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文学阅读 > 励志文学 > 励志故事 >

关于适合初中生看的名人励志故事分享

若水分享 1147

  读书,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适合初中生看的名人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你们!

  励志故事1:不计任何报酬去打工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才生,他毕业后的梦想就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然而他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徒有虚名了。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 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

  史蒂芬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一年。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 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当会议进行到一大半却仍不见起色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对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 展 雄姿奠定了基础。

  励志故事2:超越极限

  在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特残的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得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那永不折弯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般的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 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能够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的山上沟下的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三十多年,当得乡亲们无比敬佩。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他那样的身体条件,还 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心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三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三十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顽强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不拔的执着毅力,打碎了生活中的一个个的“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生命熠熠闪光的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生命耀眼的辉煌。

  励志故事3:把梦想握在自己的手里

  20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一位从法国南部偏远的乡村来到首都巴黎寻找机遇的青年漫步在香榭尔大街上,欣赏着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的繁华,快速成功的渴望在心底强烈地燃烧起来。

  他清楚自己身份卑微,除了年轻的梦想,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要靠自己一点点地打拼,似乎又太缓慢、太艰难了,他想借助外力走一些捷径。于是,便揣着自己的梦想,开始四处拜访自己崇拜的社会名流,但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失望,除了收到一大堆的鼓励以外,没有一位名流能够真真切切地助他一臂之力。

  满怀失落的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黄昏的大街上踯躅着,不知不觉间来到希尔顿大饭店门前。他呆呆地立在那里,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饭店前那一台台豪华的名车,和那些进进出出的衣着光鲜、时尚的成功人士,自己眼下的卑微与心中高远的梦想,一时间搅得他心海难平。

  他那有些奇异的举止,引起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的注意,老者慢慢地走到他跟前问道:“年轻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我有一个很大的梦想,希望有人帮我实现,但一直没有这个人。”他神色抑郁道。

  “什么样的梦想,不妨说出来我听听。”老者面含微笑。

  “不说那些遥远的梦想了,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走进这样金碧辉煌的大饭店,在那间最好的包房内,听着优美的钢琴曲,慢慢地品味最精美的大餐。”他不愿再谈自己远大的抱负,顺口说了一个近切的愿望。

  “如果你愿意,你跟着我来,我现在就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梦想。”老者做了一个邀请的动作,带着他朝饭店里走去。

  他真的被领进了只有在电视上才见过的世界最高档的餐厅,坐到了柔软的皮椅上,听到了最动听的音乐,并被告知菜单上所有的菜肴,他都可以任意地点,最后由老者来付费。原来,那位老者正是这家饭店最大的股东亨利先生。

  “谢谢您,我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他突然放下手中制作精美的菜单,朝老者深鞠一躬,急匆匆地离开了饭店。

  10年后的一天,亨利突然接到在零售业界不断制造奇迹的凯特的一个电话,说他要专程来拜谢亨利,感谢亨利曾帮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亨利困惑不解:自己并不曾与凯特打过交道啊,又何谈曾帮助过他呢?不会是凯特记错对象了吧?

  当一位风流倜傥的中年人站到亨利面前时,亨利不禁惊讶地喊道:“原来是你啊!”

  凯特激动地点头:“谢谢亨利先生,正是当年您把我领进饭店,让我真切地触摸到了梦想原来可以是那样的实实在在,让我在那一刻懂得了――别人固然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但那只是短暂一瞬,我应该把梦想握在自己的手里,像许多成功者那样,去一点一点地顽强打拼……”

  亨利翘起了拇指:“说得好,无论是高远还 是近切的梦想,都应该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慢慢地去圆……”

  励志故事4:失败是个逗号

  别的明星,就算有点坎坷,也是发生在成名前,成名以后就顺堂多了。只有张卫健,一夜成名之后,所有的失败与挫折才刚刚开始。这些年来,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跌跌,风雨兼程……1984年,年仅十九岁的张卫健,凭着一曲《恋爱交叉》勇夺第三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和最佳台风奖。他的名字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年少成名,春风得意!想起第一、二两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得主梅艳芳和吕方已经红遍了整个华人娱乐圈,张卫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唱片公司并没有给他出个人专集,只是在某张唱片里收录了他的两只单曲。单曲发行后,市场反应十分冷淡,张卫健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

  为了生活,张卫健只有到歌厅、酒廊当驻唱歌手,报酬低得可怜。那些客人根本就不是来听歌的,稍有不如意,就把茶杯、烟灰缸砸上台来。有一次,他正在台上深情演绎一首新歌,一只高脚杯飞上台来,砸在他的额头上。他忍着痛,含着泪,坚持着把歌唱完。鞠躬离场的刹那,他泪流满面。

  回到家,张卫健把头蒙在被子里,放声大哭。母亲走了过来,依着床头坐了下来,用手抚着儿子的背,等张卫健稍显平静之后,才用舒缓的声调安慰他:“人生如果是一本书,‘失败’就是一个逗号。若是因为一个逗号就停了下来,哪还 能看到后面的精彩内容呢?”

  听了这话,张卫健慢慢停止了哭泣,心中默默开始了思索。

  从那以后,张卫健有了他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静。每天早上九点开始拍戏,演一些只有一两句台词的小角色。晚上七点完工后,再搭末班车到深圳的酒吧里唱歌。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归程,窗外,已是灯火阑珊。也不再流泪,所有的苦和痛,他都默默地放在了心底。

  就这样默默努力了七年以后,他终于迎来了娱乐生涯的第一个春天。1991年,他在神话剧《日月神剑》中与郭晋安分饰日、月神侠,并凭着搞笑手段脱颖而出,创下当时收视率的最高纪录。紧接着,他主演的《我爱牙擦苏》,再创收视新高。一时间,他成了风头最劲的娱乐人物。其诙谐的表演风格被各大电影片商看中,纷纷找他拍电影,他被传媒封为“周星驰接班人”。

  然而,还 没等他从喜悦中清醒过来,巨大的打击突然降临。1994年,整整一年多时间,张卫健竟然一部戏也接不到,穷困潦倒之下,他只好卖掉了住房。白天,他在各大片场蹭角色,琢磨演技,晚上就常常流落在香港街头。夜阑人静,看着万家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张卫健内心的凄恻,不是旁人所能想象的。

  1996年,张卫健接拍《西游记》,迎来人生的又一个高潮。然而短暂的一阵风光后,他又与香港无线电视因矛盾而决裂,再次陷入漫漫严冬。整整三年,他就如一根浮萍,在两岸三地,四处漂泊。最困难的时候,他连买一块面包的钱都没有。但是,无论如何,他始终相信,失败只是个逗号,后面,一定会有精彩的华章。

  1999年,凭着在《少年英雄方世玉》中的精彩表现,三十五岁的张卫健终于奠定了自己在娱乐圈中的位置,从此,人生步入坦途。

  2001年,张卫健获得台湾电视“金钟奖”提名,公司为他办酒宴庆贺。喝了几杯酒后的张卫健,动情地谈起了母亲,正是母亲的鼓励,让他走到了今天。大家纷纷要求张卫健的母亲说两句,满头银发一团和气的老人家只好走到了台前,却只说了一句话:“成功也不是句号,后面的路长着呢!”

  大厅里,短暂的一阵沉默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是啊,失败是个逗号,成功也不是句号。生命不止,拼搏不息,有梦想的天空从不灰暗,有信念的人生绝不平凡。

  励志故事5:“人”字是必修的功课

  他出生在鲁山县尧山镇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的相继离世,让他过早地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一座低矮的茅草屋,就是他的容身之所,每逢陰雨连绵,屋内四处漏雨。然而,年仅18岁的他,却做出了让村里人难以置信的决定——完成父亲未竟的心愿,掀掉茅屋盖瓦房。这在今天听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却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真实故事。

  那年夏天,炼狱般的苦力拷打着他的身心,摔泥巴,做砖瓦坯,累得他几近虚脱。随后,他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上山砍柴凑足烧瓦的燃料,借用生产队的老窑烧制砖瓦。第二年春天,他又跑到很远的深山里,截下200余根建房用的椽子,用孱弱的肩膀将它们扛回村庄。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赶在寒潮来袭前盖起了三间新瓦房,他跪倒在父亲坟前,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因为家境贫寒,他勉强读完高中。学业中断后,想到未知的将来,他心中一片茫然。这时,邻居家的收录机里播放着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高加林的故事点燃了他的文学梦。昏黄的桐油灯下,他静下心来,从书本里摄取力量。他纸笔不离身,有空就坐下来写,稿子一篇篇投出去,却都石深大海。这时,对写作几近痴迷的他,遇到了一位文学老师,在他的辅导下,他终于凭借不懈的努力,稿件渐渐见诸报端。随着发稿量的不断增大,他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在老师的推荐与引领下,他成为了县广播局的临时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不畏艰难风险,深入新闻现场。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因工作突出被破格录用为正式记者。随后的几年,他成为了县广播局对外发稿最多的记者,并有几十篇新闻作品相继获奖。

  作为一名行走在社会前沿的新闻工作者,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生活在底层的人,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目光,他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因为梦过你的梦,因为痛过你的痛,他更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无奈。想到自己一路走来,曾有多少双手拉着他、推着他,引领他走上逐梦之旅。他暗下决心,要用行动回馈社会,尽量去帮助他人。

  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近40名学生,让那些贫寒的学子,延续着他们的求学梦。他用新闻扶贫的方式,改写了画眉谷一个村庄的命运。他跟许许多多志愿者一起,奔赴冰雪、地震的灾害现场……然而,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却是因为他与贵州水窖的情缘。

  2005年春天,他被徐本禹义务支教的事迹感动,第一次登上贵州这片贫脊的土地。正是这次高原的灵魂之旅,让他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贵州严酷的生存条件,村民沿着崎岖山路背水的身影……无不敲击着他的心灵。他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稿费2.4万元,帮助村民建造了30座水窖,随后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仁爱之手,出资捐建了167座“河南水窖”。他的善举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这项公益活动,截至目前,由他发起援建的“河南水窖”已达1080座。

  他的事迹传遍中原大地,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诗人杨志广为他写下这样的诗行:我不知道,从河南到贵州\/你疲惫的双脚起落的数量\/只知道,你鲜红的衣袂\/明亮我的眼眸\/明亮无数人的眼眸\/一面旗帜,鲜艳夺目\/让所有爱心的脚步\/都不约而同地,与你相随……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已知道他的大名,他就是获得河南省十佳记者、河南省十大爱心人物等荣誉的张朝岑。

  有人说,他只是位“三无”记者,经济上并不宽裕,做这些事就是为了出名。面对类似的质疑与非议,眉宇间也有过挣扎,更何况由于长年奔波,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已是华发早生,身体每况愈下。然而,他始终听从内心的召唤,义无返顾地行走在慈善的道路上,用爱点亮自己温暖他人。

  他用一句话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信念:既然上苍赋予我做人的属性,架构这一撇一捺的工程,就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依然固守内心的纯真与良善,只为写好一个“人”字,让每个瞬间都焕发生命的光彩。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完成了从“农村少年”到“精神侠客”的华丽转身。

    相关推荐

    热门图文

    99818