与其花时间去后悔,不如赶紧想想如何去补救。人生最大的后悔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没做什么。经常听人说,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事实上,世上根本就没有能够未卜先知的人,对结果的预料只是一种猜测,谁也无法保证那就是最终的答案。

  因此,该作出决定的时候,就一定要当机立断,既然决定了,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不要想未来会如何,正如有位名人曾说:“人生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将来。”

  有一次,苏格拉底把众弟子带到一个果园,并让学生们沿着果园的前门径直走到后门,在这过程中,每个人需要摘到一个自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实。之后再原路返回到自己身边,即使这时再看到了更大的果实,也不可以重新选择。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吩咐,认真地穿越着果园,并仔细地挑选着自认为是最大的果实,生怕一不留神错过去。不一会儿,众人便回到了苏格拉底的身边,苏格拉底笑着说:“大家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吗?”众人互相端详后才发现,大家都是两手空空。

  见学生们不回答,苏格拉底便故意提高嗓门问道:“怎么回事?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一个学生面有难色地回答说:“老师,请再让我重新选择一次吧!我一开始进入果园时,一下子就看到了挂在树枝上的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正要摘下时,又放弃了,因为我感觉在树林深处一定还有更好的果实等着我去摘。不料,等我走到树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接着解释说:“我和他正好相反。我走进果园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话音未落,就听众人纷纷表示,希望苏格拉底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苏格拉底并未应允,而是满怀期待地对弟子们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每个人在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时,只能做三件事:郑重地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学生们顿时彻悟。

  乔治五世曾在他白金汉宫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教我不要为月亮哭泣,也不要为过去的事后悔。”同样的想法,叔本华是这样说的:“能够顺从,就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每个人的一生中,要面临无数次的选择,如何决定只能靠你自己,这时你最能确定的不是结果会如何,而是要不要去做。

  一旦决定要去做,就要拿出必要坚持到底的决心,哪怕最终证明是错了,也无所谓,只需要坦然地承担后果即可。千万不要因为一次的抉择不正确,就不停地懊恼、叹气,认为自己必将一事无成,终日处于悔恨交加之中。

  殊不知,后悔改变不了现实,它能改变的是你的心态,让你变得消极,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带来阴影。因此,千万不要活在自责中,也不要期待能回到过去,即使回去了,又能改变什么呢?更何况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后悔药可卖。

  如何才能不后悔

  首先,为了降低作出错误决定的风险,在未作出决定前就要充分调查,深思熟虑,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让决定更接近真实。

  其次,一旦作出了决定就要全力以赴,不要因为害怕承担后果,就蹑手蹑脚,不敢去放手一搏。人生何其短,犹豫不决就等于浪费生命,尽力做了,就不要后悔,也没必要去多想。

  第三,不要事事都追求完美。世界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越是苛求完美的东西,就越容易残缺不齐。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5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